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燃烧及灭火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考点02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考点0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
考点04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考点01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1.(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a、b均为红磷,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并说明理由:。
【答案】(1)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2)不能,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
【解析】(1)由图可知,a、b处白磷温度均达到着火点,但a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故a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故填: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2)由题中信息可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若a、b均为红磷,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
磷均不燃烧,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故无法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故填:不能,因为温度未达到
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
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
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现象与结论】
(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小红根据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
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
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二氧化锰粉末的质量/g温度/℃10秒共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
①3%010几乎无
②5%020几乎无
③5%0.52014
④10%0.52080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可得出
的结论是;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应用有方】
(5)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
进风口。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答案】(1)可燃物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环保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4)②③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的种类
(5)调大用锅盖盖灭
【解析】(1)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天然气、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头不具有可燃性。
(2)①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属于同一种物质,且着火点相同,小红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
白磷不燃烧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污染环境,图2所示装置是在
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不会污染环境,装置的优点为环保。
②由图3和图4可知: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当氧气浓度小于10%时,白磷
不在燃烧,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变量是有无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反应时的温度必
须相同,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②③;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催化剂粉末质量相同,反应时温度相同,只有过
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越大,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过氧
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催化剂的种类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5)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这时需
要调大灶具进风口,使燃烧更充分。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用锅盖盖灭,对应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生活处处即化学,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浓度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油锅着火放入青菜后熄灭—降低油的着火点
D.移除炉灶内木柴后灶火熄灭—隔绝空气
【答案】B
【解析】A、煤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氧气的浓度,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放入青菜后熄灭,是因为降低了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移除炉灶内木柴后灶火熄灭,是因为移除了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向粘有蜡烛的烧杯中加入水并点燃蜡烛,装置如图。蜡
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蜡烛与氧气隔绝B.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C.蜡烛没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蜡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
原因是水使蜡烛与氧气隔绝,故选:A。
5.(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物质白磷木材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40250~330700~750
【设计与实验】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
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气体。
【拓展与延伸】
(4)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
是。
【答案】(1)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逐渐熄灭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MnO2
(3)2H2O22H2O+O2↑氢气(或二氧化碳)
(4)水浇灭(或吹灭或剪掉烛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有三
个,分别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方法有:①与空气(或
氧气)隔绝;②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③撤走可燃物。
【解析】(1)步骤2中,观察到烧杯外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由
于氧气被消耗,蜡烛与氧气接触逐渐减少,温度达到着火点,逐渐熄灭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
可燃物的燃烧;由于煤的着火点比木材高,因此步骤3中,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据此可知物质燃
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
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H2O22H2O+O2;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药品是锌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
加热型,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4)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因此灭火的方法很多,水浇法(水汽
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吹灭法(空气流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剪掉蜡芯法(清除可燃
物)等;
6.(2024·贵州·中考真题)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
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
应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蜡烛燃烧生成什么
物质
点燃
(2)2H2+O22H2O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
【解析】(1)①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火柴引燃
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
②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乙的烛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还想探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点燃
(2)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是液氢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燃烧室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
应进行的操作是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燃烧。
7.(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1
A.实验①: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55
B.实验②:电解水的玻璃管内分别生成H2和O2,说明水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
C.实验③:白磷燃烧但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实验④:反应前后称量的总质量不同,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实验①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水平面上
升的液位为氧气站空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实验②电解水在电源两级的玻璃管内分别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选项正
确;
C、实验③是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选项正
确;
D、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空气中,不在密闭空间内,不可说明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
误。
故选D。
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B.利用简易净水器获得C.探究燃烧需要氧气(着火D.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
A.干燥氢气
纯水点:白磷40℃,红磷240℃)溶液是否变质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氢气,为了使氢气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氢气应
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故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利用该简易净水器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因此通过简易净水器获得的水并不是纯
水,故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
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故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实际上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
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往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
化钠溶液变质,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故该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西藏·中考真题)暑假期间,达瓦同学一家人去过林卡。晚上,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锅庄,
场面十分和谐、幸福。
(1)木材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和。
(2)篝火晚会结束后,为防止失火,达瓦同学可以通过(填一种灭火方法即可)将篝火熄灭。
(3)为响应垃圾分类的倡议,达瓦同学将喝完水的塑料瓶投入_____桶里最合适。
A.厨余垃圾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D.可回收垃圾
【答案】(1)与氧气接触
(2)用水浇灭、用土覆盖
(3)D
【解析】(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篝火晚会结束后,为防止失火,达瓦同学可以通过用水浇灭或用土覆盖将篝火熄灭;
(3)喝完水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故选:D。
10.(2024·湖南·中考真题)花鼓戏《补锅》中唱到“于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
理的是()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风箱拉动过程
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B选项说法正确;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
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11.(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答案】C
【解析】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利用的
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水汽化吸热,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原理,C符合题意;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1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
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烧除了要接触氧气,温度也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将将木材架空可以增大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B错误;电线短路起火应该先切断电源,且不能用冷水浇灭,
不然会引发触电,故C错误;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故D正确。
13.(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A说法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B说法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说法错误;
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D说法错误。
1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C
【解析】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森
