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在岸上看翻船,假想自己在船上碰着那些危险的境遇,心中是如何惶恐、焦急、绝望、悲痛。人类都有这种情感,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痛苦的程度也许随人而异,而心中总不免有一点不安,一点感动,和一点援助的动机。这就是孟子所谓的“恻隐之心”。人有恻隐之心只因为人是人,它是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人遇着旁人受苦难时,心中或是幸灾乐祸,或是恻隐,全在一念之差。一念向此或向彼,都很自然,但在动念的关头,差以毫厘便谬以千里。念头转向幸灾乐祸,便欺诈凌虐,睁眼看旁人受苦不伸手援助;念头转向恻隐,则四海兄弟,守望相助。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生存与死灭的歧路全在这一转念上面,所以这一转念是不能苟且的。这一转念关头关系如许重大,所以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和大宗教家,都紧握住这个关头。各派伦理思想尽管在侧轻侧重上有差别,各派宗教尽管在信条仪式上明显不同,但都着重一个基本德行。孔孟所谓“仁”,释氏所谓“慈悲”,耶稣所谓“爱”,都全从人类固有的一点恻隐之心出发。他们都看出在临到同类受苦受难的关头上,一着走错,全盘皆输,丢开那一点恻隐之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无法维持,而人也就丧失其所以为人的本性。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极平凡而亦极伟大的发现,一切伦理思想,一切宗教,都基于这点发现。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如果幸灾乐祸的心理起于人我的比较,恻隐之心更是如此。儒家所谓“推己及物”“举斯心加诸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指这种比较。所以“仁”与“恕”是一贯的,不能“恕”绝不能“仁”。“恕”须假定知己知彼,假定对于人性的了解。小孩虐待弱小动物,说他们残酷,不如说他们无知,他们根本没有动物能痛苦的观念。许多成人残酷,则大半由于感觉迟钝,想象平凡,心眼窄。这固然要归咎于天性薄,但与风俗习惯的濡染等也有关系。函人(造铠甲的人)惟恐伤人,矢人(造箭的人)惟恐不伤人,职业习惯的影响于此可见。希腊盛行奴隶制度,大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不以为非;在战争的狂热中,耶稣教徒祷祝上帝歼灭同奉耶教的敌国。风气的影响于此可见,若习惯与风俗既成,要有很大的教育力量才可挽回转来。在近代生活竞争剧烈,战争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而道德与宗教的势力日就衰颓的情况之下,恻隐之心被摧残比被培养的机会更多。人们如果不反省痛改,人类前途将日趋于黑暗,这是一个极可危惧的现象。(摘编自朱光潜《谈恻隐之心》,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作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认为同情心源于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有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自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线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忘记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如果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纯的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摘编自何怀宏《道德情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幸灾乐祸和恻隐只是一念之差,却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人这种差以毫厘的转念不容忽视。B.恻隐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是中外一些思想家和宗教家学说的出发点,也是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C.“恕”须假定对人性的了解,不能“恕”就不能“仁”,小孩的残酷源于他们没有动物会痛苦的无知。D.自爱关注自身感受,恻隐强调推己及人,两者截然不同,因此从人类生存角度看,自爱不如恻隐重要。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梳理论证思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孟子的阐述中提出: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B.对比儒家“恻隐”与卢梭“自爱”的观点,从本质上辨别二者的主要区别。C.论证恻隐是道德的最主要源头,用来主导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及道德知识。D.指明恻隐之心要与理性结合形成道德理性,并强调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3.下列选项体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恻隐之心”的一项是()A.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声,满足的去了……(《祝福》)B.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为了忘却的纪念》)C.格里高尔……顿时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变形记》)D.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卫·科波菲尔》)4.材料一认为恻隐是“人类文化的泉源”,材料二提到“恻隐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二者对恻隐的定位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理解。5.通过上面的材料,对当今社会培养人们恻隐之心的途径,读者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分析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路遥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午饭过后,几乎立刻就扑到桌面上工作……整个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除了上厕所,几乎在桌面上头也不抬。直到吃晚饭,还会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饭后有一两个小时的消闲时间,看中央电视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读当天的主要报纸。这是一天中最为安逸的一刻。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①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无论如何都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第二天午间醒来,就又是一个新的早晨了。