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均是磷脂双分子层B.线粒体、叶绿体、质粒、RNA等结构或物质均含有核糖C.大肠杆菌、酵母菌和蓝细菌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D.糖蛋白、限制酶、载体蛋白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2.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元素,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肥,其跨膜运输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当NH作为唯一或主要氮源时,植物不但不能正常生长,反而会导致细胞外酸化而发生铵毒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元素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以及ATP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B.NO进入根细胞和运输到细胞外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C.转运蛋白NRT1.1转运NO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D.NH作为主要氮源时,NRT1.1和SLAH3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黑藻叶片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时,选取样方、挑选菌落均要随机取样4.气调包装是把多种气体高精度置换到盒子(或袋子)中进行保鲜包装,可达到延长产品保鲜期的方法。为研究复合气调包装对大蒜鳞茎细胞呼吸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固定O2体积分数为3.5%,研究CO2体积分数5%、8%、11%、14%对大蒜鳞茎在4℃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为无关变量B.当CO2体积分数为5%时,包装内乙烯增加可能导致细胞呼吸强度增加C.在90~120天范围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包装袋内大蒜鳞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大D.3.5%O2、4℃条件下,CO2体积分数为14%是长时间贮藏大蒜鳞茎的适宜条件5.探针是一段带有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DNA片段。囊性纤维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诊断阵列是表面结合有单链DNA探针的特殊滤纸,其中“0”处放置正常基因的探针,“1~10”处放置该基因不同突变的探针(假设无其他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均为该病致病基因。检测#1~#3个体的相关基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放置多种探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根据检测结果可判定#1正常,#2和#3患病C.由该检测结果可推知,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D.若#2和#3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6.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甲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乙表示甲过程中某细胞的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甲的过程①中B.若不考虑突变,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卵原细胞分裂产生Ⅱ和Ⅲ过程中D.过程①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过程②和③细胞中均含有1个染色体组7.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眼球震颤由基因A/a控制,杜氏肌营养不良由基因B/b控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个体可视作纯合子)已知Ⅱ4不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杜氏肌营养不良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眼球震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₂的基因型为AaXᵇY,Ⅲ₁与Ⅲ₂均是纯合子C.若Ⅲ₃与Ⅲ₄婚配,生育一个同时患该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5/48D.通过基因检测、羊水检测、遗传咨询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8.《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蕲艾为异源四倍体,其染色体组成如图1。两条超长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和8、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一对应,推测蕲艾早期蒿属祖先为正常的二倍体(2n=18),后经染色体变异得到另一类蒿属祖先,两类蒿属祖先异源杂交后的品系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四倍体,其形成机制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蕲艾形成过程中既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有染色体数目变异B.图2中①为16,②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图1中10号染色体的形成发生在异源杂交之后D.图2中品种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7个四分体9.某人因精神紧张焦虑而患“过度换气综合征”,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血液pH升高(高于7.4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出现头晕、胸闷、无力甚至抽搐等症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精神紧张焦虑状态下,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呼吸加快C.呼吸中枢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呼吸、心跳D.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缓解,体现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10.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图1)。研究发现,痛觉和痒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图2是痛觉对痒觉产生影响的部分神经调节机制,已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且GRPR神经元兴奋后能传递痒觉信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痛觉神经递质过程中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实现镇痛C.毒品海洛因与脑啡肽结构相似,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量或脑啡肽受体数量增加D.“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使痛觉感受器兴奋,B5—1神经元释放GABA,使GRPR神经元被抑制,不能传递痒觉信号11.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某研究小组用菟丝子研究赤霉素(GA₃)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生长长度,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IAA处理茎芽尖端,是因为茎芽尖端分裂旺盛B.GA₃和IAA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C.