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2.1质量保证原则 11.2.2技术可靠性原则 11.3指导思想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况 22.1.1下穿双井立交桥 22.1.2下穿双井站暗挖段 32.2工程地质 52.2.1岩土特征 52.3水文概况 72.3.1水文地质情况 72.3.2降水方案 7第三章施工部署 83.1施工组织机构及队伍部署 83.1.1施工组织机构 83.1.2施工队伍部署 83.2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83.2.1施工机械、测量、试验设备配置 83.3.2人员配置计划 10第四章施工方案 114.1主要的施工方法 114.1.1隧道开挖与支护 114.2主要的施工工艺 144.2.1径向及超前小导管及注浆 144.2.2超前深孔注浆 154.2.3隧道开挖 194.2.4背后注浆 20第五章施工保证措施 215.1质量保证措施 215.1.1组织保证措施 215.1.2制度保证措施 225.1.3技术保证措施 225.1.4主要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235.2安全保证措施 245.2.1暗挖施工安全设备等保证措施 245.2.2暗挖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24第六章风险识别及保护措施 256.1风险源识别 256.2主要风险确认 266.3风险保护措施 266.3.1区间暗挖下穿双井桥措施 266.3.2区间暗挖下穿既有双井站措施 276.3.3下穿管线风险保护措施 28第七章监测方案 297.1监测目的 297.2监测原则及控制指标 297.2.1监测原则 297.2.2控制指标 297.3监测内容 307.4测点埋设方法 317.5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 337.7信息处理及反馈 337.7.1量测信息处理 337.7.2信息反馈 337.8监测注意事项 34第八章应急预案 368.1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措施 368.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68.3应急物资的准备 398.4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408.4.1对双井桥结构变形超标等的应急措施 408.4.1对既有十号线双井站结构监测超标等的应急措施 408.4.2地面沉降异常,危害管线 418.4.3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418.4.4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428.4.5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428.4.6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428.4.7伤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438.5应急情况报警程序 43第九章施工图 449.1隧道平面图 449.2广双区间主体初衬地质纵剖面图 449.3隧道与双井桥关系图 449.4隧道与即有十号线双井站关系图 449.5暗挖断面设计图 44
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广渠门外站~双井站区间区间结构第四部分下穿双井桥及10号线双井站专项设计》;1.1.2《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JQB-068-2008;1.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4《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DBJ01-96-2004);1.1.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1.1.6《北京地铁7号线06合同段双井站补充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1.1.8《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政府令第72号);1.1.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1.10《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京建施〔2009〕841号);1.2编制原则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以满足业主期望为目标,在深刻理解本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地区水文地质情况,按照“技术领先、资源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方案。1.2.1质量保证原则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结合北京地区施工特点与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工程达到优良质量标准。施工过程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管理。1.2.2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吸收国内外类似的暗挖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成熟经验,编制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1.3指导思想在认真、全面、系统地研阅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本着从事实出发,放眼科技进步的宗旨和顾客至上的态度,编制本方案。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体现“安全、优质、快速、环保、文明”的建设理念。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区间起点里程左K12+015.200,终点里程左K12+946.8,隧道总长931.6米。区间隧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沿广渠门外大街由广渠门外站至双井站东西走向设置,采用矿山法施工。在区间隧道右K12+577.823处设一防灾联络通道兼暗挖施工竖井;在区间隧道右K12+114.523处设2号暗挖施工竖井。2.1.1下穿双井立交桥区间左右线在K12+847~K12+882范围下穿双井立交桥,双井立交桥是东三环道路改建工程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环道路双井路口处,上跨广渠路,全长317m,是12跨的连续梁桥。全桥上部结构由9跨后张预应力T梁及3跨现浇后张预应力箱梁组成。下部结构为矩形桩、墩柱、后桩预应力盖梁形式。工程于1993年2月开工,9月竣工。双井桥桩基为2.5×0.8m矩形灌注桩,桩底标高为3.13~11.93m,桩深22~31m,为C25现浇混凝土;承台尺寸有4×9m及4×6m两种形式,均设计在地面下50cm左右;墩柱尺寸为2×1m,共22棵,为C50预制混凝土。隧道与双井桥桥桩相对关系详见下图:隧道与双井桥桥桩相对关系图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隧道结构从7#与8#墩位间穿过,隧道与桥桩的水平净距为3.093~3.457m,隧道结构底位于桥桩底向上1.978m位置处,其中7#墩位4根桩深28m,8#墩位1号和2号桩深31m,3号和4号桩深28m。下穿双井桥段隧道断面图2.1.2下穿双井站暗挖段区间左右线在K12+910~K12+930范围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暗挖段,10号线双井站为既有车站,为中间单层暗挖,两端三层明挖的车站。双井站中心里程处的轨面标高为16.661。