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语文(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语文(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语文(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语文(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更新资料详情加微:xiaojuzi9598或zhixing16881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B4.难度系数:0.68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花香书香溢满校园活动。1.下面是本次活动结束后,学习委员的发言。请你完成填空。(8分)古人不仅擅长劝说,在诗词中,他们传情言志的方式也非常精妙。(1)岑参说不舍:“山回路转不见君,。”化景为情,令人动容。(2)苏轼言思念:“但愿人长久,。”借月怀人,余韵悠长。(3)“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理想。言在此,意在彼。(4)“?。”这是刘桢借松柏之刚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堂弟的无限期望。(5)孟浩然想求职谋事,却以想渡湖而无船为喻:“,”,含蓄地向张丞相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真是妙极!(6)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和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诠释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我们青少年,也要继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案】1.(1)雪上空留马行处(2)千里共婵娟(3)自缘身在最高层(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6)威武不能屈【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婵、娟、自、缘、罹、凝、楫”等字要正确书写。2.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经典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段探索灵魂的旅程。阅读经典,不仅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而且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阅读唐诗宋词,胸中俯仰天地的文化豪情qiánzīànzhǎng;阅读红色经典,感悟革命先烈______为国奉献,心中自然______蹈厉抗争的斗争气概和为国为民的奋斗热情;阅读经典散文,品味liútǎng在心头的那一抹温情。阅读的回馈是丰厚的,______不仅口齿生香,思想和心志也会充满péngpài能量。(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3分)①qiánzīànzhǎng()

②liútǎng()

③péngpài()(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前赴后继泛起含英咀华 B.前仆后继涌起含英咀华C.前仆后继泛起寻章摘句 D.前赴后继涌起寻章摘句(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阅读经典,不仅让精神突破身体和现实,而且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B.阅读经典,不仅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而且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C.阅读经典,不仅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而且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D.阅读经典,不仅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而且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答案】2.(1)①潜滋暗长②流淌③澎湃(2).B(3).D【解析】2.(1)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①潜滋暗长:qiánzīànzhǎng,意思是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②流淌:liútǎng,液体流动。③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2).考查词语辨析。第一空,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结合语境,“前赴后继”和“前仆后继”都形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但“前仆后继”更侧重于形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一个接一个地为国家奉献的情景,故应用“前仆后继”;第二空,泛起:有浮现,涌起,勾起等等意思。涌起:像水一样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泛起”和“涌起”都有涌现的意思,但“涌起”比“泛起”更加强烈,更适合形容心中突然涌现出强烈的感情,故应用“涌起”;第三空,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细细咀嚼。比喻读书时细细琢磨领会文章的精华。寻章摘句:意思是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此处应是展现阅读经典作品的好处,故应用“含英咀华”;故选B。(3).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与“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互换位置;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现实和身体”得后面加上“桎梏”。故选D。3.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情节加以分析。(6分)示例:严监生的吝啬与慷慨:他会因为多燃一茎灯芯连最后一口气也咽不下去,体现他的吝啬;他扶赵氏为正、托孤于王德和王仁之时,出钱出力足见其用心良苦,体现他的慷慨。(1)鲁智深(《水浒传》)

