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产玉米栽培核心技术应用及相关推广手段探讨_第1页
新时期高产玉米栽培核心技术应用及相关推广手段探讨_第2页
新时期高产玉米栽培核心技术应用及相关推广手段探讨_第3页
新时期高产玉米栽培核心技术应用及相关推广手段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还需与当前的玉米种植产业进一步融合,所以要对该技术的推广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推广。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玉米中重点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时期;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手段1加大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力度的意义1.1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现代农业的实质是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种植和培育农作物。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农业种植技术过度依赖人工。一方面,种植的农作物产量较低,且品质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不利于种植户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而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是通过科学地使用现代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并优化玉米种植的全过程,涉及选种、播种、水肥管理、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道工序,为玉米的高产高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及有效应用,促使很大一部分种植者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和培育方式,逐渐朝着科学化选种、机械化种植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玉米种植的总体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1.2解放劳动力以往的玉米种植模式对劳动力有着较高的依赖,玉米种植的一系列工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解放劳动力。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做到机械化生产、全面翻整地块。玉米从播种到收割环节都可以由机械设备来完成,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通过使用玉米播种机,成倍地提升播种速度,这充分说明了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能够大大节约人工成本、种植时长和种植费用等。1.3提高农民收入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是由多方面的技术组成,覆盖了玉米种植的全过程。当玉米种植人员能够非常熟练并精准掌握该技术的每项实施要点时,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销量和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其种植积极性。2新时期玉米核心栽培技术手段2.1科学选种及种子处理在选择种子时,首先,种植者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玉米种子的选择,从而保证玉米的质量及产量。玉米种子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及良好的土质,土壤的酸碱度情况也会对玉米种植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种子选择及种植区域划分时应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其次,应该进行市场调研,摸清现阶段市场需求量大的玉米品种,再结合实地情况,看是否符合种植条件。如果符合则进行规模种植,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应把产量、质量、饱满度、耐寒性、耐旱性等作为种子质量的评判标准,选择最适合的种子。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应先筛除破损、霉变、干瘪的种子,将剩余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且通风的地区晾晒7d,并不定期翻动,使其均匀晾晒,在种植前2—3d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增强其抗病性,保证玉米后期产量。2.2种植区土地精细化管理在整地阶段,首先要合理划分并平整土地,充分考虑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优选种植地域,为后期的机械化种植、收割奠定良好的基础,便于后期的管理。其次要保证土地的松软度。松软的土质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最后是在整地期间,根据地质状况施入化肥及腐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在整地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机械化深翻,使土壤细碎化,便于后期的种植及种子的生长。深翻的深度在0.3m左右,并且在深翻的过程中还可以撒入混有辛硫磷乳油的熟麸皮,达到消杀土壤中病虫害的目的。在玉米播种之前,要对种植区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垄行,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浇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土壤湿度条件。2.3灵活调整播种密度播种前要关注近期的气候条件,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播种,尽量早播,并在种植时适当密植。现阶段的玉米种植方式以机械和人工为主,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对于地形平整且开阔的种植区域,尽量使用机械化种植;对于部分地形起伏大的种植区域,可以进行人工种植。因此在种植时应该参考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等条件,控制好机械和人工的播种密度,调整好种子间的距离,并且合理设定单个种植位玉米种子的数量,通常情况下,单个种植位的玉米种子数量为3—5粒,具体数量可以参考相关说明,灵活调整。2.4把控水肥施入量水肥对玉米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水肥的施入量及时间的控制将会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的生长及产量。但现阶段玉米种植者在进行水肥管理时,更喜欢凭借自己的种植经验,而不是遵照科学标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施肥标准,在对玉米生长初期进行施肥时,应以氮、磷、钾肥为主,但在施入前要先在土地中施加腐肥。腐肥的原料为家养牲禽类的粪便,不仅对环境没有影响,还可以提升土壤土质。如果腐肥的养分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足够的供给,则可暂缓施用氮、磷、钾肥料,在玉米成穗期再施用。对于水分的管控则是要综合玉米的生长环境、需求情况进行适度灌溉,特别是在干旱期,要更加注重把控水分。玉米的根系发达,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水分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其后期的生长发育。2.5田间管理步骤2.5.1查田补苗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的基础,如果缺苗会严重浪费土地资源,也会制约当地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播种到出苗后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播种深度控制不当、品种选择不科学,导致植株出现弱苗、死苗、缺苗和烂芽的问题。如果玉米种子没有经过拌种处理可能会被地下害虫啃食,影响种子发芽率。为此,要及时观察玉米出苗情况,发现弱苗和缺苗要及时补苗。如果缺苗较轻,可以按照留双株的原则来补种。如果缺苗较重,要选择带土移栽幼苗,在2—3叶期移栽比较适宜,能够提高效率,最好选择在阴天带土移栽,并且及时浇水。2.5.2间苗和定苗玉米播种量过多,会出现苗多的现象,直接影响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和通风能力,相互遮挡和拥挤不利于玉米生长,导致玉米产量下降,无法保证植株群体的整齐度,要通过间苗和定苗来控制种植密度。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和定苗。