离体时间长的茎芽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较低D.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12.下列有关农谚、古诗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农谚、古诗解释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具有季节性B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昼夜温差会降低植株有机物的积累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参差舒展翅膀,体现行为信息D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大豆和麻子两物种有共同的生态位AA B.B C.C D.D13.某环保部门对曾遭到污染的河流进行专项治理,采取了放置人工浮床、投放食藻虫等措施,治理后水质明显改善,逐步呈现了“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的景象。某段时间该流域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被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图中A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营养级Ⅰ中流向A的能量相对值为319.6D.Ⅰ、Ⅱ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6.7%14.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与癌变相关的基因有多个,其中就包含原癌基因A。研究人员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突变的原癌基因A克隆到质粒载体上,用于后续癌症发生机制和癌症治疗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保证原癌基因A正确连入,质粒载体上最少需要2个限制酶切割位点B.原癌基因A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C.可利用Ca²⁺转化法将质粒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或癌细胞内D.可利用洋葱DNA粗提取实验的部分步骤提取导入大肠杆菌内的质粒载体15.红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在红曲酒制造的最后阶段,将发酵完成的衍生物,经过筛滤出酒后剩下的渣滓就是酒糟(即红糟)。将新鲜的红糟与蔬菜一同装坛并密封发酵,最终得到风味独特的佐餐佳品红糟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糟可能具有延缓衰老、抑制肿瘤发生等作用B.将红糟与蔬菜装坛后密封,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菌繁殖C.红糟酸呈“酸味”是由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的D.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物赋予了红糟酸独特的风味16.安莎霉素是一类主要由海洋中的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经人工诱变后,部分放线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成分是氨基酸B.进行过程①培养时,待测培养皿中完全培养基C.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D.应挑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何首乌块根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图1为何首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代表细胞结构,3—磷酸丙糖(PGAL)是一种重要的三碳化合物,既参与光合作用,又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部分PGAL被磷酸转运器转入细胞质基质中生成蔗糖,何首乌合成的淀粉主要运输到块根储存。研究发现,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会导致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图2为某何首乌植株氧气吸收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0~4h为无光条件,4~8h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_________,水释放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在A的表面与电子受体________以及H⁺结合,使高能电子的能量转移并储存在NADPH中。(2)图1中⑥过程产生CO₂的场所是___________。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每产生6个PGAL就会有1个PGAL离开卡尔文循环,若离开卡尔文循环的PGAL为4个,则需要_________次卡尔文循环。(3)研究人员发现去除何首乌的块根后,植株光合速率降低,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该何首乌植株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阶段。在4~6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18.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抗倒伏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完成下列问题:(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D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₁均为高茎,F₁自交所得F₂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D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DD⁻。让M自交,后代出现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利用遗传定律的实质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₁,F₁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2)玉米的抗病和易感病性状受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选择抗病母本与易感病父本进行杂交,F₁全部为抗病,F₁自交得F₂。研究人员拟利用PCR技术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对亲本、F₁和F₂群体中所有个体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A/a)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扩增产物。已知与该性状有关基因的PCR产物通过电泳均可区分,相对性状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从个体的DNA中扩增出A/a和B/b基因的片段,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根据电泳结果可以判断F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基因A/a和B/b中序列最短的是________基因。F₂中①、②、③三种类型电泳条带所代表的基因型个体比例为_________。根据图中电泳结果画出2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注:用“”形式表示,其中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等位基因A/a、B/b)_________。(3)若另一种植物的抗病和易感病性状也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所得F₂的电泳条带有9种类型,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F₂中电泳结果为2个条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19.