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22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卷上。每小题2分,共48分。1.布克哈特认为:“摆脱中世纪桎梏的文化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来源于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法国启蒙思想C.中国儒家思想 D.欧洲宗教神学【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因此文艺复兴的导向是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A项正确;“法国启蒙思想”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晚于文艺复兴运动,排除B项;中国儒家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C项;欧洲宗教神学是文艺复兴反对对象,排除D项。故选A项。2.彼特拉克曾说过:“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追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A.抽象主义 B.重商主义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答案】C【详解】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抽象主义,排除A;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B;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排除D。3.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般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 B.人文精神融入宗教活动C.佛罗伦萨成为商业中心 D.城市商品经济走向衰落【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宗教节日、神话中的角色”和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兴起,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根据题干人们在宗教节日中扮演神话中的角色可知看出人文精神融入宗教活动,B项正确;题干显示的是人们在宗教节日中扮演了神话中的角色,没有体现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排除A项;题干显示在宗教节日中人们的活动,体现不出佛罗伦萨成为商业中心,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状况,且城市商品经济走向衰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A.否定了中世纪的文化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C.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D.阻碍了近代经济发展【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因此,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由此可见,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在强调文艺复兴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艺复兴否定了中世纪的文化,排除A项;文艺复兴没有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的解放运动,与阻碍了近代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市民阶层的形成【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5、16世纪之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掀起了一股寻求黄金的热潮,直接推动西欧航海家积极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而新航路的开辟也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转型,A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寻金热”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对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排除C项;市民阶层的形成早于新航路的开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其中证明了地圆学说的航行路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和所学可知,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走印度洋,回到西班牙,对应的航线是④,D项正确;①航线是哥伦布到达美洲,排除A项;②航线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排除B项;③航线是达·伽马到达印度,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列材料对哥伦布的评价截然不同,互相矛盾。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明,掠夺了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了文明,是一个功臣A.印第安人文明程度低 B.评价者的立场、角度不同C.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D.研究的资料不丰富【答案】B【详解】材料一是从被殖民侵略者的角度认识,材料二是从西方殖民者的角度认识,因此从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认识就会不同,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8.16世纪之后,欧洲市场上的果蔬品种日益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一些果蔬外,新品种如辣椒、凤梨、西红柿等不断出现在市场上。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欧洲农业出现生产过剩 B.殖民扩张促进物种交流C.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发展 D.“三角贸易”航程逐渐形成【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之后,欧洲市场上的果蔬品种日益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一些果蔬外,新品种如辣椒、凤梨、西红柿等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说明商业革命在欧洲兴起,B项正确;欧洲早在16世纪之前就接受外来食物,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前的丝绸之路就出现了洲际间物种交流,排除C项;辣椒、凤梨、西红柿来自美洲,无法说明生产过剩,排除D项。故选B项。9.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其根本目是()A.倾销商品 B.掠夺原料C.资本输出 D.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进行殖民扩张根本目的”和所学可知,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西欧强国通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以达到资本原始积累的目的,D项正确;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星”号贩奴船上所见,“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响的舱盖下面,被夹在两层甲板之中。空间是如此狭小,以至于他们都只能互相坐在对方的大腿之间,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来或换一个姿势,日日夜夜都一样”。这些被囚禁的人来自于()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星’号贩奴船上所见”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英国的三角贸易,从非洲获取的黑人,用船运到美洲,C项正确;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排除A项;船上的黑奴运往美洲(南美洲、北美洲),排除B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一幅描绘1215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紧紧地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牢牢束缚。这幅漫画表现出()A.贵族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B.英国宣布为共和国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5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国王权力受到限制,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D项正确;贵族推翻了国王的统治不符合英国史实,排除A项;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以1689年《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近代西方某国,“国会中人编订一种法案,规定由威廉三世和玛丽两人共治英国;此外并将《权利请愿书》中所定的民权保障和君权限制重新列举一番,要求新王遵守。”据此推测,这一法案颁布时间为()A.1689年 B.1688年 C.1649年 D.1640年【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威廉三世”、“玛丽”、“君权限制”和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中的“法案”指的是《权利法案》,其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而不是1688年、1649年、1640年,排除BCD项。故选A项。13.英国学者密尔认为,英国议会在立法方面可以修改、制定或废除法律或完善法律;议会有权监督法院,调查司法不端的行为,有义务批评法官。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议会主权 B.法律至上 C.分权制衡 D.主权在民【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议会可以修改、制定或废除法律或完善法律,监督法院,调查司法不端的行为,有义务批评法官”可知,英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议会主权,A项正确;题干显示议会可以废除法律,排除B项;题干显示议会可以主管立法、有权监督法院、批评法官,明显议会权力大,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人民在法律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4.