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_第1页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_第2页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_第3页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_第4页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考试(重点)题库(200题版)

一、单选题

1.地籍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应用,而直接应用主要发生在地籍工作和土地管理的()

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是查询检索统计。

A、计划

B、执行

C、行政

D、反馈

答案:C

解析: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指需要应用的部门从地籍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程

序获取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为自己所用。直接应用主要发生在地籍工作和土地

管理的行政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是查询检索统计。

2.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

A、图斑

B、宗地

C、零星地块

D、土地类型

答案:A

3.土地不仅具有自然特性,还具有()经济特性。

A、社会

B、市场

C\生态

D、计划

答案:A

解析:土地不仅具有自然特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根据土地的特性及人们对

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

4.土地权利的客体是土地登记应反映的要素,它是指()。

A、国有土地使用权人

B、集体土地使用权人

C、集体土地及土地上的附属物

D、土地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答案:D

解析:我国土地的登记应反映登记对象质和量方面的要素,包括土地权利主体、

土地权属性质和来源、土地权利客体及与这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其中,

土地权利客体指土地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5.下列各项不属于地籍调查成果服务范围的是()。

A、为土地管理服务

B、为房地产管理服务

C、为决策服务

D、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服务

答案:D

解析:地籍调查成果服务的范围包括:为城市规划服务、为土地管理服务、为房

地产管理服务、为城市各项管理事业服务、为决策服务。

6.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概述的内容不包括()。

A、调查区概况

B、经验教训的总结

C、宗地密度

D、地籍测量队伍情况

答案:B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概述的内容包括:①调查区概况、地理位置'用地

特点、宗地密度、作业时间等;②作业依据、政府文件、技术规程及规范、资料

搜集及利用情况等;③队伍情况、权属调查人员的情况、培训情况、地籍测量队

伍情况、技术力量、设备等情况;④工作量的统计、培训时间、权属调查时间、

控制测量及细部测量时间等;⑤完成的主要成果、控制网覆盖的面积、各等级控

制点数、完成的测区面积、调查的宗地数、测定坐标界址点数和地物点数,地籍

图份数、宗地图份数及面积统计成果等。

7.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投影与坐标变换的模块是()。

A、数据管理模块

B、地籍调查管理模块

C、数据入库模块

D、数据编辑处理模块

答案:A

解析:数据管理模块提供各种方式的检索与查询功能,可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

数据格式转换、投影与坐标变换、删除与更新'备份与恢复、数据压缩、数据字

典管理等。

8.地籍编号的()原则是指各要素的编号释义性强,易于使用,使得现有编号不

必做过大的改动。

A、适宜性

B、适用性

C、对应性

D、适应性

答案:D

解析:地籍编号的适应性原则指各要素的编号释义性强,符合人们的一般习惯,

易于掌握使用,同时使得现有某些编号不必做过大的改动。

9.采用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时,界址点点位允许误差是点位中误差的()倍。

A、1

B、1.5

C、2

D、2.5

答案:C

解析: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利用原控制点或新布设的控制点,用不低于原测量

精度的方法,界址点点位允许误差是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的2倍。

10.变更地籍调查时,调查人员应携带变更土地登记或初始土地登记申请书、本

宗地及()地籍档案的复印件等文件到达现场。

A、交通用地

B、共担用地

C、相邻宗地

D、即租用地

答案:C

解析:变更地籍调查时,调查人员应携带变更土地登记或初始土地登记申请书、

本宗地及相邻宗地地籍档案的复印件、地籍调查表等,按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规

定时间准时到达现场。

11.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其应用的信息为()。

A、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

B、加工过的地籍信息

C、经过初始加工的地籍信息

D、经过多次加工的地籍信息

答案:A

解析: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应用是指需要应用的部门从地籍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程

序获取没有加工过的地籍信息为自己所用。直接应用主要发生在地籍工作和土地

管理的行政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是查询检索统计。

12.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中,界址点放样的中误差应控制在____,允许

误差为o()

A、+10cm;+20cm

B、+20cm;+30cm

C\+20cm;+40cm

D、±10cm;±40cm

答案:A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中,取得了界址点放样的数据元素后,在野外

进行实地放样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中误差应控制在±10cm,允许误差为±20c

mo

13.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直接应用测量结果的是()。

A、宗地分割

B、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

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

D、新增宗地

答案:C

解析:宗地合并不重新增设界址点的,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不进行变更地籍

测量,直接应用原测量结果。

14.网格制图在使用网格法的过程时一般采用()来划分制图级别。

A、模糊分析

B、层次分析

C、聚类分析

D、现状分析

答案:C

解析:网格法一般采用聚类分析来划分制图级别。首先绘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

度的直方图,根据它们的数量分布特征,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土地利用强度级

别,作为专题制图的表示级别。

15.在对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时,档案只许借阅不许()是档案管理

的重要原则之一。

A、改动

B、调整

C、传递

D、复印

答案:A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是广大地籍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国家的财

富,应立卷、归档妥善加以管理。在对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时,档案

只许借阅不许改动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16.农村土地调查时,地类调查中核实、调查时应采取()的方法。

