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文学的艺术创新,犹如人的生命,其奥妙在于“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文学之“变”,不仅仅在于形式的创新、语言的翻新,更在于内容的创新、思想的更新。自古以来,伟大的文学家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尝试,试图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思想内涵,以丰富文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探索和尝试,往往带来文学的变革和创新。在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学创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可能性。许多作家开始尝试利用这些新兴媒体进行创作,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这种尝试和探索,无疑为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文学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作家们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文学的创新也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当文学作品真正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引起了社会的共鸣,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创新。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学的艺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翻新上。B.文学的变革和创新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C.当代文学创作的环境和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D.文学创新需要具备文学功底、社会洞察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材料一主要讨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文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当代文学创作的新特点和新趋势。C.文学创新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社会的支持。D.文学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3.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学的创新主要在于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翻新。B.当代文学创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文学创新不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D.文学创新是作家个人行为,与社会无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选择。然而,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乱扔垃圾、破坏文物、大声喧哗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卫生,也损害了我国游客的形象。为了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旅游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垃圾回收和处理设施;加强景区管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文明素质,改善了景区的环境卫生。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旅游还不是人们的休闲选择。B.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卫生。C.政府和旅游行业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D.实现文明旅游,只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即可。5.材料二主要讨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B.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的影响。C.提高游客文明素质的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D.景区环境卫生的现状。6.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旅游还不是人们的休闲选择。B.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C.政府和旅游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D.实现文明旅游,只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避战乱,迁于鲁。父叔梁纥,母颜氏。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display:inlineblock;height:1px;margin:0px;padding:0px;overflow:hidden;borderstyle:none;lineheight:1px;width:100%;"></span>纥尝为其邑大夫,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年十七,郰大夫病且死,遗言曰:“吾闻圣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2.D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C5.C6.B(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1)D(2)B(3)①善良淳朴、热爱生活;②勤劳能干、心灵手巧;③坚强乐观、积极向上。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7.B8.A9.①周朝的衰落;②天下大乱;③道德缺失。10.①广博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②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③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二)古代诗歌阅读11.D12.①对朋友离别的惜别之情;②对朋友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③对朋友前程的美好祝愿。三、语言文字运用13.D14.B15.A16.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设问。四、写作(略)1.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对文本形式和语言特点的把握。2.古代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的掌握。3.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学生对汉语语言规范的掌握,以及对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4.写作: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详解及示例:1.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筛选、整合和解释能力。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感知和鉴赏能力。4.文言文阅读:考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