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血糖调节过程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据图分析回答:(1)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①_________、②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一种注: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特异性抗体,能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病。(3)某些激素的分泌途径存在a、b两种类型。a类型中,机体只有受到胞外信号刺激后才合成激素,激素合成后立即释放到细胞外;b类型中,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请以胰岛B细胞、浓度为1.5g⋅L—14+的葡萄糖(提供能量和作为信号分子)培养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物质X(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瓶等作为材料,设计实验,通过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能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_种;若相同时间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则胰岛素存在两种分泌途径。20.某自然保护区地势较为平坦,植被类型属于热带稀疏灌丛草原,该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封育后,研究人员引入羊群进行放牧,并对中度放牧前后该草原植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多年后,该保护区里出现了坡鹿、猛禽和蟒蛇等动物,工作人员有时在一定区域内采用火烧法加速牧草的更新繁盛,研究人员对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采食与休息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回答相关问题:(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牧草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动物采食和___________,引入的羊群能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放牧对植被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群落结构越复杂,样方面积应越_________。据图1分析,中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种群间的竞争强度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保护区工作人员有时在一定区域内采用火烧法加速牧草的更新繁盛,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据图2分析,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采食与休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调查该地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蚯蚓、蜈蚣等一些土壤动物可以作为中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21.生长激素制剂是治疗垂体性侏儒症的特效药。人们从450升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生长激素,相当于6万头动物的全部产量。图1是通过基因工程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生产生长激素的过程,图2是基因工程中所用到的质粒,图3是通过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通过_________过程得到目的基因A后,通过③过程进行PCR扩增。图1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2)若利用图3过程获取和扩增A基因,需要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_。图3中的基因表达时,_______(填“a”或“b”)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3)要使A基因能正确与图2中的质粒拼接在一起,需要在所选引物的_________端分别增加相应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析图2和图3,为了防止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可在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分别添加___________(填限制酶名称)的识别序列。(4)科学家将A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重组在一起,导入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的哺乳动物受精卵中,然后将其处理并输送入受体动物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若该动物______________,则转基因动物培育成功。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均是磷脂双分子层B.线粒体、叶绿体、质粒、RNA等结构或物质均含有核糖C.大肠杆菌、酵母菌和蓝细菌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D.糖蛋白、限制酶、载体蛋白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基本支架均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中均因为含有RNA而含有核糖,质粒是环状DNA,不含有核糖,RNA含有核糖,B错误;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C正确;D、糖蛋白、载体蛋白都是蛋白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其结构具有特异性,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正确。故选B。2.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元素,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肥,其跨膜运输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当NH作为唯一或主要氮源时,植物不但不能正常生长,反而会导致细胞外酸化而发生铵毒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元素是细胞内蛋白质、核酸以及ATP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B.NO进入根细胞和运输到细胞外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C.转运蛋白NRT1.1转运NO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D.NH作为主要氮源时,NRT1.1和SLAH3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过量NH4的吸收造成了植物根周围的显著酸化,植物感知这种胁迫信号并调用NRT1.1来加速对胞外NO3-/H+的同向转运,从而降低了细胞外H浓度,缓解了铵毒。然而,由于外界NO3-浓度较低,植物抑制根周围酸化的能力有限,此时植物调用SLAH3,使其介导NO3-的外流,在胞外维持一定浓度的NO3-以供NRT1.1继续转运,从而使NO3-发生持续的跨膜流动,达到解铵毒的作用,故NH4作为主要氮源时,NRT1.1和SLAH3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详解】A、ATP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NO3-进入根细胞需要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化学势能提供能量,为主动运输,NO3-运输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C、转运蛋白NRT1.1转运NO3-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联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C错误;D、分析图示可知,过量NH4的吸收造成了植物根周围的显著酸化,植物感知这种胁迫信号并调用NRT1.1来加速对胞外NO3-/H+的同向转运,从而降低了细胞外H浓度,缓解了铵毒。