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坞特大桥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陈山坞特大桥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陈山坞特大桥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陈山坞特大桥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陈山坞特大桥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范围..................................................1

1.3设计概况..................................................1

2.工程概况...................................................2

2.1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2

2.2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2

2.3重难点工程...............................................3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

3.1自然特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3

3.2交通运输情况.............................................4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4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5

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5

4.1总体目标(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5

4.2施工组织机构、职能分工和队伍部署.........................7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8

4.4重难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15

4.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6

4.6线路纵断面缩图...........................................16

4.7时标双代号网络图.........................................16

4.8横道图..................................................16

5.临时工程......................................................16

5.1混凝土集中拌合站............................................16

5.2汽车运输便道................................................17

5.3临时电力线路................................................17

5.4陈山坞特大桥临建场地布置...................................17

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18

6.1高墩翻模施工................................................18

6.2(60+100+100+60)M连续梁悬浇施工............................24

6.332M现浇简支箱梁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54

7.施工方案......................................................74

7.1钻孔桩基础施工..............................................74

7.2承台施工.....................................................80

7.3墩台身施工..................................................84

7.4连续箱梁施工................................................90

7.532时现浇简支梁移动模架施工.................................90

7.6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90

7.7施工技术措施................................................93

8.资源配置.....................................................100

8.1下部结构主要材料计划......................................100

8.2关键施工设备数量..........................................100

8.3劳动力计划.................................................102

9.管理措施.....................................................103

9.1标准化管理.................................................103

9.2质量管理措施............................................114

9.3安全管理措施............................................135

9.4工期控制措施............................................156

9.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158

9.6文明施工措施............................................168

9.7冬季施工措施............................................173

9.8夏季施工措施............................................176

9.9雨季施工措施............................................176

9.10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180

10.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181

10.1设计文件..............................................181

10.2施工规范...............................................182

11.施工组织图表............................................183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土建工程HFMG-2标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

《陈山坞特大桥施工图》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铁建设[2004]8号)。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o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o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o

1.2编制范围

陈山坞特大桥中心里程DK440+269.905(起屹里程为DK439+900.27-

DK440+693.53),桥梁全长793.27米。

主要包括:陈山坞特大桥大临建设、桩基施工、承台施工、墩柱施工、

连续梁施工和32m现浇简支梁施工。

1.3设计概况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正线线间距:5.0m

(4)速度目标值:350km/h

(5)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

(6)轨道类型:CRTSI型双块式无祚轨道

2.工程概况

陈山坞特大桥为跨越山间低洼处而设,桥址在上饶县郑坊镇西山村。

桥址处地势起伏很大,植补稀疏,两桥台均位于坡度较小的山坡上。本桥

址处有良田、林地、房屋,桥址于DK440+297.8〜DK440+305.6处跨越溪流,

溪流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8度,正宽3m。

2.1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该桥的主要结构形式:结构组成为6-32m简支梁+1-(60m+100m+100m

+60m)连续梁+8-32m简支梁,共有17个墩、2个台。

桥台采用挖方桥台(0#及18#)o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1#及17#)和

圆端形空心墩(2#〜16#),最高桥墩为67.5米;两个实心墩为墩身高为11.35

米和17.35米。桩基础214根,最大桩长为47.50米,本桥下部结构工程

概况见下表。

陈山坞特大桥下部结构工程概况(单位:m)

墩号桩径根数桩基长度承台尺寸承台高度墩柱高度墩身高度垫石高度墩顶尺寸

0#19待定9.1*8.125.15.1挖方台

1#110待定6.8*10.22.515.35150.353.3*7.8

2.22#1.5918.510.6*13.6338.35380.353.4*8.5

3#1.5121910.6*14.6347.35470.354.0*8.5

4#1.5151510.6*15.8355.35550.354.8*9.0

5#1.5153011*17.8459.8559.50.354.8*9.0

6#21232.511.8*204.562.8562.50.355.2*9.2

7#21521.515.6*20.8567.5670.57.6*10.6

8#2162416.7*19.7566.5660.57.6*10.6

9#21547.515,2*19.6557.5570.57.6*10.6

2.2.1红线内征地情况

陈山坞特大桥红线内征地33.013亩,里程DK438+883.4—DK440+739,

其中水田面积13.72亩,旱地3.014亩,林地15.483亩,乡村道路与水沟

0.8亩。

2.2.2红线外征地情况

施工便道和泥浆池施工用地33亩,中心里程DK440+400;陈山坞特大

桥钢筋加工场占地21.5亩,里程DK440+300;因3—7#墩施工,上饶县西

山村需拆迁民房9栋。

2.3重难点工程

陈山坞特大桥主要特点是跨度大,墩身高,工期紧,技术复杂,施工

难度很大,对施工安全要引起足够重视,该桥是本标段的桥梁工程的重难

点。

①1联(60+2X100+60)m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

②14孔32m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简支箱梁;