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小说《人生》发表之后,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②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我不能这样生活了。我必须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这部书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满意的作品,也起码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作品。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读书如果不是一种消遣,那是相当熬人的,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竭,有一种随时溺没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甚至有意“中止”了对眼前中国文学形势的关注,只知道出现了洪水一样的新名词、新概念,一片红火热闹景象。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在这次专门的读书活动进行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立刻按计划转入另一项“基础工程”——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平凡的世界》将涉及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较为可靠的方式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我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③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人的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到此时,我感到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的“深入生活”。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对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廓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最后,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经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④“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他认为这种作息习惯有助于深夜时获得一个无干扰的创作环境,并因此保持了这种习惯。B.《人生》发表后,“我”深感生活纷乱,决定投身于规模宏大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以重新找回生活的沉重与充实。C.大量的读书过程虽然让“我”感到精疲力竭,但“我”仍然坚持下来,可见“我”对知识的渴求已经超越了身体的极限。D.文中描述了“我”查阅报纸的工作,展现了“我”的辛勤付出,这一工作对成功创作《平凡的世界》起了决定作用。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用两个“穿过”描绘了作者思绪的飞扬,表现出作者在夜晚创作时,思维跨越时空界限,沉浸在遐想之中。B.句子②紧承上文创作过程的艰辛,提出“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凸显了作者对创作过程的珍视。C.句子③中“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突出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的单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极大痛苦。D.句子④中的“撞线”用了比喻手法,将完成《平凡的世界》全部创作比作赛跑中冲过终点线,给人以轻松、喜悦之感。8.文章标题“早晨从中午开始”,意蕴丰富,请简要说明。9.路遥是一位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本文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路遥是怎样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赞曰: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遂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虽开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弃造阳之北九百余里……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黎庶亡干戈之役。是故圣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盖圣王制御之常道也。(节选自班固《汉书·匈奴传》)材料二:策者曰:“夷狄相攻,中国之利。”呜呼!安所得亡国之言而称之邪!冒顿不灭东胡,不敢犯汉;蒙古不灭金,不敢亡宋。夷狄非能猝强者也,其猝强者,则又其将衰而无容惧者也。刘渊之鸷,不再世而即绝,元昊之凶,有宁夏而不敢逾环庆之塞,惟其骤起也。若夫若燔火在积薪之下,日吞其俦类,浸以荧荧,而中国不知。如或知之,覆以自慰曰:此吾之利也。乃地浸广,人浸众,战数胜,胆已张,遂一发而不可遏。赵充国藉藉称夙将,而曰:“乌桓数犯塞,匈奴击之,于汉便。”[注]此宋人借金灭辽、借元灭金之祸本也。霍光听范明友追匈奴便击乌桓,匈奴由是恐,不能复出兵,韪矣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四)【注】公元前78年,匈奴派兵攻打乌桓,大将军霍光想趁机出兵匈奴,曾分别向赵充国和范明友询问意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位置的字母缙绅之儒则守A和亲B介胄之士C则言D征伐E皆偏见F一时之利G害H而未究I匈奴之终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赞,文体的一种,以颂扬为主,“赞曰”与《史记》“太史公曰”作用类似。B.则,表判断,与《种树郭橐驼传》“他植者则不然”中的“则”字用法不相同。C.克,能够,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克”字的意思相同。D.韪,是、对,与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中的“韪”字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认为,汉朝臣子针对匈奴之患提出的建议,都只看到了一时的利害,没有探究匈奴为患的始末。B.汉高祖听从刘敬建议与匈奴和亲,文帝则对匈奴采取武力征伐,策略的改变与国家实力强弱的变化相关。C.武帝征伐匈奴虽有收获,但人马损失与匈奴差不多,虽然获得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但也放弃了一些土地。D.