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从10号线双井站下方紧贴结构下穿双井站,采用全断面及周边一定范围土体深孔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控制等措施既有线车站结构沉降变形。下穿段10号线双井站专项设计起止里程:K12+905.000~K12+935.700。与10号线双井站暗挖段关系图如下:隧道与10号线双井站关系图1隧道与10号线双井站关系图2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隧道采用全断面及周边一定范围土体深孔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控制等措施。下穿双井站段隧道断面图2.2工程地质2.2.1岩土特征地面标高在37.6m左右,过双井桥段隧道开挖顶标高在15.155~14.413m。开挖、支护深度范围包括土层见下表。此段隧道穿越土层为:粉质粘土⑥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K12+K12+882K12+847⑦2⑦2⑦1K12+847~K12+882双井桥段范围隧道穿越土层示意图过双井站段隧道穿越土层为:粉质粘土⑥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K12+905~K12+935.7双井站段范围隧道穿越土层示意图地质剖面图及岩土特性表。沉积年代地层代号岩性名称颜色状态密实度湿度压缩性含有物分布情况人工填土层(Qml)①粉土填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含白灰、草根、砖渣连续分布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含沥青、砖渣、灰渣、石子、砾石连续分布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3\*GB3③粉土褐黄色密实稍湿~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局部夹粘性土薄层连续分布=3\*GB3③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少量有机质连续分布=3\*GB3③3粉细砂褐黄色中密湿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连续分布=4\*GB3④3粉细砂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局部夹粉土薄层连续分布=4\*GB3④4中粗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连续分布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⑤圆砾杂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一般粒径5-15mm,最大粒径80mm,粒径在2-20mm的含量大于60%,褐黄色中粗砂充填透镜体分布⑤1中粗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圆砾、有机质连续分布=6\*GB3⑥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局部有粉土夹层连续分布=6\*GB3⑥1粘土褐黄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少量有机质透镜体分布=6\*GB3⑥2粉土褐黄色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连续分布⑦1中粗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少砾石连续分布⑦2粉细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薄层连续分布⑦4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连续分布⑧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连续分布⑧1粘土褐黄色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透镜体分布⑧2粉土褐黄色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透镜体分布⑧3细中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少量砾石连续分布隧道穿越地层情况详见附图1——广双区间主体初衬地质纵剖面图2.3水文概况2.3.1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勘探结果,主要存在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和承压水(三)3层地下水。潜水(二)及承压水(三)的含水层厚度均大、水量补给均较充分,且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在地铁结构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产生潜蚀作用,并造成流砂、坍塌现象,承压水(三)承压性极高,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涌水、涌砂和坍塌等现象,影响施工安全。因此,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地下水性质水位/水头埋深(m)水位/水头标高(m)观测时间含水层及其特征含水层潜水(二)11.51~12.0925.21~26.942009.12粉细砂④3层、中粗砂④4层、圆砾⑤层、中粗砂⑤1层12.4025.282009.4承压水(三)16.32~17.4121.20~21.652009.12圆砾⑦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细中砂⑧3层19.0018.682009.42.3.2降水方案广双区间正线降水井主要布置在区间正线主体南北两侧,在区间暗挖施工前需提前进行抽水,形成区域降水。降水主要对潜水(二)及承压水(三)进行降水,确保地下水位始终处于开挖面1.0m以下。第三章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机构及队伍部署3.1.1施工组织机构中铁十三局集团北京地铁7号线六标项目经理部,实施二级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工区。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科员祝喜彪科员祝喜彪工程管理部:王新强物资部:蔡子峰安全部:赵连平计划部:刘鹏财务部:杨春雨安全副经理:姜占发项目副经理:方敏项目总工:齐占国项目经理:侯刚项目总协调:宋云财材料员蒋林洋安全员全先虎出纳石亮科员刘鹏技术员耿志刚、段材料员蒋林洋安全员全先虎出纳石亮科员刘鹏技术员耿志刚、段飞姜明月测量班张成生试验室刘少华施工组织机构图3.1.2施工队伍部署施工队伍配备开挖支护工班、混凝土工班、防水工班、钢筋工班、模板工班、杂工班等班组,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工班调整、人员调整,确保现场配备的作业人员数量、质量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3.2施工资源配置计划3.2.1施工机械、测量、试验设备配置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数量用途1提升系统抓斗2.5m32土方吊装出井2自卸车重型8土方外运3钢筋调直机3-122钢筋加工4钢筋弯曲机3-112钢筋加工5钢筋切断机QC402钢筋加工6电焊机BX1-5006钢筋焊接7湿喷机TK9614网喷混凝土8空压机VY12/72喷射混凝土9自动计量设备/2喷射混凝土10潜水泵/10抽水11泥浆泵/10抽水12混凝土输送泵HBT402结构混凝土13电锯/4模板施工14双液注浆泵YZB-50/704注浆施工15单液注浆泵/4注浆施工16水泥浆搅拌设备/6注浆施工17地质钻机TXU-75A2超前加固18风枪/6打设小导管19风镐/18隧道开挖20衬砌台车/2二衬施工21附着式振动器/24二衬施工22混凝土泵管/1400m二衬施工23热熔焊机/4防水施工24振捣棒5016二衬施工测量、试验设备配置见下表。