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城一中2027届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2025.3.27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福建舰”是继“辽宁舰”与“山东舰”之后,中国拥有的第三艘航母。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摘编自乐水《“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材料二: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的可能性,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摘编自《新航母福建舰中的“大亮点”》)材料三:目前,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等。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是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实现起飞,其主要应用于轻型航母上,如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的“海鸥”舰载机。滑跃起飞方式是采用航母舰舷部的上翘甲板结合舰载机发动机的推力实现起飞,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维护方便、节约淡水。但滑跃起飞的飞机,不仅起飞重量小导致滞空时间短,还有一个致命缺陷是不能部署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他力。弹射起飞方式是利用飞行甲板上布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推力来达到舰载机的离舰起飞速度。弹射起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另一种是电磁弹射起飞。蒸汽弹射起飞的原理是使用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动弹射轨道上的滑块,把与之相连的舰载机弹射出去。蒸汽弹射器体积庞大,工作时要消耗大量蒸汽,淡水浪费严重,只有约6%的蒸汽被利用。为了制造和输送蒸汽,航母要备有海水淡化装置、大型锅炉和无数的管线,工作维护量惊人。此外,蒸汽弹射器的缺陷在于其弹射力度太大而无法弹射无人机——现役的无人机因为重量过轻,在弹射时会被扯碎。电磁弹射起飞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是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与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等优点,而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力度可控,可以弹射无人机,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的优点十分明显。首先,共体积和重量都要小得多,更小的空间意味着其操作人员也可以更为精简,同时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同样的时间内,起飞和降落的舰载机数量更多,这就大大提升了航母的连续作战能力,其次,电磁弹射系统迎合了未来航母的发展趋势从长远看,无人机航母已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蒸汽弹射装置并不能很好地适配各种吨位的无人机,而电磁弹射系统则能解决这个问题。电磁弹射起飞方式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与蒸汽弹射相比,它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虽然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母采用了该技术,但是“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阻拦系统故障频发,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正常作战能力。中国能够攻克这一关键技术,说明“福建舰”的技术世界领先。“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的电磁弹射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直接促成了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方式转变为电磁弹射起飞方式,越过了蒸汽弹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弯道超车般地追上了美国海军的发展脚步。作为中国第一艘平直甲板的大型航母,“福建舰”只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开始,在掌握了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完整技术后,中国未来核动力航母的研发肯定会提上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还将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这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摘编自沈羡云《中国航母“福建舰”新科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滋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B.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主要有垂直/短距滑跑式、滑跃式和弹射式等起飞方式。英国“伊丽莎白”级航母的“海鸥”舰载机采用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起飞。C.电磁弹射器系统占用的空间小,而且能以更高的速度发射飞机。“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使用电力推动战机起飞,直接促成了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方式转变为电磁弹射起飞方式。D.电磁弹射起飞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是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新方式,但技术难度大。美国2013年下水的“福特”级航母因电磁弹射阻拦系统故障频发,目前没有作战能力。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列举了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舰”所采用的科技亮点。该航母的顺利下水,标示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水平达到了新高度。B.材料二简单梳理了电磁推进技术的发展脉络。在19世纪,人们虽然相继研制出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这些模型的性能距离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C.材料三列举了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的主要起飞方式,并对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突出了电磁弹射系统和阻拦系统的优点。D.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很高,但是中国和美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我们相信,中国海军还会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4.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航母“福建舰”新科技特点。5.有网友认为:“‘福建舰’造价不菲,国家花那么多钱发展航母,还不如去改善民生”。请结合文中材料对上述说法进行点评,拟出评论要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里的蘑菇卡尔维诺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下,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埋头开始采摘。