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25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5单选题(共94题,共94分)(1.)下列选项中在DIC诊断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A.血小板计数B.血浆纤维蛋(江南博哥)白原含量测定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E.血清FDP测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DIC时FDP显著高于正常值,一般大于40μg/L。本试验被认为是DIC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2.)载脂蛋白AⅠA.组成LDL并维持其结构稳定的成分B.反映HDL颗粒合成与分解情况C.可以激活LPL,从而促进胆固醇酯化D.是血浆中浓度最低的载脂蛋白E.冠心病患者ApoAⅠ水平偏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是载脂蛋白AⅠ;ApoCⅡ为LPL必需的辅助因子;ApoAⅠ是血浆中浓度最高的载脂蛋白;冠心病患者该水平偏低。(3.)关于胰岛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升高可见于2型糖尿病B.胰岛素降低常见于1型糖尿病C.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D.2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略高E.1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胰岛素拮抗物或受体数目减少,可能是空腹胰岛素水平略高的原因。(4.)采用伊红Y染色观察精子存活率,死亡精子的特点是A.不着色B.易于着色C.呈黑色D.呈白色E.尾部肿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一般精子死亡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损,失去屏障功能,易于着色,活精子不着色(白色)。精子尾部肿胀见于精子低渗肿胀试验。黑色为制备伊红Y染色干片相差显微镜油镜下显示的活精子的颜色。(5.)贫血患者抗贫血治疗后,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达高峰时间为A.1~3天B.3~7天C.7~10天D.10~15天E.15~20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贫血患者经抗贫血治疗,用药3~5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达到高峰,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红细胞及Hb才逐渐升高,因此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作为贫血治疗的观察指标。(6.)红细胞直径>15μm常见于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叶酸缺乏所致贫血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正常红细胞直径约为7μm,如红细胞直径>15μm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7.)属于精子低渗肿胀试验中,g型肿胀精子率参考值应A.<20%B.<50%C.>20%D.>50%E.>8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可作为体外精子膜功能及完整性的评估指标,预测精子潜在的受精能力,有研究表明,不育症的精子尾部肿胀率明显减低。g型肿胀精子(全尾部肿胀)率应>50%。(8.)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A.κ链和λ链B.γ链和α链C.ε链和κ链D.λ链和μ链E.μ链和δ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轻链有两型,为κ链和λ链;(9.)下列对尿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A.Rothera法能检出乙酰乙酸B.Rothera法能检出丙酮C.Rothera法能检出β-羟丁酸D.Rothera法对乙酰乙酸最敏感E.不同厂家的试剂带对乙酰乙酸和丙酮的灵敏度不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Rothera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呈紫色,但不与β-羟丁酸反应。(10.)在脑脊液中查找新型隐球菌采用A.巴氏染色B.瑞氏染色C.抗酸染色D.墨汁染色E.煌焦油蓝染色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墨汁染色用于对新型隐球菌的染色,染色后在菌体周围呈现明显的未着色的荚膜。抗酸染色通常用于结核杆菌染色,煌焦油蓝染色通常对网织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巴氏染色常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瑞氏染色通常对血细胞进行染色。(11.)常被作为同一涂片中测量其他细胞大小的“标尺”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浆细胞E.红细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非上皮细胞成分中,淋巴细胞是积液中最为常见的,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清晰,大小较为一致,故常被作为同一涂片中测量其他细胞大小的"标尺"。(12.)真空采血法错误的叙述是A.特别适用于病房及野外流动采血B.不易污染实验室和采血室环境C.不易控制采血量D.可减少溶血现象E.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真空采血法整个过程无血液外溢和污染,血标本转运方便,特别适用于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能避免对医务人员的感染和患者血标本间的交叉污染,血样无须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故应选择不易控制采血量。(13.)下列疾病中存在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A.缺铁性贫血B.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破布状,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选项中其他贫血均无此改变。(14.)霍奇金病的骨髓穿刺涂片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戈谢细胞B.尼曼-匹克细胞C.原始淋巴细胞D.R-S细胞E.原始浆细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霍奇金病的恶性细胞,即R-S(Reed-Stenberg)细胞,典型形态为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15.)M1型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A.≥30%B.≥50%C.≥60%D.≥80%E.≥90%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骨髓特点是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此点特征与M2a相区别。(16.)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依据是A.细胞内含水量B.贫血程度C.染色体分类D.红细胞内Na、K的浓度E.红细胞体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依据口形红细胞内Na、K的浓度分型。(17.)内源凝血途径是指A.凝血酶原活化形成凝血酶的过程B.纤维蛋白原活化形成纤维蛋白的过程C.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D.从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E.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选项A、B、C描述的均是共同途径,E描述的是外源凝血途径,该途径的显著特点是由组织因子(TF)进入血液,进而活化FⅦ。