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山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彝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制作精美,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____,也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从彝族刺绣的历史中,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hú)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女子善长刺绣,五彩斑斓(lán)的银饰显示着精深的刺绣技艺。那银光闪闪,绣花簇簇的满襟(jīn)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飘带等,都____出彝族女子的心灵手巧。绣品色彩艳丽、图案精美,将彝家女子的聪慧美丽和彝族文化的____展现得淋(lí)漓尽致。彝族女孩子自幼学习刺绣,每个彝家姑娘都有一个绣制精巧的针线包。用以放花线、花边及各种绣制图案。从简单的花边、单一的绣片开始学起,慢慢学习绣制手帕、鞋垫,再到头巾、围腰,一直学到绣制节日盛装、婚嫁礼服。闲暇时间,彝家女子就会____地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风声,一边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将自己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一针一线地绣进图案里,绣出一个个梦幻般的世界。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符(hú) B.

斓(lán) C.

襟(jīn) D.

淋(lín)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传承 B.

追溯 C.闲暇 D.谈笑风声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体现显示绚丽多彩三五成群

B.

表现显示五彩缤纷三三两两C.

体现呈现绚丽多彩三三两两

D.

表现呈现五彩缤纷三五成群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从彝族刺绣的历史中,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B.

彝族刺绣的历史,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C.

据考证,从彝族刺绣的历史中,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D.

从彝族刺绣的历史中,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立夏”是夏季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立夏后的天气日渐血气方刚,世间万物绽放。四季周而复始,节气标志着四季的更迭与物候的变化,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①如果说之前春天还只是万物的苏醒与酝酿,那“立夏”则意味着生命的抖擞与蓬勃。②从字面来看,“夏”字就是一个人跪坐在炽热的太阳之下,突出头部被暴晒的的样子。③只有“立”住了,事物才能真正地开始与发展。④“立”在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⑤南宋薛澄写下“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的诗句,描写了立夏以后由萌绿转入葱茏。A.

②③①④⑤ B.

④③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 D.②①③⑤④名篇名句默写。6.

古诗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灵动、情感真挚。《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和对伯乐的渴望;《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敌军攻势之猛,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春望》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光明中学近期开展了“怎样预防校园的欺凌”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学校邀请辖区派出所王警官来校开展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法治宣讲活动。活动中,王警官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真实案例,以专业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等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通过此次法治讲座,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更是纷纷表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和抵制校园欺凌的能力。7.

请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给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8.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小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文:我没有遭受过校园欺凌,但我偶然遇见过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同学。小语: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小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4分)9.

九年级举办“精读《简·爱》,重读经典”读书分享活动,请你参加。【甲】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乙】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应该这样做,而且告诉我必须这么做。我思索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懦弱些,以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走进地狱之门的道路。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别有用心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泥潭,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无底的痛苦深渊。(选自《简·爱》)(1)【甲】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乙】文段中的“另一个声音”是指______________。(2)从整部作品来看,简·爱经历了诸多痛苦,请举出两个事件并说说这些“痛苦”对简·爱成长的意义。(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10.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11.

颜真卿的行书,劲挺奔放,笔法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背。展现了“气格之美”,尤其是《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A.

B. C. D.三、阅读(12~25题,共32分)(一)(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B.

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

“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13.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周亚夫至淮阳,问父绛侯故客邓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不能久。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将军深沟高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饷道①。彼吴梁相敝②而粮食竭,乃以全强制其罢极,破吴必矣。”条侯曰:“善。”从其策遂坚壁③昌邑南轻兵绝吴饷道。(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有改动)【注】①饷(xiǎng)道:运粮的道路。②相敝:指因互相攻战而共同疲敝。③坚壁:坚守营垒。14.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2)既克克:__________(3)策安出安:__________(4)彼吴梁相敝而粮食竭竭:__________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吴兵锐甚,难与争锋。16.

结合【甲】文内容评价一下曹刿这一人物形象?17.