通常情况下,要选择正确的时间间苗和定苗,最好选择晴天的下午,在1—2叶期间苗,在2—3叶期定苗,去除患病苗和病弱苗,保留健壮幼苗。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萎蔫幼苗要及时处理。旱地和土壤肥力较低的田块,应尽早定苗和间苗。如果玉米种植地发生的病虫害比较严重,应结合幼苗生长情况适当推迟间苗和定苗时间,并且控制好苗距,苗距控制在5—10cm。2.5.3早铲早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针对地势低洼和土壤黏重的地块,种植户要采取中耕,目的是提高土壤透气性,从而促进玉米根部生长。针对犁底层较厚和耕层较浅的地块,要采取深耕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促进根部生长发育,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2.5.4结合土壤肥力适当追肥在玉米封垄前要做好追肥工作,可以结合中耕进行测深施肥,深度控制在8—10cm,并且做好覆土工作。该时期的施肥总量占施氮量的30%左右,结合土壤肥力适当补充钾肥和微肥。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选择人工补肥方式,可以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玉米生长中期,要结合植株高度控制好药剂施用量,防止玉米后期倒伏。2.5.5间穗去蘖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分蘖现象,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肥料施用过量,在种植密度较小的田块容易出现该现象。保留茎秆发育情况较好的果穗,去除小果穗,防止与大穗争夺养分和水分,避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在去除分蘖过程中,确保穗部叶片不会受到损伤,为健康玉米植株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2.5.6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各类杂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会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和肥料。在中耕阶段可以配合除草,通过除草能够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疏松度和提高土壤透气性。完成中耕后可以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控制在12—16cm。将杂草清理干净,有利于促进玉米根部生长发育。2.6病虫害防治措施2.6.1粗缩病防治方法粗缩病是玉米常见病害,患病玉米叶片宽短僵直,节间粗短,叶色浓绿,叶背、叶鞘、苞叶等多个部位叶脉出现条状凸起,颜色为蜡白色,粗细不一,粗糙感较重,植株矮化,雌穗出现畸形,雄穗逐渐退化,严重影响结实率。防治方法如下。科学选种,优选高抗病性玉米品种;做好玉米种处理工作,播种前晾晒,施用药剂或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合理控制播种时间,避开灰飞虱盛发期;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灰飞虱在此活动;若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统一深埋、烧毁,防止病原传播;返青后喷施25%扑虱灵等药剂诱杀灰飞虱,避免其传播病毒;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5%植病灵80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用2—3次。2.6.2褐斑病防治策略褐斑病在玉米栽培时有较高的发生概率,7—8月是该病的高发期,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则发病率越高,尤其是瘠薄地发病重。受害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和叶鞘交接位置出现密集成行的椭圆形、圆形小斑点,颜色为红褐色,有的呈黄褐色,后期叶片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呈白色透明状,随后叶鞘、叶脉出现褐色斑点,后期形成粉末状物质。防治方法如下。增强选种意识,优选耐病品种;坚持轮作倒茬3年以上,减少田间菌源积累;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晾晒,杀灭致病菌;做好施肥工作,前期施加充足的基肥,后期适时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控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浇水、除草等,确保玉米健壮生长;发病后,建议交替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用2—3次。2.6.3灰飞虱防治技术灰飞虱是玉米栽培地主要虫害之一,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灰飞虱可为害玉米生长各个阶段,苗期不易被发现,直至长出6片叶时才出现症状,受害的叶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然后遍布整个叶片,叶背出现一些凸起,呈蜡白色。受害的叶片颜色浓绿、宽、短、硬、脆,病株节间缩短,整株矮化,叶片密集丛生,受害玉米植株抽穗异常。防治方法如下。合理控制玉米播种时间,夏玉米适当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播病毒的高峰期;重视开展玉米种包衣或药剂浸种工作,例如用70%高巧种衣剂包衣、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种,均可预防灰飞虱;增强田间管理意识,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清理干净,及时浇水追肥,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田间出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并烧毁;灰飞虱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溶液、20%吡蚜酮200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用2—3次。2.6.4采用不同方法防治玉米螟虫玉米螟也被称为钻心虫,幼虫爬上嫩叶啃食叶片后潜入心叶继续啃食,会导致心叶出现一些小圆孔。同时,玉米螟对雄穗、雌穗有较大危害,会导致雌雄穗发育不良,空粒、瘪粒增多,严重影响籽粒品质及产量。茎秆受害后,植株会逐渐早枯、倒伏。防治方法如下。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例如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可消灭虫卵;重视对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的施用,该方法防治效果突出;做好除草工作,防止螟虫在此越冬;合理应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害虫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3次。3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优化措施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农业经济有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出台相关的政策加以扶持。政府可以与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沟通,明晰当地的玉米种植技术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政府应定期安排人员深入农村宣传玉米种植技术,同时加强村级干部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此外,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吸引高知识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投入到基层农业建设中,成立政府人才培养部门,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分配到各村种植玉米的区域,发挥技术及优势,为种植者解决难题,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助力玉米种植业向更高的领域发展。3.2提高种植者技术知识水平高种植者的技术知识水平是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当务之急。种植者只有更加了解玉米种植技术的内容及优势,才能更科学地选择玉米种植技术。要定期对种植者进行技术知识培训,培训时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避开农忙时节,在培训前要进行1周以上的宣传,对参与培训的种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提高种植者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采用线上的形式进行培训,邀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