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491i 4G6发动机维修手册-2_第1页
EQ491i 4G6发动机维修手册-2_第2页
EQ491i 4G6发动机维修手册-2_第3页
EQ491i 4G6发动机维修手册-2_第4页
EQ491i 4G6发动机维修手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01—PAGE14401—PAGE143十一、发动机检修(一)、4G6发动机检修1、传动皮带张紧度的检查和调整交流发电机传动皮带张紧度的检查如图所示,用10公斤的力拉或压皮带轮间皮带段的中点以检查张紧度。测量传动皮带的挠度。标准值:7.0~9.0毫米交流发电机传动皮带张紧度的调整(1)、拧松交流发电机枢轴螺栓的螺母。(2)、拧松锁紧螺栓。(3)、转动调节螺栓把皮带挠度调整到标准值。标准值: 如果使用旧皮带(以正确的张紧度)7.5~8.5毫米如果使用新皮带5.5~7.5毫米(4)、拧紧锁紧螺栓拧紧力矩:2.3公斤米 (5)、拧紧交流发电机枢轴螺栓的螺母。拧紧力矩:2.3公斤米动力转向油泵传动皮带张紧度的检查如图所示,用10公斤的力拉或压皮带轮间皮带段的中点以检查张紧度。测量传动皮带的挠度的大小。标准值:5.5~7.5毫米动力转向油泵传动皮带张紧度的调整(1)、拧松动力转向油泵固定螺栓(A、B)。(2)、移动动力转向油泵,适当拉紧皮带来调整张紧度。 标准值:如果使用旧皮带(以正确的张紧度)6.0~7.0毫米 如果使用新皮带4.0~6.0毫米(3)、拧紧固定螺栓A。 拧紧力矩:4.0公斤米(4)、拧紧留下的固定螺栓B。 拧紧力矩:2.4公斤米(5)、检查皮带挠度大小,如有必要重新进行调整。注意:本检查应在曲轴朝顺转方向(右向)转动一整圈以上后进行。空调压缩机传动皮带张紧度的检查如图所示,用10公斤的力拉或压皮带轮间皮带段的中点以检查张紧度.测量传动皮带挠度的大小.标准值:4.5~6.5毫米空调压缩机传动皮带张紧度的调整(1)、拧松张紧轮固定螺栓A。(2)、用调节螺栓B调整皮带张紧度。 标准值: 如果使用旧皮带(以正确的张紧度)5.0~6.0毫米如果使用新皮带:3.5~4.5毫米 (3)、拧紧固定螺栓A。(4)、检查皮带挠度大小,如有必要应重新进行调整。注意: 本检查应在曲轴朝顺转方向(右向)转动一整圈以上后进行。极限值:最小450毫米水银柱2、点火正时的检查和调整(1)、在检查前,汽车需符合下列条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ºC•灯、电动冷却风扇和所有附件:OFF•变速器:空档(A/T汽车的P档位)(2)、如左图所示,将一纸夹从配线侧插入1引脚连接器中。(3)、将初级电压检测式转速表连接到纸夹上。备注:不要使用MUT-II。如果使用连接到故障诊断连接器的MUT-II来进行测试,点火正时不是基本正时,而是普通正时。(4)、装上一个正时测试灯。(5)、起动发动机并在怠速下运转。(6)、检查发动机怠速应在750转/分左右。(7)、把点火开关转到OFF。(8)、从点火正时调整连接器(棕色)拆下水密连接器。(9)、用纸夹将跨接线连接到点火正时调整端子,并且如图所示接地到汽车车身。备注:把这个端子接地以将发动机调整到基本点火正时。(10)、起动发动机并在怠速下运转。(11)、检查基本点火正时是否在标准值内。标准值:上止点前(BTDC)5°±2°(12)、如果不在标准值内,则拧松分电器固定螺栓并旋转分电器体进行调整。(13)、调整后拧紧固定螺栓。拧紧力矩:1.2公斤米(14)、停止发动机,从点火正时调整连接器(棕色)拆下跨接线,并且把连接器返回到原来的状态。(15)、起动发动机,检查点火正时是否符合标准值。标准值:约上止点前(BTDC)10°备注:1.