主要测量、质检、试验设备配置计划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来源1全站仪莱卡1201+瑞士1套新购2水准仪日本2套新购3试模150×150×150mm中国24套自有4坍落度筒中国2套自有3.3.2人员配置计划施工部署计划安排,此方案施工阶段拟投入124人,详见下表:序号班组类别投入人员数量合计1杂工班组12人124人2电工班组4人3设备操作手、驾驶员6人4信号工25开挖工班326喷砼工班47钢筋工班16人8模板工班18人9混凝土工班18人10防水工班12人第四章施工方案4.1主要的施工方法4.1.1隧道开挖与支护4.1.1.1下穿双井桥段隧道开挖与支护下穿双井桥段专项设计起止里程:K12+847.000~K12+882.000。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采用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开挖,由1号施工竖井向东完成此段施工。采用拱顶深孔注浆加固、小导管径向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等措施控制桥梁基础沉降变形。4.1.1.2下穿双井桥段施工方法及程序说明在上台阶里程到达K12+847.0处,进行深孔注浆,然后环型开挖上台阶土体。台阶+临时仰拱法工艺流程图序号图示施工步骤及措施1一、上台阶开挖支护;1.施作深孔注浆超前支护2.开挖上台阶土体,留核心土;3.初喷5cm厚混凝土;4.架设钢架,挂网,(上台阶核心土后方施作临时仰拱),打设径向注浆小导管、施作锁脚锚管;5.喷射混凝土。2二、下台阶开挖支护1.开挖下台阶土体(包括仰拱部分);2.架立钢架,打设径向注浆小导管;3.挂网喷射C20混凝土。3三、施作仰拱衬砌1.仰拱基面处理;2.施作仰拱防水层(预留搭接量);3.设置5cm厚保护层;4.绑扎二衬钢筋;5.浇筑底板混凝土。4四、施作边墙及拱部衬砌1.边墙及拱部基面处理;2.施作边墙及拱部防水层,埋设纵向及环向盲管;3.绑扎边墙及拱部钢筋;4.浇筑边墙及拱部混凝土。为稳定掌子面土体,核心土正面投影面积不小于上台阶开挖面积的一半。开挖完成后,根据围岩情况初喷5cm厚砼,架设钢架,打设锁脚锚管、径向小导管,再挂网补喷砼至设计厚度。上台阶开挖3~5m后(严格控制上下台阶之间距离),开挖下台阶,初喷砼后架设下台阶钢架,喷砼封闭,至此完成一个循环。4.1.1.3下穿双井站暗挖段隧道开挖与支护下穿段10号线双井站暗挖段专项设计起止里程:K12+905.000~K12+935.700。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采用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开挖,采用全断面及周边一定范围土体深孔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控制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隧道开挖前,在人防段内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周边一定范围土体及开挖面土体,注浆浆液主要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具体配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压力建议值为0.5~2.0MPa,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要求加固后的开挖面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6MPa,周边土体加固区达到1.2MPa。2.设置临时仰拱,各部施工应连续作业,尽早封闭成环,减少掌子面暴露时间。3.施工时对上台阶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为0.35m,严格控制超挖;4.施做初支时预埋Φ32注浆管,初支施做完毕后注浆回填初支与土层间的空隙。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注浆管布置间距:拱部0.5m(环向)x0.5m(纵向)、边墙及仰拱1.0m(环向)x1.0m(纵向),施工过程中根据沉降情况,进行多次补注浆。二衬模筑时预埋注浆管,二衬完成后及时在其背后压注水泥浆液。4.1.1.4下穿双井站暗挖段施工方法及程序说明在上台阶里程到达K12+905.0处,进行深孔注浆,然后环型开挖上台阶土体。下穿段深孔注浆在纵向上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加固20m,第二次加固13.7m,两次注浆搭接3m,注浆前进行临时封端。台阶+临时仰拱法工艺流程图序号图示施工步骤及措施1一、上台阶开挖支护;1.施作深孔注浆超前支护2.开挖上台阶土体,留核心土;3.初喷5cm厚混凝土;4.架设钢架,挂网,(上台阶核心土后方施作临时仰拱),打设超前及回填注浆小导管补充注浆、施作锁脚锚管;5.喷射混凝土。2二、下台阶开挖支护1.开挖下台阶土体(包括仰拱部分);2.架立钢架,打设边墙及仰拱回填注浆小导管;3.挂网喷射C20混凝土。3三、施作仰拱衬砌1.仰拱基面处理;2.施作仰拱防水层(预留搭接量);3.设置5cm厚保护层;4.绑扎二衬钢筋;5.浇筑底板混凝土。4四、施作边墙及拱部衬砌1.边墙及拱部基面处理;2.施作边墙及拱部防水层,埋设纵向及环向盲管;3.绑扎边墙及拱部钢筋;4.浇筑边墙及拱部混凝土。4.2主要的施工工艺根据广双区间下穿双井桥及双井桥专项设计图纸内容要求,涉及的施工项目主要有:径向及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超前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隧道开挖施工;背后回填注浆施工。4.2.1径向及超前小导管及注浆1、下穿双井桥径向小导管长3.0m,一榀一打,环纵向间距0.5m*0.5m,每环8根,小导管规格为DN25、t=3.25mm。布置如下图:2、下穿双井站隧道拱部150°范围内设置DN25超前小导管,补充注浆,t=3.25,L=2m,环向间距0.3m,纵向间距0.5m,外插角1~10°。4.2.1.1小导管加工小导管采用DN25,壁厚3.25mm,小导管前端加工成锥形,以便插打,并防止浆液前冲,见图4-4所示。小导管中间部位钻Ф6-12mm溢浆孔,呈梅花形布置(防止注浆出现死角),尾部1.0m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末端焊距尾部10cm处焊接Ф6环形箍筋,施工时套管顶进。尾部车丝,与注浆球阀想接,有利于注浆。小导管加工成形图4.2.1.2小导管打设及安装用手持风镐钻孔,并将小导管打入孔内,如地层松软也可用游锤或手持风钻将导管直接打入。对于砂类土,如有堵孔,用Φ20mm钢管制作吹风管,将吹风管缓缓插入土中,用高压风射孔,成孔后将小导管插入。4.2.1.3小导管注浆注浆以注水泥浆为主。首先将掌子面用喷射砼封闭,以防漏浆,并对小导管内的积物用高压风进行清理。注浆顺序由下而上,注浆可以单管也可以多管并联注浆。多管并联注浆需加工一个分浆器即可。浆液水灰比可为1.5:1.0,1.0:1.0,0.8:1.0三个等级,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即先稀后浓。注浆完后,立即堵塞孔口,防止浆液外流。注浆异常现象处理a.注浆中如发生与其他孔串浆应将串浆孔堵住,轮到注该孔时,拨出堵塞物,用高压风或水冲洗,如拨出堵塞物时,仍有浆液外流,则可不冲洗,立即接管注浆。b.压力突升则可能发生堵管,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c.如果压力长时间上不去,应检查是否窝浆或流往别处,否则将应调整浆液配比,缩短胶凝时间,进行小泵量低压或间歇注浆,但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浆液胶凝时间。4.2.2超前深孔注浆4.2.2.1说明、加固形式及效果设计超前深孔注浆加固施工。注浆孔布置在初支下0.5m位置,调整角度注浆,保证初支外1m土体被加固。对隧道初支外1m,初支厚度0.25m注浆,形成1.25m厚注浆带,环向布设注浆孔;扩散半径:700mm,注浆管环向间距:800mm。如图所示。深孔注浆加固示意图双井站段深孔注浆加固后效果图注浆范围及孔位布置如图:拱顶深孔注浆断面图拱腰深孔注浆断面图4.2.2.2止浆墙为防止注浆过程中工作面漏浆,注浆前封闭喷砼封闭掌子面,喷射混凝土标号为C20。喷砼封闭范围为上半断面不包括核心土的部分。