A、四到

B、询问

C、边走边调绘

D、远看近判

答案:D

解析: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即远看可以看清物体的总体情况

及相互位置关系,近判可以确定具体物体的准确位置,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

性等调查内容调绘准确。

17.地籍图测量方法中,模拟法和数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测绘地籍图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B、基于的数据处理平台不同

C、对精度的要求不同

D、测绘地籍图的成图速度不同

答案:A

解析:地籍图测量方法分模拟法和数字法两种,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测绘

地籍图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数字法测绘地籍图是指从野外数据采集及数据组织到

绘制地籍图都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辅助完成;模拟法测绘地籍图基本靠手工完成。

18.地籍平面控制网面点坐标之间的距离每1km长度变形小于()cm时,有利于

正确测定界址点的坐标、计算面积等。

A、1.5

B、2

C、2.5

D、3

答案:C

解析:地籍平面控制网的任何两点坐标均要求长度变形小于某个限值,例如,每

1km变形小于2.5cm(即相对变形小于1/40000)时,这有利于正确测定界址点的

坐标,计算面积。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地籍测量

C、地籍管理信息化

D、农村土地调查

答案:C

解析:地籍管理信息化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管

理的基础性工作。

20.依据国家统一的()标准,对地类进行认定,是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

A、《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B、《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D、《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答案:D

解析:收集地类调查资料时,依据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地

类进行认定,是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在满足国土

资源统一管理需要,农、林、7卜、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管理需要并尽可能与其

相关标准衔接,及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制定的。

21.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GPS测量技术

B、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

C、土地统计

D、地籍测量

答案:A

解析: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

22.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细部测量可只到建成区边缘,初始地籍调查时,地

籍控制网应覆盖0o

A、建成区边缘

B、城乡结合部

C\市区

D、城镇规划区

答案:D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的范围确定,一般要覆盖城镇的规划区,考虑到城镇规模的

不断扩大,地籍控制网应覆盖城镇的规划区,而初始权属调查、初始地籍细部测

量可只到建成区边缘。

23.控制网外业观察阶段,采用()记录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更

主要的是可以减少许多人为的错误。

A、手工

B、自动

C\混合

D、专业人员

答案:B

解析:控制网外业观察阶段,采用自动记录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更主要的是可以减少许多人为的错误(如外业观测时数据读错、听错、写错、限

差检查错、测站平差错等等)。

24.导线网与三角网相比,其优点有()。

A、导线网中的多余观测数据比同样规模的三角网要少

B、网中各点上的方向数较少,除节点外只有两个方向,因而受通视要求的限制

较小

C、易于发现观测值中的微差

D、特别不适宜于障碍物较少的平坦地区

答案:B

解析:导线网与三角网相比,其优点有:①网中各点上的方向数较少,除节点外

只有两个方向,因而受通视要求的限制较小,易于选点和降低觇标人高度,甚至

无须选标;②导线网的图形非常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改变;③网中

的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的精度较均匀。导线网特别适合于障碍物较多

的平坦地区或隐蔽地区。

25.关于建筑物在地籍图上的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

B、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

C、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

D、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不表示在地籍图中

答案:D

解析:D项,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

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应在地籍图上绘出占地状况。

26.农村土地地类界线调绘时,当影像反映的界线与实地一致时,调绘的地类界

线应严格与影像反映界线保持一致(重合),移位不得大于图上()mm,否则应重

新标绘。

A、0.2

B、0.3

C、0.5

D、1.0

答案:B

解析:农村土地地类界线调绘时,当影像反映的界线与实地一致时,调绘的地类

界线应严格与影像反映界线保持一致(重合),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否则应

重新标绘。当影像反映的地类界线与实地不一致,必须在实地依据实地情况或综

合判读标绘其地类界线,判读标绘的地类界线相对于实地确定的地类界线移位不

得大于图上1.0mmo

27.因行政界线区划变化引起界址点号变更,应取消(),按新地籍街坊界址点

编号原则,编界址点号,并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A、原宗地界址点号

B、宗地登记信息

C、变更地籍调查表

D、实地调查表

答案:A

解析: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宗地界址点号不变。因行政界线区划变化引起界

址点号变更,应取消原宗地界址点号,按新地籍街坊界址点编号原则,编界址点

号,并在原宗地界址点编号上加盖“变更”字样印章。

28.违约缺席者对权属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日内

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

A、10

B、15

C、20

D、30

答案:B

解析:权属调查时,对指界人缺席或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的,可按下面规定处

理:①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②如双方缺席,其宗地

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③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指界通

知书送达违约缺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

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者,

则①、②两条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

29.土地勘测定界的权属调查步骤分为()。

A、室内工作和室外工作

B、室内工作和实地调查

C、室内工作和外业测量

D、室外工作和内业计算

答案:B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中的权属调查是对用地范围内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

及土地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等情况的调查。权属调查分室内工作和实地调查两

个步骤。

30.下列各项不属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外业工作阶段内容的是()。

A、权属及地类调查

B、放样测量

C、面积量算、汇总

D、平面控制测量

答案:C

解析:外业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和外业测量两个主要部分,其中外业调查包括权属

调查和地类调查,外业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放样测量两部分。c项属于内业

工作的内容。

31.18号宗地分割成三块宗地,如果18-2号宗地再分割成2宗地,则编号为()。

A、18-2

B、18-4,18-5

C、18-1

D、18-3

答案:B

解析: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如:18号宗地分割成三块

宗地,18-2号宗地再分割成2块宗地,则编号为18-4,18-5O

32.()分析是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地权状况进行

统计、调查、汇总并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资料。

A、全面

B、数理统计

C、地籍信息

D、资料统计

答案:B

解析:地籍调查成果的间接应用中,需要对地籍调查成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空

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地权

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并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资料。

