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图解版)_第1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图解版)_第2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图解版)_第3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图解版)_第4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图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考点L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座住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

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

地轴: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而相交的两点

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

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

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

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北极x«

6O*N90;N12O-W15O-W18O.

WN/

/\v''l20oE

90°W

0^"60°£

南横出F

纬线犯纬度抬线和经度

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厘圈经线是生回,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图

指示方向纬线指示左攻方向经线指示嫩方向

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主任无数条:所有经线都想交于南北两极点

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桓菱

丕桐菱(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经纬度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二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

数划分北纬N:北半球0°--90°N东经E:东半球20°W—0°—160°E

南纬S:南半球0901S西经W:西半球20二W一180二一160、E

经纬度变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我纯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叁箜

化规律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

分界线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0纬线)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确定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

考点2.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

地球自冷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

周期1天1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季节变化,形成五带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复至(6月22日前后)

--本-----------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

春-•分---------—-—了4-“y

侑月哂朝).上一由回归线

冬至

4产(12月22日前后)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

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昼,

南极圈以南极夜北极圈以北极夜

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相等南半球多,

南半球少北半球少

南北半球3、4、5月份6、7、8月份9、10、11月份12、1、2月份

季节状况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秋季北半球的冬季

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夏季

3、地球上的五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5°N66.5"N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

长北温带B»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A23.5°N23.5°N/4tmM

卜有太阳直射现象

热一带终年炎热。°A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

n723.5°S四季变

C»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温带化显著

卜有极昼极夜现象

66.5°S终年寒冷

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

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

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B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66.5°N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

象,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

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C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

D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

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气佚笠

E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年寒冷。

考点3.地图的阅读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

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法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玄回:①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首都­?:­■.??沙漠等高线

下南、至西右东。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省级行

◎运河-=—铁路

箭头指向正北方。③经纬网定位法:经线指政中心…一

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山峰Y—水库EEE沼泽

(3)圉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洲界w河流-n-n_n_n.长城

湖泊

,国界

2、选择合适她图:比例尺较大,表示范围小,公路

—方时令

内容详;比例尺较小,表示范国大,内容略。地区界O主要城市

河湖

考点4.地形图的判读

1、关于地形图的几个相关概念:

漫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判读:

由掾(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度更(两山峰之间的部位);

山奔(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

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盆地(等高线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3、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范围,着上不同颜色,

看到地表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高原、山地用黄色表示。

4、地形剖面图: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wwws^/ws^z^-^^zwwww-^w*/w*yx*■zw^^vwvtez^wwwwwwzws^wt^ft.

5、拈地表面的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高度500米以上500米以上500米以下无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具有耸立的山地势起伏四周高、宽广平坦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峰、陡峭的山坡较大中间低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考点5.陆地和海洋

1、地球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71%海洋,29%陆地,也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地球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丕当良,从南北半球看,陆担主要集中在北半琰,但

是北极周围是海洋;漫洋大多在南土球,而南极周围是陆地。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春至琰,海洋大多在西半球。在半球海洋分布集中,占90%,眩土球陆地分布集中,占48%,

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漫年面积大王储也面积O

3、基本概念:大陆是指面积广大陆地(最大是亚欧大陆,最小是澳大利亚大陆);岛些是指面积较小

陆地(最大是格陵兰岛);姜匿是指陆地伸进海洋凸出

部分(最大是阿拉伯半岛):.大迦[是指大陆和它附近岛

屿;邀1夫是指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狭窄水道。

4、大洲和大洋分布:A驯、B韭划、C北美洲、

D南美洲、E南极利、F欧洲、G大年洲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史度泮、④北冰洋

5、几条重要纬线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韭一现、…延冽二一大汪洲「南美冽;.〜

北回归线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圉穿过:欧洲、亚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E南美洲、F大呼洲、G南极洲、H格陵兰岛(东西半球图);

A我医冽、B欧洲、C非冽、D驯、E南送冽、F韭冽、G曲扬冽、H太年洲(南北半球图)。

(2)大洲的半球分布: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词、通.美洌;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冽"北美冽: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恶型;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其冽、大迁冽。

(3)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界线:⑦乌拉尔山脉、⑧乌拉尔河、里海、⑨大高加索山耶、黑海、⑩土耳其榛峡;

亚洲与非洲界线:⑥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⑥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⑤与拿当运河;欧洲与非洲分界线:O直布罗陀海峡;