“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在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背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第三段写了马可瓦尔多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这些好恶与取舍中带有鲜明的身份特征,非常准确地展示了他刚来城市不久且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现实处境。C.小说写到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痕迹”,这是马可瓦尔多自己的理解。D.在大家采摘蘑菇的欢快中,“某个人”提议“一起办个午宴”,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大家都打算拿回家去与家人共享,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城市里为了功利而营造的缤纷和绚烂,也传达出主人公对此环境的排斥心理。B.“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运用夸张手法,使主人公艰难的现实和美丽的想象形成鲜明对照。C.主人公在发现蘑菇以后,先是独自惊喜,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兴奋,紧跟着又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心理描写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D.“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马可瓦尔多像间谍剧中的特工一样用“弯下身去系鞋带”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忍俊不禁。8.马可瓦尔多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请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可瓦尔多的形象。9.结尾两段,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复与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查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有删改)[注]①智襄子(前506-前435年):即智伯,一称荀瑶,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才与德[A]异[B]而世俗[C]莫之能辨[D]通[E]谓之贤[F]此[G]其所以失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指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中的“与”意思不相同。B.翼,指两侧包抄,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C.犯,指冲击、突击,与成语“秋毫无犯”中的“犯”意思不同。D.国家,古代诸侯封地为国,卿大夫封地为家,与《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国有家者”的“国”“家”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但他们两人开始都不肯给,后经身边的人劝说,他们才同意给智伯土地。B.智伯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军队去攻打,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C.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伯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伯产生防备之心。D.韩康子、魏桓子与张孟谈三人秘密商议,约好日期一起抗击智伯,后经过激战,杀了智伯,诛灭智伯全部族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2)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无乃不可乎!14.智伯“德不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阊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逐楼船”三字暗示耕夫被迫参军,暗含对战争政策的批判。B.“春草青青”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农田荒芜的凄凉现实。C.“试上吴门”通过动作细节,表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D.“新烟”指清明祭扫的烟火,暗示农村人丁稀少的惨状。16.本诗如何通过意象对比表现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心意。(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中国制造何以持续走俏海外?答案藏在非洲客商“下单手速快过工厂产速”的惊叹中。在“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上,某企业负责人直言:“最急切的是去非洲建更多海外仓,否则(①)!”中国农机在非洲的走红,源于其对口适用性——手扶拖拉机可配换多种农机具,旋耕、开沟、播种(②),还能为抽水、加工提供动力。这种“一机多用”的设计理念,让浙江对非农机出口年均增长20%。从电热毯到凉感防晒服,从高亮屏手机到多刷头吸尘器,中国制造正以“你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的灵活姿态圈粉海外。OPPO为赤道国家定制高亮LCD屏,追觅科技为泰国公寓设计4种吸尘刷头,安克创新则研发出耐用度30倍于普通线的数据线……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道理:____(1)_____。不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是创新。天津朗誉机器人公司为爱尔兰客户定制重载自动导引车,因“同步举升3米”的高难度要求被欧洲同行拒单,却凭借自主技术拿下订单并获复购。唯有自主创新,_____(2)_____。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建设新能源电站,既降电价又减碳排,更带动产业链升级。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一场(③)的远征。服贸会、广交会等平台助力中国制造提升全球能见度,跨境电商打破时空限制,让产品被“经常看见、时常体验”。_____(3)_____,中国制造的销售半径便可无限延伸。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19.在横线处需要补写句子,每处不超过15字。(1)______(2)______(3)______20.文段中两处语病,请找出修改。21.(1)文中破折号“源于其对口适用性——”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段“因‘同步举升3米’的高难度要求”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2.结合材料中“海外仓”与“产业链共生”的案例,从文化传播角度写一句评述,要求引用古诗文或使用比喻,不超过3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质量发展是绽放在高原上的格桑花,人民幸福是滋养其根的沃土。”结合西藏民主改革66周年的历史性跨越,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望城一中2027届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2025.3.27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福建舰”是继“辽宁舰”与“山东舰”之后,中国拥有的第三艘航母。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摘编自乐水《“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材料二: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的可能性,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摘编自《新航母福建舰中的“大亮点”》)材料三:目前,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等。