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_第1页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_第2页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_第3页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_第4页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长在教研质量提升会总结发言:破立并举!知行合一各位老师、同事们:下午好!今天的教研质量提升会开得很扎实,大家提的问题一针见血,分享的经验也实实在在。作为校长,我既感受到压力,更看到了希望。接下来我想围绕"破立并举,知行合一"这八个字,谈谈我的思考。咱们不喊口号,只说人话,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破什么?立什么?怎么干?一、破立并举:拆掉"三堵墙",建起"三座桥"(台下老师递来一杯水,校长接过喝了一口)就像这杯水,放久了会沉淀杂质。我们的教研工作也需要定期"换水",先倒掉旧的,才能注入新的。第一堵要拆的墙:形式主义的"纸面教研"上周我去听初三语文组的集体备课,发现老师们拿着五年前的教案模板,把教学目标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改成"落实核心素养",把"多媒体教学"换成"智慧课堂",但具体怎么落实?谁都没往下说。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要建的桥:问题导向的"靶向教研"咱们数学组有个好做法值得推广——每次备课前先收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比如上周"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错误率高达43%,备课就专门研讨:是讲得太抽象?还是练习梯度不够?这种带着"病历来会诊"的教研,才是真刀真枪。第二堵要拆的墙:各自为战的"孤岛教研"去年期末考,初二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探究题"得分悬殊。后来发现物理组每周组织实验器材创新比赛,化学组却还在用十年前的老教案。教研组之间不交流,就像同一栋楼里住着邻居却从不串门。要建的桥:跨学科联动的"立交桥"我建议下学期启动"学科CP计划":历史组和语文组可以共研"红色经典阅读",物理组和体育组合作开发"运动力学微课"。咱们楼顶的空中花园,以后就是跨学科教研的"咖啡角"。(台下有老师笑)别笑,喝着咖啡聊教学,说不定灵感就来了。第三堵要拆的墙:脱离学情的"空中教研"上学期有位年轻教师在优质课比赛里用了AR虚拟实验,评委纷纷点赞。结果回到自己班上,学生盯着手机兴奋地玩特效,知识点却一问三不知。这种脱离实际的"高科技表演",咱们得警惕。要建的桥:扎根课堂的"脚手架教研"看看小学部王老师的做法:她用手机录下自己讲课的片段,课后反复看哪里学生开始摸橡皮、打哈欠,再调整教学节奏。这种"照镜子式"的教研,比写一万字理论反思更管用。二、知行合一:从"知道分子"到"行动派"(校长走到台下,拿起一位老师的听课本)张老师的听课本记得密密麻麻,但最后一页写着:"9月15日,李老师情境教学法很好,但我班学生太闹,可能用不了。"(全场会心一笑)这就是典型的"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送大家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把理念翻译成"操作说明书""双减"要求分层作业,但很多老师抱怨"不知道怎么分"。看看四年级英语组的妙招:他们用"交通信号灯"分级——绿灯题(所有学生必做的基础题),黄灯题(选做的拓展题),红灯题(挑战性的项目式作业)。把理念变成具体动作,才能落地生根。第二把钥匙:允许试错,但必须迭代去年陈老师尝试"翻转课堂",前两周学生兴奋,第三周开始摸鱼。他没有放弃,而是把微视频从15分钟压缩到8分钟,增加了"课前预习打卡换小组积分"的机制。现在他的课成了区里信息化教学样板。记住:改革不是开盲盒,而是"小步快跑,边跑边调"。第三把钥匙:用学生成长倒逼教师成长(打开手机投屏)这是上周五(3)班李同学写的周记:"以前觉得数学就是刷题,最近老师让我们用统计学分析食堂剩饭数据,我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真的能改变生活。"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创新真能点燃学生眼里的光,谁还会固守老一套?三、具体怎么干?送上"三实招"第一招:教研组长要当"产品经理"不要再让教研活动变成"组长念文件,组员改教案"。每个教研组要像开发产品一样:每月发布1份《学生学情分析报告》每学期打造3节"可复制推广"的标准课例每周收集5条"来自学生的灵魂拷问"当研讨素材第二招:建立"失败经验共享池"年底我们要举办"最惨痛教学事故颁奖礼"(台下哄笑),比如:"精心设计的辩论赛变成吵架现场""直播课忘开麦克风对着空气讲了半小时"...把这些真实案例变成校本培训资源,比专家讲座更鲜活。第三招:让评价跟上改革的脚步现在很多老师不敢创新,怕影响月考成绩。从下学期开始:增设"教学创新勇气奖",哪怕失败但有价值照样表彰月考分析不仅要看分数,更要看"课堂投入度""思维活跃度"等过程指标给教改实验班"两年观察保护期",不用参与常规排名最后的话同事们,教育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创造未来的可能。当我们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的教研是否还停留在十年前?(举起教师办公桌上的一盆绿萝)就像这盆绿萝,老叶子会发黄枯萎,但新芽总是在向上生长。让我们共同做三件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