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扁担最大的用处是挑粮食。农忙季节,稻田地里熟了,一部分人负责担任稻谷,一些人负责脱粒。大家普遍用的脱粒机都是人力驱动的,脚下踏板一踩,起伏之间将上下的驱动力通过齿轮转换成了箱体内滚环的旋转力。负责脱粒的人一边踩踏板,一边两手握住禾苗根部,将稻穗贴近高速旋转的滚筒,一粒粒的稻谷便_____________地落在机斗里了。机斗里的稻谷装筐之后,就该扁担_______________了。装好的湿稻谷有一百多斤,一般年轻人都能挑得起来。将箩筐上的绳子结环套进扁担两端,半蹲身子,肩窝顶住扁担中部,扎好马步,一手扶住扁担,一手撑在大腿上,腰手一起使劲,肩膀往上一顶,一担稻谷就挑了起来。起身之后略微调整一下担子的重心,就可以往前走了。掌握了挑担的技巧,再重的担子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了,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挑担人,就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展现出劳动者独特的美感来。如今,老家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顺利摘除了贫困帽子,农村的建设__________________,面貌________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纷扬扬大有作为日新月异耳目一新B.沸沸扬扬大显身手沧海桑田焕然一新C.纷纷扬扬大显身手日新月异焕然一新D.沸沸扬扬大有作为沧海桑田耳目一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农忙季节,稻田地里熟了,一部分人负责收割稻谷,一些人负责脱粒。B.农忙季节,稻田地里熟了,一部分人负责收获稻谷,一部分人担任脱粒。C.农忙季节,田地里稻谷熟了,一部分人负责收获稻谷,一些人负责脱粒。D.农忙季节,田地里稻谷熟了,一部分人负责收割稻谷,一部分人负责脱粒。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该句使用了比喻修辞,“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挑担人”是这句话的本体。B.“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是这句话的喻体,形象地刻画出挑担人行走时的动态美。C.“劳动者”是对“挑担人”的一个升华,把“挑担人”上升为对“劳动者”的歌颂。D.“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是地点状语,突出挑担人工作的艰辛,增强了劳动的独特性。【答案】1.C2.D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树叶等散乱飘洒。沸沸扬扬:像水开后气泡翻滚一样的喧闹,形容议论纷纷。根据语境,形容“稻粒”脱落,应该用“纷纷扬扬”,排除BD。第二空,大显身手:形容充分展示自己的本领。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能作出重大贡献。根据语境是说“扁担”的作用,“大有作为”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应选用“大显身手”,排除A。第三空,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根据语境,这里不仅指社会变化很快,而且还形容向好的方面发展很快,所以应该使用“日新月异”。第四空,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和看到的都变得很新鲜,与以往大不相同。根据语境,这里指社会变化,而不是强调人看到和听到,所以使用“焕然一新”。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主宾搭配不当,“稻田地里熟了”改为“田地里稻谷熟了”,排除AB;二、动宾搭配不当,可把“担任”改为“收割”;三、结构混乱,句式前后不一,把“一些”改为“一部分”,排除C。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D.“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是“挑担人”定语;另外,“突出挑担人工作的艰辛”错误,从“展现出劳动者独特的美感来”可知,应该是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歌颂。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①。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主要是一种发育性疾病,②,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弱视,就责怪孩子。其实,弱视的孩子也很无辜,因为③。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先天因素是指母亲怀孕期间服用了某种药物或者受到了辐射,遗传因素则与基因有关。当然,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面两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①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②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③弱视一般和家长有关系5.①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②弱视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③发现弱视不能拖延治疗时间。【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由下句“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可知,此处为转折,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那么近视患者戴眼镜是可以矫正视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第二空处,结合上句“弱视主要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和下句“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可知,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成年后基本治愈无望,那么表明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第三空处,由下文“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先天因素是指母亲怀孕期间服用了某种药物或者受到了辐射,遗传因素则与基因有关”可知,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遗传因素,和母亲有关,所以次此处应该填写“弱视一般和家长有关系”。