③墩柱高度最高,采用高墩翻模施工,每节6〜10m。最高墩7#墩为67.50

米,有10个墩的墩高达40米以上;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1自然特征(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

3.1.1地形地貌

本桥所经区域为低山丘陵区,两侧为山坡,地势较陡峭,中间为谷地,

地势平缓,既有公路交通运输较为不便。

3.1.2地质特征

本桥所经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粉质黏土、粗角

砾土;燕山早期花岗岩;震旦系下统志棠组长石石英杂砂岩;5#墩存在岩

溶塌陷。柱桩持力层进入弱风化花岗(o0=1000kpa)。

3.1.3水文特征

(1)地表水

桥址地表水由山脊向沟谷低洼处汇集排出。桥处径流条件良好,流量

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2)地下水

桥址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0.3-17.5m,稳定水位标高159.11-213.14m,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

处汇聚。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

3.1.4气象环境

江西省上饶县郑坊镇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7.8℃,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8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

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月平均日照142.6小时。年平均风速1.3米/

秒。有霜期9-32天。

3.2交通运输情况

根据现场勘察,在通往西山村有一乡村便道可以利用,但有2.5km地段

需重新改道和扩宽,并新修1—12m便桥一座。新修的施工便道技术标准为:

混凝土路面顶宽4.5m;每200m设一处汇车道。沿桥线路走向边侧贯通便道。

(详见平面布置图)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3.3.1水源

本地沿线水资源丰富,工程用水和施工用水采用打井取水。

所有施工及生活用水均进行净化处理,并做水质试验分析,确保合格

后才能使用。

3.3.2电力

本桥从永临结合的新架35KV主电力干线引入支线,建一小型变电房,

架设两台630KVA变压器,另配备200KWA的备用内燃发电机两台。

3.3.3施工用燃料

本段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3.4.1工程用砂

陈山坞特大桥砂料供应点为弋阳县弋阳砂场,采用汽车运输,运距

110km。

3.4.2石料

陈山坞特大桥碎石供应点为玉山县玉山岩瑞碎石场,采用汽车运输,

运距70kmo

3.4.3粉煤灰

陈山坞特大桥粉煤灰供应地点为贵溪县贵溪源汇粉煤灰有限公司,采

用汽车运输,运距150km。

3.4.4钢筋

陈山坞特大桥钢筋供货点主要有江西萍钢、江苏永钢,采用火车运至

临时材料厂,汽车倒运至陈山坞特大桥施工工地。汽车运距为400km。

3.4.5水泥

陈山坞特大桥42.5号水泥供应点为玉山县玉山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

采用汽车运输,运距70km。

3.4.6矿粉

待定。

3.4.7钢绞线

待定。

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4.1总体目标(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

4.1.1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杜绝生产安全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铁路交通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安全事故。

4.1.2质量目标

⑴各项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⑵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⑶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⑷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

度达到设计速度。

⑸杜绝重大、大质量事故。

4.1.3工期目标

陈山坞特大桥计划2010.10.20桩基开始施工,2012.5.20梁部施工完

成。

4.1.4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建设标准化工地及过程标准化作业。

⑴确保“三同时”的实施,持自然、人文环境、生态和谐。

⑵施工扬尘、有毒有害气体及固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

⑶施工污水排放控制在沿线地方各市排放标准以内。

⑷环境敏感地区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排放。

⑸能源、原材料消耗控制在计划以内

4.1.5职业健康目标

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

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4.1.6文明施工目标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作业标准、环境优美、工

地文明、实现标准化工地建设。

4.1.7创优目标

陈山坞特大桥单项工程拟创铁道部火车头优质工程奖。

4.2施工组织机构、职能分工和队伍部署

4.2.1施工组织机构

为优质、高效地按期完成本桥施工任务,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

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桥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五部一室(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部、设

