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当代知名作家介绍_第1页
丁玲当代知名作家介绍_第2页
丁玲当代知名作家介绍_第3页
丁玲当代知名作家介绍_第4页
丁玲当代知名作家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玲演讲人:XXX时间:20XX.XXINTRODUCTIONTOPPTBYFAMOUSCONTEMPORARYWRITERS当代知名作家介绍PPT名人介绍作家介绍01AuthorIntroduction成长经历02GrowthExperience小说作品03NovelWorks人物评价04CharacterEvaluation目录作家介绍PARTONEAUTHORINTRODUCTION作家介绍01AuthorIntroduction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作者简介作家介绍01AuthorIntroduction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于湖南临澧佘市镇高丰村。民国七年(1918年),丁玲就读于湖南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民国八年(1919年),丁玲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之后入岳云中学就读。民国十一年(1922年),丁玲赶往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民国十二年(1923年),丁玲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民国十三年(1924年),丁玲来到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民国十六年(1927年底),处女作《梦珂》发表于《小说月报》。民国十七年(1928年),丁玲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反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人物生平作家介绍01AuthorIntroduction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丁玲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6月,丁玲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捐款1200余万元(旧币)。1952年6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她将荣获斯大林奖金二等奖共5万卢布全部捐给了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儿童福利部。1955年和1957年,丁玲两次遭受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错划为“反党小集团”、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垦区(现今汤原农场、宝泉岭农场)劳动12年,期间创作了《杜晚香》。“文革”中又被关进监狱5年。粉碎“四人帮”后,丁玲的冤案逐步得到平反。1975年春,丁玲获释后被安排到山西农村。她和丈夫陈明将补发的工资捐献出1万元,用于农村生产建设。198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多年来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肯定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丁玲在晚年,不顾体弱多病,勤奋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热情培养青年作家。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人物生平成长经历PARTTWOAUTHORINTRODUCTION与毛泽东关系与主席的故事2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毛泽东高度赞扬丁玲的《田保霖》,他不仅给丁玲和欧阳山写信约两人到他的住处谈话、吃饭,而且在高级干部会上还表扬了丁玲,他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并且为丁玲在群众中恢复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丁玲终身佩服和感激。与主席的故事民国廿五(1936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丁玲主持召开会议,筹备成立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11月22日,文艺工作者协会举行成立大会,大会由李伯钊同志主持,丁玲报告筹备经过。会上,毛泽东提议协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文艺协会”,与会的全体会员一致通过。成长经历02GrowthExperience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她离开北平,返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投入真情成长经历02GrowthExperience01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无限遗憾02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不足之处成长经历02GrowthExperience成长经历02GrowthExperience02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长治老顶山漳头乡村。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相依为命01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挚爱深沉小说作品PARTTHREEAUTHORINTRODUCTION小说作品03NovelWorks创作时间作品名称出版社1936年《意外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6月20日《母亲》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6月1日《夜会》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2月《水》新中国书局1932年4月《法网》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0年9月15日《韦护》上海大江书局1927-12《梦珂》小说月报1928-10《在黑暗中》上海开明书店1942-3-9《三八节有感》解放日报1942-7《十八个》

1944-6《田保霖》

1930《莎菲女士的日记》小说月报1941《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国文化1980-3《也频与革命》诗刊1928-7《阿毛姑娘》小说月报1928-2《暑假中》小说月报1948-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作品03NovelWorks三十年代初期,丁玲就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转变。丁玲发表小说的时间要晚一些,《梦坷》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的1927年和1928年,冰心、庐隐、冯沅君诸人早已名声闻达于世,但是后来者异军突起。以表现五四落潮时期一种时代的苦闷和刻画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复杂性格而言,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别人没有能够写出,而新文学史上也无可替代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还有《梦坷》《暑假中》等一批作品,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一举成名的丁玲写作十分勤奋,短短两年间她就有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小说集出版。这些作品题材内容不尽相同,思想艺术水平有高有低,但都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苦难中寻求出路的社会反叛情绪和社会批判意识。尤其是,其中那些表现青年知识女性生活的作品,透过五四以后到五卅前夜凝重的时代,氛围的描写,楔入主人公心灵的深处,开掘出一种深深的时代的失望和痛苦。表现出热烈的个性,解放精神,和对于未来的朦胧,而热切的憧憬。前期的文学创作小说作品03NovelWorks解放区时期的文学创作从《田家冲》《水》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的文学创作在追求民族风格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丁玲是一个文学兴趣广泛的人,对中外文学具有宽阔的容受性。她喜爱莫泊桑、福楼拜、雨果和巴尔扎克,也喜爱狄更斯。还喜爱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她更爱读的作品,因此我们在她的创作中感受到一种熔各种艺术方法技巧于一炉的恢弘境界,但是,无庸讳言,她早期的作品是更多地汲取了外国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的滋养,《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容易使人想起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而三十年代的一些作品,她便在努力克服静态的心理分析,而较多地从行动中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到解放区的小说创作,细腻的心理描写为展现动荡时期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服务,为绘制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的历史画卷服务,作品有了更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作者也就更多地运用人物的行动、语言,更多地运用小故事和细节烘托人物的心理。《红楼梦》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充分地显示了出来,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作者一贯善于以委婉绵密的笔触对人物作深刻的心理描写的艺术特色仍在。然而因为动态的描写多了,静态的心理分析少了,环境的刻画突出了,情景交融的描写增多了,便没有了某种外国心理分析小说式的酣畅淋漓,却有了中国文学固有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的蕴藉的神韵和情致。丁玲寻求民族特色的努力,和作者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因为民族风味浓郁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吸引自己民族的读者,更好地发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小说作品03NovelWorks晚年的文学创作1979年丁玲获得平反,回到北京。她立即又充满当年的热情投入到文学事业中。她除了创办大型刊物《中国》,还常常出国到西欧北美访问,在这短短数年间,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其中《杜晚香》不仅以其清新、秀丽而又极为朴实的描写,给人以极强的魅力,而且成为作家一生探索妇女解放道路的一个艺术答案;而《访美散记》更是情溢于辞,美妙无比,既是作者散文创作上的又一高峰,又是中国新散文苑里的奇葩;《魍魉世界》回忆了自己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绑架并囚禁于南京的经过,人们从中既可以感受到一个特殊时代的腥风血雨,也能够聆听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正气歌;《风雪人间》和《牛棚小品》都是“伤痕文学”,但它和一般的“伤痕文学”不同,不只是没有哭哭啼啼,悲悲切切,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倔强的灵魂。它们的谋篇布局、人物和场景的描写,还有语言的艺术光泽,都是文学创作中的珍品;另外作者缅怀瞿秋白、鲁迅、宋庆龄、贺龙、史沫特莱、茅盾、柯仲平、冯雪峰等人的系列散文,也是情真意切、感人极深,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除这些文章外,丁玲还写了不少评论和理论文章,并以此阐明自己复出后的文艺主张,对后进的青年作家勉励有加。她还出版了《丁玲散文集》《丁玲近作》《风雪人间》《魍魉世界》《生活·创作·时代灵魂》《我的生平和创作》等作品集和理论批评集。人物评价PARTTHREEAUTHORINTRODUCTION人物影响04CharacterEvaluation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人物评价1王蒙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人物影响04CharacterEvalua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