33.我国国有土地属()所有,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

益的国家,其他机关、单位、公民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A、全民

B、政府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答案:A

解析:我国国有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

和利益的国家,其他机关、单位、公民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

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34.下列情形中,应实地采用解析法重新进行地籍测量,并利用变更地籍测量成

果取代原成果的是()。

A、宗地所属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动

B、宗地内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等情况发生的地籍变动

C、整宗地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D、土地权利人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对原宗地进行精确测量界址点坐标或精

确测算宗地面积

答案:D

解析:土地权利人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对原宗地进行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或精确测算宗地面积时,应实地采用解析法重新进行地籍测量,并利用变更地籍

测量成果取代原成果。

35.地籍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最小单元是()。

A、实体

B、宗地

C、街坊

D、元数据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现象称为实体,地籍信息就是对地籍

管理中所涉及实体的描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信息体系。

36.宗地合并、分割、()时,宗地形状会改变,这时宗地必须赋以新号。

A、边界调整

B、交叠

C、重组

D、边界共享

答案:A

解析:在长期的地籍管理过程中,一个宗地号对应着惟一的一个宗地。宗地合并、

分割、边界调整时,宗地形状会改变,这时宗地必须赋以新号,旧宗地号将作为

历史,不复再用,新宗地赋予新号。

37.地籍测量应随着每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

的()。

A、客观性

B、精确性

C、现势性

D、有效性

答案:C

解析: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测量,它应随着每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

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38.如图3-3所示,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m,40m)、(40m,40m),实测两已

知点到待测点P的距离D1、D2分别为12m、10m,D为20m。则由距离交会法确

'x*\图-3-3

定的待测点P的坐标为()。«―

A、(25m,35.4m)

B、(25m,43.5m)

G(28.9m,43.5m)

D、(28.9m,35.4m)

答案:D

解析:根据距离交会法,AB线方位角的余弦值和正弦值分别为:

铺助值h(垂距)和g分别为:

■(尻+小-£>:)>100*400-144

则P点的坐标为:X=XA+C-g

+S-h=20+1X8.9+0X4,6=28.9m;Y=YA+S-g-C-h=40+0X8.9-1X4.6=35.4m。

39.面积量算方法一般分为解析法和()。

A、蒙绘法

B、图解法

C、复制法

D、缩放绘制法

答案:B

解析:面积量算方法一般分为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其中,图解法是在地籍图上

量取求积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图上量取面积的方法。

40.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总登记前的()普遍调查。

A、专业性

B、行政性

C、区域性

D、基础性

答案:C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总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地籍信

息获取技术之一,是地籍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

41.地籍数据的()要求能完整地描述、忠实地记录每一宗地的来龙去脉。

A、空间性

B、时态性

C、相关性

D、多源性

答案:B

解析:地籍数据时态性要求能完整地描述、忠实地记录每一宗地的来龙去脉,不

仅要求可以实现历史数据的回溯、恢复,也可针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及分

析,甚至还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未来的要求。

42.除大型线性工程外,界址桩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不得超过()mo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B

解析:界址桩在图上必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时针编号。界址桩之间的

距离,直线最长为150m,转折点必须设置界址桩。对于大型线性工程,直线段

距离可适当延长。

43.初始权属调查成果的检查过程中,自检工作的内容不包括()。

A、检查界址认定手续是否齐全有效

B、检查宗地草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要求,注记内容是否齐全

C、检查地籍调查表各项目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漏项

D、检查各项成果是否与实地情况相符

答案:D

解析:初始权属调查成果的检查可分为:自检、审核和实地检查三个方面。自检

的内容包括:①检查地籍调查表各项目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漏项;②检

查界址认定手续是否齐全有效;③检查宗地草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要求,注记内容

是否齐全。D项属于实地检查的内容。

44.界址点点位精度与影像对比,标注的不明显位置的界址点移位不得大于图上

()mm。

A、±0.1

B、±0.2

C、±0.3

D、±0.8

答案:C

解析:与影像对比,标绘的明显位置的界址点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1mm;不明

显位置移位不得大于图上士0.3mm;标绘的明显界址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士0.2m

m,不明显界址线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8mm。

45.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勘丈时,面积量算应采用()计算每个街坊面积。

A、方格网法

B、解析法

C、坐标法

D、几何图形法

答案:C

解析: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勘丈时,面积量算应采用坐标法计算每个街坊面

积,用街坊面积数控制本街坊内各宗地面积之和。

46.我国城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是()。

A、街道

B、宗地

C、街坊

D、地块

答案:A

解析:街道是行政区内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现状地物封闭的地块,是城

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划分时应尽量与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一致,即

利用街道办事处的管辖界线作为地籍调查的街道界线。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

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47.勘测定界外业测量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实施放线