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曹刿和邓都尉在军事谋略上有何相同之处。(三)(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魏科①近年来,在全球整体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寒潮和暴风雪等极寒天气事件却在全球多地不时出现。如何理解极端冷事件和全球变暖的关系?②首先要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关系。一般来讲,“天气”描述的是短期大气状况,“气候”描述的是长期平均大气状况,它们分别用短期和较长时间内平均温度、压强、风力、风向、湿度等参数来表示。③北半球冬季天气的冷空气源地在极地、北美大陆高纬度地区和亚洲大陆高纬度地区。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环绕极地一圈的西风环流带,西风环流中有强大的急流区,其风速甚至可以达到很强的程度。当这支急流形成北极涡旋时,会紧紧地将冷空气聚集在极区。然而,当急流产生大尺度扰动时,冷空气就容易向南倾泻,形成中纬度的寒潮和冬季风暴天气,产生暴风雪和冰冻雨雪。这就像旋转的陀螺,当其高速旋转时,陀螺不容易倒下;而当陀螺速度减慢时,就容易倒地。④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是形成西风急流的根本原因。温度差越大,西风急流越强,冷空气就更多停留在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的极端冷空气活动相对就越少;反之,当温度差减弱时,急流随之减弱,冷空气就容易影响中纬度地区。一般来讲,在1月等急流最强的月份总体冷空气次数较少,而过渡季节的11月和3月,急流还不够强大,冷空气活动数目是一年之中最多的。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也主要是由西风急流发生波动导致的。⑤短时间的极冷天气事件与长时间的气候变暖并不矛盾。一个地方出现极端冷事件与全球整体变暖也不矛盾。2024年1月初,北欧遭遇极端天气,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以下,西欧和中欧遭遇冬季风暴。1月中旬以后,北欧、西欧和中欧等地升温汹涌,目前气温已大幅高于正常值。1月中旬,美国遭遇大范围冬季风暴天气;暴风雪结束后,一些地方又出现了迅速升温,温度比正常值偏高10摄氏度以上。⑥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冷事件与全球变暖有着复杂的联系。虽然全球都在增暖,但增暖并不均匀,其中北极增暖幅度最大,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左右,被称作“北极放大”现象。这一现象减弱了极地和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使西风急流更容易失稳,从而产生更强的天气过程。同时,受全球变暖影响,大气中水汽量更多,当冷暖气团交汇时,会释放出更多能量,使暴风雪有时候会更加剧烈。⑦近年来,尽管强寒潮天气时有出现,但总体而言,寒潮的持续时间和频次已远低于半个世纪以前。当人们习惯了暖阳天气时,一旦出现寒潮天气,体感会更加寒冷。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复合型挑战,国际社会应切实行动起来,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积极开展绿色发展合作。(选自《人民日报

》2024年02月09日有删改)18.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之间的关系。19.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如何形象地写出北极涡旋形成中纬度寒潮和冬季风暴天气的过程。20.

结合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四)(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端午乡韵朱李锴①端午,是一阕萦绕在心头的故园乡韵。②清晨的木门,艾草成簇地悬挂着,染着初夏的新绿,又浸润着古老的福祉。微热的风衔着从千年古国传来的诗句在天地间盘旋,又成了落在父亲案头上的墨滴——“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淡淡的哀伤是篝火的余烬,在这之前,火势正旺,整个村子从静默的日常中走出,一下子拥有了勃发的生机。③最耀眼的是孩童脖子、手腕、脚腕处的五彩绳,系在世间最天真烂漫的腕上,怎能不耀眼呢?木门“吱哑”一声,飞奔而出的娃娃在还没清醒的村子里划开一道道涟漪,曳着青红白黑黄的水纹,一圈圈散开去。五方五行的深层含义很少被他们知晓,爱美的女孩子更多是比较你的丝线颜色更亮,我的手环编织更巧。不服者立刻转身回家,再出现在伙伴视线中时,故意扭动腰身,一个做工精巧的香包赫然在目,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自然,娃娃们还没到可以背诵“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年纪,不懂得什么“香草美人”,只是明年的端午,每个人的腰间必定都会挂着更加精美的香草绣囊,再过些年岁,也会成为诗歌中的玉质美人,演绎着各自的《楚辞·离骚》。④渐近中午,村子渐渐热闹,端午的灵魂也渐渐苏醒。村头河岸边,龙舟已经入了水,人们在等待“飞龙在天”的情景。老者眯着眼望望日头,无声地将手中的一簸箕黍米倒进泛着青黑色的河水,发出了开始的信号。一刹那间,锣声鼓点锵然而起,地动山摇的架势让扬起的绸子红透了半边天。随着一声高亢嘹亮的唢呐声起,众人又一阵躁动,闪开一条窄路,赤膊的汉子们踩着水花、吆喝着、欢呼着踏上了龙舟,一场即将上演的龙争虎斗让整个村子精神抖擞数倍……端午,已然来了。⑤晌午过后,等待已久的风筝终于从静止的物什变成了一场苍穹之上的狂欢,飞舞,灵动,要把热烈的气氛化作一阵荡然蓬勃的风,为整片天空写下崭新的定义。几十只风筝从地面悠然而起,为今天,它们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细细的线连接着风筝不羁的魂灵,勇者甚至能与风相抗衡,单薄有力的身子停滞在空中,瞭望着五千年的脉搏。就像祖祖辈辈的华夏人,在混沌中破土而出,在黑暗中拔地而起。⑥晚霞铺满天边时,米粽已经飘香。最初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粽子,如今已是寻常人家的节日吃食,颇有“王谢堂前燕”的意味。但也正是如此,端午节才在民间扎根、沉淀,成为不老的神话。各家早早备好了糯米、箬叶,以及甜枣、蛋黄、猪肉等喜食的馅料,一家人围坐,对着西落的日头开始包制粽子,好抓住即将过去的节日。待到烟囱炊烟缭绕,村子由白日间的激荡渐次消歇,剩下水墨色的流云,婉转在霞色渐褪的夜幕。这个小小的北城村落,被静谧重新轻拥入怀,回味、安歇。⑦对于村子来说,这日是新生。而对于我的流年岁月,端午乡韵是萦绕心头的永恒。(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06月10日,有删改)21.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村头河岸边,龙舟已经入了水,人们在等待“飞龙在天”的情景。(从修辞手法赏析)23.

