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24·西藏林芝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A.b-c-a-d B.c-b-d-aC.c-b-a-d D.b-c-d-a2.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答案1.A2.B解析第1题,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润,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故选A。第2题,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错误;河流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B正确;地堑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C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错误。(2024·广东珠海统考)2022年11月20日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冠亚军决赛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18时在多哈开始。下图为“决赛开始时晨昏线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当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冠亚军决赛开始时,下列城市处于白昼且昼长最长的是()A.广州 B.巴西利亚C.布宜诺斯艾利斯 D.巴黎4.世界杯进行期间()A.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减小B.①②两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反C.多哈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①②两地日出方位始终相反答案3.C4.B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并读图可知,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故选项中位于南半球且纬度最高的地方处于白昼且昼长最长,布宜诺斯艾利斯符合题意,C正确。第4题,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故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增大,A错误;①②两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反,B正确;多哈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C错误;该时间段①②两地日出方位始终相同,东南日出,D错误。(2023·山东滨州月考)露点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露点与气温越接近,说明空气越接近饱和;露点数值越大,说明空气中水汽越多。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我国天气简图”。据此完成5~7题。5.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3月C.10月 D.12月6.此时北京气温低于哈尔滨,最可能是因为北京()A.地处内陆降温快 B.刚经历冷锋过境C.刚经历暖锋过境 D.受高压脊影响7.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的城市是()A.哈尔滨 B.太原C.乌鲁木齐 D.南京答案5.C6.B7.D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北京的气温为11.3℃,可能为春季或秋季,A、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我国南海海域出现台风,台风主要在夏秋季影响我国,10月为秋季,可能有台风,C正确;3月为春季,出现台风的概率极低,B错误。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京刚经历冷锋过境,气温较低,B正确。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露点与气温越接近,空气越接近饱和,降水的概率越大。哈尔滨此时气温为14.6℃,露点温度为5℃,降水的概率较低,A错误;太原此时气温为7.6℃,露点温度为-13℃,降水的概率较低,B错误;乌鲁木齐此时气温为4.7℃,露点温度为-5℃,降水的概率较低,C错误;南京此时气温为15.8℃,露点温度为16℃,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最可能出现降水,D正确。(2024·甘肃酒泉期中)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8~10题。8.依据图示信息推测()A.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乙处位于河流凹岸B.甲处侵蚀严重,乙处堆积严重C.甲处河水较深,乙处河水较浅D.甲处河岸陡峭,乙处河岸平缓9.图中河流位于()A.断裂带B.向斜谷地C.背斜谷地D.断陷盆地10.图中①②③④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答案8.A9.C10.B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处平均洪水位与枯水位之间有大量沉积物,说明甲位于河流凸岸,乙处附近水深较深,位于河流凹岸,A正确;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甲处堆积,形成相对平缓河岸,水深较浅,乙处侵蚀,河岸相对陡峭,水深较深,B、C、D错误。故选A。第9题,图中沉积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结构,顶部岩层不连续,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图中没有断层线,判断没有断层和断裂结构,A、D错误。故选C。第10题,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形成时间越早,可知②早于①;沉积物为河流形成后发育,河流发育于背斜谷上,①岩层被侵蚀后背斜谷形成,可知岩层形成早于河流形成,①早于④;③沉积物位于④上方,形成时间晚于④,由老到新排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2023·山东菏泽月考)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研学小记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08′。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地最有可能是()A.台湾花莲 B.湖北武汉C.广东从化 D.陕西西安12.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如图中所示)的延伸方向是()A.正北—正南 B.正东—正西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向,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太阳位于正南方说明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13.5°E,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08′,说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据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可知,可知当地纬度为23°26′,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广东从化(113°E,23°26′N),C对;台湾花莲经度为121°E,西安纬度为34°N,A、D错;武汉位于(30°N,113°E)附近,纬度不符合,B错。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纬度为23°26′N,为北回归线,因此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的延伸方向与北回归线重合,即正东—正西,B符合题意。(2024·北京大兴区统测)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13.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14.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答案13.D14.A解析第13题,据图可知图示区域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A、C错误;甲地位于15°S附近,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D正确。