止浆墙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网片为∅6.5@150x150钢筋网片,网片固定在掌子面打设的钢筋锚杆上,钢筋的规格为∅22,间距为500x500长度为1.5m。核心土部位喷射混凝土C20,设计厚度50mm。止浆墙断面图4.2.2.2深孔注浆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如下图施工准备定孔位钻施工准备定孔位钻孔配浆注浆回抽一节注浆结束移至新孔位2、工艺参数深孔注浆工艺参数见下表所示: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注浆深度/m126注浆孔直径/mm452注浆循环段长/m127浆液渗透半径/m0.73开挖段长/m108孔位间距/m0.84搭接长/m29注浆压力/Mpa0.5~2.05回抽步距/cm15~2010浆液凝结时间/s10~503、工艺要点1)施工准备将水管、三级配电箱接入工作面,搭设施工脚手架工作平台,准备注浆机械、材料到位,对注浆人员进行入场教育。2)定孔位根据现场情况,对准孔位,不同入射角度钻进,孔位偏差要求±2cm,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入射角度由注浆起始孔和钻到设计终点孔位高差和水平注浆距离的三角关系来确定。3)钻机就位钻机按指定位置就位,调整钻杆。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也不得随意起降。4)钻进成孔第一个孔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密切观察溢水出水情况,出现大量溢水出水时,应立即停钻,分析原因后再进行施工。每钻进一段,检查一段,及时纠偏,孔底位置应小于30cm。钻孔和注浆顺序由外向内,同一圈孔间隔施工;5)回抽钻杆严格控制回抽幅度,每步不大于15-20cm,匀速回抽,注意注浆参数变化。6)浆液配比采用经计量准确的计量工具,按照设计配方配料。7)注浆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45mm,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同时密切关注注浆量,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断面砂层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采取调整注浆参数或移位等措施重新注浆。8)开挖注浆后,开挖时注意检查注浆效果,每循环预留2米注浆段不开挖留作搭接。4.2.3隧道开挖其隧道开挖是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1)台阶法开挖时严格控制好上下台阶的距离,根据广双区间正线所处的地质条件,其台阶长度控制在6~8米,有利于上下导尽快封闭,有效减少沉降。(2)开挖过程中,必须留好核心土,防止掌子面土体坍塌;下台阶开挖时应在掌子面中部区域开挖出凹形台阶或修成斜坡,防止下台阶掌子面土体片塌情况发生;(3)隧道上台阶开挖时应先挖两侧、后挖拱部,可避免拱部零空面时间过长,发生塌方事故;下台阶开挖时应先将凹形台阶或斜坡修好,然后再进行仰拱及侧墙的开挖。(4)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超前地质钻探和地质描述技术工作,及时对开挖前方的地质情况、地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正确指导施工,提前做好各类技术措施,确保开挖施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5)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开挖步距,严禁两榀或两榀以上同时开挖的情况发生。4.2.4背后注浆(1)初期支护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密实。背后注浆距开挖面5m为宜。(2)初支背后回填注浆管沿隧道拱部及边墙进行布置。纵向间距为3m。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仰拱下方地层因外界原因下沉情况是,仰拱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埋设注浆管,及时进行注浆,防止初支整体下沉。(3)初支背后回填注浆采用水泥浆,实际现场注浆时应本着多次回填注浆的原则进行,确保初支背后回填密实,有效减少地层沉降。(4)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应控制要注浆压力,因其属于充填注浆,现场作业时其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左右为宜。第五章施工保证措施5.1质量保证措施5.1.1组织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组建强力项目领导班子,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为质检工程师、工程部负责人、物设部负责人、安全部负责人试验工程师、主管工程师、施工队长等有关人员。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侯刚项目总工齐占国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齐占国项目副经理曲建生安全部赵连平计划部刘安全部赵连平计划部刘鹏物资部蔡子峰质量部王新强试验室刘少华测量班张成生资料室冯丽明工区架子队质检工程师试验室刘少华测量班张成生资料室冯丽明工区架子队质检工程师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2、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配备足够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5.1.2制度保证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坚决贯彻执行以下的工程质量控制原则:(1)贯彻执行“每道工序必检”的原则。(2)贯彻执行“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的原则。2、贯彻执行“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的原则。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设立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工作。4、建立质量评定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树立样板工程,及时反馈工程质量信息,把评定结果作为制定项目施工计划的依据之一。5、制定工程创优规划,明确工程创优目标,层层落实创优措施,责任到人。6、建立质量奖惩制度,明确奖惩标准,作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5.1.3技术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网络,配齐有经验的技术工程师。施工技术管理网络见图6-2。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图纸及施工设计复核签字制度。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经理部技术人员详细熟悉、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及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并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字方可交付使用。