(2)唐僧(《西游记》)(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答案】示例一:鲁智深的莽撞与细心: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但是不守寺规,经常喝酒,被发现后,非但不改,反而大闹寺院,打伤众人,体现他的莽撞。但是林冲被押去沧州的路上,鲁智深一路跟随,不在闹市解救林冲,而选择在偏僻的野猪林出手相助,体现他的细心。示例二: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示例三:尼摩船长的正义与残酷:一方面正义,富有同情心,在锡兰采珠场勇救采珠人;但他也有残酷的一面,当鹦鹉螺号面对战舰的进攻时,他冷酷无情摧毁战舰,夺去船员的生命。(言之成理即可)【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1)鲁智深一方面很粗鲁,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另一方面又很细致,他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他暗中保护林冲,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鲁达怕林冲在发配过程中遭遇不测,于是他一路陪同林冲前往沧州。(2)《西游记》中,唐僧志向坚定,西行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动摇过取经的信念,也不受美色的诱惑。在女儿国拒绝了国主的挽留就是证明。另一方面他有时昏昧不明,人妖不分,三打白骨精一节中,他不识妖魔,误认为悟空打杀了好人,就冤枉了悟空,把悟空赶走了。(3)《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带领众人参观锡兰岛的采珠场,从中了解采珠人悲惨的生活,其间,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尼摩船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尼摩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从中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也具有爱心,有乐于助人和善良的性格。但他也有残酷的一面,虽然救了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但是不允许他们离开;不顾阿龙纳斯的劝说,把敌舰撞沉,让全舰的人沉入海底。二、阅读(共67分)(一)(23分)书香校园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材料二:诗人作品]◎贬谪期间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晚年生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B.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C.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D.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释义善五言诗成语推断法:多谋善断(1)善又徙夔州刺史查阅字典法:①迁移;②调动(官职)(2)徙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课内迁移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尝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1)去京师又十余年。(2分)(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3分)7.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7分)(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3分)(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4分)8.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5分)[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答案】4.A5.(1)善于、擅长(2)②(3)曾经6.(1)离开京城又十多年。(去:离开)(2)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虽:虽然;达:显达;交:交往。)7.(1)霜降时节,山明水净,夜晚白露凝结为霜;远处的树木,叶大都变成深红,间或还有一两枝浅黄,耀眼夺目,绚烂缤纷。(2)第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对比手法,把人们对秋天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热情赞美秋天,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第二首“岂如春色嗾人狂”将春季的轻浮与秋季的端庄素雅作对比,突出了秋之高洁和沉稳,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8.材料二通过刘禹锡贬谪期间及晚年作的诗,表现了刘禹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意志;而柳宗元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象的描绘,写出他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该句意为:地方偏僻民风粗陋,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句中“土风僻陋”写的是当地的状况,“举目殊俗”与“无可与言者”是刘禹锡的感受。