B、界址桩的设置

C、面积量算

D、解析测量界址点

答案:C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是指根据项目用地的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

实地放样界址点,然后对用地界址点(包括权属界址点、行政界址点)进行解析测

量,并埋设界址桩及实施放线。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程序一般是:平面控

制测量、界址点放样、界址点测量、实施放线。

4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了居住用地的人均单项指标,其

中川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为()m2/人。

A、7~15

B、10-18

C、18-25

D、23-36

答案:D

解析:《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规定了人均

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其指标为人均居住用地I、II、VI、VII气候区28.0〜3

8.0m2/人,III、IV、V气候区23.0〜36.0m2/人;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不应小于5.5m2/人;人均交通设施用地不应小于12.0m2/人;人均绿地不应小于

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不应小于8.0m2/人。

49.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部分是()。

A、数据处理

B、土地登记

C、查询统计

D、空间分析

答案:B

解析:土地登记作为地籍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由多人一起协同工作完成的业务

过程,现在通常采用工作流方法进行设计,是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

部分。

50.地籍管理办文跟踪子系统中,负责对文件的接转和办理情况等信息的录入管

理的是()。

A、办文信息查询

B、办文时限设置

C、办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D、业务流程查询

答案:C

解析:办文跟踪子系统中,办文时限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办文规定,对各阶段的办

文时限进行设置,以便系统对业务办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提醒;办文基本信息管理

模块负责对文件的接转和办理情况等信息的录入管理;业务流程查询主要是为客

户和相关人员提供查询,以使其了解相关的办文过程和办文时间。

51.地籍管理的()工作是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是土地登

记、土地统计的后续工作。

A、前瞻性

B、实质性

C、基础性

D、具体性

答案:C

解析: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是土

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后续工作,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井为土地管理

各项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52.调查工作用图____较高的精度,要具有性。()

A、需要;现势

B、不需要;可塑

C、需要;可塑

D、不需要;现势

答案:D

解析:调查工作用图可不需要较高的精度,只要具有现势性,能反映宗地间的位

置关系即可,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按计划正确地指导调查工作,避免调查工作中的

重漏现象。

53.如图37,已知A(100m,100m)、B(200m,200m),方位角a0=45°。测量A

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B=52°。由极坐标法计算界址点P的

A、(126.87m,126,87m)

B、(123.40m,129,94m)

G(95.37m,137.73m)

D、(195.37m,237.72m)

答案:C

解析:根据界址点坐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XP=XA+D-cos(a0+|3)=95.3

7m;YP=YA+D-sin(ao+[3)=137.73mo

54.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

A、每个公民

B、国家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答案:B

解析:我国国有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

和利益的国家,其他机关、单位、公民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

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55.()可以实现随时与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辅助完成各级政府需要的各类

土地统计汇总表、计划表的功能

A、元数据管理

B、数据查询检索统计

C、空间分析

D、数据输出

答案:B

解析:数据查询检索统计是地籍信息系统日常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所有

的数据应能实现任意时间点、任意时间段、任意条件组合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的查询检索统计及图形属性相互查询检索统计,并可随时与其他数据(包括建筑

设计图、规划路网图、地形图等)进行叠加分析,辅助完成各级政府需要的各类

土地统计汇总表、计划表等。

56.()是指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宗地。

A、共用宗地

B、同用宗地

C、特殊宗地

D、分摊用地

答案:A

解析:共用宗地是指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

宗地。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按共用宗地

处理。

57.关于变更地籍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丢失的所有界址点要逐一恢复

B、变更地籍调查后废弃的界址点,应及时销毁界址标志

C、地籍资料的变更应遵循用精度高的资料取代精度低的资料、用现势性好的资

料取代陈旧的资料这一原则

D、通过变更后,本宗地的图表、卡册、证之间,相邻宗地之间的边界描述及宗

地四至等内容不应产生矛盾

答案:A

解析:A项,对虽已丢失,但变更后是废弃的界址点不需要恢复。

58.应用网格制图方法在客观上起到了制图综合的作用,同时可以方便地结合其

他专题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

A、数据

B、叠加

C、结构

D、层次

答案:B

59.在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比例中,专职员检查:内业为100%,外业实

际操作检查不低于20%,巡视检查为(),检查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A、不低于50%

B、不低于70%

G不低于30%

D、100%

答案:B

解析:在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比例具体为:①作业组之间的交换互检,

检查比例为:内业100%,外业组可针对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或有疑问的地方重

点检查,但要有详细记录;②专职员检查: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检查不

低于20%,巡视检查不低于70%,检查结果要有详细记录;③验收时,内业抽

检30%〜50%,外业实际操作抽查比例视内业抽查情况决定,一般为3%〜5%。

60.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

订土地租赁合同的行为。

A、乡(镇)

B、市

C、省

D、县

答案:D

解析: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

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以国家租赁方式取得宗地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61.下列各项属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权属信息处理方式的是()。

A、权属界线作为地块界线转出

B、权属界线不能作为地块界线转出

C、更新地形信息和相应的权属信息

D、GIS系统作为分析平台

答案:A

解析: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权属信息是以街坊为单位成图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