3、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地质勘测报告(结合实地考察、勘测)、招标文件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等文件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质量计划及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4、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侯刚项目总工项目总工齐占国工程质量部长工程质量部长王新强工地技术人员:段飞工地技术人员:段飞姜明月工地质检人员:耿志刚工地试验人员:刘少华汪洋工地测量人员:张成生李鹏飞施工技术管理网络图5、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字制度6、编制施工方案,按施工网络计划节点工期分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保证工程质量。7、为了更好地建设好本标段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以求得施工方案的先进、科学和保证工程质量。8、为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我单位将进行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即施工计划进度网络、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源管理、工况变化、设计变更、施工监测等全部进入计算机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一次调整,全盘优化”的目标。9、配备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按设计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进场原材料、各种成品、半成品构件进行检验和试验。10、工程设计变更:施工中不擅自对地铁工程设计进行变更。施工中提合理化建议涉及对设计图纸或“施组”的变更及对材料、设备的换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11、关键工序实施前编制详细的工艺细则,并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12、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序完成后经自检、互检、交接检及质检工程师专检合格后报质量部,质量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填写隐蔽工程检查单,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3、加强施工监测工作,利用监测数据分析施工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14、由项目总工程师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班组长、施工员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分析工程质量要点,制定预防措施。5.1.4主要工序质量保证措施5.1.4.1深孔注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据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会议确定方案现场必须落实到位;(2)工程部加强过程或补充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执行报验制度,强化工序控制,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质量控制人员,实行监督检查,保证注浆质量;(3)配备好施工机具和计量工具以满足施工要求;根据施工程序,现场值班技术人员要严把钻孔深度、配料注浆压力、注浆量关,每一道工序均安排专人负责,并记录好每一道工序的原始数据;(4)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执行进料检验制度,保证施工材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确保工程质量;(5)钻孔施工:开钻前,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2cm,钻杆度不得大于1°;(6)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一定要严格控制在0.3~2.0MPa,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应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7)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5.2安全保证措施5.2.1暗挖施工安全设备等保证措施1、隧道暗挖施工前,应提前对洞内的风、水、电进行规划和布置,做到不影响施工、互不影响。2、隧道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视频摄像头应紧跟工作面,确保施工过程处于监控之中;洞内及时通风,防止洞内粉尘及电焊产生的毒气浓度过大,危及作业人员的健康。3、洞内应配备充足的低压照明设备,确保施工区域清晰可见;施工场地内夜间施工照明,存土场、提升架操作检修平台、人行爬梯、井下均应安装照明灯,同时安装照明灯的部位还应安装应急照明灯,以利于出现停电事故人员在现场可顺利疏散。4、隧道暗挖作业过程中,其掌子面附近应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一旦掌子面发生涌水涌砂、坍塌等事故,可立即投入抢险,防止事态扩大。5.2.2暗挖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1、暗挖施工把防止“塌方”放在首位,遵循浅埋暗挖法“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施工原则,结合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生产。2、超前预注浆,根据工作面地质情况,拟定注浆的方案,精心布管,严格注浆工作,控制好注浆压力,密切关注注浆量,确保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3、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对不良地质地段,应适当缩短开挖进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必要时喷砼封闭开挖工作面,并选用具有足够刚度和早强的支护设计,如适当加厚喷层,喷射早强砼,及早完成锚喷网联合支护。4、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当围岩趋于稳定后方可开挖相邻洞室,施工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施工各阶段支护和围岩的稳定。5、洞室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条件、覆土及开挖断面等因素,确定开挖与支护方式及所需材料、构件和设备,备好抢险物资,并在现场堆码整齐,专料专用,保证各项器材的数量,不得随意挪动,使用后随即补足数量;所用材料、构件和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要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6、每作业班必须有专职安全员,对开挖面及支护开挖成型地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责成其班长派人处理;如发现险情,必须立即通知其他人员撤离现场,并上报项目部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技术措施。7、开挖过程中监控量测发现顶部、底部或边墙位移速率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出现突变时,及时施工临时支撑,形成封闭环,控制位移和变形。8、施工中初支格栅断面应考虑施工误差及结构变形等的外放,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层条件、施工技术水平等确定,并在施工中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保证二衬结构净空及尺寸厚度。