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这表明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大革命具有()A.妥协的智慧性 B.革命的创新性C.广泛的群众性 D.权力的制衡性【答案】C【详解】从“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是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所表现出来的重大差别,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不具有妥协性,排除A项;“革命的创新性”、“权力的制衡性”,均与题干“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5.某同学利用如图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这个挑战……在这个时候……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托马斯•潘恩《常识》A.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B.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C.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 D.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这个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在华盛顿等人的领导下,北美人民组织的大陆军打败了英国军队,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无关,排除A项;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的光荣革命,排除C项;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①应填入的内容是()A.英国的政变 B.北美的独立 C.启蒙的影响 D.法国的革命【答案】B【详解】根据图片“来克星顿”、“联邦制共和国”和所学可知,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战争中,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平等,战争后,1787年美国通过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B项正确;英国政变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图片显示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B项。17.当地时间2021年2月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经投票确认了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弹劾案的审理符合宪法,进入弹劾审判阶段。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说明美国宪法体现了()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国会处于权力中心C.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D.分权制衡的原则【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作为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掌握行政权的总统,体现了美国共和制下的制衡原则,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司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的,而不是司法权高于行政权,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体制下处于权力中心的是总统,而不是国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体制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相互制约的,“总统权力至高无上”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8.“这一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A.国王重开议会 B.攻占巴士底狱 C.来克星顿枪声 D.三级会议召开【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监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暴动,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了,B项正确;国王重开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项错误;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C项错误;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D项错误。故选B项。19.“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这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A.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D.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答案】D【详解】根据“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得信息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消灭了当地的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封建势力的打击,ABC项等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20.“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沿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公约三数”指的是()A.打击了欧洲封建割据势力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公约三数”指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C项正确;美国没有封建割据势力,排除A项;美国没有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不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1.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跨入到“蒸汽时代”,这也是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据题干信息“1825年”可知,“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蒸汽机,A项正确;内燃机发明的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左右,与材料中“1825年”不符,排除B项;最早的发电机是由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发明的,与材料中“1825年”不符,排除C项;电动机在19世纪末才真正开始工业在使用,与材料中“1825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英国诗人威康·莫里斯创作于1870年的《地上的天堂》中说,“忘却六郡天空上弥漫着的黑烟,忘却蒸汽机的喧嚣和活塞的撞击声,忘却那丑陋城市的延伸;我宁愿怀念原野上的驮马,在梦幻中去追忆那个小小的伦敦,那白色而清洁的伦敦。”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英国()A.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B.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C.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D.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答案】D【详解】材料“六郡天空上弥漫着的黑烟,忘却蒸汽机的喧嚣和活塞的撞击声,忘却那丑陋城市的延伸”表明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D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和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排除AB项;题干虽然提及蒸汽机的使用,但强调的是蒸汽机产生的噪音污染,排除C项。故选D项。23.“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段材料可能出自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答案】C【详解】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题干中“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知,这段材料可能出自《共产党宣言》,C项正确;《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均属于资产阶级颁布的法律文件,与题干“共产党人”不符,排除AB两项;《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这一思想理论首先在下列哪个国家进行了实践()A.法国 B.英国C.日本 D.俄国【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由此判断这与法国巴黎公社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它并未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不符合题意;选项C日本,不符合史实;选项D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首先进行的实践;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共37分)25.14-20世纪初,是世界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时期,那也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将上图的知识结构填写完整。材料二:(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据(美)托马斯•潘恩《常识》(2)材料二中“新共和政体因素”指什么?历史上英国是怎样逐渐“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的?