据此可断句为: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故选A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1)该句意为:善于作五言诗。联系成语“多谋善断”意为: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迁移到此处即知“善”意为:善于、擅长。(2)该句意为:又迁任夔州刺史。“徙”后跟的是官职名称,联系字典含义可知,“徙”在此处应为“调动(官职)”之意;故选②。(3)该句意为: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联系“尝趋百里外”中“尝”是“曾经”的意思,此处“尝”意为:曾经。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1)句重点词:去:离开;京师:指京城。(2)句重点词:虽:虽然;达:显达;交:交往。7.(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作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意思是山明水净,夜晚下了霜;满树的叶子现在已有红有黄。然后抓住主要的意象“山”“水”“霜”“树”,分析出意象的主要特点,山的特点是“明”,“水”的特点是“净”,画面里还有“霜”;从“数树深红出浅黄”可看出叶的特点是“深红出浅黄”,树叶红黄相间,色彩绚丽、赏心悦目。由此展开描绘即可。示例:秋天到了,山色清明溪水清澈,一夜的清寒让遍地的白露凝结成霜,在清晨的光芒下尽是一片惨白。远山上的树叶也由绿色变得一片深黄,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对比分析。由《秋词》(其一)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秋日胜春朝”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日”和“春朝”进行对比,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将自己与人们对秋天的看法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与赞美。诗歌《秋词》(其二)中“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意为: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使人轻狂。这句话将“春色嗾人狂”和秋天的“山明水净”“清入骨”对比,突出了秋天的清冷、高洁,表现了诗人清高、闲淡的情韵和积极高昂的精神状态。据此总结作答即可。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根据材料二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作者通过将自己与他人心境的对比,言明对秋天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再联系诗人当时正值贬谪的人生处境,从这首诗中能够看出刘禹锡乐观的心态和不屈的人生态度。根据链接材料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本是寄情山水的柳宗元,幽微难明的心境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那种被贬的忧伤凄苦再次流露出来,“凄”“寒”两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悲怆与凄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刘禹锡,字梦得,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离开京城又十多年,接连在几个州任刺史,又迁任夔州刺史。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会昌二年七月(刘禹锡)去世,被追赠为户部尚书。链接材料: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石榴,甜石榴李美桦①一入秋,会理的乡村里,大红的石榴挂满了枝头。②堂哥打来电话,让我去他家吃石榴,同时帮忙看看新设计的果品包装。③说起石榴,我一点儿也不陌生。小时候,寨子里家家门前都种着几棵石榴树。到了三四月间,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热烈的小喇叭,在蜜蜂和蝴蝶的陪伴下娇艳欲滴。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看看家中的石榴树,盼着它赶紧结果,我们好尝尝那甜滋滋的石榴。可是,常常是不等石榴熟透,父亲就早早摘下果子,背上街换油盐钱去了。④那时候,寨子里数舅公家的石榴好。家家的石榴摘光了,他家的石榴还挂在枝头,盼着等熟透了卖个好价钱。摘果子那天,舅公拿着石榴直往大家手里塞。舅公一家的开销就指望那十来棵树,谁也不好意思拿。大伙便选了一个石榴剥开,分着尝一尝甘甜的籽粒……这么多年过去,当年尝石榴的场景,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⑤如今,每到石榴成熟季,会理就成了石榴的海洋。登高远眺,山上山下,石榴画廊蜿蜒绵绵,一眼望不到头。走进石榴园,那挂在树上的红石榴,密密实实,色泽鲜艳,让人爱不释手。⑥我们从会理古城出发,赶到堂哥家所在的村子时已近晌午。蓝蓝的天幕下,一个个红石榴仿佛一盏盏小灯笼,映出秋日的收获。⑦“我先带你们去果园转转。你哥去帮人家看石榴,一会儿就回来!”嫂子连忙招呼我们。堂哥天天和石榴打交道,在石榴栽植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实用办法。当地果农遇到难题,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⑧当年,做小生意的堂哥见乡亲们种石榴致富了,便把承包的几片荒山都种上了石榴树。石榴树一年年长高,嫩绿的枝叶随风摇曳,火红的石榴花跳动着希望。可是到了夏天,满树的石榴花掉光了,剩下的果子长满了斑点。一年又一年,总是没有收成。⑨那时我刚调进县城工作,堂哥要我帮忙找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联系果树栽培方面的专家。换土、追肥、杀虫、重新育苗栽种……直到堂哥引进新品种,对原来的石榴树进行嫁接,石榴树才起死回生。记得那年新嫁接的石榴成熟了,堂哥指着结得密密麻麻的软籽石榴对我说:“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后来,堂哥又开辟了一片新果园,渐渐地,他成了当地种植石榴的大户,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⑩堂哥的石榴园里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我们刚到石榴园,堂哥就赶回来了。