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是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实现起飞,其主要应用于轻型航母上,如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的“海鸥”舰载机。滑跃起飞方式是采用航母舰舷部的上翘甲板结合舰载机发动机的推力实现起飞,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维护方便、节约淡水。但滑跃起飞的飞机,不仅起飞重量小导致滞空时间短,还有一个致命缺陷是不能部署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他力。弹射起飞方式是利用飞行甲板上布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推力来达到舰载机的离舰起飞速度。弹射起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另一种是电磁弹射起飞。蒸汽弹射起飞的原理是使用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动弹射轨道上的滑块,把与之相连的舰载机弹射出去。蒸汽弹射器体积庞大,工作时要消耗大量蒸汽,淡水浪费严重,只有约6%的蒸汽被利用。为了制造和输送蒸汽,航母要备有海水淡化装置、大型锅炉和无数的管线,工作维护量惊人。此外,蒸汽弹射器的缺陷在于其弹射力度太大而无法弹射无人机——现役的无人机因为重量过轻,在弹射时会被扯碎。电磁弹射起飞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是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与传统的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等优点,而且电磁弹射器的弹射力度可控,可以弹射无人机,相比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的优点十分明显。首先,共体积和重量都要小得多,更小的空间意味着其操作人员也可以更为精简,同时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同样的时间内,起飞和降落的舰载机数量更多,这就大大提升了航母的连续作战能力,其次,电磁弹射系统迎合了未来航母的发展趋势从长远看,无人机航母已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蒸汽弹射装置并不能很好地适配各种吨位的无人机,而电磁弹射系统则能解决这个问题。电磁弹射起飞方式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与蒸汽弹射相比,它的技术难度要大得多。虽然美国海军的“福特”级航母采用了该技术,但是“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阻拦系统故障频发,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正常作战能力。中国能够攻克这一关键技术,说明“福建舰”的技术世界领先。“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的电磁弹射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直接促成了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方式转变为电磁弹射起飞方式,越过了蒸汽弹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弯道超车般地追上了美国海军的发展脚步。作为中国第一艘平直甲板的大型航母,“福建舰”只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开始,在掌握了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完整技术后,中国未来核动力航母的研发肯定会提上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还将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这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摘编自沈羡云《中国航母“福建舰”新科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滋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B.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主要有垂直/短距滑跑式、滑跃式和弹射式等起飞方式。英国“伊丽莎白”级航母的“海鸥”舰载机采用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起飞。C.电磁弹射器系统占用的空间小,而且能以更高的速度发射飞机。“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使用电力推动战机起飞,直接促成了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方式转变为电磁弹射起飞方式。D.电磁弹射起飞是采用电磁的能量来推动被弹射的物体向外运动,是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新方式,但技术难度大。美国2013年下水的“福特”级航母因电磁弹射阻拦系统故障频发,目前没有作战能力。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列举了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福建舰”所采用的科技亮点。该航母的顺利下水,标示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水平达到了新高度。B.材料二简单梳理了电磁推进技术的发展脉络。在19世纪,人们虽然相继研制出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这些模型的性能距离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C.材料三列举了国外现役航母固定翼舰载机的主要起飞方式,并对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突出了电磁弹射系统和阻拦系统的优点。D.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很高,但是中国和美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我们相信,中国海军还会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4.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航母“福建舰”的新科技特点。5.有网友认为:“‘福建舰’造价不菲,国家花那么多钱发展航母,还不如去改善民生”。请结合文中材料对上述说法进行点评,拟出评论要点。【答案】1.D2.C3.C4.①排水量大,拥有大吨位舰体建造技术;

②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

③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采用电磁弹射技术起飞。5.①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但发展民生与发展航母并不矛盾。建造航母意义重大。“福建舰”顺利下水意义非凡,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标志了中国已掌握大型常规动力航母完整技术,大大增强了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②发展航母有必要。因为中国当前的海军实力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需要之间尚存差距,航母仍然是中国进行海上作战和威慑的战略性力量。