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弱视与近视不同之处,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病,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第二段前5句话讲了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外伤等,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弱视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讲了对孩子的眼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否定句可概括为“发现弱视不能拖延治疗时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光闻先帝丧,入临。时光罢官居洛十五年矣,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有君实。至是入临,卫士见光皆以手加额,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至,人聚观之,光惧,亟还。太后遣梁惟简劳光,问为政所当先。光疏曰:“臣闻周易,天地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君父,天也;臣民,地也。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夫道犹歧路,近差跬步,远失千里。今陛下新临大宝,太皇太后同断万几,初发号令,斯乃治乱之歧涂,安危之所由分也。当以要切为先,以琐细为后。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壅而不下达。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明主忧勤,宵衣旰食,而下无所诉。皆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往往怨归先帝。臣愚以为今日所宜先者,莫若明下诏书,广开言路,不论有官无官之人,有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仍颁下诸路、州、军,出榜晓示。在京则于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皆不得取责副本,强有抑退。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诏从之。夏四月甲戌,诏曰:“先皇帝临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泽天下;而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宣布实惠。其申谕中外,协心奉令,以称先帝惠安元元之意”。(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元祐更化》)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B.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C.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D.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邦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自生民以来/治乱未有不由斯道者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否泰,属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象,“否”指好运,“泰”指坏运。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C.鼓院,官署名,是宋太宗所设置的登闻鼓院的略称,主要掌管受理臣民章奏。D.甲戌,甲为天干首位,戌为地支十一位,干支搭配可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被罢官后,因先帝驾崩回到京城哭吊先帝,所到之处百姓聚集围观,司马光感到恐惧,急速返回了洛阳。B.司马光认为近年来风气不正,为官者不仅苟且偷安,还狂妄地发布危险的言论,致使朝廷不了解民间疾苦,皇恩不能惠及到百姓。C.司马光认为不管是谁,只要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缺失,都一律允许密封上奏,尽情地把话说完,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这样可以避免百姓把怨恨归于先帝。D.先帝在位十九年,恩泽天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执行不当,朝廷政令成了一纸空文,不能给百姓带去实惠。所以,朝廷昭告天下,奉行诏令,安抚黎民百姓。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B7.A8.B9.(1)百姓阻遏道路聚首围观高呼:“您不要返归洛阳,留下来辅助天子,救救百姓吧。”(2)如果有阻拦刁难的大臣,那这个人一定有奸诈恶劣的言行,害怕被人指明和陈述,一心想要隔绝蒙蔽人的耳目,这不可以不察看。【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竭诚以献替”的主语为“臣”,而不是“君”,所以在“臣”前面断开,排除A、D;“献替”为“献可替否”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应在“替”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因此,如果国君您平抑心气来问询我,我会竭尽所诚来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那么国家的一切政务就会治理好,国家安定。如果国君您厌恶听起来不舒服的话,我便谋求助益自己的计策。如果那样的话,就会民情壅塞蒙蔽,百姓众叛亲离。自从有人类以来,国家的安定和混乱没有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否’指好运,‘泰’指坏运”错误。“否”指坏运;“泰”指好运。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还狂妄地发布危险的言论”错误。由原文“士大夫以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可知,为官者不仅苟且偷安,还把那些正直的言论当作狂言。“危言”此处指正直的言论。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无”,通“毋”,不要;“相”,辅佐;“活”,使……活下来。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沮难”,阻拦刁难;“奸恶”,奸诈恶劣的言行;“壅蔽”,隔绝蒙蔽;“聪明”,耳目。参考译文:神宗逝世,司马光赴朝临丧。司马光被罢官后一共在洛阳住了十五年,农夫和乡野老人都号称他为司马相公,连妇女小孩也知道他是司马君实。这时赴朝临丧,卫士望见他,都用手放在额头上,百姓阻遏道路聚首围观高呼:“您不要返归洛阳,留下来辅助天子,救救百姓吧。”所到之处百姓聚集围观,司马光感到恐惧,急速返回了洛阳。太皇太后派遣梁惟简慰劳司马光,问司马光什么事应该先行。司马光上奏章说:“我听闻周易记载,天地交国家就会昌盛,不交的话国家就会走向衰败。国君是天;而臣子是地。因此,如果国君您平抑心气来问询我,我会竭尽所诚来提出自己的建议,那么国家的一切政务就会治理好,国家安定。如果国君您厌恶听起来不舒服的话,我便谋求助益自己的计策。如果那样的话,就会民情壅塞蒙蔽,百姓众叛亲离。自从有人类以来,国家的安定和混乱没有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道路上仍然有岔路,即使差半步路,也会相差千里。如今陛下您刚刚登基,太皇太后同您一起处理国家政务,刚刚发号施令,这也是国家安定或动荡的岔路,国家安定和危险的分水岭。应当把重要和急切的事务放在首位,而把琐碎细小的事物放在后面。