“有个老表请我去帮他看看石榴。他家那片地不当阳,石榴脱袋还得等几天!”一说起石榴,堂哥的话就多起来,“不要小看种石榴,里面的门道多得很!就拿我手上的石榴来说,看起来是方棱形的,果皮红黄发亮,就成熟了……”⑪堂哥剪下一个石榴,用刀唰唰划开,里面晶莹的石榴籽紧紧依偎在一起。掰一把石榴籽放嘴里,轻轻一嚼,籽核软糯,那股甘甜让人满口生津。⑫堂哥家的石榴又红又大,已进入盛果期。到了销售石榴季节,他请客商上门,自己跑市场,送货发货,忙得脚不沾地。由于在网上接了些订单,他还得摘些石榴发快递。堂哥说,前些年销售石榴,多数是坐等对方上门。现在不一样,很多石榴都是通过网络销售的。⑬暖阳下,堂哥带着工人,选好石榴,用枝剪小心剪下来,拿在眼前看了又看。“种石榴是良心活儿。”堂哥又划开两个石榴,和大家边吃边聊,“网上销售,更要讲诚信。有没有斑点和虫害,熟没熟透,首先得过我们自己这道关!”⑭清新的空气,榴果的芬芳,让人倍感惬意。堂哥又拿来几个包装盒的新样品,请我们提意见。⑮天空湛蓝,白云悠悠。枝头红红的石榴,地埂边黄澄澄的南瓜、金灿灿的向日葵,红黄相间,煞是好看。堂哥指着石榴丛中一幢幢漂亮的楼房说:“现在,果农年收入三五十万元的多的是,修楼房买新车的一家赛一家,春节期间集镇上的车堵得老长……”⑯我们来到堂哥家中,地道的农家菜已浓香四溢。堂哥给我们倒上酒,招呼着摘石榴的工人,开心地说起家乡的新鲜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事哩!⑰朗朗的笑声,在石榴掩映下的秀美村庄荡漾开来……(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4日,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④段插叙当年尝石榴的场景,意在用从前困窘的生活反衬如今生活的幸福美好。B.“当地果农遇到难题,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这句话表明堂哥技术好且为人热心。C.标题“红石榴,甜石榴”中的“红”“甜”既指石榴又红又甜,又指乡亲们的生活火红幸福。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将“石榴”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10.文章围绕“石榴”写了有关堂哥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11.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到了三四月间,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热烈的小喇叭,在蜜蜂和蝴蝶的陪伴下娇艳欲滴。12.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3.本文第⑮段画线句子与《秋天的怀念》结尾段都写到各种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答案】9.D①在乡亲们的影响下种植石榴,但接连几年都没有收成。②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堂哥成为种植能手。③帮助果农解决难题。④销售季节,堂哥精心挑选石榴,多渠道销售石榴。⑤让我们给新的包装盒样品提意见。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榴花盛开时的情状与娇嫩艳丽,富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之情。①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②写众人的笑声荡漾在村庄里,营造出幸福、愉悦的氛围,寓意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升华了文章主旨。本文画线句中的蓝天白云写出天气的晴好,对丰富多彩的农作物的描写展现出乡村田野丰收的场景,烘托出乡村喜悦祥和的氛围;《秋天的怀念》中旺盛蓬勃的各色菊花,隐含着母亲对“我”和妹妹好好生活的期望,暗示出“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用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D.“写景抒情散文”有误,应为:叙事抒情散文。“表达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有误,除了表现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外,还表现了作者对农村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故选D。10.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⑧段中的“当年,做小生意的堂哥见乡亲们种石榴致富了,便把承包的几片荒山都种上了石榴树……剩下的果子长满了斑点。一年又一年,总是没有收成”可得:在乡亲们的影响下种植石榴,但接连几年都没有收成。根据第⑨段中的“堂哥要我帮忙找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联系果树栽培方面的专家”“渐渐地,他成了当地种植石榴的大户,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可得: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堂哥成为种植能手。根据第⑩段中的“有个老表请我去帮他看看石榴。他家那片地不当阳,石榴脱袋还得等几天!”可得:帮助果农解决难题。根据第⑫段中的“堂哥说,前些年销售石榴,多数是坐等对方上门。现在不一样,很多石榴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和后段中的“网上销售,更要讲诚信。有没有斑点和虫害,熟没熟透,首先得过我们自己这道关”可得:销售季节,堂哥精心挑选石榴,多渠道销售石榴。根据第⑭段中的“堂哥又拿来几个包装盒的新样品,请我们提意见”可得:让我们给新的包装盒样品提意见。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热烈的小喇叭”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这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榴花盛开时的情状。