③在发展航母的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发展航母事业,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D.“超过美国海军的发展水平”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越过了蒸汽弹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弯道超车般地追上了美国海军的发展脚步”可知,是“追上了”,而不是“超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可知,该选项省略了“就排水量而言”的前提,扩大了范围。B.“英国‘伊丽莎白’级航母的‘海鸥’舰载机采用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起飞”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是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实现起飞,其主要应用于轻型航母上,如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的‘海鸥’舰载机”。D.“目前没有作战能力”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阻拦系统故障频发,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正常作战能力”。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并对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突出了电磁弹射系统和阻拦系统的优点”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三没有对三种起飞方式进行比较,也没有谈及“阻拦系统”。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可知,中国航母“福建舰”排水量大,拥有大吨位舰体建造技术;由材料一“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可知,中国航母“福建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由文中“配备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可知,中国航母“福建舰”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舰载机采用电磁弹射技术起飞。【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发展航母和改善民生并不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的确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这和发展航母并不冲突,建造航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材料一最后一段“‘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和材料三最后一段“作为中国第一艘平直甲板的大型航母,‘福建舰’只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开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还将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这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可以看出,“福建舰”顺利下水意义非凡,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完整技术,大大增强了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发展航母十分必要。由材料三“‘福建舰’只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开始,在掌握了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完整技术后,中国未来核动力航母的研发肯定会提上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海军还将迎来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这将大大增强中国保卫海疆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可推断出,中国当前航母发展才刚刚开始,我国的海军实力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需要之间依然存在差距,航母仍然是中国进行海上作战和威慑的战略性力量,只有大力发展航母,才能更好的保卫海疆安全。发展航母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文中“‘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可知,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积极发展航母事业,因为发展航母可以适应国家防御需要,巩固国家海上实力,提高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大力发展航母事业,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这样就能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得以提升,促进民生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里的蘑菇卡尔维诺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下,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埋头开始采摘。“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在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背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对“蘑菇”的描述引出了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第三段写了马可瓦尔多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这些好恶与取舍中带有鲜明的身份特征,非常准确地展示了他刚来城市不久且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现实处境。C.小说写到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这是马可瓦尔多自己的理解。D.在大家采摘蘑菇的欢快中,“某个人”提议“一起办个午宴”,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大家都打算拿回家去与家人共享,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城市里为了功利而营造的缤纷和绚烂,也传达出主人公对此环境的排斥心理。B.“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运用夸张手法,使主人公艰难的现实和美丽的想象形成鲜明对照。C.主人公在发现蘑菇以后,先是独自惊喜,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兴奋,紧跟着又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心理描写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D.“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马可瓦尔多像间谍剧中的特工一样用“弯下身去系鞋带”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忍俊不禁。8.马可瓦尔多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请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可瓦尔多的形象。9.结尾两段,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答案】6.D7.C8.①他不适应城市生活,家庭负担重,且生计艰难。有六个孩子,晚餐少得可怜,一顿盼望中的蘑菇就是他家难得的大餐;②他在家里和别人面前都没有地位。对他的关于蘑菇的美好计划,他妻子却“怀疑和漠不关心”,而那位阿玛弟吉则对他“一向不太友善”;③他工作态度差,平时就不投入,有了点事,就“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④他幻想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了那点蘑菇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⑤他心胸不宽,容易冲动,拥有蘑菇的秘密,就得意洋洋,独享的计划被人抢了先,就赌气公之于众。9.①蘑菇有毒符合客观事理。蘑菇本来种类繁多,这些蘑菇是否有毒,连来自农村的主人公都没分辨出来,不用说这些等电车的城里人了;②“中毒都不严重”合情合理。