内源凝血途径是指参与的凝血因子全部源自正常血液中存在的凝血因子和Ca2+,主要涉及的凝血因子包括FⅫ、FⅪ、FⅨ、FⅧ,但这一途径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与外源凝血途径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密切联系的。(18.)在淋巴瘤检验中,提示来源于B细胞的是A.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以及EAC玫瑰花结形成B.绵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C.酸性磷酸酶染色D.CD3E.CD4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以及EAC玫瑰花结形成提示淋巴瘤细胞为B细胞来源,特别是在小细胞型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最适用。(19.)关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β地中海贫血B.临床上一般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杂合子型为重型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可见网织红细胞和靶型红细胞都增多E.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时细胞内铁增多,脆性试验降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β地中海贫血,临床分为轻型、微型、中间型、重型等,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杂合子型,可见网织红细胞和靶型红细胞都增多,重型时细胞内铁增多,脆性试验降低。(20.)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统中比例最高的是A.早幼粒细胞B.中性中幼粒细胞C.中性晚幼粒细胞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早幼粒细胞(21.)M5a型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应A.≥20%(NEC)B.≥30%(NEC)C.≥50%(NEC)D.≥80%(NEC)E.≥90%(NEC)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M5型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始单核细胞≥80%(NEC)可诊断为M5a,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30%(NEC)可诊断为M5b。(22.)M0为A.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M0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细胞标志,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23.)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A.上皮细胞内B.皮肤隧道中C.外周血液中D.淋巴系统内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蠕形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中,对宿主的特异性很强。寄生于人体内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24.)对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进行粪检时,应做到A.取任意部分检查B.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C.取任意部分检查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温D.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温E.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注意送、检均需保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一般在稀便或带有脓血的便中滋养体多见,滋养体在外界抵抗力很弱,离体后会迅速死亡。故检查时粪便应新鲜并快速检测,温度较低时要注意保温,收集粪便及抽取物的容器应清洁,无化学药品及尿液污染。(25.)下列符合杜氏利什曼原虫特征的是A.前鞭毛体具有鞭毛四根B.前鞭毛体呈圆形或椭圆形C.无鞭毛体呈梭形D.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椭圆形E.无鞭毛体具有波动膜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无鞭毛体卵圆形,大小为(2.9~5.7)μm×(1.8~4.0)μm,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从前端颗粒状的基体发出一条根丝体。前鞭毛体呈梭形,长11.3~15.9μ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26.)下列血浆蛋白质中可作为机体营养不良指标的是A.结合珠蛋白B.前清蛋白C.C反应蛋白D.铜蓝蛋白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前清蛋白在肝细胞合成,主要作为组织修补材料,是机体营养不良指标之一。(27.)速率法测定血清ALP选用的波长为A.450nmB.405nmC.560nmD.620nmE.340n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速率法测定血清ALP时监测的是产物对硝基酚,它在405nm处有特异性光吸收。(28.)对于初诊需明确甲亢诊断的患者,以下组合最合理的是A.T3+T4B.T3+T4+TSHC.FT3+FT4D.FT3+FT4+TSHE.T3+T4+FT3+FT4+TSH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首先TSH是反映垂体一甲状腺轴最敏感指标,因此必须包括TSH。此外,游离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受影响因素较少。考虑以上两点,应选择D。(29.)进食将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是A.血糖B.糖化终末产物C.糖化血清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果糖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糖波动受饮食影响极大,其余指标无影响。(30.)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临床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出现早,持续时间长B.出现晚,持续时间长C.出现早,持续时间短D.出现早,上升幅度大E.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出现早,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31.)有关Ⅲ型高脂血症代谢性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β-VLDL,经肝的ApoE受体清除受阻B.肝从CM残粒获得的外源性胆固醇减少,自身合成胆固醇并分泌VLDL增多C.VLDL过度生成而堆积在血浆中D.LPL活性升高E.VLDL不能转变成LDL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LPL活性减低,VLDL不能转变成LDL。(32.)溶血标本对测定结果最有影响的是A.CKB.LDC.ALTD.ALPE.GGT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乳酸脱氢酶(LD)在红细胞中含量较高,溶血时对测定LD影响最大。(33.)克山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A.硒B.铁C.磷D.锰E.钙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克山病是以心肌坏死为主的疾病,缺乏硒是发病的主要原因。(34.)在人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物质是A.胆钙化醇B.β-胡萝卜素C.1,25-(OH)2D3D.7-脱氢胆固醇E.维生素D3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25-(OH)2D3是人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35.)