(4)四大洋名称:①太平济、②大西在、③印度洋、④北冰洋(东西半球图);

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⑤大西洋、⑥太平洋、⑦印度洋。(南北半球图)

(5)大洋的半球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太干洋,主要在西半球:呈“S”形状的是大西洋:全部

在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全部在北半球,面积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7、海陆变迁原因:自然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存平面的升降;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8、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大约两亿

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一块大虺,周围是一

片汪祥。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

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

9、板块的运动:(1)板拉构造学说认为:①由岩石

—板块边界一一板块运动方向

组成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A美洲板块、

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E亚欧板块、F太平逑■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

在不断地逗劲着。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最反: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适

跃。世界上的火山、地褰,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带;a地中海一喜马弗雅地带。

(3)板块运动方式: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渗洋。两个板块

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考点6.天气与气候

1、天气: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是一个地区级烟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预报: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4、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方,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5、常用天气符号:

米/QG分分命公

哈彩云I9J小南中南入南绿南冰也

介於圣*启,堂—与

南火;小寸中,大力①阳雨霄而冻沙尘比

6、空气质量:用空气质堂指数表示。空气质量指数小,表明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空气

质量指数大,表明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有害。

7、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生后工吐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目苴,近巨,最高温

与最低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0

8、气温年变化: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一年当中,北至琰大陆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气温最高,"L最低;南半琰大陆气

温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9、等温线: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10、等温线判读:①等温线密集地方,气温差差异大;等温线稀疏地方,气温差异小。②闭合

等温线,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高温中心。③等温线大致沿

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111等温线数值变化^

型琰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反之递增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反之递增

1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气温大

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②同纬度地带,夏至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

至陪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③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引

1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1)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D大陆西岸降水少,C大陆

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E_没濠地区降水多,F内陆地区降水少;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直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一雨极G乞拉朋齐

世界降水最贫乏的地区一干极H灯塔卡当沙溪

14、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主要类型分布:

热带:⑦热带季风气候:⑧热带沙溪气候;

⑨热带草原气候;⑩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⑤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③地中海气候;⑥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寒带:①寒带气候;特殊气候;⑪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

降水rrm

气iiiP降水mnr气温降水占降水

3060C30i----------—poo30

15500I1_____go

K100::

15—7^-5001515/\

0400、二______1*mvWn000xr400

15,"X

300L______1J3V0Zv0y-15-15300

-151oA

oz\oO\/fo

[i20C斗」5cc-30-30

-30-3i4UU

145

-45nmninfl00—451______________100-451001Jo

-60,.J

10...■illII..

-60iiiiiliiiiii^plllllla.ll-600

10(菖)in4¥10(月)

14714710(月)147]0(F_14110(月)

全年严寒,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全年温和湿泗夏季高温多雨,

降水稀少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湿润气候降水

降水气沼降水气温一——降水

=-|600306006003000

flu

-50015500X50015;00

40000400100

_ic

-15-30000300IDtoo

-qn

-30-20000200OU4

-45-100o一4CJ

切曲牌°一

-60」0一6-60-601o

14710(月)I4710(月)14710(月)14710(月)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全年高温,降水一年终年炎热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冷夏热,

分干、湿两季分旱、雨两季(全年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稀少

1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索:(1)续度隹道:(2)海陆位置:(3)地形因素:

16、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3:燃烧屎、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减少了

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后果: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

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考点7.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1、世界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总数:70亿(2)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是亚洲、非洲(最高)和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是欧洲(鼠低)、北美洲。

2、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带来问题: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

3、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北半球中低纯度地区。

A亚.洲东部和B亚洲南告LC欧洲西部以及D北美洲东

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2)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E边遑地区;气候过于

湿热的F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G高纬度地区;地势高

峻的H高原、山展。

人口再原(♦平方千*人U,t)

4、世界三大人种:呈现大范围集中,小范围零星分布。

①句种人肤色色浅,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

较多,主要分布欧洲、亚洲西部、韭洲北部,北美洲中

部、大洋洲东南、南美洲东南:②^种人肤色淡黄,头

发黑直,面部扁平,体毛中等,主要分布生洲迷部、北

美讯北部、南美洲西北;③黑种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

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主要分布韭洲南部、大洋洲西北。

5、世界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有①汉语、②英语、③

俄语“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