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历史岳麓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4.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5.《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D.土地转让的停滞6.“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B.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8.《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材料中的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B.丝织业规模扩大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官府垄断丝织业10.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1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符的是()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12.(2013·天津文综)“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3.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14.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15.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16.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17.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8.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19.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20.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3)西方收藏家称中国瓷器“有着数千年传统",其根据何在?请用史实印证。(注意:举出1例即可)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5分)(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4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请回答:(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3分)(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5分)(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A解析:依材料数据可知中国古代粮食的收益率高出古罗马,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势,依靠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选A项.3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封闭性与保守性,这正是小农经济的影响.4答案:C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分析错误.其余各项均符合史实。5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买卖也出现了;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由此井田制逐渐瓦解,公田渐趋荒芜。由此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是题干材料表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6答案:D解析:本题关键词是“井田废(即废井田)”,有田者(土地所有者)“以至于富强",耕者(贫民)“以至于穷饿而无告”判断,苏轼强调的是废井田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7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以实在田土均之……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来判断黄宗羲是针对土地兼并问题而提出这一构想的。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概况,材料反映了鲁人夫妻从事纺织业,意欲前往越地经营,据此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并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9答案:A10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出现农业区域化的特点,在这些地区,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出现,故选B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在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主导地位,故D项说法不正确。12答案:B解析: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政府的大力推广是促使棉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前提条件”,故A项不符合题意.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构成“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的前提条件,C项错误。棉花在开始成为纺织原料的时候,就已经是经济作物,故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无直接关系.B、C两项中的“草市”“夜市”的信息与唐朝时期的史实不符,正确答案是D项。14答案:C解析:整个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据此排除A、B两项。受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商人的身份地位一直不高,且D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城市的职能在最初以政治职能或军事职能为主,从材料可以看出,其经济职能的色彩开始强化,故C项正确。15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明代南北方商品交流频繁,故应选C项。16答案:C解析:元稹为唐代诗人,排除A项;B项所述现象直到明清时代才出现,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反映了东西南北各地的商品交流,反映了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故选C项。17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明朝时期,岭南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北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明朝白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货币,货币经济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商贸方式,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北货”与“南货”的差异,说明了D项正确.18答案:D19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中无从反映.20答案:A21答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五月中旬物理试题含解析
- 木工劳务分包合同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第一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初三第十一模(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西医临床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导论(种植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维吾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云南省蒙自一中2025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十一校2025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区绿化造林工程承包合同
- GB/T 3785.3-2018电声学声级计第3部分:周期试验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特变电工-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optimact540技术参考手册
- 第一章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课件
- 产品QC工程图 (质量保证工程图)Excel表格
- 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 电气平行检验用表
- GB∕T 14527-2021 复合阻尼隔振器和复合阻尼器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