以乳酸盐为底物的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所用NAD+的浓度较理论计算所用的大得多,其原因为A.NAD+的价格低B.NAD+的Km大C.NAD+的Km小D.NAD+的稳定性差E.反应产物丙氨酸、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部分NAD+者可形成不活泼的中间体,大量NAD+可使反应右移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乳酸脱氢酶测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是反应产物丙氨酸、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部分NAD+三者可形成不活泼的中间体,大量NAD+可使反应右移。(36.)以下结果符合亚临床甲亢的诊断的是(↑表示升高,↓表示下降,不变表示正常)A.T3↑,T4不变,TSH不变B.T3不变,T4↑,TSH不变C.T3不变,T4不变,TSH↑D.T3不变,T4不变,TSH↓E.T3↑,T4↑,TSH不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亚临床甲亢的定义,是指TSH降低,而甲状腺激素正常,一般是早期甲亢或甲亢治疗的恢复期,患者无自觉症状,故选择D。(3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易感细胞是A.CD3T细胞B.CD4T细胞C.CD8T细胞D.CD2T细胞E.CD25T细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HIV感染T细胞的机制是HIV膜蛋白gp120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介导病毒与细胞膜融合,致使病毒核酸侵入细胞,CD4是HIV的主要受体。最佳答案为B选项。CD2、CD3所有T细胞均表达,CD25为IL-2的受体。(38.)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CD8+TcB.CD4+ThC.DCD.BE.NK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应答。CD8+Tc能直接识别异体MHC分子,是重要的效应细胞。(39.)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是A.CA19-9B.CA15-3C.NSED.CYFRA21-1E.CA125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CA15-3是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40.)完全抗原具有A.抗原性B.免疫原性C.反应原性D.抗原性和反应原性E.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完全抗原即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反应原性);不论完全抗原还是半抗原均具有抗原性,抗原性是抗原固有性质。抗原性通过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表现出来,又称为反应原性。(41.)具有抵偿性特征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测量误差D.相对误差E.引用误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随机误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抵偿性。(42.)ELISA常用的固相材料为A.NC膜B.聚苯乙烯C.磁性颗粒D.尼龙膜E.凝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聚苯乙烯蛋白吸附性能好,易于包被;可塑性能强,便于制作成各种形状;透光性能好,便于检测,故为最常用的固相材料。(43.)为加速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应在免疫比浊测定体系中加入A.补体B.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C.高浓度的葡萄糖D.牛血清白蛋白E.聚乙二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聚乙二醇能够加快抗原抗体的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形成,缩短反应时间。(44.)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的特点为A.主要表现坏死性血管炎症B.慢性纤维化C.细胞间质出现钙化D.首先移植器官实质细胞坏死E.首先移植器官实质细胞溶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患者体内预存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细胞结合,坏死性血管炎症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改变。(45.)HIV感染的确诊实验方法是A.ELISAB.荧光免疫C.免疫印迹D.免疫层析E.发光免疫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可同时检测几种HIV抗体,可作为确诊实验。(46.)用碘原子标记多肽或蛋白,是因为这类分子上有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是A.赖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E.亮氨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正1价或0价状态,碘原子可以取代酪氨酸分子上羟基邻位的氢原子而标记在蛋白或多肽上。(47.)落射荧光显微镜的激发滤片应安装在A.激发滤片与分色镜之间B.物镜与分色镜之间C.光源与分色镜之间D.分色镜与目镜之间E.物镜与载玻片之间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激发滤片的作用是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发光通过,安装在光源与分色镜之间。(48.)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最为常用的稀土金属是A.钐B.镧C.铽D.铕E.镝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标记物是镧系元素,包括铕、钐、铽、钕、镝等,它们的荧光寿命较长,其中铕和铽的荧光寿命特别长且荧光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其中又以铕最为常用。(49.)以下不属于奈瑟菌科的是A.淋病奈瑟菌B.巴斯德菌C.卡他布兰汉菌D.脑膜炎奈瑟菌E.莫拉菌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卡他布兰汉菌是奈瑟菌科主要的致病菌。除此之外还有莫拉菌属、金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等。巴斯德菌属于巴斯德菌科。(50.)关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酶、磷脂酶C等B.血浆凝固酶、磷脂酶A等C.触酶、磷脂酶A等D.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等E.脂肪酶、磷脂酶E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后,它具有多种致病因子,包括黏附素、多糖荚膜、外毒素、绿脓素、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等。(51.)对气单胞菌属生物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B.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C.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D.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E.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气单胞菌形态染色为单极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革兰阴性短杆菌。(52.)幽门螺杆菌在生长时所需N2的最适浓度为A.65%N2B.30%N2C.25%N2D.20%N2E.85%N2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幽门螺杆菌是螺杆菌属细菌,微需氧菌,其生长最佳气体环境为5%氧气、10%二氧化碳、85%氮气。