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单元导言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368年16世纪中期1616年1636年1644年1662年1684年1727年乾隆时期1840年1405—1433年1689年1685、168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明朝建立元朝灭亡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郑和下西洋禁海令广州十三行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肯定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明朝的统治》。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课导入
《明史》书影●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第15课
明朝的统治CONTENTS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1.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及其特点和影响。2.运用辩证思维,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科举制度的变化(八股取士)及明朝皇权强化的影响。3.了解明朝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一.明朝的建立二.强化皇权三.科举考试的变化CONTENTS教学目标四.民族关系PART01明朝的建立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材料研读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起义的爆发: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一明朝的建立2.明朝的建立●背景: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南方群雄,然后向北进军。相关史事
朱元璋(1328-1398)原名朱重八,祖上(至少三代以上都是,贫农父亲朱五四。16岁以前给地主家放牛,16岁以后做了8年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和出去讨饭。24岁时参加农民起义,他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41岁称帝。一明朝的建立2.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明朝建立●人物:朱元璋称帝,他就是明太祖●都城:定都应天府(南京)●元朝灭亡: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1206年1368年1271年蒙古元朝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一明朝的建立3.明成祖迁都北京●建文帝“削藩”·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靖难之役·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迁都北京·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材料研读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PART02强化皇权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二强化皇权1.强化皇权的背景材料研读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实录》卷五十九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①朝臣的权力过大②地方分权过重·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1)背景: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2)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3)措施: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中央行政材料研读材料三: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宰相恣意专权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中央行政●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改制前改制后吏皇帝皇帝丞相、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君主专制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材料研读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首章》●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中央行政●明太祖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相关史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明太祖在江宁建文渊阁,以为藏书之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亦仿建文渊阁。后来,两处建筑因火灾和战争被毁坏。清乾隆年间,在故宫文华殿后建藏书楼,仍命名文渊阁,存放《四库全书》。废除丞相制度有何弊端?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中央军事●为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兵部中军都督府皇帝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只有调兵权·目的: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中央特务●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这几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相关史事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二强化皇权2.强化皇权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明太祖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分封制:明太祖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祖训”:在实现大权独揽后,明太祖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祖训”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PART03科举考试的变化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回顾科举制发展的历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朝发展【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科举制度发展历程【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明清?【?】三科举考试的变化2.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一、考试性质:二、考试范围:三、答题标准:四、答卷形式: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四书”“五经”朱熹的《四书集注》朱熹八股文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科举考试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一篇文章须分成八个部分,其中的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三科举考试的变化2.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相关史事: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通过者分别获得举人、贡士、进士身份。乡试的竞争最为激烈,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乡试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位于江宁的江南贡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有供考生考试的号舍二万多间。
答题格式
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历史仅存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结构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三科举考试的变化2.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三科举考试的变化3.八股取士的影响●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材料研读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弊:
阻碍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年代世界主要科技发明中国占百分比汉代时期45(件)2862﹪隋唐时期45(件)3271﹪宋元时期67(件)3857﹪明清时期472(件)194﹪PART04民族关系新课标新教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四民族关系1.东北地区●措施:①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②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视。●成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广袤土地,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四民族关系2.北方蒙古地区●关系演变:①明初,退居北方的蒙古各部与明朝时有战争。②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因这年是隆庆五年,史称“隆庆和议”。·意义:它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知识拓展
《大明律》
朱元璋称吴王时,着手制订法律。朱元璋和臣属以唐朝法律为蓝本,逐条讨论,反复修改,1397年才正式颁行《大明律》。《大明律》的刑名包括笞、杖、徒、流、死,此外还有凌迟和充军等。《大明律》将反对朝廷的各种行为定为“谋反”“谋大逆”,一律按重罪加重的原则处刑,不予赦免。明律还设有“奸党”条,以惩治大臣结党。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朽,宦官专权,厂卫横行,《大明律》备受破坏。<<知识拓展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拓展
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官民进行监视。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从而只得依靠极端手段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这说明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明朝在民族关系上,强化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改善和北方蒙古各部的关系,促进民族交流和交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课堂小结第15课
明朝的统治朱元璋强化皇权改革行政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解释题目:《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明成祖迁都北京厂卫制度: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制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五军都督府答题格式:八股文民族关系东北:奴儿干都司;官方巡视北方蒙古:战争——册封、互市、“隆庆和议”·知识小结第15课
明朝的统治1.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从京城到全国各地,到处侦查隐秘的事情,即使是亲王府邸,也不能幸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行八股取士 B.分封诸子为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从业资格证职场需求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备考期间考生的个人特质与学习方式相结合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心理应对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名师讲解试题及答案
- 项目计划调整的最佳实践考题及答案
- 板材防霉处理方案范本
-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复盘与反思机制试题及答案
- 管道工程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考核试卷
- 粮油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DBJ51T 108-2018 四川省建筑岩土工程测量标准
- 2025年国家保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CB/T 3784-1996木材产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 PRS-778S500-100-090721技术使用说明书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
- 职业卫生健康题库
- 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表[粤价函(2011)742号]
- ERP系统编码规则00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