“在蜜蜂和蝴蝶的陪伴下娇艳欲滴”把石榴花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榴花的娇嫩艳丽。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使语言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之情。12.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末段中的“在石榴掩映下”照应了题目“红石榴,甜石榴”和首段中的“大红的石榴挂满了枝头”。故在结构上起到了与题目和首段相呼应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在内容上,“朗朗的笑声,在石榴掩映下的秀美村庄荡漾开来”营造出幸福愉悦的氛围。灿烂开放的石榴花寓意着农村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末段升华了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画线句中的“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写出了天气的晴好。“枝头红红的石榴,地埂边黄澄澄的南瓜、金灿灿的向日葵,红黄相间,煞是好看”描写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展现了乡村秋天丰收的场景。“红黄相间,煞是好看”烘托出乡村喜悦祥和的氛围。“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是对北海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菊花的色彩艳丽与生机蓬勃。联系“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看到菊花,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知道母亲是希望我像菊花一样能走出人生的低谷,像菊花一样顽强生长。我来看菊花,暗示着我走出曾经的绝望与沮丧,决心按母亲说的话,用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三)(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杭州亚运”展示中国风范①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亚运会是一回别开生面的文化传递,一次永攀高峰的科技突破,一场万众欢腾的青春盛宴,人间天堂杭州将以美丽、文明、友善的姿态让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②秀出“中国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杭州亚运会的形象元素无不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名为“星耀”的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了青花瓷、牡丹等中国元素;名为“湖山”的亚运会奖牌,设计灵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呈现杭州山水景观,展示中国江南文化;主题为“润泽”的亚运会核心图形,灵感源于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丝绸。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文化传播、世界认识杭州的重要窗口,不管是亚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之一的《同爱同在》,还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上万名参与者进行线上火炬传递,抑或是打造更多的全民健身日和社区健身圈,可以说,杭州亚运会的举行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③展现“科技范”,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科技是保障本次亚运会顺利举办的重要支柱。杭州亚运会共有56个场馆,个个拥有“硬核”科技。比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采用了世界首创的空间管桁架和弦支单层网壳组合的结构体系,让这朵钢结构的“大莲花”在钱塘江边柔美绽放。除了赛事场馆,亚运会的衣、食、住、行、赛等都融入了科技元素。推出“云上亚运村”数字化平台,把亚运村的生活点滴全部融到一部手机里:“自动驾驶巴士”能体验穿梭于未来世界的感觉:“智能鲜食机”只需等待2分钟可吃到新鲜现做的餐品……这些背后无一不充分折射出中国科技的力量和低碳环保的理念,实现了让“中国创造”为亚运各项赛事保驾护航。④绽放“青春力”,向世界传递中国温度。近期,多场测试赛在杭州各大亚运场馆相继上演,无数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他们用阳光的脸庞、自信的表达、贴心的服务奔赴这场令人期待的青春之约;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在亚运中服务感悟和诠释“坚守”;用不断突破和努力成长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保驾护航。正如杭州亚运会给予世界的承诺“心心相融,@未来”一样,呈现出一场赛事盛宴的同时让更多的中国青年用自信的视角与世界对话,用青春的话语去传递赛场内外的中国温度,用积极的心态向世界展现出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第①段引入本文写作背景,点明文章中心论点。B.“心心相融,@未来”是杭州亚运会给予世界的承诺。C.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道理论据来论证该段的论点。D.选文从“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三个方面来阐述论点。15.下列阅读资料卡的内容可以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5分))阅读资料卡“一键查询成绩”的“杭州亚运行”“一站式数字观赛”的“智能亚运一站通”……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会中,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16.请简要梳理选文第②段的论证思路。(5分)【答案】14.C15.