点火正时约在±7°的范围内变化,甚至在通常工作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在较高的海拔位置将从上止点前(BTDC)10°起再自动提前约5°。3、怠速和混合气的检查及调整(1)、在检查前,汽车需符合下列条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ºC•灯、电动冷却风扇和所有附件:OFF•变速器:空档(A/T汽车的P档位)(2)、检查基本点火正时,必要时予以调整。标准值:上止点前(BTDC)5°±2°(3)、把点火开关转到OFF后,安装转速表或把MUT-II连接到故障诊断连接器。(4)、起动发动机并在怠速下运转。(5)、让发动机怠速运转2分钟。(6)、检查极限怠速。标准值:700±100转/分备注:1、怠速由怠速控制系统(ISC)自动调整。2、指示的发动机转速为实际转速的三倍。换句话说,转速表的读数为实际转速的3倍。(7)、如果怠速不在标准值内。(8)、接上一氧化碳(CO)测试仪。(9)、让发动机在2000~3000转/分下运转10秒钟。(10)、检查怠速混合器。标准值:1.5±0.5%(11)、如果不在标准值范围内,用混合气调节螺钉(可变电阻器)将怠速混合气调整到标准值。用专用工具(MAS螺丝起子)来转动混合气调节螺钉。4、压缩压力的检查(1)、在检查之前,先检查发动机油,起动机和蓄电池是否正常。并且,汽车需符合下列条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ºC•灯、电动冷却风扇和所有附件:OFF•变速器:空档(A/T汽车的P档位)(2)、脱开火花塞电缆。(3)、拆下全部火花塞。(4)、脱开分电器的6引脚连接器。备注:这样做将能防止发动机控制器进行点火和燃油喷射。(5)、用抹布等物将火花塞孔盖住,在转动发动机曲轴后检查应没有杂物粘在抹布上。注意:a、转动发动机曲轴时要远离火花塞孔。b、如果在测量压缩压力时从气缸内侧的裂纹中跑出水、机油或燃油等,则这些物质将会变热并从火花塞孔喷出,那是很危险的。(6)、将压缩压力表装到其中的一个火花塞孔中。(7)、在节气门全开的状态下转动曲轴,测量压缩压力。标准值:13.5公斤/厘米2(发动机转速为250~400转/分)极限值:最小10.2公斤/厘米2(发动机转速为250~400转/分)(8)、测量全部气缸的压缩压力,并检查各缸之间的压缩压力差是否小于极限值。极限值:最大1.0公斤/厘米2(9)、如果一只缸的压缩压力或各缸间的压缩压力差值超出极限值,那么可从火花塞孔将少量机油注入气缸内,然后重复步骤7和8。如果注入机油后压缩压力升高了,则压缩压力不正常是由于活塞环和/或气缸内壁磨损或损伤而引起的。如果注入机油后压缩压力仍不升高,那么是由于气门座烧坏或接触不良,或者是由于垫片部位漏气而引起的。(10)、连接分电器连接器(11)、安装火花塞。拧紧力矩:2.5公斤米(12)、安装火花塞电缆。(13)、用MUT-II删除诊断代码;或从蓄电池负(—)极端子脱开蓄电池电缆10秒钟以上,然后再连接电缆来删除诊断代码。备注:这样将删除由于脱开分电器连接器而引起的故障代码。5、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查(1)、在检查之前,汽车需符合下列条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ºC•灯、电动冷却风扇和所有附件:OFF•变速器:空档(A/T汽车的P档位)(2)、安装转速表或把MUT-II连接到故障诊断器。(3)、将三通接头连接到燃油压力调节器和进气增压部之间的真空软管,并连接真空表。