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前期,由于工业革命,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发展迅速,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A.怀特尼发明轧棉机 B.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C.铁路促进西部开发 D.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2.“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写到:“1999年12月,中国发放第一张社会保障卡。全国逐步推行社会保障卡制度,人民群众从此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社会保障服务。截止到2018年底,社会保障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条件有①综合国力提升②信息技术推广③法制建设进步④城乡差别消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国家﹣民间精英﹣民众”三层社会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二层结构A.是消灭剥削阶级必然要求 B.保障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C.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便利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4.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一号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可以作为研究周公制礼作乐的①实物史料②转手史料③直接证据④间接证据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32.8%

29.8%

19.7%

6.2%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人之所异于物者,为其有大脑也,故能悟为人道之极。凡有记也,亦求悟也,为其无所记,则无以为悟也。……记赢而悟绌者,蓄积虽多,皆为弃材。惟其顺也,通也,灵也,故专以悟性导人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钝也,故专以记性强人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据此判断,梁启超旨在A.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记性对悟性的重要价值C.提高人民的觉悟以推翻君主制度 D.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7.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8.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9.《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赢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 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 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10.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11.据如表可推知当时A.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亟待改善 B.个体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传统手工棉纺织业濒临绝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12.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 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大学理念在历史上有三次重大转变:从英国模式到德国模式,再到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开启“博雅教育”的先河,始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两校均创建于中世纪)。学生在大学要学习经典文科课程而非“有用”课程,因为大学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到了19世纪,德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模式。与英国模式不同的是,在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和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为了创造新知识,不是简单地存储已有知识。早期的美国大学模式完全是按照英国模式建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后丰期的美国大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注重科学技术,不再是《耶鲁报告》中强调的经典课程了;第二,注重研究,不再只强调教学;第三,来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资金涌入大学。——摘编自钱颖一《大学的改革》材料二中国古代书院出现于唐朝,到宋代书院兴盛。在范仲淹的理想中,应天府书院就是“天下庠序”的样板工程,其所反映的教育概念大致有三:一是以经义、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而讲求博涉。二是以培养廊庙之器为教学目标,进而心忧天下,退而遒乐古人,是一个理想的人才标准。三是赞赏魁甲英雄,主张教育学生的书院与录取进士的科举相互结合。——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德、美三国大学各自的办学特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宋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在育人理念上有何不同。(3)结合材料,谈谈宋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对今天人才培养的启示。14.(20分)双元革命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欧洲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两场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却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扩散效应,后来波及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其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改写自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1)霍氏所说的“革命的年代”为何始以1789年,终以1848年?(2)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上配上“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意在表达怎样的信息?(3)对霍氏所言“双元革命”的历史影响,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伊莱·惠特尼根据美国棉籽特点,吸收欧洲经验发明了轧棉机,顺利地解决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离难题,使棉花市场扩大,导致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发展迅速,A项正确;富尔顿发明蒸汽船是交通方面的成果,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铁路此时刚刚发明,不可能立即促进西部开发,C项错误;标准化生产主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项错误。2、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主要利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推广和法制建设进步,故A项正确。3、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包括民间精英在内的中间层的人群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这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消灭剥削阶级是主要通过土地改革,A项错误;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是通过人大制度,而不是材料所述二层结构,B项错误;二层结构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与民众参与经济建设无关,D项错误。4、C【解析】

根据所学,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属于一手实物史料,编钟是一种乐器,因此可以作为周公制礼作乐的间接证据,故①④C项正确;它不属于转手史料,它与周公制作礼乐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排除ABD项。5、C【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在近代逐年减少。近代以来,外来商品的入侵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传统手工业也收到冲击,所以①正确。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发展,工业产品数量逐渐增加,所以④正确。②时间不符合,中国民族工业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萎缩的,③项错误,西方列强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以后。所以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点评: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6、A【解析】

根据人脑的特点,指出只有用悟性引导才能增长记性,而“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等,可知梁启超旨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A项正确;记性对悟性有着重要价值只是梁启超观点的依据,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推翻君主制度”不是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的主张,C项错误;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7、B【解析】

通过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8、B【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9、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嬴政因为“疲秦计划”而驱逐非秦国人,李斯写成《谏逐客书》劝说,李斯的建议被嬴政采纳,招贤纳士为秦国所用,不仅完成郑国渠的修建,也为后世发展奠定基础,D项正确;李斯是法家代表,秦国各派别人才都有,A项错误。国家兴衰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结果,B项说法太绝对。秦国崛起开始于商鞅变法,C错误。10、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民族的侵扰,且节度使掌握募兵权也是中央财力不足导致的,说明节度使的出现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D正确,B排除;

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A排除;

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1、A【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理解和认识。依据表格内容可知,近代企业的创办人都是清朝政府的官员,以政代企,管理机制上亟需改善,故A项说法正确;从表中看不出个体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信息,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表格中体现不了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故C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表中未将各种经济成分进行比较,所以看不出居于主导的地位,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12、B【解析】“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说明秦朝对于铁器和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显然是保护农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精耕细作发展,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英国:博雅教育,注重人文课程;强调做人教育。德国: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美国:注重科学技术;研究与教学并重;大学资金来源多样化。原因:英国:受中世纪贵族教育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现代物理学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宋代书院:强调儒家经典和理论的教育;以修齐治平为人生理想追求;注重教育与科举并重;为专制统治服务。西方大学:从注重个人人文素养的发展,转向重视科学理论与实用技术;注重科研与创新;与时俱进。(3)启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德为本,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与实用技术并重。【解析】

(1)特点:英国:依据材料一“博雅教育”“学习经典文科课程”“学习‘做人’”归纳出博雅教育以及注重人文课程和强调做人教育。德国:依据材料一“教学和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为了创造新知识”可以归纳出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和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美国:依据材料一“注重科学技术,注重研究,不再只强调教学,来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资金涌入大学。”的信息从注重科学技术、研究与教学并重以及大学资金来源多样化回答。原因:英国的原因依据所学从中世纪贵族教育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回答;德国的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回答。美国:依据材料的时间和所学从现代物理学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回答。(2)不同:宋代书院依据材料二“以经义、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可知强调儒家经典和理论的教育;依据材料二“以培养廊庙之器为教学目标,进而心忧天下,退而遒乐古人”可知以修齐治平为人生理想追求;依据材料二“主张教育学生的书院与录取进士的科举相互结合”可知注重教育与科举并重;结合所学可知书院教育是为专制统治服务。西方大学:依据材料一的信息从注重个人人文素养转向重视科学理论与实用技术、注重科研与创新以及与时俱进等分析不同。(3)启示:依据中国宋代书院教育和西方大学育人的理念从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主义教育以及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科研与实用技术并重等回答。14、(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此处也可强度法国民法典的影响)(3)水平1:全面、辩证、历史地评价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全面,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角度,对欧洲及欧洲以外的美洲和亚洲的影响,对当时和对现代的影响;辩证即积极消极两方面,尤其是注意到工业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