材料三: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州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力主体,其中又着重规定了联邦权力的三个主体—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摘编自庄《论美国宪法的特点》材料四: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据王希《原则与妥协》(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的历史影响。材料五:1792年4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德•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茵军团战歌》。两个月以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法国各地纷纷招募新兵,开赴巴黎,抗击外敌入侵。在法国最南端的城市马赛,也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团战歌》推荐给马赛军。这首歌激越高昂,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1795年,《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据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2年《莱茵军团战歌》传遍巴黎的大街小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最终确立为法国国歌的原因。【答案】(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法国大革命;⑤工业革命。(2)“新的共和政体”:君主立宪制。措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3)影响: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或答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或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也为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4)背景:法国大革命。原因:《马赛曲》激励法国人民打败了反法联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在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在思想文化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到思想上的准备,所以①答案为文艺复兴;西欧各国为了获得黄金,纷纷开始进行航行探索,出现了新航路开辟,从而使世界连成一体,所以②答案为新航路开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以独立战争的方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法国则通过革命手段,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所以③答案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④答案为法国大革命;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了大机器生产,所以⑤答案为工业革命。【小问2详解】“新的共和政体”: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国王统而不治,从而确定了新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措施:根据所学可知,通过颁布《权利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其中又着重规定了联邦权力的三个主体—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可知影响是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或答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或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三“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可知影响是但也为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小问4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五“1792年4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鲁日•德•李尔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莱茵军团战歌》。两个月以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法国各地纷纷招募新兵,开赴巴黎,抗击外敌入侵。在法国最南端的城市马赛,也迅速组织起一支500人的结盟军向巴黎进发,一个叫米勒的医科大学生把他得到的《莱茵军团战歌》推荐给马赛军。这首歌激越高昂,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原因:根据材料五“这首歌激越高昂,马赛结盟军一路高唱着这首革命歌曲开往巴黎。很快,这首歌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和所学可知原因是《马赛曲》激励法国人民打败了反法联军。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表内容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内容《艰难时世》“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董贝父子》这些议员“常常拿着手表赶乘北上的火车,….这些征服一切的机车隆隆地日夜向远方奔驰,或者平稳地驶到它们的旅程终点,像驯服的龙一样滑行到指定的地点,停靠方位的误差不会超出一英寸”。根据材料,选取一个历史信息,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这一历史现象一分为二地评价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历史信息来自于表格信息;历史现象主要从工业革命的积极或消极视角思考。答题格式:(1)历史信息:……;(2)反映的历史现象:……;(3)评价:积极:……;消极:……)【答案】(1)历史信息:英国实行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2)反映历史现象: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的污染。(3)评价:积极: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消极: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详解】(1)历史信息1:根据材料“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和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常常拿着手表赶乘北上的火车”和所学可知,反映了火车的发明,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2)历史现象1:根据材料“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机械与高耸的烟囱,它们永不停息地冒着黑烟,不断袅绕的烟雾犹如幽幽阴魂,永远没有散去之日”和所学可知,说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日夜奔驰”和所学可知,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3)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工业革命中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消极: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三、综合探究题(15分)27.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交融与交流;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开放中交流】材料一: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改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1)依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在交流中了解】材料二:序号史料史料介绍1东罗马金币,出土于河北邯郸市北朝时期茹茹公主墓,一枚为阿纳昕塔修斯一世所锈,一枚为查士丁一世时期所锈。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中盛放水果和汤的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3《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2)就史料的来源看,材料二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史料的序号)并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二,提炼史料研究的主题。【在传播中互融】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导致经济上“隔离消失”开始的历史事件。【在互鉴中前进】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共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答案】(1)原因:带去了受欢迎的中国特产和交往方式和平友好。(2)序号:1。
主题:古代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
事件:新航路开辟。(4)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日蛋糕订购合同范本
- 2025年西安肉夹馍店铺转让合同
- 2025工程合同管理策略
- 电池制造与高速公路电子收费考核试卷
- 家庭影院座椅布局建议考核试卷
- 种子批发商绿色营销与环保意识考核试卷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课件
- 什么的心声初一语文作文
-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初一作文范文
- 模具行业创新驱动与商业模式研究考核试卷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大数据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超越广告-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一模分类汇编三:文学文本阅读 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DB37T 3717-2019 电动汽车充电站验收规范
- TK305水喷砂方案
- 先进加工技术--水切割技术PPT
- 危废处置方案完全示范版
- 沁园春·叠嶂西驰.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