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针对“夷狄相攻,中国之利”的说法展开分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妻以汉女,增厚其赂,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2)若夫若燔火在积薪之下,日吞其俦类,浸以荧荧,而中国不知。14.两则材料对于解决夷狄之患的主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潘先生暮春感怀见寄王十朋缅想长安觉夜长,先生投老困文场。几吟白雪眠萧寺①,谁荐凌云达未央②。鼠目獐头多富贵,兔葵燕麦自悲伤。感春情思如云乱,排闷题诗寄草堂。【注】①萧寺:佛寺。②凌云:指《大人赋》。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而司马相如之所以能被汉武帝知晓是因为相如的老乡杨得意的推荐。未央:汉朝的宫殿名。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夜长”表明诗人既感伤于自身的仕途不顺,又为先生的人生际遇而感到不平。B.颈联采用对比,通过奸邪得势与贤者失意的反差,暗示世道不公。C.尾联回扣诗题“暮春感怀”,诗人以诗排遣郁闷,“寄草堂”暗含持守士人节操之意。D.这首诗跟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同为南宋诗人的感春之作,表达的主旨基本一致。16.王十朋在《祭潘先生文》中认为他的老师“才之丰而命之啬”(命之啬:命途不顺),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读完吴王夫差的故事,你对他忍辱负重大败越国和奢侈享乐身死国灭两处感慨最深,于是在书眉写下《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批语。(2)丝竹又称管弦,常常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赤壁赋》中宾客吹奏的洞箫令人伤感,可以“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中,箜篌美妙的乐声传入神山,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3)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加快流速,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古人常在诗文以此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随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了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响了。“如果能到哪家的门里去息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作得好梦了。“,”这样的对联,会发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会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得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份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了每个客人这样说。18.请根据语境,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最不适合填在文中画横线处的一项是()宜野店起风霜迟荒村眠雨露早要A.雨露荒村眠宜早风霜野店起要迟 B.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C.雨露荒村宜早眠野店风霜要迟起 D.野店风霜要迟起荒村雨露宜早眠19.文中画波浪线的“这村落对你很生疏”,有人说表达不当,有人说运用巧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0.行文中运用的第二人称“你”,如果改为第一人称“我”,效果不好,为什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一看到手机信号格数满了,就自信地认为网速肯定会飞快,刷视频、发文件会迅速完成。但其实,(甲)。首先,信号格数显示的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连接强度,类似于你和基站的“交情”有多好,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网速却像一场多人共享的“流量盛宴”,不仅取决于信号强度,还为很多其他因素左右。基站的拥塞状况是其中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基站过度拥挤的情况下,即使信号满格,你也可能会面临网络“塞车”,网速直线下降。其次,网络类型也至关重要。即便你的4G信号满格,它的网速也无法和5G抗衡。就像一辆满油的老式汽车,尽管动力十足,但终究比不上新一代的超跑。所以,在4G网络下,即使信号强劲,(乙)。最后,别忘了环境因素的干扰。无论是高楼大厦、电磁波,还是风雨雷电,都会影响信号的稳定性。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义项是词条编写的主要内容。文中加点词“左右”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请根据句例,仿照示例,任选两处,在相应的序号横线上,编写“左右”一词的义项。句例①: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句例②:他吩咐左右退下。句例③:网速却像一场多人共享的“流量盛宴”,不仅取决于信号强度,还为很多其他因素左右。句例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句例⑤: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左右】zuǒyòu示例:①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沉醉于寻找时的求索,有人欣喜于找到时的收获。寻找和找到哪个更有幸福感呢?对此你持什么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C3.B4.相同:均肯定恻隐是道德/文化的根源性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底线价值。

不同:材料一强调其文化奠基性(“泉源”指向整体文明);材料二强调其道德初始性(“细流”需发展为理性规则)。5.①形成倡导恻隐之心的社会风俗习惯,不断熏陶人们的日常行为;

②以教育的方式培养人们“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面对他人的痛苦,能予以同情,或加以援助;

③社会治理上加强法治管理,引导人们将恻隐之心与理性相结合,形成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B7.C8.①直接反映了作者非传统的作息时间,即凌晨入睡、中午起床的创作生活习惯。②象征作者在人生“正午”阶段仍保有如早晨般的创作朝气与激情,体现了创作的艰辛与充实。9.①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写作前期,大量阅读书籍和报纸,为创作积累丰富素材,确保作品反映时代特征。②深入生活,观察体验:广泛接触不同阶层的人,深入了解生活,从实际中汲取灵感,以真实描绘人物和社会。③实地写作,融入环境:煤矿实地生活写作,将亲身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