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8)单元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8)单元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8)单元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8)单元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8)单元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

授课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课时

时间2

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

教学2

目标自学能力。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

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

难点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

1.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

目标

理解诗句。

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

情。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

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

导入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

()送别诗?

分钟

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

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

辛渐》。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出示课件,一是提

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

了什么?【课件出示2】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

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

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

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3】学生去学习,既目标明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确,有章可循,又不拘

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形式,方法灵活,以解

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

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写作背景:【课件出示4】

新课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

教学

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

)分钟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

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芙蓉洛壶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

(2)指导书写

“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土、一、业。

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学生在理解词语

1.自主理解字义:【课件出示6-71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

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

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

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

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2.1课件出示8】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

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

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

壶中的冰一样纯洁。对重点句子的深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化理解,就是对“品意

1.品读前两句诗境,悟感情”环节的落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

(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

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有更深的思考。

个人物)【课件出示9】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

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

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

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

孤寂感。)【课件出示10】(板书:凄冷、孤寂感)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

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

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

话别时的情景。【课件出示11】(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

另U,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

再读前两句。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

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

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

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

能不孤单、苦闷呢?

2.品读后两句诗

(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

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

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课件出示12】

(2)【课件出示13】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

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学习古诗,从字词入

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手,在理解的基础上,

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

诉了你诗人的信念?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题。

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

洁白无瑕)

3.1课件出示14]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

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

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韵味无穷。

5.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课件出示151

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山中送别》

课堂小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结及拓

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

展延伸

()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

分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

次重逢的开始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6/171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A期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A.纯洁的心

B.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____________

三、《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地点是(),友人

将要去的地方是()。诗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品格。

【答案】

一、l.B.2.A

一、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清晨,楚山,江宁,比喻,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第二课时

1.认读本课“单、遁、砚”等4个字,会写“雁、砚”等4个字,理解字词。

教学2.读懂《塞下曲》和《墨梅》,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让学生按照上节课

一、复习导入

学习的方法学习古诗,

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导入

2.1课件出示19】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

()分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

钟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

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和《墨梅》

(板书:塞下曲墨梅)

二、出示目标

【课件20】《塞下曲》《墨梅》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课件出示21/22】

单雁砚乾坤

这个环节,培养学

(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雁砚乾坤”

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

其中多音字“单”,读“ch^n”,还有一个读音“da

能力。

n”,组词“单一”。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雁乾”的书写。

“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

新课

教学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

()的两横较短一些。

分钟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第一部分:《塞下曲》

(-)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23】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

意思。《塞下曲》是边界卜.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

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课件出示24】介绍作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

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

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教师讲解句子的

弓刀”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后,让学生带着自

4.说一说诗句的大意:【课件出示25】夜静月黑雁群己的疑问,交流探究对

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诗句的理解,可以培养

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板书:边塞生活大学生质疑能力、释疑能

雪纷飞)力。

(二)质疑探究【课件出示26、27]

品读,深化理解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

由说。

预设:单于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

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

睡觉的大雁。)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回想:我必须把单于拿

回,想跑,没门!会对手下说:“快随本将捉拿单于

那厮!”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

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住)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

什么情况?(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又是怎样

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根据马

蹄印,根据马蹄声)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指名说)

(板书: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第二部分《墨梅》

(一)合作学习

1.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

的梅花。

2.1课件出示28】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

江诸暨人。

3.理解重点词语:【课件出示29】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

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通过理解词句,从

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循

序渐进,水到渠成。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

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

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课件出示301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

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

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书: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出示:【出示课件31】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课件出示321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

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

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

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

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

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

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板书:高洁有内涵)

三、总结拓展【课件出示33】

1.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

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

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二首“林暗草惊风”也十分

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

总结全文,感受诗

课堂小结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

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升

及拓展延

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伸华主题;升华读加深对

()2.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

古诗的审美欣赏。

分钟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得很神似!

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

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芙蓉楼送辛渐

凄冷、孤寂感高洁清廉

塞下曲

板书边塞生活大雪纷飞

内容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墨梅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4/35/36】

一、加偏旁后再组词。

二、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

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答案】

一、扶(扶着)洛(洛阳)砚(砚台)坤(乾坤)

芙(芙蓉)落(落叶)现(现在)伸(伸手)

二、B

三、1.骑马追赶敌人的骑兵,一路上大雪都把将士的刀和弓箭都覆盖了。

这些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这些诗句表现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

都是表达一定的精神品质的。

成功之处: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教学步骤是导

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

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

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

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不足之处: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

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

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

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

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

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

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

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

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

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

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

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

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

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

一。天宝(742年一756年)末曾应进土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

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阕乡尉、集

贤学土、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

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

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

局、O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

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

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墨梅》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

横50.9cm。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铃“元章”“文王子孙”。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画面中

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

情逸趣溢于笔端。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芙琴(r6ngrong)洛(lu6lud)阳单(ch旨nddn)于砚(xidnydn)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uhudayanduntooqiankun

()()()()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O

2.,单于夜遁逃。

3.不要人夸好颜色,。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诗作淡淡

的孤独,淡淡的(),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有谁能解?

2.《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的情景。

3.《墨梅》这是一首()。诗人赞美墨梅()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外搜集描写托物言志的古诗,准备参加班级举行的“托物言志”古诗词朗诵会。

参考答案

一、芙蓉(r6ng5/nong)洛(nubludV)阳单(ch台nJddn)于砚(xidnydnJ)台

二、玉壶大雁遁逃乾坤

三、1.一片冰心在玉壶2.月黑雁飞高3.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1.芙蓉楼哀愁心2.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

3.题画诗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不向世俗献媚“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

开淡墨痕。”

五、(略)

文言文二则课型讲读课文器课时

课题2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教学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目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

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

标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

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另外,《凿壁偷光》

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和《囊萤夜读》这两则

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

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个主题:热爱读书。由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导

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

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

分钟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

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

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

3]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L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读课文,感知课

囊、萤、恭、勤、博、贫、焉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把

教学

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

)分钟(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

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

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

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

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

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

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

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理解文本,探究交

(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流。这一环节是为了让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

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的理解。

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

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

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

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

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

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

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

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

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课堂小

结及拓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

展延伸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

()

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分钟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0/11]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9iny

恭勤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襄箪夜读()

2.夏月则尊襄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事继可焉()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ongqan

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

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

条件。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授课

课题文言文二则课型讲读课文课时

时间2

2.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教学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

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4.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

教学等7个字。

目标

5.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6.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

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另外,《凿壁偷光》

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和《囊萤夜读》这两则

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

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个主题:热爱读书。由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导

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

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

分钟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

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

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

3]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L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读课文,感知课

囊、萤、恭、勤、博、贫、焉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把

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新课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

教学

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

)分钟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

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

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

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

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

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

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

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理解文本,探究交

(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流。这一环节是为了让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

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的理解。

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

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

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

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

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

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

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

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

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课堂小

结及拓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

展延伸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

()

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分钟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0/11]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g________iny____

恭勤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傕(疲倦)。

2.襄革夜读()

2.夏月则等寒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耳焉()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ongqan

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

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

条件。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授课

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型讲读课文课时

时间2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

学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

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

重点

格魅力。

教学

难点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

教学

目标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