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双区间竖井及横通道施工方案_第1页
广双区间竖井及横通道施工方案_第2页
广双区间竖井及横通道施工方案_第3页
广双区间竖井及横通道施工方案_第4页
广双区间竖井及横通道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重大事故发生后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确定为有坍塌危险的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有机械伤害的场所等为应急防范重点区。12.1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措施1)由于在施工中存在发生坍塌、突水、突泥、火灾等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编制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抢险人员安排及组织工作。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指挥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安全副经理任副指挥长,各个工班成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抢险突击队,施工作业人员按工作面成立逃生小组。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违章作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学习在各种突发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及互救方法;进洞施工后还应组织施工人员就逃生路线及逃生方案进行演练,防止在事故发生后出现无序状态。4)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备用电源、机械设备、抢险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安装备用排水及通风设备,备足挖掘机、装载机、发电机、应急电源、应急照明灯、砂袋、钢管等应急设备及应急物资。12.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为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抢险救助工作安全有序、减少事故影响、尽快恢复施工生产,组织工作必须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2)成立突发事件抢险领导小组,以确保事件发生时,工程管理人员能立即进入岗位,组织指挥抢险救助工作,并及时准确将事件报告建设单位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险情,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3)突发事件现场抢险组织机构图4)突发事件抢险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序号分工负责人电话职责1组长蒙秀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2副组长姜占全副经理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3成员王新强赵连平王忠义李玉斌蔡子峰李可应急救助队:序号名称救援大队救援一队救援二队1队长蒙秀林曲建生李志刚1891135081518910095858189111651512副队长赵连平王新强王忠义1891135069518010095882136442220683救援队员40人20人20人指挥:宋云财指挥:宋云财副指挥:蒙秀林安全保卫组长:李志刚抢险组组长:曲建生后勤保障组长:蔡子峰医疗救护组长:王新强善后处理组长:鲁淑娣事故调查组长:赵连平组员:黄兆唐璇林本和刘军于跃组员:全先虎段飞工区保安员组员:于晋涛穆怀刚食堂人员组员:梁潇李玉斌段飞穆怀刚卫生员组员:祝喜彪刘鹏组员:胡珑耀全先虎唐璇于晋涛技术专家车站工区:郑计续竖井工区:赵军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大队40人图12.1突发事件现场抢险组织机构图6、突发事件抢险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抢险组组长曲建生:成员有张东、黄兆、唐璇、林本和、刘军、于跃,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2)安全保卫组组长李志刚:成员有全先虎、段飞、各工区保安员,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护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3)后勤保障组组长蔡子峰:成员有于晋涛、穆怀刚和工区食堂人员,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4)医疗救护组组长王新强:成员有梁潇、李玉斌、穆怀刚、卫生员、段飞,负责遇险伤员或救援人员受伤护送到医院,协调医治问题。(5)善后处理组组长鲁淑娣:祝喜彪、刘鹏,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6)事故调查组组长赵连平:成员有胡珑耀、全先虎、唐璇、于晋涛及技术专家,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7、本区域以外配合抢险和提供援助的单位。配合抢险的单位:突发事件现场涉及的建、构筑物及各种管线所属单位的工作联系电话详见附表。配合抢险单位电话表序号配合抢险单位电话号码备注1燃气输配分公司一管所650236012自来水供水分公司661684233供电局电缆管理处运行工区650226474供电局电缆管理处高压工区642044955市政公司管理所856262186市运输局停车管理处630214597市朝阳交警支队交通所677216438市燃气公司运行所130012758849市路灯管理所1380118315410市网络局基础设施供救援单位电话表序号提供援助单位电话号码备注1北京市消防局二支队(119)66241188朝阳区英家坟总局电话2北京市朝阳医院(120)85231000医院总机号3北京市朝阳第二医院(120)859934314朝阳区公安分局859534005朝阳区交警支队677216436朝阳区建委工程科650163077朝阳区卫生局87789681(3)提供援助的单位有:120急救中心、119火警、朝阳区公安局、市公安交管局、朝阳区卫生局、朝阳医院、朝阳二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有关单位。