9、当停止开挖时,应挂钢筋网喷射100mm厚C20混凝土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必要时,设置型钢支撑,并对掌子面进行插管注浆。第六章风险识别及保护措施6.1风险源识别通过现场详细管线复查、参考管线综合图并结合自身工程特点,施工所面临的风险如表所示。风险识别表类别风险工程名称里程风险工程基本状况风险等级备注环境风险区间下穿东三环双井桥K12+847~882区间左右线下穿双井立交桥,双井立交桥位于东三环道路双井路口处,全长317m,是12跨的连续梁桥。全桥上部结构由9跨后张预应力T梁及3跨现浇后张预应力箱梁组成。下部结构为矩形桩、墩柱、后桩预应力盖梁形式。双井桥桩基为2.5×0.8m矩形灌注桩,桩底标高为3.13~11.93m,桩深22~31m。一级区间下穿10号线双井站K12+910~930区间左右线下穿既有10号线双井站暗挖段,10号线双井站为既有车站,为中间单层暗挖,两端三层明挖的车站。双井站中心里程处的轨面标高为16.661。该段区间隧道为单洞单线马蹄形隧道,从10号线双井站下方紧贴结构下穿双井站。一级区间垂直下穿φ1300污水管右12+860修建年代:2005年前;水深:550mm;接口形式:承插口;材质:砼管;壁厚:130mm。管内底标高31.13,净距离16.281m。一级区间垂直下穿φ1640雨水管右12+877修建年代:不详;水深:150mm;接口形式:承插口;材质:砼管;壁厚:160mm。管内底34.08m,垂直净距离19.5m二级区间垂直下穿1560×1630雨水管沟右12+882修建年代:不详;水深100mm;管沟。沟内底34.59,垂直净距离20.2m二级6.2主要风险确认根据本章6.1节风险源识别结果,根据区间正线面临的环境风险和自身风险,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其主要内容见6.3节所示。6.3风险保护措施6.3.1区间暗挖下穿双井桥措施1、洞内措施(1)穿越时除了拱顶、拱腰采用深孔注浆加固措施外,为了减少桥桩摩擦力的损失,在结构两侧打设径向导管,注浆加固。(2)侧墙及拱脚钢架连接点处设置锁脚锚管;(3)初期支护施工时,拱部预埋背后注浆管,每断面3根,纵向间距1.5m,梅花形布置,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及时对初支背后压注水泥浆液。(4)施工时对上台阶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同时增加临时仰拱,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为0.5m,严格控制超挖;(5)进行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对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必要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防患于未然。2、洞外措施(1)根据检测报告,对完全脱空的支座、偏位的支座应进行修复、处理,并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重点进行监测。(2)穿越期间加强桥梁及结构的监控量测,做到动态施工,信息化施工。(3)根据监测结果通过注浆等方式对影响范围内基础周边土体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3、其他措施(1)施工前,应对双井桥现状情况进行实测和评估,存留有关影像资料,并判断病害情况给出评估结论。(2)穿越前,采用地质雷达对穿越地段地下做详尽地下勘探,彻底摸清地下障碍物情况,排除意外因素。(3)除在设计文件中的桥桩保护措施外,在施工中,还应加强对桥面板的沉降、裂缝,桥墩台的沉降、倾斜,桥附近及桥下地面沉降及其它异常情况的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4)根据类似施工案例,施工中,可在先开施工部分进行严密观测,若发现沉降及其他不利反应超出正常范围,停止施工,对施工措施做加强后再继续施工。(5)在桥桩影响较大部位,对桥上部结构采用满堂红脚手架式托架支撑保护,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该措施作为紧急预案。(6)工程施工完成且沉降稳定后,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桥梁状况对本立交桥进行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桥梁的安全性,如存在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到不留后患,确保桥梁安全。6.3.2区间暗挖下穿既有双井站措施1、洞内措施(1)穿越时除了拱顶、拱腰采用深孔注浆加固措施外,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2)侧墙及拱脚钢架连接点处设置锁脚锚管;(3)施做初支时预埋Φ32注浆管,初支施做完毕后注浆回填初支与土层间的空隙。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注浆管布置间距:拱部0.5m(环向)x0.5m(纵向)、边墙及仰拱1.0m(环向)x1.0m(纵向),施工过程中根据沉降情况,进行多次补注浆。二衬模筑时预埋注浆管,二衬完成后及时在其背后压注水泥浆液。(4)施工时对上台阶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同时增加临时仰拱,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为0.35m,严格控制超挖;(5)进行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对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必要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防患于未然。2、其他措施(1)施工前,应对双井桥现状情况进行实测和评估,存留有关影像资料,并判断病害情况给出评估结论。(2)穿越前,采用地质雷达对穿越地段地下做详尽地下勘探,彻底摸清地下障碍物情况,排除意外因素。(3)根据类似施工案例,施工中,可在先开施工部分进行严密观测,若发现沉降及其他不利反应超出正常范围,停止施工,对施工措施做加强后再继续施工。6.3.3下穿管线风险保护措施(1)对于污水管、雨水管,在暗挖施工前进行临时导流或防渗处理,其中防渗处理范围为伸出结构轮廓线10m范围。(2)对于热力管沟,应提前将沟内积水抽排。(3)施工前及完成后均应由地面进行雷达探测,探测暗挖结构周边土层的空洞及密实情况,若有空洞等情况及时采用注浆填充。(4)区间暗挖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十八字”方针进行作业。(5)区间暗挖拱顶采取超前小导管对拱部土体进行加固,主要对公布砂层、圆砾层进行注浆加固,施工时应确保注浆加固质量,保证开挖时拱顶安全;(6)在暗挖施工过程中,暗挖掌子面开挖前打设超前地质探孔并分析地层情况,若存在渗漏水严重、地层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土层较差时应封闭掌子面,通知相关单位修正设计参数后方可继续施工。(7)加强支护体系,各台阶采取锁脚锚管注浆防止格栅下沉;(8)及时进行背后回填注浆,减少地层沉降。(9)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做好信息化指导施工。第七章监测方案7.1监测目的1、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结果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本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2、监测数据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与反馈,以便于为本工程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信息。7.2监测原则及控制指标7.2.1监测原则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规范编制监测方案。