备物资部、综合部和试验室;),分别负责本桥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

计划、设备物资、日常行政管理、对外协调工作,试验室和工程部测量班

分别负责材料试验与检验、测量放样工作,全面保证本桥建设任务的优质、

高效完成。本桥的施工组织机构见图4.2-1。

4.2.2职能分工

陈山坞特大桥项目各部室工作职能见表4.2-2o

表4.2-2项目各部室工作职能一览表

部室管理职能

工程部负责生产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定项目的生产计划。

安质部制定项目的质量标准,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的管理等工作。制订项目工程环境

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并督促实施。

制定项目的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计划,做好材料的供应和储存工作;负责项

物设部

目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等工作。

综合部负责项目内部协调、秘书、公务、后勤、治安、党务、政工、工会等工作。

负责工程原材料的选定、进场检验、配合比试验及施工中相关的质量监测等

试验室

工作。

调度室机械、人员调配、管理、搅拌混凝土供应管理等站工作。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陈山坞特大桥有19个墩台,214根桩基,安排20台冲击钻机施工;圆

端形空心墩采用翻模施工,四跨连续梁采用6套挂篮悬臂浇筑施工,14根

32m现浇梁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主要阶段工期安排如下表:

陈山坞特大桥施工进度计划表

项目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期(月)

施工准备2010-7-12010-10-193.5

钻孔桩2010-10-202011-4-306.3

承台2011-1-92011-5-304.6

墩台身2011-1-312011-11-189.5

8-32.6m2011-6-202011-12-316.3

现浇梁60+2*100+602011-5-182012-1-168

6-32.6m2012-1-272012-5-203.7

图4.2-1陈山坞特大桥施工组织机构图

中交第一航局京

福铁路客专闽赣II标项目指挥部

一分部经理侯春雨

分部副经理李纵分部总工董来军

工安物综试调

程质设合验度

部部部部室室

刘代丛董陈马

周者学运

礼强春术猛泽

*

一分部桥梁一队架子队

4.3.1主要进度指标

本桥的主要进度指标

工序名称参数及说明进度指标

20m及以下5天

钻孔灌注桩20~30m8天

(冲击钻机)30~40m12天

40~50m17天

承台含基坑开挖、桩头凿除10天

20m及以下18天

20~30m36天

墩身30~40m50天

40~50m65天

50m~70m70~85天

临时支墩或托架含预压25天

悬臂

0#块施工40天

灌注

挂蓝安装调试含预压20天

连续

节段悬浇9〜12天/节

合拢段施工30天

安装、调试含预压60天

移动

现浇梁施工15天/次

模架

移动模架跨越连续梁15天

4.3.2施工安排

4.3.2.1桩基施工安排

2010年10月20日开工,2011年4月30日完工。其中合肥台、1#、

2#共计28根桩,采用挖孔桩基础。其余186根采用钻孔桩基础,计划采用

20台钻机。

①6#—9#、福州台墩桩基施工采用2台钻机/墩,其余3#一5#墩、

10#—17#墩12个墩桩基施工采用1台钻机/墩。

②福州台桩基施工为避免干扰棋盘山隧道进口施工,采用2台钻机,

施工完成后,钻机倒用至16#、17#墩。

③6#、7#、8#、9#、10#为连续梁的主跨墩,其中8#、9#、10#墩的基础

安排2010年10月20日正式钻孔,6#、7#墩的基础(也包括4#、5#墩基

础)安排滞后一个月2010年11月19日正式钻孔。桩基情况和钻机安排见

下表:

墩号桩径桩长(米)根数桩间间距备注

合肥台1.010.0093.8X3.0

1#1.017.08102.7X5.5

2#1.518.594.0X5.5

3#1.519124.0X4.01台

4#1.515154.0X5.01台

5#1.530154.0X5.01台

6#2.032.5123.5X5.02台

7#2.021.5156.0X4.52台

8#2.024164.5X4.32台

9#2.047.5155.5X4.02台

10#1.539.5124.0X4.01台

11#1.53994.0X4.01台

12#1.53894.0X4.01台

13#1.534.5094.0X5.51台

14#1.2525124.0X5.51台

15#1.2520.593.5X3.31台

16#1.2522.592.7X3.1福州台钻机倒用

17#1.027.583.5X2.7福州台钻机倒用

福州台1.02393.8X3.62台

连续梁墩桩基施工安排及工期如下:

1)6#墩①2m桩基12根,桩长32.5m,柱桩。计划采用2台钻机,2010

年11月16日开工,2011年2月3日桩基施工完成,工期80天。

2)7#墩中2m桩基15根,桩长21.5m,柱桩。计划采用2台钻机,2010

年11月16日开工,2011年1月24日桩基施工完成,工期70天。

3)8#墩中2m桩基16根,桩长24m,柱桩。计划采用2台钻机,2010年

10月20日开工,2011年1月2日桩基施工完成,工期75天。

4)9#墩①2m桩基15根,桩长47.5m,柱桩。计划采用2台钻机,2010

年10月22日开工,2011年1月17日桩基施工完成,工期88天。

5)10#墩中1.5m桩基12根,桩长39.5m,摩擦桩。计划采用1台钻机,

2010年10月22日开工,2011年1月17日桩基施工完成,工期88天。

4.3.2.2承台、墩身施工安排

在施工中要提前安排好16#、17#墩和福州台的施工,以满足移动模架的

拼装场地和首跨制梁工作。福州台桩基在棋盘山隧道拼装台车前施工完成,

承台和桥台在台车进洞后施工。由于4#、5#、6#、7#墩位处于拆迁房屋地

带,应加速房屋的拆迁工作,以保证连续梁墩6#、7#墩桩基的及时施工。

7#;8#;9#墩连续梁主跨墩,且墩高分别为67.5米、66.5米、57.5米,

是本桥的重点、难点、工期控制点。主跨墩(7#、8#、9#墩)各安装一台

塔吊,一部施工升降机,在一定的高度上,塔吊和施工升降机要与墩身附

墙,以加强其稳定性。模板采用塔吊进行吊装,混凝土由拌合站供给,用

HBT80.90.13s型号输送泵灌注。

墩柱施工顺序:8#、9#、7#、16#、15#、14#墩墩身先施工,施工完成

后直面模板倒用至6#、10#、13#、12#、11#、5#墩,施工墩身,最后施工

2#、3#、4#墩身。墩身空心段混凝土灌注高度为6-10米/节;模板制作如

下表:

墩台号墩台高(m)墩顶尺寸墩身类型模板数

0#;18#订制

1#153.3X7.8实心墩;外坡45:1其它桥倒用

2#;14#38:353.4X8.5空心墩;外坡35:1

3#;11#;12#;13#40〜474.0X8.5空心墩;外坡35:1

4#;5#53〜594.8X9.0空心墩;外坡35:1

6#62.55.2X9.2空心墩;外坡35:1

7#677.※也6空心墩;外坡35:1

8#667.6X10.6空心墩;外坡35:1

9#577.6X10.6空心墩;外坡35:1

10#43.55.2X9.2空心墩;外坡35:1

15#;16#30:243.3X8.5空心墩;外坡35:1

17#93.0X7.8实心墩;直坡其它桥倒用

备注外模:35:1圆端形模板142m,平面模板72m,2m/节;内模采用组合模

板拼装。

4.3.2.4四跨连续梁施工安排

(60+100+100+60)连续梁计划2011年5月18日开始施工8#墩0#块,

悬臂节段采用6套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先合拢中跨后合拢边跨,2012

年1月16日连续梁合拢完成,计划工期8个月。0#块施工进度指标40天,

节段对块施工9T2天,合拢段施工30天。

4.3.2.532m现浇梁移动模架施工安排

本桥32nl现浇梁采用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计划2011年5月1日移动

模架进场,模架拼装预压计划工期50天,第一孔32m现浇梁计划2011年6

月20日开工,第14孔移动模架计划2012年5月20日完工。前8孔32m

现浇梁施工计划进度目标未25天/孔,跨越四跨连续梁后,后6跨15天/

孔。

移动模架的拼装场地需长70m,宽20m。而陈山坞特大桥桥址处地势起

伏较大,2#〜15#墩柱高度都在30m以上,不利于移动模架拼装架设。16#

墩柱(24m)、17#墩柱(9m)、福州台处地势较为平缓,地表土为粉质粘土,

便于移动模架拼装场地平整。

移动模架施工时,制梁方向从大里程往小里程顺序施工。先在16#墩〜

福州台之间平整场地,拼装移动模架。移动模架上桥预压后,由福州台一

17#墩向小里程方向制梁。为了移动模架不转场,不另增加拼装场地,因而采

用DSZ32m/900t上承式移动模架。

①从第11孔至第18孔梁,共有8跨梁,需要4个月的工期,可安排制

梁时间为2011年6月20日〜2012年12月31日。移动模架的安装、调试

计划安排50天,因而移动模架最迟在2011年05月01日进场。

②由于连续梁施工合拢段计划2012年01月16日完工,待合拢段张拉

注浆后,体系转换并达到养护时间后再过移动模架,计划移动模架过连续梁

时间安排在2012年01月26日。

③第6孔梁至第1孔梁,共有6跨梁,从2012年01月底开始制梁,每月

制梁2孔,可在2012年05月20日完工。

4.3.2.6塔吊和施工升降机安排

a)塔吊采用臂长使用范围大于一孔梁跨度的设备,分别在

7#;8#;9#;14#墩位安装塔吊。

b)14#墩的塔吊(兼顾13#、15#墩柱施工)使用完毕后,倒用至11#墩

(兼顾10#墩柱、连续梁边跨直线段、12#墩柱施工);

c)6#(兼顾5#墩柱、连续梁边跨直线段施工)、3#墩(兼顾2#墩柱、

4#墩柱施工)使用新进场塔吊,因而需要6套塔吊,塔吊型号根据墩高和

模板重量选用(详见8.2关键设备用表)。

d)7#、8#、9#墩塔吊固定不动,以便连续梁施工,塔吊和墩身之间设

置两层附墙,其余墩位塔吊和墩身之间设置一层附墙,以加强其稳定性。

1#、17#、16#墩施工使用35t汽车吊配合。

e)7#、8#、9#墩柱和连续梁施工安装3套sc200型塔式升降机,其余

墩身施工采用门式之字形支架爬梯,爬梯与墩柱之间设置附墙,加强稳定

性。

4.3.2.7连续梁和32m现浇简支梁施工混凝土供应

由于1#拌合站无法供应梁部混凝土,连续梁和32m现浇简支梁混凝土

由临湖制梁厂拌和站供应。

临湖制梁厂距离陈山坞特大桥15km左右,梁部浇筑混凝土时,设置10

辆G混凝土运输车,一分部提供6辆,临湖制梁厂提供4辆。32m简支箱梁

浇筑时间控制在8h以内,连续梁0#块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20小时以内,

连续梁阶段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6h以内。

4.4重难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四跨连续梁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

(60+100+100+60)m连续梁进度计划

项目名称开工日期持续时间(月)完工日期

桩基2010年11月20日22011年1月20日

承台2011年2月1日0.520n年2月15日

6墩身2011年2月23日32011年5月23日

边跨直线

2011年7月1日22011年8月30日

桩基2010年11月15日22011年1月15日

承台2011年1月23日0.32011年2月3日

7

墩身2011年2月10日32011年5月10日

主跨2011年5月20日72011年12月20日

桩基2010年10月19日2.52011年1月5日

承台2011年1月15日0.52011年1月31日

8

墩身2011年2月10H32011年5月10S

主跨2011年5月20日82012年1月20日

桩基2010年11月1日32011年1月31日

承台2011年2月1000.32011年2月20日

9

墩身2011年2月25日2.52011年5月10日

主跨2011年5月20日72011年12月20日

桩基2010年10月20日22010年12月20日

承台2011年1月1日0.32011年1月10日

10墩身2011年1月20日22011年3月20日

边跨直线

2011年4月15022011年6月15B

4.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陈山坞特大桥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塔吊布置图见附图lo

4.6线路纵断面缩图

陈山坞特大桥线路纵断面缩图见附图2。

4.7时标双代号网络图.

陈山坞特大桥进度计划时标双代号网络计划图见附图3o

4.8横道图

陈山坞特大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附图4。

5.临时工程

5.1混凝土集中拌合站

根据工程分布情况、各构造物的混凝土用量、工期安排以及施工便道布

置,在本桥15#墩右侧150米左右处建立一个2*HZS90A拌合站(1#拌和站)