(53.)关于白喉杆菌形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粗短,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B.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C.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阴性杆菌D.革兰阳性球杆菌E.革兰阴性球杆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白喉杆菌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54.)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严格的细胞内寄生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有细胞壁和核糖体、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二分裂繁殖、对抗生素敏感为立克次体与细菌的共同特征。细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而立克次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55.)流感嗜血杆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B.需氧,最适生长温度57℃C.需氧,最适生长温度27℃D.需氧,最适生长温度37℃E.厌氧,最适生长温度57℃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营养有特殊要求,培养时必须添加含有Ⅴ、Ⅹ因子的新鲜血液。(56.)下述菌无动力的是A.副伤寒沙门菌B.鼠疫耶尔森菌C.副溶血弧菌D.铜绿假单胞菌E.空肠弯曲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鼠疫耶尔森菌无鞭毛,无动力;副伤寒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菌、空肠弯曲菌均有鞭毛,有动力。(57.)共用题干一多发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PT、APTT延长,血小板数量正常,凝血因子Ⅶ、Ⅷ活性正常。A.血浆D-二聚体测定B.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C.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D.狼疮抗凝物质筛检试验E.束臂试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大约有1/3的狼疮抗凝物质(LA)阳性的患者发生血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等,血栓类型常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大血管血栓。LA并不直接抑制血浆中特异性凝血因子活性,而是主要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及抑制磷脂表面发生凝血反应来干扰凝血过程。但由于凝血、抗凝血过程均依赖磷脂参与,故这些患者在体外试验中表现为抗凝效应,而在体内可刺激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筛检试验为阳性的血浆,若属于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者,则在加入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APTT被纠正,此为确诊试验。狼疮抗凝物质筛检试验测定值/确诊试验测定值为0.8~1.2。若筛检试验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都延长,且比值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被检血浆中无狼疮抗凝物质存在,可能有其他异常抗凝物质存在;若筛检试验凝固时间延长,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缩短(被纠正),提示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

狼疮抗凝物质的检测采用改良的Russell蛇毒稀释试验进行检测,该试验不受FⅦ及FⅫ异常的影响,受检血浆中肝素含量(58.)共用题干一多发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PT、APTT延长,血小板数量正常,凝血因子Ⅶ、Ⅷ活性正常。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B.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D.血小板生存时间E.狼疮抗凝物质确诊试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大约有1/3的狼疮抗凝物质(LA)阳性的患者发生血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等,血栓类型常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大血管血栓。LA并不直接抑制血浆中特异性凝血因子活性,而是主要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及抑制磷脂表面发生凝血反应来干扰凝血过程。但由于凝血、抗凝血过程均依赖磷脂参与,故这些患者在体外试验中表现为抗凝效应,而在体内可刺激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筛检试验为阳性的血浆,若属于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者,则在加入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APTT被纠正,此为确诊试验。狼疮抗凝物质筛检试验测定值/确诊试验测定值为0.8~1.2。若筛检试验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都延长,且比值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被检血浆中无狼疮抗凝物质存在,可能有其他异常抗凝物质存在;若筛检试验凝固时间延长,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缩短(被纠正),提示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

狼疮抗凝物质的检测采用改良的Russell蛇毒稀释试验进行检测,该试验不受FⅦ及FⅫ异常的影响,受检血浆中肝素含量(59.)共用题干一多发性血栓形成患者,血浆PT、APTT延长,血小板数量正常,凝血因子Ⅶ、Ⅷ活性正常。A.FⅦ及FⅫ异常的影响B.FⅡ及FX异常的影响C.FⅤ及FⅧ异常的影响D.FⅢ异常的影响E.FⅦ及FⅧ异常的影响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大约有1/3的狼疮抗凝物质(LA)阳性的患者发生血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等,血栓类型常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大血管血栓。LA并不直接抑制血浆中特异性凝血因子活性,而是主要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及抑制磷脂表面发生凝血反应来干扰凝血过程。但由于凝血、抗凝血过程均依赖磷脂参与,故这些患者在体外试验中表现为抗凝效应,而在体内可刺激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筛检试验为阳性的血浆,若属于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者,则在加入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APTT被纠正,此为确诊试验。狼疮抗凝物质筛检试验测定值/确诊试验测定值为0.8~1.2。若筛检试验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都延长,且比值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被检血浆中无狼疮抗凝物质存在,可能有其他异常抗凝物质存在;若筛检试验凝固时间延长,而确诊试验的凝固时间缩短(被纠正),提示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