(4)施工单位职责:A、施工现场指挥人员冷静判明事件险情并及时向上级和当地有关部门汇报。B、发生事件后,工地指挥员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为目的,根据现场需要按照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动员和组织人力、物力赶赴事件现场。C、根据事件性质和涉及专业,由分管领导及产权单位提出抢险救援方案,经抢险领导小组通过,同时明确施工单位和相关专业配合抢险分工。D、施工现场负责人掌握事件现场的发展动态,减少对工程和市政各种设施的干扰,努力保证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8、现场抢险作业纪律。(1)抢险方案确定前,施工单位抢险队到达事件现场后在指定位置待命,抢险队负责人尽快与抢险总指挥取得联系,掌握现场动态,并领受任务。(2)抢险领导小组成员不得擅自离开事件现场,必须随时保证联系畅通。(3)抢险救援实施方案所涉及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由产权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负责抢险救援,本工程施工单位的抢险队负责配合,救援组织领导工作由抢险领导小组指定现场指挥员负责实施救助,参加救援的单位统一服从管理、听从命令,其他人员不得向正在进行抢险救援的人员下达命令。(4)抢险救助过程中,任何人不经现场抢救指挥员的同意,不得接受媒体采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方法如下:应急救援领导组联系方法序号姓名职务办公室电话移动电话1宋云财总协调189011989112蒙秀林项目经理189113508153曲建生项目总工189100958584李志刚安全副经理189111651515王新强工程部长180100958826赵连平安全部部长189113506957王忠义质量部长136442220688李玉斌电气工程师189113509699鲁淑娣办公室主任677110871890139009110李可财务部部长1891135039511蔡子峰物资部长1891009587712冯丽明资料负责人1352190243312.3应急物资的准备应急抢险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序号物资名称及规格型号数量存放地点1挖掘机1台料库2装载机2台料库3电焊机2台作业区及料库4水泵4台作业区及料库5发电机1台作业区及料库6通风机1台作业区及料库7喷浆机2台作业区及料库8注浆机2台9工字钢10根10钢筋网50平米11小导管100米12急救箱2个13担架1副14对讲机8部1512.4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12.4.1地质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采用暗挖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施工,工程事故往往由不良地质灾害引起,尤其是地下水与流砂的不确定性及不明地下管线的存在,危害甚大,易造成塌方事故与管线破坏事故。如能在施工中提前探知地下水的情况和不明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制定预案,则可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本工程施工中,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质预报,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1)地质素描每一循环开挖后,及时做地质素描,掌握掌子面地质变化情况,绘制地质变化曲线,为下循环开挖作指导,为突发情况的处理提供依据。(2)地质综合判断分析是综合地质预报方法的中枢,主要是根据探测的预报结果,给出对其他预报方法的验证和指导。(3)地质预报结果的分析处理为了确保预报结果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对每一次的预报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绘制特殊地质地段位置、范围图,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拿出既经济又可靠的施工方案,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12.4.2地面沉降异常,危害管线针对本工程地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沉降:(1)建立地面沉降观测点,在开挖前取得初始数据。(2)在开挖时对量测结果进行整理,以获得开挖参数与沉降点的关系,以便在施工中调整各项参数。(3)地面沉降变化值较大时,加密观测和主要人员现场值班是非常重要的。(4)建立严格的沉降量测控制网络,及时定期进行监测,以掌握施工时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及对结构本身的影响,以备必要时采取措施来确保基坑的安全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2.4.3暗挖隧道塌方的应急预案坍塌事故判断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塌方划分为一般塌方、重大塌方和冒顶。一般塌方:粘性土塌方高度小于80cm,粉砂、砂类土塌方高度小于50cm,且掌子面前方10m范围内的上部无管线及建(构)筑物。重大塌方:粘性土塌方高度大于80cm,粉砂、砂类土塌方高度大于50cm,且掌子面有渗水现象,或塌方影响到周围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安全。冒顶:塌方连续直至露天。(1)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拱顶土体少量塌落,发生小塌方洞内发生渗水和拱部掉块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管线附近存有滞水或管线渗漏造成的。采取措施如下:①提前在洞内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在掌子面附近准备一台双液注浆泵,一台混凝土喷射机,两套电气焊设备,两台泥浆泵及配套管路,各种设备供配电设施齐全。