因为采摘者众,各自得到的蘑菇就少;③两个人“怒目相视”合乎情理。马可瓦尔多在发现对方也来采蘑菇时已经恼怒,阿玛弟吉觉得自己是看到对方在采集才断定可以食用的,因而中毒之后,也怨恨对方;④这个故事表面上是一个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小人物,在他眼中的“灰色而贫乏的世界”里,经历的一次幻想破灭,实际上是底层人物试图寻找“运气”、通过“捷径”以求有所改变的失败。所以,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注定了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错,这里并非要表现“家庭亲情的温馨”,这里众人的反应其实是和马可瓦尔多在拥有蘑菇的秘密时一样的心理:与自己的家人享用。这里的“共享”是以家庭为范围的,这种“共享”其实是“独享”,透露出的不是“亲情的温馨”。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错,并非是为了表现出他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这些心理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因生活艰难而对蘑菇这一食材的意外出现倍感惊喜和尤为珍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可知,他不适应城市生活,家庭负担重,且生计艰难。有六个孩子,晚餐少得可怜,一顿盼望中的蘑菇就是他家难得的大餐;由“然后……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可知,他在家里和别人面前都没有地位,对他的关于蘑菇的美好计划,他妻子却“怀疑和漠不关心”,而那位阿玛弟吉则对他“一向不太友善”;由“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可知,他工作态度差,平时就不投入,有了点事,就“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由“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可知,他幻想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了那点蘑菇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可知,他心胸不宽,容易冲动,拥有蘑菇的秘密,就得意洋洋,独享的计划被人抢了先,就赌气公之于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角度分析。从客观角度讲,蘑菇有毒符合客观事理。蘑菇本来种类繁多,主人公马可瓦尔多尽管来自农村,但当他看到这些蘑菇的时候也没有认出它们会有毒,“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而这些蘑菇是否有毒,连来自农村的主人公都没分辨出来,更不用说这些等电车的城里人了,因此才出现大家“集体采蘑菇”的情况;“中毒都不严重”合情合理。当时马可瓦尔多因为生气,招呼等电车的人一起去采蘑菇,“‘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可见因为采摘者众,各自得到的蘑菇就少;两个人“怒目相视”合乎情理。从马可瓦尔多的角度来说,他精心守护了很久的蘑菇不能独享,因此“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马可瓦尔多在发现对方也来采蘑菇时已经恼怒;而阿玛弟吉当时并不能确定蘑菇可以吃,当看到马可瓦尔多采摘的时候才确定,“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因此阿玛弟吉觉得自己是看到对方在采集才断定可以食用的,因而中毒之后,也怨恨对方;马可瓦尔多是一个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小工,他生活贫困,工作卑微,生活中一次意外的发现让他和孩子们不仅有可能吃到一顿美味的油炸蘑菇,而且似乎能够改变在妻子眼中的无能形象,因而他格外关注这件事。但事情的结局却是他们都中毒住院,宣告了“蘑菇幻想”的破灭。故事中的“蘑菇”具有象征意味,它代表“运气”“捷径”,这个故事表面上是一个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小人物,在他眼中的“灰色而贫乏的世界”里,经历的一次幻想破灭,实际上是底层人物试图寻找“运气”、通过“捷径”以求有所改变的失败。所以,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复与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查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有删改)[注]①智襄子(前506-前435年):即智伯,一称荀瑶,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才与德[A]异[B]而世俗[C]莫之能辨[D]通[E]谓之贤[F]此[G]其所以失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指给予,与《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中的“与”意思不相同。B.翼,指两侧包抄,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C.犯,指冲击、突击,与成语“秋毫无犯”中的“犯”意思不同。D.国家,古代诸侯封地为国,卿大夫封地为家,与《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国有家者”的“国”“家”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但他们两人开始都不肯给,后经身边的人劝说,他们才同意给智伯土地。B.智伯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军队去攻打,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C.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伯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伯产生防备之心。D.韩康子、魏桓子与张孟谈三人秘密商议,约好日期一起抗击智伯,后经过激战,杀了智伯,诛灭智伯全部族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2)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无乃不可乎!14.智伯“德不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10.BDF11.B12.C13.(1)乡里的小吏狡猾奸诈,借此向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用,每责求一头蟋蟀,就倾尽好几户人家的财产。(2)如今主公举办一次宴会就羞辱别人的君主与臣子,又不防备,(这种态度)恐怕是不行的吧!14.①骄傲自大,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②刚愎自用,不听智国劝告,不做防备;③贪财好利,向韩、魏等国索要土地;④好用武力,兴不义之师攻打赵国。(任选三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才与德是不同的,而社会上的普通人往往分不清它们,都把它们叫做贤明,这就是人们寻求不到贤人的原因。“才与德”是主语,“异”是谓语,语意完整,B处断开;“世俗”是主语,“莫之能辨”应该是“莫能辨之”,是谓语和宾语,语意完整,D处断开;“此……也”是判断句,“此”是句子主语,其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给予/结交、亲附。句意:韩康子想不给他。/失去自己的同盟者。B.错误。名词用作动词,两侧包抄/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句意:韩军、魏军两侧包抄并对智军发起攻击。/常常用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遮挡着沛公。C.正确。冲击、突击/侵犯。句意:赵襄子率领士兵突击智军前队。/丝毫不加侵犯。D.正确。句意:诸侯国的作乱之臣,卿大夫封地里的败家子。/诸侯国的诸侯、有封地的大夫。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伯产生防备之心”错误,根据原文“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的信息可知,韩、魏早已有防备之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科敛”,摊派、征收;“责”,索取、责求;“倾”,用尽、倾尽。