然而,由于外界NO3-浓度较低,植物抑制根周围酸化的能力有限,此时植物调用SLAH3,使其介导NO3-的外流,在胞外维持一定浓度的NO3-以供NRT1.1继续转运,从而使NO3-发生持续的跨膜流动,达到解铵毒的作用,故NH4作为主要氮源时,NRT1.1和SLAH3的失活均会加剧铵毒症状,D正确。故选D。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黑藻叶片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时,选取样方、挑选菌落均要随机取样【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成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可用黑藻叶片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A正确;B、“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但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B错误;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利用了“加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C错误;D、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通过比较特定菌落的形态、数量,而不能随机取样进行观察,D错误。故选A。4.气调包装是把多种气体高精度置换到盒子(或袋子)中进行保鲜包装,可达到延长产品保鲜期的方法。为研究复合气调包装对大蒜鳞茎细胞呼吸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固定O2体积分数为3.5%,研究CO2体积分数5%、8%、11%、14%对大蒜鳞茎在4℃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为无关变量B.当CO2体积分数为5%时,包装内乙烯增加可能导致细胞呼吸强度增加C.在90~120天范围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包装袋内大蒜鳞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大D.3.5%O2、4℃条件下,CO2体积分数为14%是长时间贮藏大蒜鳞茎的适宜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复合气调包装对大蒜鳞茎细胞呼吸及相关生理活动的影响,据题图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贮藏时间,并通过不同二氧化碳处理组之间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贮藏时间,无关变量包括贮藏温度、O2体积分数等,贮藏温度为无关变量,A正确;B、当CO2体积分数为5%时,乙烯释放速率升高的峰值在90d,而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在120d出现峰值,乙烯含量的增加发生于呼吸速率激增之前,可能是乙烯增加导致细胞呼吸强度增加,B正确;C、在90~120d范围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包装袋内大蒜鳞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大,C正确;D、由实验结果推测,长时间贮藏大蒜鳞茎的适宜浓度条件应为4℃低温,3.5%O2,8%CO2,因为在该条件下,呼吸强度较低,且上升较少,D错误。故选D。5.探针是一段带有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DNA片段。囊性纤维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诊断阵列是表面结合有单链DNA探针的特殊滤纸,其中“0”处放置正常基因的探针,“1~10”处放置该基因不同突变的探针(假设无其他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均为该病致病基因。检测#1~#3个体的相关基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放置多种探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根据检测结果可判定#1正常,#2和#3患病C.由该检测结果可推知,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D.若#2和#3婚配,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用“A”表示,则图中“1~10”对应的致病基因可表示为“a1~a10”。根据DNA探针的使用原理,结合图像可推知:#1的基因型是AA,#2的基因型是Aa4,#3的基因型是a2a4。【详解】A、基因突变可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故放置多种探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B、由题干信息和图像综合分析可知,囊性纤维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正常基因用A表示,则图中1~10对应的致病基因可表示为a1~a10,#1的基因型为AA,表型正常,#2的基因型为Aa4,为杂合子,表型正常,#3有两个突变基因a2a5,为患者,B错误;C、囊性纤维化的突变位点有多个,很可能由复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2基因型为Aa4,#3基因型为a2a5,两者婚配,Aa4×a2a5→1/4Aa2、1/4Aa5、1/4a4a2、1/4a4a5,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1/4)×1/2=1/4,D正确。故选D。6.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甲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乙表示甲过程中某细胞的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甲过程①中B.若不考虑突变,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卵原细胞分裂产生Ⅱ和Ⅲ过程中D.过程①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过程②和③细胞中均含有1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减数分裂I,即卵原细胞分裂产生Ⅱ和Ш的过程中【详解】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在图甲的过程①中,A正确;B、图乙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2个Ab的极体,细胞I是卵细胞,若不考虑突变,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B正确;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减数分裂I,即卵原细胞分裂产生Ⅱ和Ш的过程中,C正确;D、过程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过程②和③若为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则含有1个染色体组,若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D。7.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眼球震颤由基因A/a控制,杜氏肌营养不良由基因B/b控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个体可视作纯合子)已知Ⅱ4不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杜氏肌营养不良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眼球震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₂的基因型为AaXᵇY,Ⅲ₁与Ⅲ₂均是纯合子C.若Ⅲ₃与Ⅲ₄婚配,生育一个同时患该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5/48D.