我见到近年来,风俗败坏,士大夫把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作为智慧,而把正直的言论作为狂妄的话,这导致了民情蒙蔽,而不能向上通晓,皇上的恩泽堵塞不能向下达到百姓那里。百姓们非常愁苦,痛心到了极点,而皇上却不知道;贤明的君主忧愁勤劳,勤于政务,而百姓却无处倾诉。这些的罪过在于这些大臣,而百姓却不知道;常常把怨气归给先帝。我认为如今最应该放在首位的,不如颁下诏书,大开言路,不论是有官位的人还是没有官位的人,只要是知道朝廷政务的缺失以及老百姓疾苦的,都一律允许密封上奏,尽情地把话说完。仍然在各个路、州、军贴出榜文给百姓看。在京城则在鼓院,委托主判官划定时间进入;在京城之外,则在州、军的名下,委托长吏当日递入朝廷让皇帝知道。都不能取来副本,强制或者压制退回去。如果有阻拦刁难的大臣,那这个人一定有奸诈恶劣的言行,害怕被人指明和陈述,一心想要隔绝蒙蔽人的耳目,这不可以不察看。”皇帝下令听从他的主张。夏四月甲戌这一天,下诏说:“先皇帝神宗统治十九年,建立政事,惠泽天下,而有关部门奉行失当,几乎陷烦扰人民的境地,或者苟且偷安,徒具空文,没能传布实行皇上的实惠。在此重申,朝廷内外同心同德,奉行命令,从而使行为举措符合先帝神宗惠安人民的意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壬中,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祁,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曩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者更宿中书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化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诏书略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义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会所在有雨,民大悦,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B.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C.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D.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秦以前指“我的”或“我”,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沿用至辛亥革命帝制终结。B.壬申,壬、申分别为天干、地支的第九位,干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用于纪日。C.中书省,古代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历代沿用,名称职拿有别,明初被废止。D.诏书,义同圣旨,是由朝廷正式下达的,经过皇帝与朝廷共同认可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善于自省,他与弓工交流,意识到国家事务千头万绪,治理不易;表示要以隋炀帝言行不一导致灭亡为鉴。B.唐太宗长于思考,他认为国君和群臣犹如水的源头和支流,想使流清,必得源清;而君主依靠国家,国家须仰仗百姓。C.唐太宗爱护百姓。关内先涝后旱,又逢突厥进犯,他下令拿出皇宫的钱财赎回关内老百姓因旱涝和战争被变卖的子女。D.唐太宗为人坦诚,他主张以至诚治理天下,虽认为臣下辨别奸臣的主意不错,但明确表示不会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B11.D12.C13.(1)制弓的工匠说:“(制作这些弓的)木料中心部分不直,所以纹理也都是斜的,弓力虽然强劲,但是箭发射出去后不走直线。”(2)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可是自己却身亡,君主富裕了,国家却灭亡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知”的宾语为“其人”,不需要断开,“愿”表期望,领起后面句子,排除AC。“彼……者”,是那些……的人,中间“执理不屈”作定语,修饰人,不需要断开,且“彼执理不屈者”“畏威顺旨者”,“直臣也”“佞臣也”前后句式对称,排除D。句意:(那人)回答道:“为臣我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邪谄媚的小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使是奸邪谄媚的小人。”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诏书,义同圣旨”表述错误,“圣旨”是皇帝发布的各种指令的统称,分为诏书和谕旨。诏书,是由朝廷正式下达的,经过皇帝与朝廷共同认可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只有遇到重大政典,如皇帝传位等,需要告知全臣民时,才会颁布诏书。每一份诏书都必须经过朝廷备案,并且有一名以上宰相的附署,才具备法律效力。谕旨则是皇帝表达自己意愿的非正式文件,针对某一具体事情或大臣的请示而发的命令批示,仅用于皇帝对自己权利管辖范围内的一些人或事做出一些奖惩和褒贬。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关内先涝后旱,又逢突厥进犯,他下令拿出皇宫的钱财赎回关内老百姓因旱涝和战争被变卖的子女”错误,结合“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分析,“又逢突厥进犯”文中无此信息,他下令赎回的是关内百姓因旱灾被变卖的子女。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木心”,木料中心部分;“脉理”,指条理或纹理;“发”,发射;(2)“刻”,剥削,掠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大学《混凝土结构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州学院《音乐基础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保研面试自我介绍
- 皖江工学院《焊接检验与质量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常州大学《现代汉语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池学院《宏观经济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P组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士的礼仪培训
-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内镜检查操作流程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化学
- 2025年新音乐节明星艺人歌手演出场费报价单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汇编
- 德育测试试题及答案
- 母婴护理师、月嫂考试、产妇护理重点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参考试题库资料100题及答案(含单选、多选、判断题)
-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郗倩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