的权属信息处理方式是:①首先将权属图转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文本交换文件,其

中,权属界线作为地块界线转出,宗地的用途代码作为地块的地类代码转出;②

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将地块界线和地类代码分别转入同一个数据集,地类代码在地

理信息系统里重新自动建立属性联结,然后将数据集研究区域以外的地块全部切

除,修正该数据中的错误,使每一个地块形成完整的多边形。

62.初始地籍调查是()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

A、城镇地籍调查

B、农村地籍调查

C、土地变更登记

D、土地总登记

答案:D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总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

程,在开展初始地籍调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使调查成果质量符合要求。

63.线状地物的宽度宽窄变化大于(),形成不同宽度的线状地物时,须对线状地

物宽度分别量测。

A、5%

B、10%

C、15%

D、20%

答案:D

解析:当线状地物宽度宽窄变化大于20%,形成不同宽度的线状地物时,须分

别量测线状地物宽度,并在实地变化对应调查底图位置垂直线状地物绘一短实线,

分隔宽度不同的线状地物。

64.在对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时,归档材料必须系统整理,做到()。

A、编目完善

B、资料齐全

C、错落有致

D、高低适当

答案:A

解析:在对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时,立卷归档的资料必须齐全、完整,

字迹清楚、纸张良好,书写的材料必须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严禁将圆珠笔或

复写纸书写的材料归档;归档材料必须系统整理,做到分类清楚、编目完善、排

列有序。

65.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一般()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A、不能

B、而'=l=1芟।U।

C、不需要

D、必须

答案:C

解析:界址未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一般不需要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可

在室内依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进行地籍变更。

66.()布网形式很灵活,但对控制网平差软件的性能要求较高。

A、三角网

B、三边网

C、导线网

D、边角混合网

答案:D

解析:边角混合网是指在一个网中,包含有多种网形式(包括三角网、三边网、

导线网),这种布网形式很灵活,但对控制网平差软件的性能要求较高。

67.地形测绘的()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

A、坐标

B、图标

C、数据根

D、图根

答案:D

解析:地籍图根控制网是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主要是针对权属

界址进行各种变更测量)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

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

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

68.()是检核地籍图中各宗地的几何关系、保证地籍图质量的重要图件。

A、属地草图

B、宗地初始图

C、宗地草图

D、属地初始图

答案:c

解析:宗地草图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记录,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

包括:①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②可配合地籍调查表,

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重要信息;③是检核地籍图中各宗地的几何

关系、保证地籍图质量的重要图件。

69.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地籍管理分为国家、省(区)、地(市)、县(市)四级,

其中侧重于宏观管理的是()。

A、国家与省(区)

B、市与县

C、国家与县

D、省(区)与市

答案:A

解析: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地籍管理分为国家、省(区)、地(市)、县(市)四级,

因此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对应的设定为四级,国家与省(区)侧重于宏观管

理,市与县两级侧重于微观管理。

70.在较为空旷地区的界址点和占地面积较大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

界址点应埋设界址标桩是()

A、混凝土或石灰界址标桩

B、带铝帽的钢钉界址标桩

C、带塑料套的钢筋混凝土界址标桩

D、喷漆界址标志

答案:A

解析:界标种类和适用范围如表2-2所示。表2-2界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界修“奥运用足国

在较为空于除区的界址或制占堆面根较大的M美、团体.金曼、•业的界址.4.电

混泰土界址麻株

增设或过场漫武灌雨土界址镀।

石一界城际年

亮土电曲也盯厚设石英界址除整

府181■的铜H界址除H任室硬的不询或蝮塞上的界址点.应帖孔丧算收仃没臂忸■的用灯界址以暂

号SI舞套的策演界址悖线、]4登因的身■(角)或图编《角)等永人性健场杉处的界就点.@站孔浇筑甯SS6套

喂濯界姓悟志:的据渔屏坡桩,土可欢重嗯灌畀收标志

7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

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厘米。

A、±5

B、±7.5

C、±10

D、±15

答案:A

解析: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相关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

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为±5cm,界

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为士10cm。

7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评定中三角和导线测量评定内容的是

。。

A、节

B、点

C、锁'网'环

D、线路布设

答案:D

解析:三角测量外业以点为单位进行评定,导线测量外业以节(符合或闭合导线)

为单位进行评定。对三角和导线测量的锁、网、环总体评定,除按平差后的成果

情况进行评定外,尚应顾及外业成果评定的情况。

73.现代地籍是以()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

A、村

B、宗地

C、土地地块

D、街坊

答案:C

解析: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籍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远

远突破了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局限,逐步走向技术、经济、法律综合方面发展。

可以说,现代地籍是以土地地块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

74.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是()。

A、集体土地使用权

B、承包经营权

C、集体土地所有权

D、土地流转的权利

答案:C

75.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的原则是()。

A、新计算值代替旧计算值

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

C、产权人择优原则

D、量算面积代替测量面积

答案:B

解析: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在充分利用原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高精

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精度较高的面积值取代精度低的面积值。

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控制测量优等品的评定标准的是()。

A、观测条件掌握严格

B、标石稳固,觇标结构及外部修饰基本良好

C、控制点布设均匀、密度合适,图形结构良好,利于扩展

D、三角形闭合差和极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1/3,导线测量的条件自由项均

小于限差的1/2

答案:B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成果中,控制测量优等品的评定标准有:①控制点布设均匀、