通过基因检测、羊水检测、遗传咨询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结合题意及题图可知,II3和II4不患杜氏肌营养不良,且II4不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所生儿子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由此可知,杜氏肌营养不良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3和II4患眼球震颤,所生Ш6为正常女儿,因此眼球震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Ⅱ₂是眼球震颤患者,生有患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孩子,其基因型为AaXbY,II1的个体正常,但生有患病孩子,其基因型为aaXBXb,II1与II2婚配,所生Ш1的基因型为aaXbXb,Ш2的基因型为aaXBY,均是纯合子,B正确;C、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Ш4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生育一个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1/3×1/4+2/3×3/4×1/4=1/12+1/8=5/24,C错误;D、通过基因检测、羊水检测、遗传咨询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D正确。故选C。8.《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蕲艾为异源四倍体,其染色体组成如图1。两条超长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和8、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一对应,推测蕲艾早期蒿属祖先为正常的二倍体(2n=18),后经染色体变异得到另一类蒿属祖先,两类蒿属祖先异源杂交后的品系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四倍体,其形成机制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蕲艾形成过程中既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有染色体数目变异B.图2中①为16,②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图1中10号染色体的形成发生在异源杂交之后D.图2中品种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7个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详解】A、蕲艾为异源四倍体,其含有两条超长的10号染色体,且上面的基因可以和8、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一对应。说明10号染色体上含有8、9号染色体的结构,因此推测10号染色体是变异蒿属祖先的8、9号两条染色体连接而成的产物,因此蕲艾形成过程中既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有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根据品种甲含有两个染色体组,17条染色体,而早期蒿属祖先2n=18,产生的配子中含有9条染色体,可知变异蒿属祖先产生的配子应含17-9=8条染色体,故变异蒿属祖先的染色体数2n=16,即图2中①为16,②可用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正确;C、图1中10号染色体是变异蒿属祖先的8、9号两条染色体连接而成的产物,这种变异发生在异源杂交之前,才会保证子代细胞内出现两条这样的10号染色体,C错误;D、图2中品种乙含有早期蒿属祖先的两个染色体组和变异蒿属祖先的两个染色体组,品种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9+8=17个四分体,D正确。故选C。9.某人因精神紧张焦虑而患“过度换气综合征”,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血液pH升高(高于7.4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出现头晕、胸闷、无力甚至抽搐等症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精神紧张焦虑状态下,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呼吸加快C.呼吸中枢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呼吸、心跳D.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缓解,体现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B、精神紧张焦虑状态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呼吸加快,B错误;C、支配呼吸、心跳的是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D、深呼吸,需要大脑皮层调控,但呼吸中枢在脑干,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D。10.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图1)。研究发现,痛觉和痒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图2是痛觉对痒觉产生影响的部分神经调节机制,已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且GRPR神经元兴奋后能传递痒觉信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痛觉神经递质过程中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实现镇痛C.毒品海洛因与脑啡肽结构相似,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量或脑啡肽受体数量增加D.“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使痛觉感受器兴奋,B5—1神经元释放GABA,使GRPR神经元被抑制,不能传递痒觉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痛觉形成过程中,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痛觉神经递质,此过程是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A正确;B、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得膜电位无法形成动作电位,实现镇痛作用,B正确;C、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具有镇痛作用,吸毒成瘾者由于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减少或脑啡肽受体减少,对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增加,故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C错误;D、抓挠会使痛觉感受器兴奋,从而B5-1神经元兴奋,释放GABA,由于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GRPR神经元被抑制,无法传递痒觉信号,D正确。故选C。11.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某研究小组用菟丝子研究赤霉素(GA₃)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生长长度,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IAA处理茎芽尖端,是因为茎芽尖端分裂旺盛B.GA₃和IAA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C.离体时间长的茎芽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较低D.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研究小组用菟丝子研究赤霉素(GA₃)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类型,因变量是茎芽长度,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IAA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所以用IAA处理茎芽尖端,A错误;B、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生长素处理后茎芽长度比单独使用更长,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茎芽生长,两者协同作用,B正确;C、B组与A组均分别用相同浓度的激素处理后,B组的茎芽长度均小于A组,故离体时间长的茎芽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较低,C正确;D、液泡内含细胞液,对于维持植物细胞形态具有重要功能,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D正确。