7.2.2控制指标本次地铁7#线下穿双井桥施工中沉降控制指标如下:桥梁相邻各墩基础纵向均匀沉降控制值及差异沉降控制值见下表桥梁结构位置轴号差异沉降控制值(mm)均匀沉降控制值(mm)结构形式桥梁西侧幅4~59.2913.99简支梁5~69.6614.666~74.3113.68连续梁7~84.758~93.329~107.211.59简支梁桥梁东侧幅4~59.2213.99简支梁5~69.6614.776~74.613.24连续梁7~83.548~91.499~109.0712.31简支梁2)桥梁相邻各墩基础横向差异沉降控制值见下表轴号横向差异沉降控制值(mm)结构形式6#轴公用墩2.26简支梁与连梁公用墩9#轴公用墩1.85简支梁与连梁公用墩3)各墩柱倾斜度控制值见下表桥梁结构位置轴号墩柱倾斜控制值结构形式桥梁西侧幅40简支梁50.01/100060连续梁70.01/10008090.44/1000简支梁100.51/1000桥梁东侧幅40简支梁5060连续梁70.22/10008090.41/1000简支梁1004)桥梁上顶差异变形控制指标为1mm。5)桥区相关道路路面沉降控制值为15mm(1/1000坡度),并与桥梁结构沉降监测值对比,结果不应出现异常。7.3监测内容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开挖后观察掌子面地层情况和稳定状态及已施工地段支护结构情况和安全性。2)地表及相关建筑物沉降3)拱顶沉降、侧壁收敛:根据施工方法在隧道拱顶布置沉降观测点,侧壁布置收敛观测点。4)水位观测:在重要管线及建筑物附近设水位观测孔,监测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水位涨落对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5)围岩内部变形、围岩压力、初支与二衬间压力、钢拱架应力等量测项目可根据情况选测。6)地下管线:隧道影响范围内各类管线应进行沉降监测,污水、雨水、燃气及其它直埋的有压管线应进行管顶沉降监测。7.4测点埋设方法1、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方法如图所示。建筑物沉降测点布置示意图2、建筑物倾斜测点如图所示。(b)微棱镜安设示意图3、地下管线沉降测点如图所示。燃气、给排水、直埋热力等带压管管线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图4、道路地表及管线上方地表测点埋设如图所示。地表沉降测点大样图5、初支拱顶沉降测点(1)应先利用钢筋预制沉降监测环,大小需保证露出喷射混凝土,保证监测要求。(2)将监测环焊接到拱顶格栅的主筋上,并保证监测环的下角指向拱底。(3)在初支喷射混凝土完工后,及时对监测环进行清理,并量取初始值。6、断面收敛监测点的布设(1)应先利用钢筋预制收敛监测环,监测环应制作为三角形(△),大小需要保证露出喷射混凝土,保证监测要求。(2)将收敛监测环焊接到两面拱腰格栅的主筋上,并保证每个监测环的一个角指向对面拱腰。(3)在初支喷射混凝土完工后,及时对监测环进行清理,并量取初始值。7.5监测频率和监测周期监测频率主要分依据不同施工工艺及监测对象而不同,具体见表8-1所示。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取得初始值,施工开始后按要求的频率进行监测,当工程施工结束,施工影响因素消除,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后,提交停测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停止相应的监测工作。7.7信息处理及反馈7.7.1量测信息处理1、及时整理现场量测资料,并将其绘制成表格、曲线;2、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现场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变化;7.7.2信息反馈通常情况下均采用三级反馈制度,其预警级别可分为三种,分别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预警级别预警状态黄色预警U=(70%~85%)U0,且s=(70%~85%)s0U=(85%~100%)U0,或s=(80%~100%)s0橙色预警U=(85%~100%)U0,且s=(80%~100%)s0U≥100%U0或s≥100%s0U≥100%U0且s≥100%s0但整体工程尚未出现不稳定迹象红色预警U≥100%U且s≥100%s0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U或s出现急剧增长;隧道支护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同时裂缝开始渗水。注:U—实测位移值,U0-允许位移值,s-实测速率值,s0-允许速率值。7.8监测注意事项1)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受力变化复杂的地方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密监测;2)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观测数据趋于稳定为止;3)监测项目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并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4)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反馈。5)下穿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若干天时间内,安排专人对下穿地段范围的双井桥结构、基础进行监测,变形需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6)本工程施工完成后,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确认双井桥结构、基础变形稳定后,对双井桥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工后评估。表8-1广双区间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项目表第八章应急预案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重大事故发生后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8.1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措施1、在工程开工前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编制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抢险人员安排及组织工作。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指挥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安全副经理任副指挥长,各个工班成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抢险突击队,施工作业人员按工作面成立逃生小组。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违章作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学习在各种突发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及互救方法;进洞施工后还应组织施工人员就逃生路线及逃生方案进行演练,防止在事故发生后出现无序状态。4、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备用电源、机械设备、抢险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安装备用排水及通风设备,备足挖掘机、装载机、发电机、应急电源、应急照明灯、砂袋、钢管等应急设备及应急物资。8.