密度合适,图形结构良好,利于扩展;②觇标结构密合稳固,外形端正,修饰正

规;③观测条件掌握严格;④三角形闭合差和极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1/3,

导线测量的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1/2;⑤上交资料整饰美观。

77.如果道路拓宽,用模拟法测图,对新测的模拟地图要进行()处理。

A、规范化

B、矢量化

C、模拟化

D、统一化

答案:B

解析:对于城市的旧城改造、连片建设用地开发、道路拓宽等情况,要涉及到大

量宗地的变更,而且大都是图形与属性同时变,如果是模拟法测图,对新测的模

拟地图进行矢量化处理。

78.初始地籍调查的文字总结主要包括编写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报告和()报告。

A、技术

B、测量

C、经验总结

D、可行性

答案:A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如图17所示。

a处

M属

C

靖ft

Mg

*收

■一)工件.告卜一

图1-1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79.地籍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

A、地图册

B、卡片集

C、图簿册

D、图片集

答案:C

解析:地籍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图簿册。簿册是土地状况的集中反映,

图是产籍状况的空间位置描绘,它们都是地籍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80.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宗地

B、地类

C、地块

D、图斑

答案:A

解析:权属调查基本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土地为一宗地,包括集

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81.地籍()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

A、微部

B、细化

C、重点

D、细部

答案:D

解析: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

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线等,井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

宗地图。

82.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核心的是()。

A、土地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权属调查和地类调绘

D、边界确定

答案:C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外业工作量大,其准确程度对整个调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权属调查和地类调绘是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的核心。

83.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者一般不得向()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转让土地。

A、个体业主

B、民营企业

C、外资国有企业

D、集团公司

答案:D

解析: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以国家授权经

营方式取得宗地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者一般

不得向集团公司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转让土地。

84.变更地籍测量技术方案的内容不包括()。

A、界址点测量方法

B、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

C、极坐标法

D、面积计算方法

答案:C

解析:变更地籍测量技术方案的内容包括:控制点利用及检查恢复界址点方案,

新增界址点放样元素计算方法、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界址点测量方案、宗地内

部地物地类测量方案、面积计算方法,宗地图绘制方法、地籍图修编及地籍测量

成果变更方案。

85.面积量算的内容不包括()。

A、宗地面积量算

B、地类面积量算

C、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量算

D、邻宗地建筑用地面积量算

答案:D

解析:面积量算是指水平面积量算,其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地类面积、宗地内建

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量算与面积汇总统计。

86.在1989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城镇土地有24个()。

A、一级类

B、二级类

C、三级类

D、四级类

答案:B

解析:1989年9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

类及含义”。城镇土地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

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

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其他用地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87.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对文件的接转和办理情况等信息的录入进行管

理的子系统是()。

A、地籍调查与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B、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

C、查询统计与输出子系统

D、办文跟踪子系统

答案:D

解析:办文跟踪子系统主要包括办文时限设置、办文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查

询和办文信息查询等模块,办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对文件的接转和办理情况

等信息的录入管理。

88.在对调查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时,应针对技术路线、成果资料的质

量、工作中的问题等加以总结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地籍调查工作,并作为

()保存。

A、工作总结

B、验收文档

C、技术档案

D、地籍汇编

答案:C

解析:在对调查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时,针对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及成

果资料的质量、工作中的问题等加以总结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地籍调查工

作,并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总结应对调查成果的质量作出评价。

89.某宗土地,其土地权利人可以出示权源文件,但其相邻宗地权利人无法提供

权源文件时,应采取()方式来进行土地确权。

A、权源确认

B、指界确认

C、协商确认

D、仲裁确认

答案:A

解析:权利人能够出示权源文件的,当通过审查权利人出示的权源文件和充分听

取权利人申述后,确认权源文件能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按权源文件来确认

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这是较规范化的土地权属认定方式。

90.勘测定界最后成果体现于技术报告书,下列各项不属于技术报告书内容的是

。。

A、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及勘测面积表

B、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界址点点之记

C、勘探界址线成果图

D、勘测定界表和土地分类面积表

答案:C

解析:勘测定界最后成果体现于技术报告书。技术报告书内容有勘测定界技术说

明、勘测定界表、勘测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界址点点

之记和用地地理位置图。将上述内容按目录、表格、说明、略图等装订成册。

91.在土地勘测定界图中,如果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与县、自治县、旗、

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出现了重合的情况,则应该在图上取()。

A、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

B、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

C、两者界线都在图上表示出来

D、两者皆舍弃,重新用另一种表示方式

答案:A

解析: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主要有: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界;②自治州、地