狼疮抗凝物质的检测采用改良的Russell蛇毒稀释试验进行检测,该试验不受FⅦ及FⅫ异常的影响,受检血浆中肝素含量(60.)共用题干患者男性,15岁,河北省某县农民。1985年9月中旬自感头痛、发热、乏力,服用APC等药无效,已持续2周。体温39.2℃,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住院。体检:血压12/8kPa(90/60mmHg),脉率120次/分,贫血面容,牙龈少许出血,两肺有轻度啰音,心脏(一),肝肋下2cm,脾肋下8cm,质软,腋下及腹股沟处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化验:RBC220*1010/L(220万/mm3),WBC2.0*109/L(2000/mm3),血小板5.0*1010/L(5万/mm3),Hb40g/L(4.0g/dl),A/G=0.58。病原学检查: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内脏利什曼病。问题:A.骨髓穿刺涂片查到前鞭毛体B.骨髓穿刺涂片查到无鞭毛体C.脾脏穿刺涂片查到前鞭毛体D.脾脏穿刺涂片查到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E.穿刺物培养检出无鞭毛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骨髓穿刺最为常用,因此骨髓穿刺涂片查到无鞭毛体即可确诊。

贫血是黑热病重要症状之一,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即全血象减少,这是由于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遭到大量破坏所致。此外,免疫溶血也是产生贫血的重要原因。(61.)共用题干患者男性,15岁,河北省某县农民。1985年9月中旬自感头痛、发热、乏力,服用APC等药无效,已持续2周。体温39.2℃,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住院。体检:血压12/8kPa(90/60mmHg),脉率120次/分,贫血面容,牙龈少许出血,两肺有轻度啰音,心脏(一),肝肋下2cm,脾肋下8cm,质软,腋下及腹股沟处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化验:RBC220*1010/L(220万/mm3),WBC2.0*109/L(2000/mm3),血小板5.0*1010/L(5万/mm3),Hb40g/L(4.0g/dl),A/G=0.58。病原学检查: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内脏利什曼病。问题:A.无鞭毛体可破坏血细胞B.前鞭毛体可破坏血细胞C.脾功能亢进D.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E.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均可破坏血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骨髓穿刺最为常用,因此骨髓穿刺涂片查到无鞭毛体即可确诊。

贫血是黑热病重要症状之一,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即全血象减少,这是由于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遭到大量破坏所致。此外,免疫溶血也是产生贫血的重要原因。(62.)反映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参数是A.RDWB.HCTC.MCVD.MCHE.MCHC正确答案:D(63.)关于镁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镁是常量元素之一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镁离子和钙离子都分布在细胞内液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骨骼中正确答案:C(64.)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基因为A.HLA-DR3B.HLA-DR4C.HLA-B27D.HLA-DR9E.HLA-DR正确答案:C(65.)O157:H7不发酵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山梨醇E.甘露醇正确答案:D(66.)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常用的非特异性刺激物是A.PHAB.PWMC.LPSD.Con-AE.SPA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T细胞表面具有PHA受体,能与PHA结合,促进体外培养的T细胞发生转化并增殖。(67.)通过节肢动物叮咬致病的是A.鼠疫耶尔森菌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假结核耶尔森菌D.普通变形杆菌E.奇异变形杆菌正确答案:A(68.)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升高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贫血D.肾衰竭E.巨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B(69.)生物转化的效果是使药物的A.活性升高B.活性降低C.活性灭活D.极性升高,有利于吸收E.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正确答案:E(70.)多次重复测定同一血清蛋白标本时,范围包含全体的A.31.6%B.68.3%C.95.5%D.99.7%E.100%正确答案:C(71.)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FAB形态学分型中是A.AML-M1B.AML_-M2C.AML-M3D.AML-M4E.AML-M6正确答案:D(72.)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A.慢性甲状腺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类风湿关节炎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E.干燥综合征正确答案:A(73.)钙在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除外A.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及转运B.细胞内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C.作为凝血因子之一,参与血液凝固D.是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抑制剂E.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正确答案:E(74.)急性细胞排斥反应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DCD.CD4+Th细胞E.CD8+CTL细胞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CD8+CTL细胞直接识别异体HLA分子,直接杀伤异体组织细胞。(75.)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或以下哪项的生成量A.产物B.酶C.辅酶D.辅助因子E.激活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76.)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基础水平应选择A.上午10~12时B.早晨8时C.下午2~4时D.下午任何时间E.夜间时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白天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夜间增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77.)李斯特菌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伴随感染的病原体是A.红斑丹毒丝菌B.阴道加特纳菌C.单纯疱疹病毒D.带状疱疹病毒E.EB病毒正确答案:E(78.)心肌梗死时血清LD同工酶升高最明显的是A.LD5B.LD2C.LD3D.LD4E.LD1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LD有五种亚型,分别分布在不同组织中,LD1主要分布在心肌,LD5主要分布在肝细胞。(79.)财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于造血于细胞质量的异常引起的B.再障发病因素主要为先天性C.获得性者常见于化学药物、放射线等D.细胞毒性药物可以诱发再障,如肿瘤化疗药E.