(1)第三段;(2)阅读资料卡所例举的杭州亚运会中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正好印证了“展现‘科技范’,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的观点。16.①首先,提出分论点:“秀出‘中国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②接着从代表团礼服、奖牌和核心图形三方面进行举例,印证分论点;③最后,阐明杭州亚运会的积极意义:杭州亚运会的举行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或国际的影响力)。【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结合第④段画线句“他们用阳光的脸庞、自信的表达、贴心的服务奔赴这场令人期待的青春之约;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在亚运中服务感悟和诠释‘坚守’;用不断突破和努力成长为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保驾护航”可知,画线句列举志愿者们阳光的脸庞、自信的表达、贴心的服务、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不断突破和努力成长,属于举例论证;故选C。15.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结合“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会中,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可知。资料卡内容意在列举杭州亚运会中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印证了第③段“展现‘科技范’,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的观点。因此,资料卡的内容可以作为选文第③段的论据。1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结合第②段“秀出‘中国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可知,作者首先提出“秀出‘中国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结合“杭州亚运会的形象元素无不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名为‘星耀’的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了青花瓷、牡丹等中国元素;名为‘湖山’的亚运会奖牌,设计灵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呈现杭州山水景观,展示中国江南文化;主题为‘润泽’的亚运会核心图形,灵感源于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丝绸”可知,接着从代表团礼服、奖牌和核心图形三方面进行举例,印证分论点;结合“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文化传播、世界认识杭州的重要窗口,不管是亚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之一的《同爱同在》,还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上万名参与者进行线上火炬传递,抑或是打造更多的全民健身日和社区健身圈,可以说,杭州亚运会的举行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可知,最后阐明杭州亚运会的积极意义:杭州亚运会的举行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四)(1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地处闽中的德化县盛产陶瓷,是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其明代白瓷名扬四海。德化距离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刺桐港很近,德化瓷器因之而畅销海外。德化瓷既具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又独有不凡的艺术效果。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法国人则美称其为“鹅绒白”及“中国白”。德化工匠善于运用胎釉的特点,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糅合在雕刀中,烧制人物,羽化佛像。一尊尊美轮美奂的人像、佛像走出德化,走向世界。德化窑雕塑艺术是中国瓷器艺苑中的一颗闪光明珠。(选自陈平《古瓷明珠—德化白瓷》,有删改)材料二:地处福建晋江地区北部戴云山区的德化,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盛产竹木薪炭,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这是一种天然混合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的三元矿物,其含钾量高,使得以其为原料烧制出的器物透光性强,玻化程度高;其含铁低,瓷胎杂质少,烧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相对稳定。德化瓷的古法烧制氛围偏重于氧化气氛,通过控制烧造过程中的火候及空气量,使胎釉上的矿物成分充分反应,以至烧制出的器物呈现最好品相。在制作技艺上,德化白瓷突出原材料的质地美,摒弃彩饰,大多运用刻画、印花、堆贴、镂雕、雕塑等手法,堆贴梅花是在生活器物中最常见的装饰手法。(选自《经济观察报》2023年7月26日,有删改)材料三:下图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中展出的作品《纸》。《纸》采用薄胎技法,瓷体薄如蝉翼,层层叠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有代表性,用瓷去表达洁白的纸,巧妙的构思,特殊的工艺,两种材质的转换,不露痕迹而又寓意深刻。(选自“德化融媒体中心”2023年11月21日,有删改)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德化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且其产地交通便捷,因而在明朝时便畅销海外。