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画面描写”17种写法+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精雕细琢之细节呈现法

细节,是画面描写的根基所在,如同精密仪器中的微小零件,虽小却至关重要。

汪曾祺在《受戒》中对小英子家庵赵庄的描写:“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二、浓墨重彩之色彩渲染法

色彩,是画面的灵魂调色板,能够瞬间点燃读者的视觉神经,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白鹿原的描写:“滋水县的县志上记载,白鹿原又称为狄寨原,这道原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约二十里,北部原坡陡峭,南部舒缓平易,从原顶到坡根的河川地带,自然的形成三级台阶,头道原和二道原之间的河川地带,地势平坦,河水清浅,三道原和二道原之间的河川地带,地势起伏,河水较深。”这段文字勾勒出白鹿原的地形地貌,还通过“白色”的白鹿原、“清浅”的河水等色彩描绘,展现出这片土地的纯净与质朴,也暗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性格特征。

三、动静相宜之动静结合法

动与静的完美融合,能为画面注入灵动的气息,使其摆脱呆板与沉闷,充满生机与活力。

贾平凹在《秦腔》中写道:“清风街的人差不多都在戏楼下,中间有条凳的坐了条凳,四边的人都站着,站着的越站越多,就向里挤,挤得中间的人坐不住,也全站在了条凳上。人脚动弹不了,身子一会儿往左侧,一会儿往右侧,像是五月的麦田,刮了风,麦浪就往一边倒了。”

四、多维感知之感官联想法

优秀的画面描写会全方位调动读者的感官,使其仿佛置身其中,触碰到文字中的世界。

在毕淑敏的《昆仑殇》中,有这样一段对昆仑山的描写:“此刻,她看到了昆仑山。昆仑山是一道银白的利斧,把广袤的西部高原,劈成了两半。它不是在大地上,而是在天空中横亘着,以无与伦比的磅礴,笼罩着你,使你有一种匍匐其下的渺小和恐惧。在云层的间歇,偶一抬头,你会惊异地发现,它离你近在咫尺,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那冰冷的岩石。昆仑山的山峰如狼牙般尖锐,高耸入云,山间弥漫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那光芒如同无数把利剑,直直地插入你的眼睛。山风呼啸而过,带着刺骨的寒冷和冰雪的气息,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

五、层次错落之远近结合法

远近结合能够为画面增添层次感与纵深感,使读者的视野在文字间自由穿梭,如同欣赏一幅立体的画卷。

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对黄河的描写:“黄河从积石峡至中卫一段,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段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重峦叠嶂,奔腾而下,水势湍急,声震数里。站在岸边眺望,远处的黄河水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穿梭,若隐若现,那磅礴的气势似乎要将整个天地都纳入怀中。而近处,河水翻涌着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层层飞沫,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每一朵浪花都像是大自然用尽全力挥就的笔触,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展现出黄河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力量感。”

六、时空交错之今昔对比法

今昔对比能够赋予画面以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沧桑感,引发读者对岁月变迁的深刻思考。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先描绘了眼前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而后,作者回忆起过去稀落伶仃的紫藤萝:“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七、聚焦特写之镜头放大法

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将画面中的某一关键元素进行放大,使其成为视觉焦点,能让读者对这一细节留下深刻印象。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行刑人的刀具进行了特写描写:“那是一把长刀,刀身的弧线美妙流畅,比春天的新柳还要柔和。银子打造的刀柄上镶着宝石,光芒闪烁。行刑人把刀拿在手里,刀身微微颤动,从那颤动中可以感觉到这把刀的锋利,似乎它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鲜血的滋味。”

八、借景抒情之传递细腻情感法

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之中,使景物成为情感的寄托与象征,让读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朱自清的《春》便是很好的范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九、以人衬景之人景交融法