(4)、起动发动机,检查怠速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标准值:750±100转/分(5)、检查歧管真空度。极限值:最小450毫米水银柱6、气门间隙调节器的检查备注:如果听到可能由气门间隙调节发出的异常噪声(喀喀声)而且噪声不停,则应作如下检查。(1)、检查机油,如果需要,加油或更换它。备注·如果机油量不足,空气将从机油粗滤器吸入并在油路中混合。·如果机油量多于所规定的量,它将被曲柄所搅动而使油中混有大量空气。·如果机油变劣,它将不容易脱离空气而使混在机油中的空气量增加。如果因上述原因而混进机油的空气进入了气门间隙调节器的高压室,则当气门开启时高压室内的空气受压而引起气门间隙调节器极度缩短,当气门关闭时就产生异常噪声。这是跟气门间隙被过度误调时相同的一种现象。假使这样,只要将进入气门间隙调节器的空气放出,情况就会变得正常。(2)、起动发动机,使它和缓地空转*数次(少于10次)。*在将发动机转速逐渐(在30秒内)自怠速升高到3000转/分后,又逐渐(在30秒内)将转速下降到怠速。备注·如果汽车长期停放在一个斜坡上,气门间隙调节器中的机油将减少,当汽车起动时空气可能进入高压室。·在汽车长期停放后,因油路中的机油跑光,空气可能进入高压室,这需要一段时间来向气门间隙调节器供应机油。(3)、如果异常噪声不因空转而停止,按照下列步骤检查气门间隙调节器。a、停转发动机。b、将发动机的第一缸放在压缩上止点位置。c、推动图中左侧所示标有箭头记号“A”的摇臂,检查摇臂是否向下动。d、将曲轴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360°。e、像上面(3)那样检查图中左侧所示标有箭头记号“B”的摇臂。f、当将气门间隙调节器顶部正上方的那个部分的摇臂向下压时,如果摇臂容易下降,则气门间隙调节器已失效,应更换一个新的。此外,当更换气门间隙调节器时,自气门间隙调节器放出全部空气后再安装。此后,在进行(1)至(5)步检查时应确认已无异常情况。备注为正确决定气门间隙调节器是否失效,可进行渗漏试验。此外,如果感觉摇臂十分僵硬,而且压它时不能下降,则气门间隙调节器是正常的,因此要研究发生异常情况的其他原因。(二)、EQ491i发动机检修1、风扇皮带张紧力调整:(1)、调整风扇皮带施加40N的压力时,皮带挠度应为10~15mm,风扇皮带的挠度应在发电机与水泵皮带轮的中部测量。发电机及空调压缩机皮带调节位置①发电机调节臂(2)、若需要调整时,松开发电机调节臂与水泵共用的安装螺栓和调节臂螺栓,调整到正确的张紧度后拧紧螺栓。2、调整气门间隙:(1)、将点火开关转至关状态。(2)、将电瓶负极接电源线。(3)、拆去进气管口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过桥管。(4)、拆去火花塞上的高压导线。(5)、将机油标尺管总成与气缸盖罩脱开。(6)、拆去气缸盖罩。(7)、检查气门间隙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注意气门间隙应在冷态时测量。进气门间隙0.2±0.03,排气门间隙0.25±0.03。气门间隙调整位置气门序号调整螺栓调整螺母(8)、调整时,顺时针转动曲轴直径直至第1缸和第四缸排气门完全压下,然后调整气门6和7。(9)、松开锁紧螺母,转动调整螺栓达到规定的气门间隙,将锁紧螺母拧到规定的力矩。(10)、按以下顺序对其他气门重复第(7)及第(8)步的调整:压下气门顺序号调整气门顺序号1和67和45和32和82和85和37和41和6(11)、如有必要更换新的气缸盖罩密封垫,在安装气缸盖罩时,应注意将各压紧垫片置于图示的位置。(12)、按图所示顺序将气缸盖罩螺栓拧紧到规定的力矩。气缸盖锁紧垫片及其安装位置(13)、连接点火线圈至火花塞的高压导线。(14)、将机油标尺管总成固定于气缸盖罩上的支架上。