文章结尾处的“对于村子来说,这日是新生;而对于我的流年岁月,端午乡韵是萦绕心头的永恒”这一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4.

在当今社会,传统节日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风险,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四、写作(40分)25.

题目:我是人间四月天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26.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听几首歌,画几笔画,来一次旅行,做一回志愿者……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劳动可以培养品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促进身心健康。请以“让我开心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答案: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A(解析:符fú)

2.D(解析:谈笑风生)

3.A

4.B(解析:主语残缺)

5.B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2分)示例:(1)预防校园欺凌,共绘和谐校园彩虹桥

(2)预防校园欺凌,织就和谐校园安全网

8.(2分)示例:①小文,你遭受过校园欺凌吗?②我及时地上前制止了他们的欺凌行为,并把情况报告给了老师。

(二)名著阅读(4分)

9.(1)(2分)【甲】罗切斯特【乙】简·爱的道德观或善良、正义

(2)(2分)示例:(事件)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妈家,受尽了舅妈和表哥的虐待;被送往寄宿学校,受到校长和老师的严厉惩罚;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婚事受阻后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意义)让简·爱勇敢坚强,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0.(2分)略。(要求书写端正、规范、美观、正确,不可潦草、涂抹。若出现所选字重复、错别字、不在规定位置书写、间架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每个字扣0.5分,扣完为止。)

11.(2分)C

三、阅读(12~25题,共32分)

(一)(4分)

12.(2分)D(解析: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13.(2分)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二)(10分)

14.(2分)①.驱车追赶②战胜③.怎么,如何④.尽,完

15.(4分)(1)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吴国的士兵锐气正盛,跟(他们)交战很难取胜。

16.(2分)示例: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政治家,“论战”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作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体现出的小心谨慎,表现出曹刿谋略政治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17.(2分)示例:二人在军事上都能深谋远虑,强调“敌疲我打,后发制人”的战略。其中曹刿强调作战靠的是勇气,当敌军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时,就能够打败他们;邓都尉提出:当吴、梁两国因相持疲惫而耗尽粮食时,用士气强盛的军队攻打这两国疲惫至极的军队,大败吴国是必然的。

参考译文:

【乙】周亚夫到达淮阳。询问父亲周勃的老部下邓都尉说:“怎样才能拿出好的计策呢”门客说:“吴国的士兵锐气正盛,和(他们)交战很难取胜。楚兵浮躁,(锐气)不能保持长久。现在为将军提出一个计策。不如率军在东北的昌邑筑垒坚守。把梁国放弃给吴军,吴军一定会用全部精锐军队攻打梁。将军挖深沟筑高垒坚守。派轻装的军队断绝淮河泗水交汇处。阻塞吴军的粮道。那时吴梁之间因相持疲弊而且粮草耗尽,然后用保持强盛锐气的军队制服那些疲弊已极的军队。打败吴国是必然的。”周亚夫说:“好。”按照他的计策,坚守在昌邑南边,接着派轻装的军队断绝吴军粮道。

(三)(7分)

18.(2分)①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②北极增温的“放大效应”。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增温,极地与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减小,进而影响到西风急流的稳定性。当西风急流减弱或发生扰动时,冷空气就容易向南倾泻,形成中纬度的寒潮和冬季风暴天气;③大气环流和海温分布的变化。全球变暖还导致大气环流和海温分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吸引西伯利亚冷高压爆发南下,形成极寒天气事件。(答出两点即可)

19.(2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北极涡旋比喻为旋转的陀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纬度寒潮和冬季风暴天气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