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_第1页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_第2页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_第3页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_第4页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起范仲淹,同学们的耳边一定会回荡一句“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宣言,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人生抱负。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来看一看词人是否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而忧愁的?

课前导入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反复朗读,感受词风,理解词意。2、品读感悟,读出词人复杂矛盾的心情。3、体会词人志存天下家国的崇高情怀。

学习目标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文体知识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于诗词散文,风格较为明健。

这首词写于作者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期间,这时他正肩负着抗击西夏入侵的重任。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元昊集中十万兵力,目标直指延州,活捉宋将李世彬,又击败了为延州解围的宋将范雍。面对李元昊的强势侵扰,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宋自建立以来,就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边疆却长期放弃警戒,所以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就在这时期,范仲淹主动请缨,移知延州。他到任后,军令明白,爱抚士卒,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修筑防御工事,一改军中涣散之态,军民上下一心。无奈朝廷军力薄弱,只能采取守势,不敢轻易出兵,也无法彻底平定西夏叛乱。

创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zhàngqiāngmèilè

朗读感知

疏通文意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边界要塞之地奇异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译文: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无留恋之意。

疏通文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层峦叠嶂号角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疏通文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译文:饮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日无法预计。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和帝纪》记载,东汉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至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疏通文意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即羌笛征人夜深不能入睡译文:羌笛声悠扬,夜深霜重,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将军和战士都已满头白发,无不因这种痛苦而落泪。出征的士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想到头发早已变得花白,不知何时归家,留下了哀伤的泪水。渔家傲·秋思

诗词翻译

合作探究1、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合作探究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迷蒙,笼罩着眼前的景象。落日斜照,群山中一座孤城兀立。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上阕所展现的画面。

合作探究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有何作用?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雾霭之中,落日的余晖,斜照着紧闭城门的一座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暗示了守边将士的艰苦凄凉的处境,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奠定了苍凉悲壮、豪放慷慨的感情基调。

上片

上片写景,描绘了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瑟寒冷、荒凉寂寥,为下片抒情做铺垫。下片

下片抒情,苍凉悲壮中透露着激越奋发的基调,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拳拳报国之心和浓重的思乡之愁。

诗词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悲凉、肃杀的战地风光,表现了将士们的报国之心和思乡之愁,抒发了词人忧国怀乡的情怀。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渔家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下阕抒情渲染铺垫萧瑟悲凉思念家乡功业未成为国建功思乡忧国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两句抒发诗人思家念亲、却要立功边关的豪情。2.《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

”与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同样表达、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描绘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课堂检测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

”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活用“燕然勒功”典故的诗句是:“

”(一句)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与报国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勾勒的是山衔落日、紧张萧瑟的边地悲壮场面。8.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塞下秋景之“异”的句子是“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同时暗讽宋王朝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句子是“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课前导入

10.“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不禁让人想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1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表现出苍凉悲壮情绪的句子“

”12.《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课前导入

1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14.《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1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