杀虫剂也可以引起再障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再障发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异常,获得性者常见于化学药物、放射线、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可引起再障,杀虫剂可能引起再障。(80.)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Alder-Reilly畸形的形态特点是A.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B.中性粒细胞中有数个直径2~5μm的包涵体C.中性粒细胞常为杆状或分两叶D.中性粒细胞含有淡蓝色大而圆的包涵体E.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lder-Reilly畸形,细胞质内含有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染深紫色。(81.)对诺卡菌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阴性杆菌C.革兰阴性球菌D.革兰阳性杆菌E.有芽胞正确答案:D(82.)精子体部形态异常主要是指A.着色异常B.肿胀和不规则C.皱缩和畸形D.有异常颗粒E.折断和分裂正确答案:B(83.)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改变的是A.高尿酸血症B.高钙血症C.高白蛋白血症D.高黏稠血症E.碱性磷酸酶增高正确答案:C(84.)诊断淋巴瘤最重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A.骨髓涂片检查B.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检查C.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D.淋巴结活检印片检查E.淋巴结病理切片检查正确答案:E(85.)鲜血便常见于A.上消化道出血B.细菌性痢疾C.阿米巴痢疾D.痔疮E.溃疡性结肠炎正确答案:D(86.)共用题干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脆>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A.M0B.M1C.M2aD.M3E.M4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M2a型与M1型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而前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以及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而M2a型时,多数细胞为原始细胞以及幼稚阶段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

M2a型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内出现Phi(φ)小体。(87.)共用题干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脆>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B.多数原始粒细胞过碘酸-雪夫反应呈阳性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阴性反应D.白血病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反应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M2a型与M1型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而前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以及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而M2a型时,多数细胞为原始细胞以及幼稚阶段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

M2a型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内出现Phi(φ)小体。(88.)共用题干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脆>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A.细胞核形态B.核仁数量C.胞质颜色D.胞体大小E.Phi(φ)小体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M2a型与M1型的主要区别是后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而前者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以及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而M2a型时,多数细胞为原始细胞以及幼稚阶段细胞,所以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缺失。

M2a型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内出现Phi(φ)小体。(89.)共用题干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一皮克细胞。A.过氧化物酶染色B.过碘酸-雪夫反应C.碱性磷酸酶染色D.酸性磷酸酶染色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过碘酸-雪夫反应符合上述血细胞染色反应特征。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反应呈棕黑色颗粒,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呈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呈鲜红色颗粒,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阳性反应呈红色沉淀。

过碘酸-雪夫反应中,自早幼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中,过碘酸-雪夫反应在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但在红血病和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增高,阳性反应的程度也很强,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90.)共用题干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一皮克细胞。A.淋巴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过碘酸-雪夫反应符合上述血细胞染色反应特征。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反应呈棕黑色颗粒,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呈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反应呈鲜红色颗粒,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阳性反应呈红色沉淀。

过碘酸-雪夫反应中,自早幼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中,过碘酸-雪夫反应在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但在红血病和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增高,阳性反应的程度也很强,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91.)共用题干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而颗粒之间的胞质呈红色,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浆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能帮助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一皮克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