第14题,该地区为南半球,根据图中7月气温曲线可看出7月气温自北向南降低,A正确;从图中1月气温及7月气温曲线来看,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线可知北多南少,C错误;从图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线来看,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错误。(2023·辽宁本溪期中)壶穴是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下图示意贵州省绥阳县阴河洞壶穴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5~17题。15.推断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变过程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甲→丁→乙 D.丁→丙→甲→乙16.形成阴河洞壶穴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化崩裂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 D.重力塌陷作用17.推测阴河洞壶穴地貌多形成于()A.河源附近 B.入海口处C.陡崖两侧 D.瀑布前方答案15.C16.B17.D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洪水期急流漩涡在水潭中磨蚀河床后,水流向下游方向流,会对下游方向的河床进行侵蚀,丙图大水潭下游方向河床没有发生侵蚀,由甲图到丁图再到乙图侵蚀程度加深,所以可以推断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变过程是丙→甲→丁→乙,C正确。第16题,根据材料,形成阴河洞壶穴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风化崩裂作用、流水搬运作用、重力塌陷作用对形成阴河洞壶穴地貌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外力作用,A、C、D错误。第17题,根据图中信息,阴河洞壶穴地貌位于陡坎下游方向,河流在陡坎处形成瀑布,因此阴河洞壶穴地貌多形成于瀑布前方,D正确。(2024·黑龙江哈尔滨质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下图为“88°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完成18~20题。18.甲—乙时段,88°S日出方向的变化规律是()A.南—正东—北 B.北—正东—南C.西—正东—北 D.东—正东—南19.88°S各地进入极昼期的时间大约为()A.3月末 B.4月末C.8月末 D.9月末20.88°S各地极夜结束的标志是()A.午夜太阳高度为0° B.正午太阳高度为0°C.午夜太阳高度为2° D.正午太阳高度为2°答案18.A19.D20.B解析第18题,甲时刻88°S正值极昼,并即将结束极昼,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乙时刻88°S进入极夜,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由甲到乙时段,太阳日出方向先为正南、再为正东,后为正北。选项A正确。第1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后,90°S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2°S时,88°S进入极昼,约为9月末,选项D正确。第20题,88°S各地进入极夜的标志是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结束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为0°,选项B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2024·湖北宜昌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图为地球局部光照图,N表示北极点,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夜晚,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弧线AB属于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4分)(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此日,A点夜长为____小时。(4分)(3)比较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____________,并说出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4分)答案(1)(23°26′S,10°W)昏线(2)20:4024(3)B>D>C>A或A<C<D<B20°W向东到80°E解析(1)已知N表示北极点,图为北半球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局部光照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由“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夜晚”及设问提示弧线AB属于“晨线”或“昏线”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由昼进入夜所经过的弧线AB属于昏线;通过补图法,可知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及读图已知的20°E,可推算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经度为10°W;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北极圈)的切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可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度为23°26′S。(2)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经度为10°W(地方时为12时),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图示时刻,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20:40;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北极圈)的切点,所以此日A点夜长为24小时。(3)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S,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B>D>C>A;赤道上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从20°W向东到160°E,读图,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为从100°W向东到80°E,综合来看,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80°E。22.(2024·江苏泰州期中)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图2),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平均深度2000米。峡谷两侧雪峰林立,雄奇壮观,森林茂密;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材料二图3为云南丽江西北部的黎明乡丹霞地貌——千龟山,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1)描述怒江大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2分)(2)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怒江大峡谷地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4分)答案(1)山高谷深,两山夹一江,山河纵向分布,地势北高南低。(2)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3)山高谷深,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限制了当地耕作业的发展;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两山夹一江,限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山高谷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阻碍当地经济发展。23.(2024·山西吕梁阶段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下面图1为南美局部地区简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图。(1)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