故选A。12.下列有关农谚、古诗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农谚、古诗解释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具有季节性B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昼夜温差会降低植株有机物的积累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参差舒展翅膀,体现行为信息D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大豆和麻子两物种有共同的生态位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春风吹开桃李花,秋雨滴落梧桐雨,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B、昼夜温差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植株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C、燕子在天上飞,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行为信息,C正确;D、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有共同的生态位,D正确。故选B。13.某环保部门对曾遭到污染的河流进行专项治理,采取了放置人工浮床、投放食藻虫等措施,治理后水质明显改善,逐步呈现了“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的景象。某段时间该流域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被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图中A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营养级Ⅰ中流向A的能量相对值为319.6D.Ⅰ、Ⅱ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6.7%【答案】B【解析】【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研究能量流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污染河流可能接收外来有机物输入,有机物中含有化学能,因此增加了总能量,A正确;B、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B错误;C、A代表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I的同化量=1100+42=1142,Ⅱ的同化量=43.2+26.5+2.5+4.8=77,I的同化量=产品输出25.2+呼吸作用散失720.7+流入下一个营养级77+分解者利用,因此营养级Ⅰ中流向A的能量相对值为=319.6,C正确;D、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I的同化量=1100+42=1142,Ⅱ的同化量=43.2+26.5+2.5+4.8=77,所以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77/1142×100%=6.7%,D正确。故选B。14.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与癌变相关的基因有多个,其中就包含原癌基因A。研究人员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突变的原癌基因A克隆到质粒载体上,用于后续癌症发生机制和癌症治疗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保证原癌基因A正确连入,质粒载体上最少需要2个限制酶切割位点B.原癌基因A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C.可利用Ca²⁺转化法将质粒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或癌细胞内D.可利用洋葱DNA粗提取实验的部分步骤提取导入大肠杆菌内的质粒载体【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1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可能导致目的基因反向连接,至少需要2个限制酶切割位点,A正确;B、一般来说,原癌基因A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正确;C、Ca2+转化法应用于将质粒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不用于导入动物细胞,C错误;D、质粒载体是双链DNA,洋葱DNA粗提取方法中,乙醇沉淀及高速离心法可用于大肠杆菌内质粒载体的粗提取,D正确。故选C。15.红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在红曲酒制造的最后阶段,将发酵完成的衍生物,经过筛滤出酒后剩下的渣滓就是酒糟(即红糟)。将新鲜的红糟与蔬菜一同装坛并密封发酵,最终得到风味独特的佐餐佳品红糟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糟可能具有延缓衰老、抑制肿瘤发生等作用B.将红糟与蔬菜装坛后密封,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菌繁殖C.红糟酸呈“酸味”是由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的D.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物赋予了红糟酸独特的风味【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红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还具有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因此红糟可能具有延缓衰老、抑制肿瘤发生等作用,A正确;B、将红糟与蔬菜装坛后密封,主要目的是隔绝空气,促进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使酒味和酸味经无氧发酵产生,B错误;C、乳酸是酸性物质,红糟酸呈“酸味”是由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引起的,C正确;D、新鲜的红糟与蔬菜一同装坛并密封发酵,最终得到风味独特的红糟酸,独特的风味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物引起的,D正确。故选B。16.安莎霉素是一类主要由海洋中的稀有放线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经人工诱变后,部分放线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氨基酸B.进行过程①培养时,待测培养皿中是完全培养基C.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D.应挑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则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因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详解】A、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具有一个普遍的共性——氨基酸营养缺陷型,从培养基成分上看,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氨基酸,A正确;B、进行过程①培养是为了获得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待测培养皿中是完全培养基,B正确;C、进行过程②培养时,为防止特定氨基酸混入基本培养基中,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再转接至完全培养基上,C正确;D、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所以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完全培养基上的菌落A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何首乌块根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图1为何首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代表细胞结构,3—磷酸丙糖(PGAL)是一种重要的三碳化合物,既参与光合作用,又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部分PGAL被磷酸转运器转入细胞质基质中生成蔗糖,何首乌合成的淀粉主要运输到块根储存。