区、盟、地级市界;③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④各权属单位

的界址线乡、镇、村界,国营农、林、牧、渔场界及国有土地使用界线。两级行

政界线重合时取高级界线。

92.为满足建设用地审批的需要,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勘测定界图,

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

地范围图。

A、1:2000

B、1:5000

G1:10000

D、1:20000

答案:C

93.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可与国外大城市横向比较,从发达国家的土地利

用结构情况来看,最主要的特征是()用地的比重较大。

A、建设

B、绿地

C、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D、军事

答案:C

94.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通常由()外业组完成。

A、多个

B\同一个

C、特定的

D、两个

答案:B

解析:变更地籍测量是在接受变更权属调查移交的资料后,测量变更后的土地权

属界线、位置、宗地内部地物地类变化,并计算面积、绘制宗地图、修编地籍图。

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通常由同一个外业组一次性完成。

95.城镇土地利用与现状调查中,收集的专题资料与现有数据的衔接是资料使用

的()。

A、趋势

B、关键

G核心

D、必然

答案:B

解析:收集的专题资料与现有数据的衔接是资料使用的关键,必须进行必要的整

理、转换,以便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和利用。

9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界址要素的是()。

A、宗地的界址点

B、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

C、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D、地籍街坊界线

答案:B

解析:界址要素包括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

土地所有权界线。B项属于各级行政界线要素。

97.土地勘测定界与土地审批的关系是()。

A、土地勘测定界是用地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B、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C、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审批的前提

D、土地审批是土地勘测定界的前提

答案:A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是地籍管理中用地审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建设用

地审批科学、合理、准确的手段。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用地从立项到审批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98.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分类。

A、土地自然属性

B、土地社会属性

C、土地经济属性

D、土地各相关要素

答案:A

解析: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对土地进行

分类。一般按地貌、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进行分类。目的是揭示土地类型的分

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的自然规律,最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生产力。

99.初始地籍调查()资料是指在调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等一系列

内容的总称。

A、收获

B、汇总

C、验收

D、成果

答案:D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是指在调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等一系

列成果的总称,它是广大地籍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国家的财富,应立卷、

归档妥善加以管理。

100.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中,下列内容不属于本系统数据以兼容的格式向

其他系统转换的是()。

A、分幅地籍图按街道街坊裁剪输出

B、单宗地图矩形裁剪及编辑

C、单宗地图转换为地籍图总图

D、地籍图总图各种专题图件

答案:C

解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包括本系统数据以兼容的格式向其他系统转换。

如地籍图总图、分幅地籍图、单宗地图的输出(单宗地图输出时,需要输出与此

宗地相邻的其他宗地)、矩形裁剪及编辑、按街道街坊裁剪输出、各种专题图件,

各种统计报表、文字。

101.控制网的施测过程中,如果测区大,实际工作时可分片编号,即一个片的编

号是另一片的()控制点编号最大值后的流水号。

A、上一级

B、下一级

C、同等级

D、全部

答案:C

解析:控制网的施测过程中,如果测区大,实际工作时可分片编号,即一个片的

编号是另一片的同等级控制点编号最大值后的流水号。在两片间允许跳号。例如:

一•"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C1—C98,另一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C100—C195,再一

个片一级图根点编号为C200—C261o

102.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将调查核实的结果等

填写到()上。

A、土地登记证书

B、变更调查表

C、地籍调查表

D、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

答案:C

解析: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时,调查人员在接收土地登记人员

转来的申请文件后,应调查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性质、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上级主管部门、法定代表人等,调查土地使用权类型,初步核实土地权属来源证

明材料是否齐全、合法及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现场核实宗地坐落的道路名称、

门牌号码与申请书是否一致,现场核实宗地实际用途与批准用途是否一致。将调

查核实结果、有关文件名称、文号及批准日期等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

103.土地分类中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A、土地规划分类系统

B、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C、土地变更分类系统

D、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答案:B

解析:土地分类体系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中

应用最为广泛。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

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

104.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界址点检查中,采用经检验过的()或电子测距

仪在现场直接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的距离。

A、钢尺

B、量尺

C、卷尺

D、木尺

答案:A

解析:由于钢尺的精度较高,故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界址点检查中应采用

经检验过的钢尺或电子测距仪在现场直接丈量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

点的距离,用检测数据与原勘丈数据或原坐标反算数据比较。

105.下列情形中,宗地号必须变更的是()。

A、宗地形状改变

B、产权变更

C、设定他项权利

D、用途改变

答案:A

解析: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即宗地形状的变化,原宗地

号一律不得再用。

106.外业调查人员完成初始权属调查工作后,要对一个调查区的调查成果进行全

面的()。

A、验收

B、核准

C、自检

D、分析

答案:C

解析:初始权属调查成果检查过程中,的检查可分为:自检、审核和实地检查三

个方面。外业调查人员完成初始权属调查工作后,要对一个调查区的调查成果进

行全面的自检。

107.当地籍调查表所在图幅号破宗时,其图幅号()。

A、为地籍调查表的预编地籍号

B、即为此宗地所在的图幅号

C、应该包括此宗地各部分地块所在的图幅号

D、为当时的日期

答案:c

解析:地籍调查表所在图幅号未破宗时,即为此宗地所在的图幅号;破宗时,应

该包括此宗地各部分地块所在的图幅号。

108.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应是()。

A、地籍图

B、房产图

C、宗地草图

D、宗地图

答案:D

解析: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是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时具

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109.土地勘测定界的权属调查一般是以()原则进行工作。

A、先国有后集体

B、先国有后个人

C、先集体后个人

D、先集体后国有

答案:A

解析:权属调查一般是以“先国有后集体”的原则进行工作,即先查清调查区域

内国有土地的使用情况,再对集体土地进行调查,确定土地所有权。

110.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

其中A表示()

