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芸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上吏被甲,
锐兵刃,毂弓瞥,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旦至!”军门都尉曰:〃将军
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
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
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
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
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黄军
②天子旦至
③囊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己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
(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
兵都穿戴盛甲。
(3)C
【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劳:犒劳、慰劳;
②句意: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
③句意:先前的。囊:从前、过去。
⑵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
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军,驻军。句意是:委派河
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
②之,去、往、至I」。被,通"披〃,指穿。句意是: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
盔甲。
(3)C项有误,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
特点,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⑴①慰问或犒劳;②将要;③先前。
(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
都穿戴盛甲。
(3)C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
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解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误。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
军在新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
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即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
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筋,弓拉满
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
久,皇上驾到,也不让人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
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
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
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
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
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
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筒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
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法
②朝匪夕阴
③而或长烟一空
④日星隐曜
⑤橘倾楫摧
⑥把酒临风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⑧去国怀乡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二白/而或长烟二空B.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临溪血渔/血不知人之乐D.不哒物喜/哒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开:今义
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
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
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
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一:均翻译为“全、都〃;B.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表承接/却;D.以: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这意顺即可。注
意关键词语的翻译:①以:因为;②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故答案为: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⑵A;
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②四时俱备
③青树翠尊一
④俶尔远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
(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荽);忽然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
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D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晓雾将默xi2:B沉鳞竞跃yu。;D怡yi然
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四时:
名词,四季;③翠蔓:翠绿的藤荽(翠绿的茎蔓);④俶尔:忽然。
⑶①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
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
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句意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
境)。②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头:条。句意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甲】:“清流见底";【乙】:"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这些句子写出水的共同点:清澈、透明、纯净。
故答案为:⑴C;
⑵①交相辉映;②四季;③翠绿的藤菱(翠绿的茎要);④忽然。
⑶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清澈、透明、纯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
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
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
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
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
的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
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
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
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荽,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
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
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画,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
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出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日:“非聘徽州唐打
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
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
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
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
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
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缱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的《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
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
②尔安敢轻吾射轻:
③老翁壬一短柄斧手: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
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爱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
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
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
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
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
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
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
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
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
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
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
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⑴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
行推断。
①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③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手:手持,手拿。
④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贝IJ:竟然,原来。
⑵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
表达的主要思想。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
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⑶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埋的,甲文
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
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
⑵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
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
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
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屈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
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
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⑶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
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
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
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跳〃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
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
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
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
念。这样写令故事宓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
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
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大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
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
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
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i旁,斜着
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
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
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
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
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
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
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休宁戴东原
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
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
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造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
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0〃
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
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
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
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
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
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笄,
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
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
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笞帚横扫也不会•下。
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
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5.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援疑质理
②或遇其叱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丛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丛也
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幺请
(4)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引、提出;训斥,呵责
(2)成年以后,更加仰墓古代圣贤的学说。
(3)D
(4)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
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援"属于古今
异义词,这里是引,提出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已经;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益:
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A担心;祸患,灾难。B向;跟随。C代词,代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不译。D来。
(4)“穷冬〃属于季节,"烈风""大雪"属于天气情况,这是属于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
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说明天气非常的寒冷,但宋源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还坚
持去学校,从而表现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引、提出;训斥,呵贡
⑵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D;
⑷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
法","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
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⑷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①渲染营造气氛;
②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6.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炸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驻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②。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雪豹
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
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
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
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
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鱼之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出之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面天下惧/学面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门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D
(2)A
(3)C
(4)C
(5)B
(6)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解析】【分析】⑴D项错误,句子翻译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由:遵从。故选D。
(2)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副词,表反问,难道;C结构助词,的;D代词,自
己。故选:Ao
⑶C项有误,“语多愤激,格调沉郁〃错,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故
选C。
(4)C项有误,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错误,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
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故选C。
(5)B项有误,原文为“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i寺独善之义也〃,作者写讽喻诗是表
达“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意"。故选B.