研究发现,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会导致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图2为某何首乌植株氧气吸收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0~4h为无光条件,4~8h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_________,水释放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在A的表面与电子受体________以及H⁺结合,使高能电子的能量转移并储存在NADPH中。(2)图1中⑥过程产生CO₂的场所是___________。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每产生6个PGAL就会有1个PGAL离开卡尔文循环,若离开卡尔文循环的PGAL为4个,则需要_________次卡尔文循环。(3)研究人员发现去除何首乌的块根后,植株光合速率降低,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该何首乌植株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阶段。在4~6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答案】(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NADP+##氧化型辅酶Ⅱ(2)①.线粒体基质②.12(3)去除块根后,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导致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使得暗反应原料不足,光合速率降低(4)①.三②.小于【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2、根据题意分析,曲线表示氧气的吸收速率,在0h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呼吸速率为a;在6h,植物的氧气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速率相等;在8h,植物释放氧气值为b,此时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A可以进行ATP的合成以及NADPH的合成,因此结构A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水作为电子供体,释放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在A的表面与电子受体NADP+以及H+结合,使高能电子的能量转移并储存在NADPH中;【小问2详解】图1中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每产生6个PGAL就会有1个PGAL离开卡尔文循环,PGAL为三碳化合物,1次卡尔文循环中,1个CO2经过固定,与C5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PGAL),因此若离开卡尔文循环的PGAL为4个,则产生24个PGAL,需要12次卡尔文循环;【小问3详解】去除何首乌的块根后,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导致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使得暗反应原料不足,光合速率降低;【小问4详解】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NADH与O2结合生成水。在4~6h之间,氧气的吸收速率>0,说明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18.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抗倒伏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完成下列问题:(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D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₁均为高茎,F₁自交所得F₂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D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DD⁻。让M自交,后代出现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利用遗传定律的实质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₁,F₁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2)玉米的抗病和易感病性状受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人员选择抗病母本与易感病父本进行杂交,F₁全部为抗病,F₁自交得F₂。研究人员拟利用PCR技术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对亲本、F₁和F₂群体中所有个体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A/a)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扩增产物。已知与该性状有关基因的PCR产物通过电泳均可区分,相对性状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从个体的DNA中扩增出A/a和B/b基因的片段,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根据电泳结果可以判断F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基因A/a和B/b中序列最短的是________基因。F₂中①、②、③三种类型电泳条带所代表的基因型个体比例为_________。根据图中电泳结果画出2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注:用“”形式表示,其中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等位基因A/a、B/b)_________。(3)若另一种植物的抗病和易感病性状也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所得F₂的电泳条带有9种类型,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F₂中电泳结果为2个条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答案】(1)①.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②.11/16(2)①.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含有Mg2+的缓冲液等②.AaBb③.B④.1:2:1⑤.(3)1/4【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突变体M基因型表示为DD-,D、D-属于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D和D-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dd)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Dd∶D-d=1∶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D∶D-∶d=1∶1∶2,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D-D-、D-D、D-d、dd)所占比例是1/4×1/4+1/4×1/4×2+1/4×1/2×2+1/2×1/2=11/16;【小问2详解】PCR的原理是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含有Mg2+的缓冲液等条件。电泳结果的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A/a)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扩增产物,可以确定F1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表型为抗病,其表型与母本一致,说明父本易感病的基因型为aabb,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最下面的条带代表的是B基因。根据电泳的原理,DNA片段越短(分子质量越小,电泳速度越快),距离点样孔越远,因此B基因的序列最短。故电泳条带从上到下分别为A、a、b、B,F2有①、②、③三种类型的电泳条带,可以推断这三种类型对应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和aabb,因此AaBb自交,子代中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1∶2∶1。