(2)“耻”,羞辱、侮辱;“备”,防备;“无乃”,表示委婉地表示对某一事或问题的估计或看法,相当于“恐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可知,骄傲自大,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②根据“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无乃不可乎!’弗听”可知,刚愎自用,不听智国劝告,不做防备;③根据“智伯请地于韩康子”“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可知,贪财好利,向韩、魏等国索要土地;④根据“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可知,好用武力,兴不义之师攻打赵国。参考译文: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谋士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劝告说:“主公没有防备招来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伯说:“灾祸要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举办一次宴会就羞辱别人的君主与臣子,又不防备,(这种态度)恐怕是不行的吧!”智伯不听。智伯又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就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求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智伯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敌,诸位大夫这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又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于是就逃往晋阳。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围攻赵家,赵家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商议,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军、魏军两侧包抄并对智军发起攻击,赵襄子率领士兵突击智军前队,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伯,又全部诛灭智氏宗族的人。司马光评论说:智伯的灭亡,是他的才胜过了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社会上的普通人往往分不清它们,都把它们叫做贤明,这就是人们寻求不到贤人的原因。聪慧明察、刚强坚毅称为才,端正耿直、中庸平和称为德。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圣人,德才都没有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的人称之为小人。自古以来,诸侯国的作乱之臣,卿大夫封地里的败家子,才有余而德不足,由此而招致灭亡的事多了,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理之人如果能知悉才德的区别,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孰先孰后,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值得担心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阊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逐楼船”三字暗示耕夫被迫参军,暗含对战争政策的批判。B.“春草青青”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农田荒芜的凄凉现实。C.“试上吴门”通过动作细节,表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D.“新烟”指清明祭扫的烟火,暗示农村人丁稀少的惨状。16.本诗如何通过意象对比表现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自然生机与人间荒芜的对比:“春草青青”描绘草木茂盛的自然景象,暗合农时;“几处有新烟”展现农田冷清的人间现实。②空间广袤与生产凋零的对比:“万顷田”强调农田面积辽阔,本应繁忙;“几处”凸显实际耕作稀少,反差中揭露兵役对劳力的掠夺。③视觉反差强化批判力度:诗人登高远眺,“青青”与“无烟”形成强烈视觉冲击;以清明农耕时节的特殊时间节点,深化对战争政策的沉痛控诉。【解析】【导语】这首《阊门即事》以冷峻笔触勾勒出战乱下的民生图景。“春草青青”与“万顷荒田”形成刺目对比,“新烟”寥落更显人丁凋敝。张继通过耕夫从军、田园荒芜的意象并置,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农耕文明的摧残,在清明时节的反衬中,将批判锋芒藏于沉静观察之下,体现中唐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指清明祭扫的烟火”错,“新烟”指清明炊烟寥寥无几,人烟稀少。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自然生机与人间荒芜的对比诗中“春草青青”一句,描绘了春天田野上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原本应是农耕繁忙的季节,草木的生长也暗示着农时的到来。然而,接下来的“几处有新烟”却展现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新烟通常代表着人家炊烟袅袅,生活安宁,但在这里却“几处”而已,说明农田周围人烟稀少,生活气息冷清。这种自然生机与人间荒芜的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破坏。②空间广袤与生产凋零的对比“万顷田”一词强调了农田面积的辽阔,突出空间之广阔,万顷农田之上本应是一片繁忙劳作的耕作景象。但“几处”一词却凸显了实际劳作人数之稀少,耕作农田之稀少,与广袤的农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揭示了兵役对农业劳力的掠夺,农业劳力均被官府征兵,使得原本应该繁忙的农田变得荒芜。③视觉反差强化批判力度诗人登高远眺,既看到“春草青青”,又看到“几处”“新烟”,将“青青”的春草与“无烟”的农田同时纳入视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反差不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还强化了诗人对战争政策的沉痛控诉。特别是在清明这个农耕时节,本应是播种希望的时候,却只见草木茂盛而不见人烟,更显得战争之残酷和无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咏而归④.明明如月⑤.何时可掇⑥.无边落木萧萧下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沂”“雩”“掇”“萧”。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中国制造何以持续走俏海外?答案藏在非洲客商“下单手速快过工厂产速”的惊叹中。在“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上,某企业负责人直言:“最急切的是去非洲建更多海外仓,否则(①)!”中国农机在非洲的走红,源于其对口适用性——手扶拖拉机可配换多种农机具,旋耕、开沟、播种(②),还能为抽水、加工提供动力。这种“一机多用”的设计理念,让浙江对非农机出口年均增长20%。从电热毯到凉感防晒服,从高亮屏手机到多刷头吸尘器,中国制造正以“你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的灵活姿态圈粉海外。OPPO为赤道国家定制高亮LCD屏,追觅科技为泰国公寓设计4种吸尘刷头,安克创新则研发出耐用度30倍于普通线的数据线……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道理:____(1)_____。不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是创新。天津朗誉机器人公司为爱尔兰客户定制重载自动导引车,因“同步举升3米”的高难度要求被欧洲同行拒单,却凭借自主技术拿下订单并获复购。唯有自主创新,_____(2)_____。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建设新能源电站,既降电价又减碳排,更带动产业链升级。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一场(③)的远征。服贸会、广交会等平台助力中国制造提升全球能见度,跨境电商打破时空限制,让产品被“经常看见、时常体验”。_____(3)_____,中国制造的销售半径便可无限延伸。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