B.德化瓷在烧制过程中,糅合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是一颗艺术明珠。C.德化瓷的工艺特点很突出,所有瓷器都使用了雕刻、镂空、堆贴等技艺。D.材料三中的作品,诠释了德化瓷质感温润如玉、质地洁白细腻的特点。18.德化瓷为何能成为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19.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德化白瓷文化,学校计划邀请德化白瓷艺术馆的王馆长于2024年4月30日下午3时在校报告厅作专题讲座。请以校学生会名义给王馆长写一封邀请函。(7分)【答案】17.C①以优质的瓷土材料制成。②有成熟精湛的烧制技术。③采用了高超的制作工艺。示例:尊敬的王馆长:您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德化白瓷文化,我校计划于2024年4月30日下午3时在校报告厅举办白瓷文化的专题讲座,特邀请您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期待您的莅临!××学校学生会2024年×月××日【解析】17.本题考查辨析信息。C.根据材料二末段中的“大多运用刻画、印花、堆贴、镂雕、雕塑等手法”可知,本项“所有”有误。故选C。18.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这是一种天然混合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的三元矿物,其含钾量高,使得以其为原料烧制出的器物透光性强,玻化程度高;其含铁低,瓷胎杂质少,烧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相对稳定”可得:以优质的瓷土材料制成。根据第二段中的“德化瓷的古法烧制氛围偏重于氧化气氛,通过控制烧造过程中的火候及空气量,使胎釉上的矿物成分充分反应,以至烧制出的器物呈现最好品相”可得:有成熟精湛的烧制技术。根据“在制作技艺上,德化白瓷突出原材料的质地美,摒弃彩饰,大多运用刻画、印花、堆贴、镂雕、雕塑等手法,堆贴梅花是在生活器物中最常见的装饰手法”可得:采用了高超的制作工艺。19.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首先是顶格写称呼“尊敬的王馆长”。然后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接着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先交代活动的意义,可从题干中提炼“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德化白瓷文化”,接着交代活动的时间“2024年4月30日下午3时”,地点“学校报告厅”,内容“举办白瓷文化的专题讲座”,然后说明邀请目的“特邀请您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最后表达期待对方莅临之意。落款处应单位“××学校学生会”在上,日期“2024年×月××日”在下。三、作文(共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分)游子在异国他乡,读懂了故乡的温馨;将士在保国戍边里,读懂了责任的神圣;列车员在火车开动的那刻,读懂了准时的含义……作为即将初中毕业的你,在九年的学习生活里,读懂了什么?题目一:请以《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补全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从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参考范文】一:我读懂了珍惜我向来不懂得珍惜。但是那一次经历,使我不得不下决心改变自己。时间是公平的,小学到初一,初一到初二,再到初三,它都默默无闻地如细沙般地流淌着。而在这狭小的细沙的空隙中,我却悄然地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不知是怎么回事,上了初三,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有时,我站在讲台上也不正视所有人的眼睛,我变得不合群了。我想着的是如何避开他人。那次运动会前夕,我拒绝了参加拔河比赛。我认为这是逃避人群的最好方法。运动会那天,运动员们都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其他同学则为他们加油鼓劲。我呢,愉偷地溜走了,和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学坐在乒乓球桌上,看起了漫画。时间的沙漏开始运转,感觉我周围的空气都是凝固的,运动会的声音却慢慢地缥缈起来。我感觉到,我就像是一个人被关在宽敞的大厅里,大厅外都是热闹的舞会。但我不感到孤独。突然,从前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阵欢呼声,哦,应该是拔河比赛开始了。我听到杂乱的“加油”声,不久这“加油”声又转变成了欢快地呼喊声,这呼喊声震动我的心,让我的心微微起伏着。但我又想,这与我有何相干呢?于是,又将注意力转移到漫画中去了,打算一个人默默地消磨时间。淡淡的阳光从西边斜射过来,我的影子也已渐渐和墙壁的影子融合了。漫画中的故事告一段落。我合上书,和朋友打了声招呼飞奔向前操场。我们班的比赛已经比完了,我向陈雪琦走去,问她:“我们班赢了吗?”她笑着对我说:“得了第二名。”我沉默了,对她笑了笑,是很不自然的笑,然后郁闷地向回家的路上走去。明明一切都很正常啊,为什么我会感到莫明的空虚?第二天上学,同桌兴奋地对我说:“昨天的拔河比赛真的很精彩呢!老师们都说我们班很团结……对吧?”唉,我能说什么呢?昨天的比赛,我都一无所知了,因此我无精打采地说:“昨天的比赛,我没看。”她听了后,炫耀般地说:“唉。那可真是可惜了。”我感到空虚到了极点,悔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想:我是应该多关心一下这个班集体,多关注一下周围的同学。我应该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友情。只有这样,我才能体会到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失去的将不只是时间而已。例文二:我读懂了时间的价值在漫长的九年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日日夜夜,每一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