F1(AaBb)自交结果只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据此可以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图为:;【小问3详解】另一种植物的F2的电泳条带有9种类型,表示AaBb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的情况下,只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时候才会出现该结果,即AaBb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其组合和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1,其中电泳结果为2个条带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占4/16,即1/4。19.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血糖调节过程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据图分析回答:(1)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①_________、②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一种注: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特异性抗体,能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_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病。(3)某些激素的分泌途径存在a、b两种类型。a类型中,机体只有受到胞外信号刺激后才合成激素,激素合成后立即释放到细胞外;b类型中,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请以胰岛B细胞、浓度为1.5g⋅L—14+的葡萄糖(提供能量和作为信号分子)培养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物质X(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瓶等作为材料,设计实验,通过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能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_种;若相同时间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则胰岛素存在两种分泌途径。【答案】(1)①.囊泡将GLUT-4转运至细胞膜②.合成糖原③.转化为非糖物质(2)①.降低/下降②.自身免疫(3)①.准备两个培养瓶甲和乙,向甲、乙培养瓶中各加入等体积浓度为1.5g·L¹的葡萄糖培养液,然后向甲培养瓶中加入物质X溶液,向乙培养瓶中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向甲、乙培养瓶中各加入等量胰岛B细胞,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②.3##三③.甲、乙两组培养液中均检测出胰岛素,甲组培养液的胰岛素含量低于乙组培养液的##甲、乙两组培养液中均检测出胰岛素,两组培养液的胰岛素含量不同【解析】【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囊泡将GLUT-4(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转运至细胞膜,从而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即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小问2详解】患者血液中存在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不能与该受体结合,则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由于这种异常抗体破坏了自身结构,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通过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弹一遍了原则,故先准备两个培养瓶分组为甲和乙,甲组在葡萄糖浓度为1.5g/L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再加入胰岛B细胞;乙组在葡萄糖浓度为1.5g/L的培养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再加入等量的胰岛B细胞,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根据题干信息和实验过程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如下:第一种可能:若胰岛素的分泌为a类型,则甲组因加有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而导致胰岛素的合成受阻,所以甲组检测不到胰岛素,而乙组能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第二种可能:若胰岛素的分泌为b类型,则甲组的胰岛素分泌不受影响,乙组能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因此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第三种可能:若胰岛素的分泌存在a、b两条分泌途径,则乙组能正常产生并分泌胰岛素,而甲组因加有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而导致胰岛素的合成且分泌量有所减少,所以甲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20.某自然保护区地势较为平坦,植被类型属于热带稀疏灌丛草原,该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封育后,研究人员引入羊群进行放牧,并对中度放牧前后该草原植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多年后,该保护区里出现了坡鹿、猛禽和蟒蛇等动物,工作人员有时在一定区域内采用火烧法加速牧草的更新繁盛,研究人员对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采食与休息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回答相关问题:(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牧草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动物采食和___________,引入的羊群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检验检测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2025年船舶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施工员月实习报告范文集合10
- 2025年筒料双插边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与实例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六角接头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医用耐辐照聚丙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石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PVC保温发热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真空镀薄膜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浴池出兑合同协议
- 2025年辽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铁法能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跨境物流部门管理制度
- 防空掩体知识培训课件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医保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新政策调整下的医保选择
- 呼吸科知识解剖课件
- 幼儿园教育评估指南解读
- 模拟雨的形成课件
- 多维数据循环嵌套分析-全面剖析
-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