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二: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思——《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生字;重点理解“拟定、参谋”等词语。2.借助三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情节图,概括课文两部分内容。3.运用抓关键句、随文批注、用心揣摩等阅读策略,学习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胸襟和无私的襟怀。4.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运用抓关键句、随文批注、用心揣摩等阅读策略,学习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胸襟和无私的襟怀。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情境与任务第1课时活动一:走近伟人毛主席1.介绍毛主席,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导语:作为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有着常人的慈父深情。当爱子牺牲的噩耗传来的那一刻,他陷入了矛盾:该破例归葬,还是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埋骨他乡?让我们走近身为父亲的毛主席,去感受他深沉的父爱和宽广的胸怀。(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学会提出问题。明确:“青山处处埋忠骨”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指的是长有树木野草的山,“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埋”是“埋葬”的意思,“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遗骨。活动二:瞻仰伟人风采,感悟伟人情怀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预习单,有针对性学习生字新词。(1)根据反馈,重点指导“尊”“眷”等易错字。(2)联系上下文,推想“踌躇”等词语的意思。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忠骨”指的是谁?预设: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光荣牺牲,毛主席的内心极度痛苦和其对毛岸英是否归葬作出了艰难抉择。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忠骨”指的是毛岸英。4.(出示资料)了解抗美援朝。7.这篇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封电报?预设:三封电报。8.借助情节图,提取“三封电报”的关键信息。(1)(出示第一封电报)理清内容。这封电报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司令部来电:岸英牺牲)这封电报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司令部来电:岸英牺牲)(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另两封电报的内容,并简单概括。小组交流,汇报情节图内容。(3)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用序号标出,你能根据情节图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吗?内容一:司令部发来电报,岸英牺牲了,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十分悲痛。内容二: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回国安葬,朝鲜来电要求葬在朝鲜;毛主席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决定将岸英葬在朝鲜。(4)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提炼两部分内容。(板书:惊闻噩耗艰难抉择)活动三:品读词句,感受“父亲之痛苦”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明确学习要求。(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随文批注,揣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2)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一人汇报。2.学生反馈。预设一: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1)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体会毛主席内心巨大的悲痛。学生交流分享批注。交流小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只有悲痛到了极致,才会“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是一种无声的悲痛。请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处描写毛主席动作的语句。(2)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话,没有吃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反馈,出示补充资料)主席和岸英的相聚,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聚少离多)(3)虽然岸英从小历经磨难,和父亲聚少离多,但是,毛主席深深地爱着岸英。出示文中句子:“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补充一组照片资料:(4)(出示文中句子:“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再读句子,想一想这个省略号里省去了什么。学生反馈交流。(5)朗读感悟。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所以当听到岸英牺牲的噩耗时,他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反问自己:(生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正是因为岸英从小历经磨难,所以主席心怀愧疚,不敢面对,不愿面对,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反问自己:(生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正是因为和岸英聚少离多,却没有机会补偿,所以他只好独自舔舐悲痛,一遍遍地对自己说:(生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所有的感受,都隐藏在这省略号里了。预设二:“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1)这句话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2)你知道“喃喃”的意思吗?(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他在喃喃着什么?(3)指导朗读。情到深处难自抑,心中想了千百遍后,就情不自禁地喃喃起来:(生个别读)“岸英!岸英!”(板书:慈父情怀)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课文,课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更清晰具体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深沉的父爱。这一片段篇幅不长,却让人深受感动。下节课,我们带着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走进课文第二部分。板书设计: 第2课时活动一:聚焦细节,感受“主席之伟大”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关于毛岸英遗骨安葬的两种意见、建议。(1)志愿军司令部电报: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点拨:志愿军司令部之所以发回这样的电报,一是因为人们知道毛主席想见他的儿子,二是因为中国有“叶落归根”的风俗,三是因为这是对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2)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点拨:朝鲜要求将毛岸英的遗骨葬在朝鲜,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心情是极其悲痛的?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示例:生:我从这句话中的“强忍”一词体会到了毛主席内心的痛苦之深。生:我从这句话中的“无限的眷恋”体会到了毛主席对优秀的儿子的留恋和回忆。师:毛主席眷恋岸英那熟悉的身影,眷恋岸英那亲切的笑容,眷恋岸英那过人的才智,眷恋岸英那远大的理想,眷恋岸英那……在无限的眷恋中,毛主席怀着矛盾的心情,面对着艰难的抉择。3.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毛主席会如何做?在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完成下图。4.重点品读文中毛主席的自言自语和内心独白,体会他身为领导人的伟大胸怀。(1)作为父亲,毛泽东想见儿子,因为——“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点拨:毛主席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他的内心是希望把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安葬的。这是父亲对儿子最后的、唯一的愿望,也是人之常情,是凡人的情感。(2)作为主席,毛泽东不能见儿子,因为——“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点拨:主席不能搞特殊,千千万万战士的父母也都期盼孩子归国。教师小结:毛主席同时作为国家主席,他要从国家、从所有父母的角度加以考虑,于是他作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这个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大国主席的决定,是一位父亲历经艰难、痛楚后的伟大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导人从大局考虑问题的清醒和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5.毛主席做了决定,可是这样的抉择又岂是轻易就能做出的呢?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还是踌躇了。这一段文字中有不少动作、神态的描写,相信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完全可以自己理解、体会。①出示: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6.朗读句子: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1)读了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2)联系后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作为父亲和领袖的毛主席那天晚上的矛盾心理吗?预设: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这是常人的情感。但他强忍着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宽广的胸怀和伟人的风范。(3)拓展延伸,结合补充资料和相关视频体会毛主席的深深父爱。出示资料:12年后,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此时主席已近七十,年近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儿,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其实毛岸英的牺牲给毛主席带来的悲痛一直延续到毛主席逝世。人们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毛主席的衣橱里有一叠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毛主席的,而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活动二:关注结尾诗句,体会不变的初心1.毛岸英牺牲在异国他乡,而毛主席强忍巨大的悲痛,做出了让爱子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长眠于朝鲜的决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2.结合资料,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1)小组合作,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了解的英雄人物故事。(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是否与这句诗相匹配。(3)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这句话结尾?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即使不能归葬家乡又有何妨,每一寸土地都是忠烈之士的埋骨之所。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情况和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交流:毛主席作出的决定和这句诗有什么关系?预设:毛主席最终作出的决定也正体现了这句诗的内涵。3.再读课题,感受毛主席以国家为重的伟人胸怀。4.小结:毛主席,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是一国的领导人,他更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位平凡的父亲,这更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劳苦大众他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遗骨留在了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情如海般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主席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活动三:品读伟人故事,追寻伟人精神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板书设计: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习字词摘录你认为难写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你认为难理解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感知读了课文,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了解的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人土地转让合同
- 2025电竞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修房屋漏水施工合同样本
- 农田承包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总工程师聘用合同样本
- 2025年家畜转基因胚胎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二零二五版探矿权股权转让框架协议范例
- pvc地板清洗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个人借款合同经典
- 乘坐私人校车合同样本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YYT 1849-2022 重组胶原蛋白
-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英文版习题答案chapter1英文习题
-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课件
- 酒店贷款报告
- 会计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 体育赛事推广方案
- 子宫肌瘤健康教育指导
- 手术室专案改善活动护理课件
- 公交驾驶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 桩基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