常备配制好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喷浆用干料混凝土,同时准备充足的不同长度的小导管、长短方木、砂袋、PVC管、一定数量的I16、I22工字钢和支护用不同直径的钢筋、至少50m2②一旦出现危险征兆时,现场当班班长、值班技术人员立即责令施工人员停止施工,进行抢险。安排人员挂网喷锚封闭掌子面(注:要埋设PVC管以排泄地层中的水),然后立即注浆。③拱部漏水区域后侧的预留注浆管压注双液浆封水,以免渗水面积扩大。④经沉降观测,待掌子面土体稳定后继续开挖施工。(2)开挖过程中管线开裂下沉,洞内涌水,产生大塌方当掌子面出现涌水、拱部塌方危及地面安全时,须立即封闭交通,起动地面抽水系统,对污水管线内水流进行导流疏干,洞内抽排积水,处理塌方和受损管线,进行路面回填。具体措施如下:①当发生重大塌方事故后,当班工班长和现场技术负责人除按发生一般塌方事故向上级汇报外,及时组织人员对塌方段上方道路进行交通疏散,严禁车辆、行人从塌方地段上方通过;接到报告后,有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②项目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总监办、业主、设计院和交通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经理会同监理工程师、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③涉及到地下管线、建筑物时立即向相关产权单位报告,相关产权单位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尽快组织专业抢险队伍到达出事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共同组织抢险。④塌方处理的全过程,抢险人员都要随时观察塌方情况,防止塌方伤人。必须确保通讯信息畅通,并对处理情况、围岩变化情况、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及进上报;在抢险有困难或需要救援时,及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助。⑤在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向事故现场调配所备用的抢险机械设备、抢险物资及人员,以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当险情危及重大设备、车辆、建(构)筑物及人生安全时,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危险区。⑥塌方稳定后,如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PVC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⑦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10米范围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⑧同时对受影响构筑物、管线架设临时支撑,防止构筑物、管线继续受破坏,对受影响的地下管线采取停止运营、导流等措施防止其产生更大灾害。⑨清理塌方,安装密排工字钢拱架,预埋φ32小导管,长度随塌方高度调整。⑩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墙后注浆,浆液为水泥砂浆,浆液要完全注满塌方空洞方可停止注浆。(3)塌方处理不当,地表下沉塌陷,引起路面断裂或其它管线开裂①地表下沉塌陷,引起路面断裂或其它管线开裂出现后,当班工班长、现场值班技术人员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队长、驻地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派人对冒顶段上方的道路进行交通封闭,严禁车辆、行人从冒顶地段上方通过;接到报告后,有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②项目经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即向总监办、业主、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业主和设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③涉及到地下管线、建(构)筑物时立即向相关产权单位报告,相关产权单位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尽快组织专业抢险队伍到达出事现场进行原因分析,共同组织抢修。④塌方处理的全过程,抢险人员都要随时观察塌方情况,防止塌方伤人,必须确保通讯住处畅通,并对处理情况、围岩变化情况、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及时上报,在抢险困难或需要救援时,及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助。⑤塌方稳定后,如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PVC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⑥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10米范围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0.5m⑦同时对受影响构筑物、管线架设临时支撑,防止构筑物、管线继续受破坏,对受影响的地下管线采取停止运营、导流等措施防止其产生更大灾害。⑧清理塌方,安装密排工字钢拱架,预埋φ32小导管,长度3.0m。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从冒顶部位的顶部往下回填砂或砂砾直到距离路面顶1米,其1米的范围内分别浇注12.4.4涌水事故的事故应急处置(1)发生涌水征兆时,现场当班班长、值班技术人员立即责令施工人员停止施工,进行抢险。(2)立即上报项目经理部、驻地监理、设计、7号线第四项目管理中心、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影响到的建(构)筑物产权单位,同时安排人员挂网喷锚封闭掌子面(注:要埋设PVC管以排泄地层中的水),在施工掌子面用砂袋筑围堰、反压堵塞,防止涌水、流泥导致大面积坍塌。(3)派人接通水泵,进行抽水,用工字钢支撑初期支护(水平和竖向临时支撑间距500mm)以及掌子面(斜撑)。(4)同时对影响构筑物、管线加设工字钢等并架设临时支撑,防止构筑物、管线继续受破坏,对受影响的地下管线采取停止运营、导流等措施防止其产生更大灾害。