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ecologicallyfragileareas▊课标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学习目标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明确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危害。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成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核心素养01【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02【综合思维】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的背景、原因及治理措施。03【地理实践力】能结合某区域的背景,说出该区域易发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能提出符合区域发展的措施。04【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目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生态脆弱区0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0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03情境导入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称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01生态脆弱区Ecologicallyfragilearea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分布◯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南方喀斯特地区称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景观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0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Landdegradationanditscausesintheecotonebetween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innorthernChina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北方农牧交错带◯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范围: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地退化是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自然原因&思考

1.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

2.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思考

1.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鄂尔多斯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最多的是1964年和1967年,约500毫米;最少是1965年,约120毫米,两者相差约380毫米,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不利于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多大风本带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鄂尔多斯高原大风天数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是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人为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活动分析非洲沙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潜在的自然因素。●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0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Controloflanddegradationintheecotonebetween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innorthChina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010203防止核心:人地协调发展。其次要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治理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构筑防护林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防风固沙草方格沙障打坝淤地小流域综合治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远离海洋,深居内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和林地的比重大,林地的比重上升,草地的比重略有下降,的比重上升,耕地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案例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区域脱贫致富。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了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自学窗人类和自然,谁来决定浑善达克沙地的命运21世纪初,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生态恢复。2001年春,人们在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的某嘎查(蒙古语,即行政村)设计了乔——灌——草多层次、高密度的防护林。为了保证树木成活,使用生根剂处理树苗。当年,种植的旱柳萌芽了。然而好景不长,次年这些树木就不再抽叶,并逐渐枯死。实际上,种植的树木用的养料是树干储存的,半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严酷的冬季、强烈的大风使得它们很难生存。2002年,人们在该嘎查8400公顷中的2600公顷严重退化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达5——8米。严重退化的草地,尽管地面上的植被没有了,但原有土壤还基本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还存在。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退化的植被可以自己恢复生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适度减少人类的干预,自然恢复的效果有可能比强行植树种草好得多。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知识回顾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本节要点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土地退化是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课堂练习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3%,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和广东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47万公顷、235.2万公顷、153.3万公顷、125.1万公顷、96.2万公顷、77.3万公顷、67万公顷和5.9万公顷。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土地石漠化严重。读图,回答下面三题。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部分省级行政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比例图贵州省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石漠化面积(平方千米)时间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20世纪80年代末3453.638314.739874.91103448.7020世纪90年代末5249.5811895.9315331.2292615.241.据图文材料分析,不能直接反映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是()A.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B.石漠化土地占比最大C.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石漠化演变反映出石漠化加剧D.高原山地多,“地无三里平”2.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②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③岩溶地貌广布,土层浅薄④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开垦 B.城市建设C.修筑公路 D.旅游开发DBA课堂练习6.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下图)中的①—⑥是()读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四题。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4.图中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A.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从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分别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