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达到灭
火目的,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
需要调大灶具进风口,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
湿抹布扑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02灭火的原理及探究
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B.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C.制作门窗的铝合金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比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答案】B
【解析】A.花生油是从花生中提取的食用油,它属于植物油,而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油脂,
而不是淀粉,故A选项错误;
B.油锅着火时,如果立即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氧气),使火焰熄灭,故B选项正确;
C.铝合金是由铝与其他金属(如铜、镁、锌等)通过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它属于金属材料,而
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通常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等,故C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更容易接触到水蒸气,
从而加速生锈过程,而在干燥的空气中,由于缺少水蒸气,铁钉生锈的速度会大大减慢,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4·海南·中考真题)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
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从化学的视角解释下列应急措施的原理。
(1)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
(2)逃离火灾现场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1)隔绝氧气
(2)过滤掉烟尘和有害物质
【解析】(1)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灭火。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过滤掉烟尘和有害物质,防止烟尘以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
3.(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化学与健康
A.化学与环保
①青少年食用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可有效预防
①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甲状腺肿大
②塑料垃圾可通过焚烧处理,减少白色污染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化学与能源D.化学与安全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①面粉厂、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
②太阳能和风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清洁能源②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A、①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以免污染环境,说法正确;②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
体,不能焚烧,说法错误;故该选项不完全正确;
B、①青少年食用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错误;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
血病,说法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C、①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②太阳能和风能是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清洁能源,
说法正确;故选项不完全正确;
D、①可燃性的粉尘或气体不纯燃烧容易引起爆炸,面粉厂、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说法正确;②油锅起
火可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说法正确。故选项完全正确;
故选:D。
考点0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火灾防护
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防火与实验安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
B.火灾现场烟雾较浓,可用湿毛巾捂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处置森林火灾,开辟防火隔离带
D.实验用剩的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答案】D
【解析】A、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
可以防止燃气继续泄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
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处置森林火灾,开辟防火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
③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④跳楼
⑤打湿床单,披在身上
⑥携带贵重物品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有毒烟尘,正确;
②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故高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故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寻找安全出口,正确;
③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可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正确;
④发生火灾时,不能跳楼,防止引发更大的危险,错误;
⑤发生火灾时,可打湿床单,披在身上,防止皮肤被灼伤,正确;
⑥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撤离,不能因携带贵重物品而耽误时间,错误。
故选D。
4.(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添加过量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
C.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通风
【答案】D
【解析】A、家用电器起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错误;
B、食用添加过量防腐剂的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选项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启排风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
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菜窖中,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
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通风,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04化石燃料及新能源
1.(2024·重庆·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该燃料最有可能是()
A.液氢B.液氧
C.酒精D.石油
【答案】A
【解析】A、氢气燃烧热值高,且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多种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
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
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以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
是()
A.石油B.猪油
C.矿泉水D.盐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从有机物质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骸。在这些有机物质死亡之后,它们逐
渐被埋在深层的沉积岩层中,受到地热和地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最终形成了石油,石油为黑色液体,可燃,故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故选A。
4.(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故正确;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不会造成酸雨,故错误;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正确;
D、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故选B。
5.(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
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
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以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湖北·中考真题)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下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A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水,则左侧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生,故B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
变浑浊,故C说法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错误。
7.(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
主题的是()
A.随意焚烧秸秆B.乱丢废旧电池
C.发展清洁能源D.提倡毁林造田
【答案】C
【解析】随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乱
丢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
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选项符合这一主题;树木具有净化环境,防风
固沙的作用,提倡毁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故D选项不符合这一
主题。
8.(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
是()
A.石油B.猪油
C.矿泉水D.盐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从有机物质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骸。在这些有机物质死亡之后,它们逐
渐被埋在深层的沉积岩层中,受到地热和地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最终形成了石油,石油为黑色液体,可燃,故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选A。
9.(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合成氨是20世纪伟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气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具有重要
意义。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构成氨分子的微粒是氮原子和。液态的氨转化为氨气的过程中,氨分
子间的距离(填“变大”或“变小”)。
(2)反应8NH3+3Cl2=6NH4Cl+N2可用于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①N的质子数为7,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则第二层有个电子。由Cl转化为Cl﹣的过程中,Cl
(填“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
②NH4中H的化合价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价。
(3)NH3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应用广泛。
①NH3燃烧生成N2和H2O,未来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从产物的角度分析,作为燃料NH3相比于
CH4的优点是。
催化剂
②NH3可用于烟气脱硝,如4NH3+6R5N2+6H2O,R的化学式为。
【答案】(1)氢原子变大
(2)5得到电子-3
(3)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环保)NO
【解析】(1)氨分子(NH3)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当液态的氨转化为氨气时,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减弱,氨分子间的距离会变大,使得液态氨能够更容易地转化为气态;故填:氢原子;变大;
(2)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N的质子数为7,那么它的核外电子数也为7,由于核外第一
层有2个电子,根据原子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二层电子数应为总电子数减去第一层电子数,即7−2=5;由
Cl转化为Cl-的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说明氯原子得到了一个电子,形成了氯离子,故
填:5;得到电子;
②已知NH4中H的化合价为+1价,设N的化合价为x,则有x141,x3,因此,NH4中N的化
合价为﹣3价,故填:-3;
(3)①NH3燃烧生成N2和H2O,这两种产物都是无毒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CH4燃烧虽然也能产
生大量的热能,但其产物中包括二氧化碳,这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有负面影响,因此,从产物的
角度分析,作为燃料NH3相比于CH4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环保),故填: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环保);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含有4个N原子、12个H原子和未知数量
的R原子,反应后含有10个N原子、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相差6个N和6个O,则R中含有1
个N和1个O,即R的化学式为NO,故填:NO。
10.(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全高效的制氢和储氢是氢能成为主要能源
的关键。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资格笔试反馈收集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涂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浓香鸡汁行业市场发展运行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GR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应用科技提升2025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备考效率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探讨试题及答案
- 操作b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先秦文学试题及答案
- 烈山文化速写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 华润认知能力测评题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计算题200道
- 产后早开奶好处健康宣教
- 婚姻家庭指导服务工作方案
- 2024届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校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
- 助产士的产妇心理疏导与支持技巧
- 八年级黄金矩形(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