人物与景色相互映衬,不仅能够使景色更具生气与情感色彩,也能通过景色烘托出人物的心境与特质,达到人景合一的美妙境界。

沈从文在《长河》中描写:“夭夭站在河边,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河底圆润的石子和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布衫,头发用一根红头绳扎成两个小辫子,垂在耳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微风吹过,河边的垂柳依依拂动,像是在与夭夭低语。夭夭的眼睛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星星,她看着河水,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笑容比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还要灿烂。此时的长河,因夭夭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灵动秀丽;而夭夭,也在这长河的怀抱中愈发显得活泼可爱、生机盎然。”

十、情景相生之烘托渲染法

通过对环境氛围的着力烘托与渲染,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彼此生发,从而强化画面所传递的情感力量。

在莫言的《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夜深沉,月色朦胧,池塘里的蛙声如潮,此起彼伏。姑姑家的院子里,弥漫着一股神秘而压抑的气息。斑驳的月影洒在陈旧的房屋上,像是岁月留下的泪痕。周围的树木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窗台上的那盆枯萎的花,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机,恰似此刻人们内心深处的绝望与无奈。”

十一、悬念嵌入之引人入胜法

在画面描写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其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画面背后的故事。

麦家在《暗算》中开篇便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701是一个单位的番号,这是一个秘密机构,它位于一个山谷之中,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从外面看,这里只是一片普通的山林,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宁静的地方,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高高的围墙之上,布满了铁丝网,墙角的瞭望塔中,不时有身影闪过。大门紧闭,门口的警卫神情严肃,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偶尔有车辆进出,那也是车窗紧闭,看不清里面的情况。这个神秘的701究竟在进行着怎样的工作?那些被严密守护的秘密又是什么?”

十二、心理渗透之情感共鸣法

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融入画面描写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其情感波动,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十三、对比反差之效果增强法

运用对比反差的手法,将性质相反或差异较大的元素并置在画面中,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张力,从而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严歌苓的《扶桑》中,描写扶桑在唐人街遭受白人欺辱的场景:“她站在街头,身上那件破旧却依然艳丽的红色旗袍在灰暗的背景下格外刺眼。周围是一群冷漠的白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而扶桑,眼神却平静如水,她的身姿柔弱却又透着一种坚韧。那些白人高大强壮的身躯与扶桑纤细的身形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喧闹与扶桑的沉默形成反差。在白人的哄笑声中,扶桑静静地站着,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十四、象征隐喻之内涵深化法

借助特定的事物来象征或隐喻某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思想,能够为画面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使读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领悟到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

在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的“大海”“房子”“马”“柴”“粮食”“蔬菜”等具体事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元素,它们象征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由且充满希望的生活理想。大海的广阔无垠象征着心灵的豁达与包容,温暖的房子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感。这种象征隐喻的运用,让诗歌的画面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表象,升华到了精神追求的高度。

十五、夸张变形之凸显特征法

运用夸张变形的技巧,对画面中的元素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描写母亲上官鲁氏分娩时的场景:“上官鲁氏大汗淋漓,双眼圆睁,迸发出绿色的光芒。她的双手紧紧抓住炕沿,指甲抠进了坚硬的木头。她的身体像弓一样紧绷着,腹部高高隆起,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她的头发凌乱地散开,像黑色的火焰在舞动。在痛苦的煎熬中,她的叫声响彻整个屋子,那声音如同狂风呼啸,似乎要把屋顶掀翻。”

十六、引用典故之增添底蕴法

巧妙地引用典故,能够为画面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作品在展现当下情境的同时,蕴含着历史的回响与传承,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联想和思考。

比如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博雅宅的建筑风貌时写道:“那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朱漆大门,铜质门环,门楼上的雕花精致典雅,让人不禁想起《红楼梦》中贾府的大门,虽无那般奢华气派,却也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世家风范。院子里的回廊曲折,雕梁画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恰似唐诗宋词里描绘的庭院深深,古韵悠长。”

十七、音韵和谐之增强美感法

注重文字的音韵之美,使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