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为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抢险救助工作安全有序、减少事故影响、尽快恢复施工生产,组织工作必须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2、成立突发事件抢险领导小组,以确保事件发生时,工程管理人员能立即进入岗位,组织指挥抢险救助工作,并及时准确将事件报告建设单位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险情,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3、突发事件现场抢险组织机构图图8-1突发事件现场抢险组织机构图4、突发事件抢险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序号分工负责人电话职责1组长侯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2副组长齐占务经理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3成员王新强赵连平李玉斌蔡子峰5、应急救助队:序号名称救援大队救援一队救援二队1队长方敏曲建生李志刚1891135081518910095858·189111651512副队长赵连平王新强唐璇1891135069518010095882136442220683救援队员40人20人20人6、突发事件抢险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抢险组组长方敏:成员有耿志刚、段飞、张东,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2)安全保卫组组长李志刚:成员有全先虎、各工区保安员,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护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3)后勤保障组组长蔡子峰:成员有于晋涛、穆怀刚和工区食堂人员,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4)医疗救护组组长王新强:成员有梁潇、李玉斌、穆怀刚、卫生员、段飞,负责遇险伤员或救援人员受伤护送到医院,协调医治问题。(5)善后处理组组长张桂霞:祝喜彪、刘鹏,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6)事故调查组组长赵连平:成员有胡珑耀、全先虎、唐璇及技术专家,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7、本区域以外配合抢险和提供援助的单位。配合抢险的单位:突发事件现场涉及的建、构筑物及各种管线所属单位的工作联系电话详见附表。配合抢险单位电话表序号配合抢险单位电话号码备注1北京地铁运营公志阳2燃气输配分公司一管所650236013自来水供水分公司661684234供电局电缆管理处运行工区650226475供电局电缆管理处高压工区642044956市政公司管理所856262187市运输局停车管理处630214598市朝阳交警支队交通所677216439市燃气公司运行所1300127588410市路灯管理所1380118315411市网络局基础设施供救援单位电话表序号提供援助单位电话号码备注1北京市消防局二支队(119)66241188朝阳区英家坟总局电话2北京市朝阳医院(120)85231000医院总机号3北京市朝阳第二医院(120)859934314朝阳区公安分局859534005朝阳区交警支队677216436朝阳区建委工程科650163077朝阳区卫生局87789681(3)提供援助的单位有:120急救中心、119火警、朝阳区公安局、市公安交管局、朝阳区卫生局、朝阳医院、朝阳二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有关单位。(4)施工单位职责:A、施工现场指挥人员冷静判明事件险情并及时向上级和当地有关部门汇报。B、发生事件后,工地指挥员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为目的,根据现场需要按照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动员和组织人力、物力赶赴事件现场。C、根据事件性质和涉及专业,由分管领导及产权单位提出抢险救援方案,经抢险领导小组通过,同时明确施工单位和相关专业配合抢险分工。D、施工现场负责人掌握事件现场的发展动态,减少对工程和市政各种设施的干扰,努力保证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8、现场抢险作业纪律。(1)抢险方案确定前,施工单位抢险队到达事件现场后在指定位置待命,抢险队负责人尽快与抢险总指挥取得联系,掌握现场动态,并领受任务。(2)抢险领导小组成员不得擅自离开事件现场,必须随时保证联系畅通。(3)抢险救援实施方案所涉及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由产权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负责抢险救援,本工程施工单位的抢险队负责配合,救援组织领导工作由抢险领导小组指定现场指挥员负责实施救助,参加救援的单位统一服从管理、听从命令,其他人员不得向正在进行抢险救援的人员下达命令。(4)抢险救助过程中,任何人不经现场抢救指挥员的同意,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方法如下:应急救援领导组联系方法序号姓名职务办公室电话移动电话1侯刚项目经理186184955172齐占国项目总工139987381393姜占发安全副经理182015002294王新强工程质量部部长180100958825赵连平安全部部长189113506956周骥质量副部长136442220687李玉斌电气工程师189113509698张桂霞办公室主任67711087189013900919杨春雨财务部部长1891135039510蔡子峰物资部长1891009587711冯丽明资料负责人135219024338.3应急物资的准备应急抢险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序号物资名称及规格型号数量存放地点1挖掘机1台作业区2装载机2台作业区3电焊机2台作业区及料库4水泵4台作业区及料库5发电机1台作业区及料库6通风机1台作业区及料库7喷浆机2台作业区及料库8注浆机2台作业区及料库9工字钢10根作业区及料库10钢筋网50平米作业区及料库11小导管100米作业区及料库12急救箱2个作业区及料库13担架1副作业区及料库14对讲机8部作业区及料库8.4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8.4.1对双井桥结构变形超标等的应急措施针对本工程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1)加强监测,及时反馈环境数据,指导施工。并预备足够的抢修物资。(2)除在设计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制造行业年终述职
- 蔬菜批发市场购销合同范本
- 工程承包-蓄水池合同样本
- 家庭承包土地合同书
- 202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多校联考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度铸件采购框架合同
- 数控铣削加工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1+X技能考核 任务一1+X技能考核数控铣初级试题
- 家居装修工程合同报价清单
- 养护合同:绿植花卉租赁项目
- 秋季出行安全知识
-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 GB 21519-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2023年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真题答案无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旅游项目融投资概述
- 全旅馆业前台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
- 十二经络及腧穴课件
- 立式圆筒形储罐罐底真空试验记录
- 公司新员工入职登记表(模板)
- 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论文(董连慧)2017最新整理
- 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总结1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