(5)在掌子面上打设3-6米(6)查找涌水原因并同监理、设计、业主商讨下一步处理及加固方案。12.4.5管线破裂的事故应急处置施工前应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联的管线,着重查明暗挖结构上方的中压燃气、雨污水、自来水等管线、规格、埋深、材质、接头形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此工作已经完毕。燃气、雨污水管道破裂应急措施提前对管线(管沟)的检查井及阀门位置进行标识,发生险情后及时在第一时间内将阀门关闭,及时通知相关产权单位及交通管理部门汇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1)、当监测到管线累计沉降达到预警值且无渗漏水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通知停止施工,采取在拱顶环向打设长3.0m间距0.3m的小导管进行局部注浆,加固地层,并注意避开地下管线。用洛阳铲进行管线探测,看有无渗水现象。当管线观测稳定后继续施工(2)、当累计沉降大于警戒值或出现微小渗漏水时①、立即上报监理、设计、业主、同时上报产权单位,关闭两侧阀门,对管线(管沟)进行抢修。②、停止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掌子面埋设PVC管排水至水沟,防止水软化土体造成更大灾害。③、对距离掌子面10m范围内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加固横向支撑和临时立柱支撑间距0.5m设置。④、探测管线(管沟)基座位置,在基座底打双排注浆小导管压密水玻璃注浆,横向间距0.5m,竖向间距0.3m。当当管线观测稳定后继续施工。(3)、当管线(管沟)出现较大渗漏时①立即上报监理、设计、业主、交通管理部门,同时上报产权单位,对管线(管沟)进行抢修。项目经理部组织抢险物资、机械、人员配合产权单位专业工班进行抢修。②洞内停止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反压堵塞,防止涌水、流砂导致大面积坍塌,在掌子面附近筑围堰,迅速起用排水设施,将积水排至附近下水管道。③对沉降异常或坍塌区的道路上进行围护、交通疏散。④用预备的钢格栅拱架加固初期支护,对衬砌背后做补浆液加固;同时24小时不间断对地层结构和地表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当土体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4)、当地层下沉导致管线(管沟)开裂时①迅速报告产权单位进行抢修,同时通知监理、六号线项目管理公司、设计单位和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②洞内在管线处注浆加固,必要时采取高压注浆上抬管线(管沟)。③隧道内挂网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及支撑临时立柱,间距0.5m,协助产权单位制定方案恢复管沟设施。④用洛阳铲进行探测管线位置及其它情况。管沟沉降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5)、当管线(管沟)出现破裂、断裂、漏气、掌子面涌水、涌泥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①停止施工,迅速与管线主管单位取得联系,对水进行堵截、导流,对渗漏气体关闭两端闸门并报告监理、设计、业主、交通部门。②沉降异常或塌陷区的道路进行围护及交通疏散,对该区段实施地层加固,打设φ32长3米③掌子面挂网喷砼封闭、反压堵塞,防止涌水、涌泥导致大面积坍塌。④当大面积坍塌时,危及人员、设备、材料,安全时,及时撤离。清走坡顶堆积的物料,卸荷、减压。在滑坡上方坡顶处,离开一定距离打导管注浆,加固土体防止滑坡扩大。⑤在土体稳定安全的前提下,清除坍塌的土方,并尽可能按安全放坡清除。⑥迅速用编织袋堆砌新的护坡体,重新造坡。若能用土钉锚杆时,尽力用土钉锚杆挂网喷射砼支护加固坡体。⑦待抢险救助已达到目的,坡体土方已完全稳定后,立即组织对物资、器材、设备及工程受损情况统计、核对,并立即研究下一步恢复施工方案,力争把误工时间尽量缩短,把损失控制到最小。⑧项目应急指挥部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到事发现场勘察,查明险情,下达关闭管路命令,立即向水、油、气管理部门通告,对抢修所需的资源进行估算。⑨对管路破损部位的土上地下障碍物进行清除,亮出被抢修地域。破土挖掘沟槽,亮出破损管道,对沟槽进行必要的防护和排水。⑩对管道进行修补或更换,接口、焊缝等作业必须达到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对被损坏管道修补或更换完毕后,加压检验,合格后开通管道系统阀门。12.4.6提升架吊装事故的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置1、提升架吊装事故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2)加强操作手的专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3)制定提升架吊装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抓落实;(4)严格遵守电动葫芦操作规程及十不吊规范;(5)定期对提升架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控制设备带病作业现象;(6)严格控制提升架吊装的重量,严禁超负荷作业;(7)加强吊装危险区域的管理,设专人管理;(8)禁止与提升架吊装施工交叉作业;(9)加强现场安全巡视,杜绝违章作业;2、提升架吊装事故应急处置(1)当提升机械在正常作业中突遇停顿故障,使起吊物悬挂在空中,且时间长,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A、应将所有控制器拨至“0”位,断开总电源。B、在吊物下方设置警戒区域,并有专人监护,不让人员在吊物下走动或作业;C、电源恢复接通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将吊物在指定地点下降。(2)吊土斗吊装过程中钢丝绳突然折断,造成土斗跌落,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A、立即停止吊装作业,疏散竖井范围内的施工人员;B、检查土斗是否砸伤施工人员,同时按照突发事件上报程序逐级上报,若有人员伤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C、现场组织施工人员展开急救,移开土斗并清理伤员四周土方;D、安保部组织调查,分析钢丝绳折断原因,提出相应整改方案。