供应桩基、承台、墩柱混凝土,占地约12000m2。梁部混凝土由2#拌和站供

应。1#拌和站内的场地进行硬化处理,用18cm厚的砂粒石作垫层,30cm厚

的C15碎作面层进行硬化,硬化后的场坪中间高四周低,利于雨水向场外

排出。拌和站内设破配合比标示牌,规格按要求设置。

料场内的砂、碎石按照不同的规格粒径分仓存放,储料仓用片石或粘土

砖砌筑而成,隔墙高度不低于3.0m,并用石灰或水泥砂浆抹面,仓内地面

形成向外侧的排水坡面,外侧墙下部预留孔洞排水,保证仓内无积水。

1#拌和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

5.2汽车运输便道

根据现场勘察,在通往西山村有一乡村便道可以利用,但有部分地段需

重新改道和扩宽,并新修一座12m便桥。穿越西山村部分新修的施工便道

技术标准为:20cm厚混凝土路面,路基宽6m,路面宽4.5m;每200nl设一

处汇车道,2#便道2.5km。沿桥线路走向边侧贯通便道。施工便道设置见平

面布置图。

5.3临时电力线路

本桥从新架35KV主电力干线引入支线,建一小型变电房,架设两台

630KVA变压器,另配备200KWA的备用内燃发电机2台。

5.4陈山坞特大桥临建场地布置

陈山坞特大桥临建场地总面积4万m2(200m*200m)。生活区占地4000m2,

其中会议室100宿舍占地ZOO!!?,其他附属设施占地3700m,。生产区

占地36000m2,其中模板存放区7200nA1#材料仓库占地2400m2,2#材

料仓库占地2400诡钢筋存放区占地2400m?(可存放各型号钢筋2000t),

钢筋加工区2400m2o

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陈山坞特大桥控制工程为(60+100+100+60)m连续梁,采用6套菱形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直线段采用支架现浇施工。重难点工程有2#〜15#(14

个)墩采用高墩翻模施工,14孔32m简支箱梁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

6.1高墩翻模施工

本桥2#〜15#墩为30m以上圆端形空心墩,共14个,采用翻模施工,

C35混凝土浇筑。

6.1.1施工系统

翻模由施工系统由提升机构、模板系统、工作平台和安全设施组成。

①提升机构为每个施工墩位处设置塔吊一台,塔吊中心位于路线墩身

侧边,采用50型以上塔吊,可同时施工前后3个墩身且减少塔吊周转次数。

塔吊与墩身之间必须使用撑拉构件进行连接,以确保塔吊的稳定性。具体

位置根据地形情况确定。

②模板系统采用墩身外模采用大块整体钢模,选用6mm厚钢板面板,框

架采用10#槽钢,加劲肋采用10mm钢板,背带采用16#槽钢。模板制作精度

如F:尺寸误差小于2mm,倾斜角偏差小于1.5mm,孔位误差小于1mm。外模

圆端形模板制作1套,坡比35:1,高度142m;直面模制作6套,每套12m。

为确保工程质量,模板在工厂内统一加工。

翻升模板采用6层布置,每层高2.0m。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以底

节模板作为支承主体,采用塔吊(承台施工时预埋塔吊基础)提升6m。上层

模板支承在下层模板上,循环交替上升,完成墩柱的浇筑。

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拼装,内外模间设带内纹的对拉螺栓,以利于拆模

和避免墩身混凝土内形成孔洞。墩身内腔每隔一定高度预埋型钢作支撑梁,

上面搭设门式脚手架作为装拆内模和浇筑混凝土工作平台之用。安装和拆

卸模板,施工用材料的垂直运输均由塔吊完成。模板完成后在加工厂进行

试拼,试拼分水平方向的试拼和垂直方向的试拼,尤其要注意模板第一次

翻升后垂直方向的试拼,见下图:

,接缝2

模板试拼示意图

③工作平台分为模板工作平台和钢筋工作平台两种。其中,模板工作平台

设置在翻模外侧,采用648mm钢管制成可拆卸骨架及栏杆,上部搭设木板,

主要提供人员工作和小型机具的操作平台。每节模板均设工作平台,并用

螺栓与模板连接,随模板一起向上翻升,为模板组装、拆模提供作业空间,

见下页模板工作平台示意图。

钢筋工作平台采用689mm钢管及角钢地面制作,高度为3m。每次绑扎

钢筋前由塔吊提升至已浇筑段顶面,并由螺栓将四脚固定在模板上,钢筋

绑扎完成后吊至地面,以备下次使用,见下图“钢筋工作平台示意图”。

模板工作平台示意图钢筋工作平台示意图

④安全设施由上部平台围栏、横向安全网、围栏密目网等组成,见图4

所示。墩身施工时,在墩位之间搭设支架,上设“之”字形爬梯,宽度为

1.2m,仰角为45°。每升高6米设一处休息平台,平台宽1m,供人员休息,

保证施工和检查人员上下安全便捷。

6.1.2施工工艺步骤

高墩墩身翻模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高墩墩身翻模工艺流程图

墩身上实体段施工

①下部实心段施工

外模的支立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施工,要求尺寸正确,外模顶水平,

否则在空心段施工时,造成模板不平整。

②模板位置调整

当外模组拼成形后,所有螺栓不必拧紧,留出少量松动余地。模板前

后方向偏斜的调整通过手拉葫芦拉至正确位置,左右偏斜的调整则在模板

底边靠倾斜方向的一端塞加垫片实现。模板之间的缝隙塞有橡胶条,防止

漏浆。由于模板制作及起始第一节模板调整的精度都很高,以后每次调整

幅度很小。调整完毕后,拧紧全部螺栓,即可浇筑混凝土。

③绑扎钢筋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绑扎,钢筋接头采用辐轧直螺纹套筒连接。

④模板翻升

设如

L*■图尺寸均以嘎米计.

2使用塔及严格遵守《第肝案全愣隹规程》等各种规命制度.

后重/必须出第导后疸篦国内.塔阱司根度特M上岗.专人惊作.

专人橡桎.

S.模板成支架拼趋好后,立援护栏E作为工隹平台便用.

44长单身座工以一叠模板方叁毗,在其上连梃另一套模板.

5盒子模板没有拉条,所以每套根根必须用墀桧连楼第奇,空固.

6.后港模板时.注窜模板的整侬慢.平稳阱缝.

7.梭板反蝌次可供作女人耳上下模板.但要注意安会.

S.啜身超过30«的外侧设一占艇工亳挑,用F人同的运送.

在安装钢筋的同时,可以开始拆下面一节外模工作。拆模时用手拉葫

芦将下面一节模板与上面一节模板上下挂紧,同时另设两条钢丝绳栓在上

下节模板之间。拆除左右和上面的连接螺栓,然后通过两个设在模板上的

简易脱模器使下节模板脱落。脱模后放松葫芦,使拆下的模板由钢丝绳挂

在上节的模板上。然后逐个将四周各模板拆卸并悬挂于上节模板上。这样

可将拆模工作和钢筋安装工作同时进行,节约至少半天时间,同时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对塔吊工作时间的占用。

检查模板组装质量,符合桥墩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拧紧拉杆。

⑤灌注混凝土

本桥墩身采用C35混凝土,由1#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

至墩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对称均匀浇筑。

混凝土灌注到模板顶时,要低于模板口1〜2cm,为下一板方便组装翻模,

防止有错台。当混凝土的强度大于3MPa时清除浮浆,凿毛混凝土表面,进行

下一节段施工。

在灌筑过程中用测量仪器随时观测预埋件的位置及模板、支架等支撑情

况,如有变形和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⑥上实心段施工

墩顶实心段施工时,先拆除内模及内吊架,然后安装实心段的过梁和底

模,再安装实心段外模,安装通长拉杆,绑扎上实体段钢筋,浇筑混凝土。

⑦翻模拆除

墩身下实体段、空心段、上实体段混凝土施工时一,特别注意实体段与

空心墩身连接处的混凝土质量和外观。特别在实体段,由于一次浇筑混凝

土体积过大,采取和承台相同措施降低水化热。

⑧高墩施工线性控制

高墩的线形控制主要采用墩外平面控制网,墩内激光铅直仪的综合措

施,排除日照、雾天、夜间等校模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控制要点为:

a、按“测规”要求设置桥轴线及高程控制网,并精确设置十字护

桩。

b、实心段施工后,在墩内布置激光铅直仪辅助配套设施。

c、实施中,在墩身外模,直面模四个角点设置观测点,若模板检查在

白天,则以全站仪测量为主,激光铅直仪作校核,两者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若在雾天、夜间,则以激光铅直仪为主,并利用在已成型的墩身外

壁上所做的方向点拉线与铅直仪校核。

d、检查模板时间若在晴天,应在上午9:3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防

止日照对墩身的影响。

⑨以7#墩为例,介绍翻模施工混凝土浇筑分层情况。根据7#墩柱高度及

墩身钢筋布置情况,7#墩墩身分9次浇筑,每次浇筑高度如下图所示。

(9)5m

6.2(60+100+100+60)m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