A、与省界的交点

B、与地区(市)界的交点

C、与县界的交点

D、与乡(镇)界的交点

答案:C

解析: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

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

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交点。

111.初始权属调查的()是查清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的权属、用途等。

A、原则

B、宗旨

C、依据

D、目的

答案:D

解析:初始权属调查即调查人员对县及县以上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

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的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

利用状况。

112.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并且当地物、地貌变化范围超

过三分之一以上时,则需要对工作底图中的地物、地形等进行()。

A、重测

B、辅测

C、特殊补测

D、一般补测

答案:A

解析: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用地范围附近和用地

范围内的地籍要素和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为了保持图件的现势性而进行的

野外简易测量,称为图的补测。当地物、地貌变化范围不大时,采用一般补测;

当其变化范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时,则需要进行重测或重摄。

113.在土地登记中,变更地籍调查的面积()初始地籍调查的面积。

A、等于

B、大于

C、类似于

D、小于

答案:D

解析:变更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与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相似,而变更地籍调

查的面积要远远小于初始地籍调查。

114.初始地籍调查成果中,某文字资料符合的条件有:技术设计方案具体,质量

保障措施严格,语言规范具体且技术报告中总结了对技术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教训I,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它应该属于()。

A、优等品

B、良等品

C、合格品

D、不合格品

答案:A

解析: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分为优等品、良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题中的描述是

优等品的条件。良等品的标准包括:①技术设计规范,内容齐全,设计精细,文

字清楚,语言通顺简练;②技术报告对调查成果的技术分析和质量评价全面、准

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科学有效,文字语言规范简练;③工作报告能准确反映

整个工作过程的组织、计划、统计结果,报告语言简练'经验教训分析深刻。

115.土地勘测定界应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包括要依法并与现状结合的原则

和()的原则。

A、充分考虑历史背景

B、符合创新的原则

C、尽量维护现有的土地权属状况

D、以现状地物为主

答案:A

解析:土地勘测定界应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包括:①依法并与现状结合的

原则。主要是指在勘测定界地类调查中,按照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以现状

地物为主,结合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实项目用地地类;②充分考虑历史背景

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勘测定界权属调查中,因长期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薄弱,

土地权属关系混乱,土地权属的变化(尤其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往往与国家

政策有关,应充分考虑到因其变化的历史背景,尽量维护现有的土地权属状况。

116.在规划实施阶段,利用地籍调查成果的(),可以随时知道项目是否按规划

要求进行建设,准确地监察违章建筑、违法用地的现实情况,并进行及时处理。

A、真实性

B、精确性

G现势性

D、原则性

答案:C

117.宗地图是以()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A、地图标准分幅

B、宗地

G村

D、街坊

答案:B

解析: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是宗地现状的直观描述。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

的地籍图,分幅地籍图是以地图标准分幅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118.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空间统计和分析,如果原来的G

IS系统难以胜任,应选用更高级的GIS系统作为分析平台,但必须实现两个GI

S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

A、无损

B、奇数

C、无差别

D、局速

答案:A

解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数据量大,需要进行大量的空

间统计和分析,如果原来的GIS系统难以胜任,应选用更高级的GIS系统作为分

析平台,但必须实现两个GIS平台之间的无损数据转换。

119.土地登记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应以()为中心。

A、登记发证的审批业务

B、输出专题图件以及逐级审批

C、方便地籍数据的处理

D、更好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答案:A

解析:土地登记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以登记发证的审批业务为中心,模块之间

严格按照土地登记的流程来设计,以更好的为土地登记工作提供服务。

120.()是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线形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

A、街道

B、街坊

C、若干宗地

D、历史用地

答案:B

解析:街坊是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线形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当自然街坊

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

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地籍街坊划分后,应

编街坊号,街坊号的编制,应考虑其统一性。

121.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调查主要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基础

上进行的。

A、历史

B、后期

C\潜力

D、可利用性

答案:C

解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主要是在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基

础上,对已有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调查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城镇闲置土地状况、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等土地利用状况,

编制相应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22.在技术方案的编写过程中,工程负责人主要参照()的要求来编写。

A、《土地勘测定界规程》

B、《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C、《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D、《城市测量规范》

答案:A

解析:技术方案要由工程负责人严格按照各种技术规范,特别是《土地勘测定界

规程》的要求,会同主要参加的技术人员讨论后共同编写o技术方案编写完成后,

工作单位的主管领导要亲自审核方案的可行性,经与技术人员论证后批准施行。

123.根据《土地分类(试行)》,下列土地中不属于一级类的是()。

A、建设用地

B、农用地

C、未利用地

D、工矿仓储

答案:D

解析:根据《土地分类(试行)》,一级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

类。D项属于建设用地,为二级类土地。

124.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前提是()。

A、实用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易操作性

答案:C

解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籍管理工作的支撑系统,稳定性是系统应用的关

键前提。

125.相对于村庄地籍调查,城镇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其比例尺一般为()。

A、1:1000或1:2000

B、1:500或1:1000

C\1:1500或1:2500

D、1:1000或1:2050

答案:B

解析: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及城镇以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