(3)行走梁限位失灵,电动葫芦滑出行走梁或撞击其他物体:A、立即停止吊装作业,关闭电源,防止电动葫芦电线脱落、破裂造成触电事故,并疏散竖井范围内的施工人员;B、检查电动葫芦滑落或撞击其他物体造成的人员或财产损失,同时按照突发事件上报程序逐级上报,若有人员伤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C、清理现场,确认安全后,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12.4.7机械事故应急措施(1)发现险情的人员立即向领导报告。(2)采取安全的办法立即切断电源。(3)指挥长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并上报。(4)根据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5)保护事故现场。12.4.8突发停电施工中采用双电源供电方案,经常检查备用供电设备,保持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紧急时正常使用。定期检修供电线路、高压电源、高压变压器所设防护栅保持良好状态。随时同电力管理部门联系,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暗挖隧道的照明、安全用电,确保施工人员安全。12.4.9大风与暴雨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早设防。大风与暴雨来临前对基坑作业门吊等存在危险因素的设施均应加强防护,严格检查,防止发生意外。硬化竖井四周场地,保证地面排水设施畅通,配备足够的排水器材,保证工作井内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大风或暴雨天气要加强安全巡视,必要时要及时停止门吊作业,防止因这类恶劣天气造成安全事故,产生人员伤害。12.4.10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发生火灾先判明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并迅速报警。(2)在消防队到达之前,灭火人员可以采取断开电源,撤离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办法控制火势蔓延,根据起火物质,使用相关的灭火工具。(3)灭火现场要有专人统一指挥,防止混乱,灭火过程中应防止中毒、倒塌、坠落等事故发生。(4)消防队到达后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和配合消防工作,立争将灾害控制到最低程度。12.4.11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事故应急预案物体打击或高空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有:颅脑损伤、胸部创伤(如肋骨骨折)、胸腔储器损伤、腹部创伤等。当发生物体打击事件和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域,对此类区域设定“监控点”,制定应急预案。预案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事故形式、事故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救灾技术方案、防灾措施、救灾领导小组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联络、救护、疏散和善后处理工作等。注意保护摔伤及骨折部位,避免应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不要乱转病人的头部,应该将病人的头部略抬高一些,昏迷病人取昏迷体位,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抢救过程中尽快将事故情况向项目部应急处理小组汇报,应急事件处理小组到达事故现场指挥抢救,根据事故情况大小向上级主管部门、安检、公安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填写安全事故报告书。12.4.1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1)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如触电距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板、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者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2)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3)触电人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人在空气清新的并迅速请医生(或打120)到现场诊治。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若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4)抢救过程中尽快将事故情况向项目部应急处理小组汇报,应急事件处理小组到达事故现场指挥抢救,根据事故情况大小向上级主管部门、安检、公安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填写安全事故报告书。12.4.13伤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出现事故立即向领导报告。(2)总指挥立即组织抢险队伍,进入应急状态,控制事故蔓延发展。(3)联络组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4)救援、运输队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援、救护车辆。救护队对伤员正确施救。(5)保护事故现场。(6)死亡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和公司领导。第十三章雨季施工措施13.1雨季施工措施北京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比较炎热,冬季比较寒冷,近1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