⑹“讽谕诗”作“谓”的宾语,其后断句;“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与“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
也”结构对称,因此“也"后断句,"闲适诗”后断句。故句子断句为: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句子翻译为: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
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⑺重点词语有: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
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故答案为:(DD;⑵A;⑶C;(4)C;(5)B;
⑹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⑺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费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
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卷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
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
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辨析选择。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解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
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误。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佗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作答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加以比
较得出正误。
⑹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
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⑺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杓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
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
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
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
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
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
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与元九书》(节选)
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
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
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
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
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
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
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
7.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H屈伸,弗之怠。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降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组腋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质:________
②敝: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案】(1)询问;破
(2)①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
(3)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
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质:动词,询问;②敝:形容
词,破。
⑵①余:我。嗜(shi)学:爱好读书。句意是: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以:因为。足乐
者:足以快乐的事情。句意是: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
⑶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
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
题。体现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故答案为:⑴①询问;②破。
⑵①我年幼时就爱学习。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
人。
⑶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
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点评】⑴本题考杳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对应,字字落
实”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对文木内容拒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问答,或者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附参考例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
录,约定口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
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
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
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
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
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
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
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
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
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饰,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
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
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
棉袍、破衣服处「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
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罐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错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
其未驯也,紫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
也,遂解其维紫。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
乎?“遂释之。
己则凭体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
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用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
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
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日:"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
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①钵(xian):锋利。②蛰(zhi)维:系缚。③遽(十):突然。④比:等,
待。⑤彷(xi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咆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
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U):责各,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相与:
②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适:
③食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马”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面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面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面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钻且利
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口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己则似心泯泯,饥哺馆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
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2)C
(3)A
(4)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
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
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共同,
一起。
(2)“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而"的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修饰。B表
承接。C表转折。D表并列。
(3)“类有能",意思是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个句子,
①形魁然大,爪牙话且利,意思是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从外形上看
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家伙。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口,意思是群鼠害怕它吃了自
己,一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有。这是群鼠从猫声音和外形上来做出的判断,好像猫是
有本事的家伙。③遽起而捕之,意思是(猫)突然跃起抓它,这是描写猫捉小鸡时的动作,
由此动作来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意思是后来它就是小
心谎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这句写猫卷天小心诵慎悠悠然的玩,这句话没有表
现猫”类有能〃。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意思是就和大家一起乂出来象以前一样横
行,这是老鼠彻底看透了这只猫的表现,并没有表现猫"类有能"。故答案为A。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方:正要。怪:感到奇怪,诧异。亟:迅速地;走:跑。故
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
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结合这则寓言的内容分析,寓言中的猫从外形和声音上看都好像非常有本事,但是
它不但不捕老鼠,反而捉小鸡,也就是说它不但无益处,还给别人带来坏处。寓言都是以
物喻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有些人不就像这只猫一样表面上看好像有优点、有本
事,但其实一无是处,他不但不能为他人带来福祉,反而给他人带来危害。此题只要能把
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⑵C;⑶A;
⑷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
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
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
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
有:①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用联系
语境或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⑸本题考查概括寓言寓意的能力以及概括给人启示的能力。概括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①从题目中找;②从人物的性格中找;③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找;④从重
点语句中找.这个寓言的寓意可以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寓言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寓言
故事和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和概括。
【译文】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
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就)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等候它
驯服。
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一
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有。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掠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
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
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
吗?”仆人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
以为它是特意针对自己隐藏原形,(就)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洞)。后来老鼠窥视得越多,(越)
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的。”就和大家一起又
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我正非常奇怪呢,此时乂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乂马上过去抓
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到(我的)面前,数落它道:“老
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
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
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瓢,形如瓜菱,上有细垄
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副取之,皆可
与熟、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瓢。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
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
【答案】(1)只,只是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瓢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这里的"但"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
(2)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说明解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从“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可知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以椰壳为酒器,测
试酒是否有毒。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
⑵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群,生动形象地说明觐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杳常析语言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
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
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
并进行整合即可。
【附参考译文】
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
块顿肉,形状像瓜篓,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
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刚取下来,都可
以与飙、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甄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
当口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
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诚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具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河南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股权回购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评估与防护合同
- 商品混凝土配送合同范本
- 电力采购合同范本
- 男生皮肤管理对比
- 国际物流模拟考试题与答案
- 现编现代企业管理
- 自制平板车应用管理
- 肠造口特色护理
- 《新媒体推广》项目二图文推广-课前自学
- 挂篮检查验收记录表
- (完整版)好撒玛利亚人
- PCB的DFM评审报告模板
- 护理培训学习记录表
-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 中国移动公司物业管理方案
- 团结就是力量(曲谱和歌词)
- 学士成都地铁牵引变电所设计论文
- 特种设备起重机械设备(行车)专项检查细则表
- 船上作业活动内容的风险评估标准风险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