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古诗诗三三首首家国情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导读第四单元◎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语文要素◎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习作要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正准备举办以“走红色道路,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薪火红色研学活动,重温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大单元情境任务我是红色传承人领略诗人的报国之志寻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怀。让我们一起仰望那些伟岸的身影,去感受先辈崇高的精神;书写英雄的赞歌,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铭记在心。”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思体悟军人的钢铁意志聆听革命先驱的故事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寻找身边的平凡英雄领略诗人的报国之志任务一活动一:穿越千百年走近诗人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经久流传的作品,它们或记述爱国将士誓死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或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千百年,走进诗人,近距离接触戍边将士,感受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第1课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èn
yuè写一写篱lí仞rèn岳yuè摩mó遗yí理解诗题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理解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快要天亮。篱笆做的门。诗人在秋天的黎明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时的感想。了解作者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王昌龄(约698—约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了解作者字务观,号放翁。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写作背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期间边塞战士的。《从军行》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有感情地朗读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两首古诗,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活动二:对比阅读,感悟诗词中的家国大义望南望王师又一年。再读两首古诗,两首诗歌里都出现的一个字是哪个字?孤城遥望玉门关。读古诗,对比“望”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望”谁“望”“望”什么为什么“望”“望”的时候心情如何《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从军行》中,是谁在遥望呢?
他们“望”到了什么呢?戍边将士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祁连山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边城。古关名,大唐的军事要塞,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青海雪山玉门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自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独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玉门关。“暗雪山”中的“暗”字应如何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边疆生活艰辛,战场拼杀凶险边塞“暗”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能团聚将士心情“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边塞荒凉、肃杀的感觉,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透,磨破。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场环境特点时间漫长、战争频繁誓死报国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有感情朗读古诗。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边塞风景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细读诗歌,感受“南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滚滚黄河东流入海华山巍然屹立、直耸入云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滚滚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和华山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雄伟壮丽的特点。[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金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起的尘沙里流尽了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河山。细读诗歌,感受“南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失望盼望绝望让诗人失望的是什么?让诗人盼望的是什么?让诗人绝望的是什么?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盼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他们“望”的是什么?“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仍然——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兵之手六十多年了。发挥想象,说一说:在这六十多年里,遗民们是怎样期盼南宋军队北伐的?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当一次次希望变成落空时,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用沉痛的语气朗读诗句,“尽”和“又”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情。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
忧国忧民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①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②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
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一起试着背诵这首诗吧!陆游盼望朝廷收复失地,却次次落空。唐朝诗人杜甫终于听到了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第2课时作者简介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杜甫(712—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唐]杜甫黄河唐朝军队。黄河以南以北地区,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唐代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叛军投降,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诗人在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jìtìchánɡxiānɡ多音字裳chángshang衣裳初闻涕泪满衣裳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指衣服。“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写一写wūtì左右结构框架结构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诗的意思。【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涕】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青春】随手卷起。【便】就的意思。诗人听说蓟北被收复后,心情十分激动,想回到家乡去。指春天。杜甫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了,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漫卷诗书喜欲狂。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或诗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品读“狂喜”,走进内心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眼泪从“满”字,你感受到什么?发挥想象,杜甫的眼泪会怎么流呢?想一想,说一说:杜甫是怎样“初闻”到胜利的喜讯的?杜甫正在吟诗作画,忽然,他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正在街巷散步,忽然,他看见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欣慰◎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数年颠沛流离,自己终于可以回归家园◎回忆多年离乱经历感慨痛彻悲喜交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一家的愁绪因何而来呢?《春望》作于失陷后的长安城中,杜甫曾在安史之乱前见证盛唐的繁华,可如今的长安却已满目荒凉——诗人当时的悲痛和忧愁跃然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现在你能明白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了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喜欲狂”。诗人泪流满面卷起书本欣喜若狂放歌纵酒欣喜返乡想象表演,体会“漫卷”喜——“愁不在”——“喜欲狂”妻子诗人漫卷诗书(动作)你觉得怎样卷诗书才能体现杜甫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怎样唱歌是“放歌”,怎样喝酒才是“纵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谁和谁作伴?诗人已经还乡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诗人还没有还乡,但说正好可以和春天作伴返回家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路途遥远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想象返乡路上的情景去往洛阳方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便下”这两个词让人感觉距离并不远,仿佛洛阳就在眼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归心似箭。有感情朗读全诗,读出诗人涕泪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表达实践,升华情感同学们,如果把杜甫的这首诗改写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健身房房屋租赁合同
- 神经外科头部引流管护理
- 2025年安徽国控资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国企宁波前湾控股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课件
- 2025年马鞍山和县和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中山市古镇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桥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三明市三元区列东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应急总医院合同制康复医学科工作人员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器材使用教程》课件
- 《小儿静脉穿刺》课件
- DB11-T 212-2024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托盘贸易合作合同范例
- 劳动节安全教育家长会
- 品类运营管理
- 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合同
- 我的家乡浙江衢州
- 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答案
- 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特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