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版_第1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版_第2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版_第3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版_第4页
2025 学习笔记地理(人教版)选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昼夜长短的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综合思维)2.会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地理实践力)1.昼弧和夜弧(1)成因: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2)(3)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计算昼夜长短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单位:小时)2.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1)春分日→秋分日(如图丙):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如图甲):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3)春、秋分日(如图乙):全球昼夜等长。思考太阳直射点位于某地时,该地是否一定昼最长夜最短?答案太阳直射点位于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状况——看“分布”,看“时间”①从空间分布来看,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越多;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每年有一天极昼、一天极夜。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从时间变化来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大。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③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注:公式①②中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公式③中日出、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2)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4.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二分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夏季(5月~9月底)冬季(10月~次年4月底)上午9:00~13:3010:00~14:00午休13:30~15:3014:00~15:00下午15:30~19:3015:00~19:001.[综合思维]该城市政府机关夏季和冬季上班、下班和午休时间有什么差异?答案上班时间夏季早于冬季;下班时间冬季早于夏季;午休时间夏季长于冬季。2.[人地协调观]该城市冬、夏季节作息时间表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3.[地理实践力]2023年9月~2024年1月的新学年上学期,该城市昼、夜分别有什么变化?答案昼先变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长,后变短。(2023·江苏宿迁月考)下表为贵州省铜仁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统计。结合材料,完成1~2题。铜仁市今日日出时间今日日落时间06:15:2519:25:12明日日出时间明日日落时间06:14:3919:25:451.该日可能是()A.3月21日 B.5月1日C.9月23日 D.10月1日2.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随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答案1.B2.A解析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铜仁今日、明日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说明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今日昼长小于明日昼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为3月21日前后(春分日)至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之间的时间,5月1日符合。故第1题选B,第2题选A。(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4.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A.日期相反B.雨季时间相反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D.昼夜长短相反5.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南极圈 B.乙可能位于赤道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丙位于回归线答案3.B4.D5.C解析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于南半球。第4题,乙、丁的周长相等昼夜长短不同说明其纬度相同,但位于不同半球;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乙位于南半球,丁位于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第5题,丁地昼夜不等长,故不可能位于赤道。课时对点练[分值:69分](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4·广东汕头月考)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据此完成1~2题。地区甲乙丙丁昼长差05小时30分13小时56分24小时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答案1.A2.D解析第1题,甲的昼长差为0小时,甲位于赤道,位于热带,A正确。第2题,距赤道越近,昼长差越小,距赤道越远,昼长差越大。甲在赤道,丁出现极昼或极夜,应位于极圈内部,丁纬度最高。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所以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丁丙乙甲,D正确。(2023·安徽蚌埠期末)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3~5题。3.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4.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5.该日图中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是()A.9时 B.7时30分C.6时 D.4时30分答案3.D4.A5.C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半球,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与丙、丁两地不在同一半球。D项正确。第4题,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A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各地的昼长不同,该日不是春、秋分日,乙地昼长是12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C项正确。(2024·陕西汉中质检)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将地球公转轨道均分成四等份,P位置离太阳最近。据此完成6~7题。6.地球自P位置公转到①处的过程中,我国的昼长变化规律为()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7.地球自P位置继续公转6个月后,昼夜状况(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最接近下图中的()答案6.D7.A解析第6题,图中P位置离太阳最近,说明P位于近日点附近(1月初),此时冬至日已过,而①处可确定未到夏至日,故可判断这一阶段我国的昼长变化规律为逐渐变长,D正确,A、B、C错误。第7题,P位置位于近日点附近,接近冬至日,6个月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接近夏至日。图中A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昼夜状况,B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昼夜状况,C表示二分日昼夜状况,D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昼夜状况。故选A。(2023·广东深圳期末)2023年11月22日7:14,某中学张老师(居住地经度约115°E)开车行驶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下图)。据此完成8~9题。8.当天,该地的昼长约为()A.9小时12分 B.9小时14分C.10小时12分 D.10小时14分9.一个星期之后,张老师仍然于7:14行驶在这一条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A.太阳悬在公路的上空B.日出前的朝霞满天C.夜色似黑幕笼罩大地D.北极星在天空闪烁答案8.C9.B解析第8题,张老师居住地的经度约为115°E,与120°E相差5°,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约20分钟。当北京时间7:14日出时,该地地方时约为6:54,根据昼长=(12:00-日出地方时)×2,计算出该地当天的昼长约为10小时12分,C正确。第9题,一个星期之后,当地昼变短,夜变长,日出时间延后。同样是7:14,在公路前方已看不到太阳,只能看到太阳即将升起前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带来的霞光,B正确。(选择题10~17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24·山西阳泉开学考试)海边日出景色美丽且浪漫,是滨海旅游重要的活动。海南省三亚市(18.2°N,109.5°E)某滨海酒店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务:在每天日出前10分钟准时提醒客人。据此完成10~11题。10.3月21日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北京时间()A.5:18 B.5:50C.6:32 D.6:4211.三亚旅游旺季一般是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此期间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A.逐日提前 B.逐日推迟C.先提前后推迟 D.先推迟后提前答案10.C11.D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三亚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三亚经度为109.5°E,与120°E相差10.5°,时间相差42分钟(北京时间早42分钟)。根据材料“在每天日出前十分钟提醒客人”可知,酒店提醒时间是日出前十分钟左右,故该日酒店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地方时5:50,此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6:32,故选C。第11题,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过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后再向北移动,从而导致三亚昼长先变短后变长,因而推知三亚日出时间先推迟后提前,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先推迟后提前,故选D。(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图为“北京时间14:00天津市某地理教师手机软件的截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13.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山东菏泽的昼长越来越短,夜长越来越长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答案12.A13.D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此时天津日出时间为5:23,日落时间为18:58,故其昼长为13小时35分钟,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120°E地方时为14:00,则90°E地方时为12:00,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90°E位于东半球。故选A。第13题,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并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无法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A错;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间在1月初,B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D正确。家住常州(31.5°N,119.5°E)的小明在2023年11月23日日出时刻打开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屏幕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4~15题。14.该日常州的昼长约为()A.10小时10分 B.10小时50分C.13小时10分 D.13小时50分15.下图所示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与此时最接近的是()答案14.B15.D解析第14题,读材料可知,常州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同,该日常州日出时间为6:35,则昼长=(12-6:35)×2,约为10小时50分,B正确。第15题,由材料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A、C错误。此时常州日出,即120°E与晨线相交,60°W与昏线相交,B错误,D正确。(2024·辽宁沈阳月考)下图示意地球上两个不同纬度地点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时间变化。完成16~17题。16.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南半球极圈以内B.乙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D.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17.6月22日乙地日出地方时大约是()A.3:30B.4:00C.6:00D.8:30答案16.C17.A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并于当地时间6时日出,甲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为5时,乙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为3时30分,根据时间的计算公式可算得,甲地位于15°E,乙地位于3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