(15)、将过桥管与空气滤清器及进气管口连接起来。3、检查发动机冷却液(1)、让发动机冷下来直至手背可贴在缸盖上面不感到烫手。(2)、缓慢拆下散热器。(3)、将冷却液加满。用户应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选用规定的冷却液,所选用的冷却液结冰温度应比所在地区最低环境温度低8℃以上,例如:当环境最低温度为-12℃时,应选用-20℃号防冻液。(4)、装入散热器盖并拧紧。4、更换冷却液为了尽可能增长发动机大修期,必须使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工作通畅,保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在发动机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绝对不要起动发动机。不允许向冷却液少的过热发动机中加入冷的冷却液,这样会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散热器盖上带有限压阀,当冷却系温度很高时,打开盖子是很危险的。如果冷却系是热的并要打开散热器盖子时,可用一厚布盖在加水口盖子上,防止冷却液烫手,然后转动盖子到安全卸压位置消除压力,在压力消失后再取下盖子,冷却系中使用规定的防冻液将会对发动机使用期间提供适当的防冻保护和防腐蚀作用。如果更新冷却系中某一个主要零件,例如散热器、水泵等,那么必须放掉全部冷却液,重新加入新的规定标号的冷却液到冷却系中。放出、冲洗与加入防冻液(1)、让发动机冷却下来,直到用手可以放在气缸盖上面不感到不适。(2)、拆下散热器盖,拆下散热器底部出水管。(3)、拆下气缸体上放水螺塞(位于发动机排气管侧缸体后部)。冷却液流完后,可从该螺孔内掏出缸体或散热器内部的沉积物使冷却液流出更流畅。(4)、用软管插入冷却液中冲水进行清洗,直至排除清洁水为止,随后将冷却系中的水全部排出,而后拧紧缸体上的放水螺塞。(5)、将规定标号冷却液慢慢加入散热器中,防止水套内部形成气阻,直到水位达到要求。(6)、运转发动机片刻,检查连接管路是否渗漏,等冷却液中的气泡放出后,根据需要添加冷却液至规定上限。冷却液水螺堵位置及机油标尺位置示意图①放水螺堵位置②机油标尺位置5、更换火花塞(1)、拆开高压线,用合适的火花塞扳手拆下火花塞。(2)、用塞尺检查新火花塞间隙,根据需要,可弯曲电极达到规定值0.7±0.05mm。(3)、把新火花塞拧入缸盖上火花塞孔,运用合适的火花塞扳手将火花塞拧紧达到规定力矩,应注意不要损坏绝缘体。(4)、按图所示的顺序连接高压线。高压线连接顺序十二、润滑(一)、概述1、机油卫生保健长时间和反复地接触矿物油将会使皮肤失去自然脂肪,导致皮肤干燥、发炎和皮肤炎。此外,机油中含有潜伏的有害污染物质,这种有害物质可能会引起皮肤癌。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护皮肤并必须备有合适的清洗用品。2、建议的安全注意事项最有效的安全注意事项应是适合实际用作业并是切实可行的,例如使用封闭系统来处理已用过的机油以及使用无油渍的零部件等可防止与矿物油接触的危险,这些措施在处理机油之前是切实可行的。其他安全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和反复地同油类,特别是已用过机油接触。·穿防护工作服,戴不透水的手套是切实可行的劳动保护措施。·防止油类沾污衣服,特别是下身部分。·不要把含油的抹布放在口袋里,使用无口袋的工作服可防止发生此问题。·不要穿太脏的衣服和被油沾污的鞋袜。工作服必须经常地清洗,并且应与普通的衣服分开清洗。·如在机油可能会溅到眼睛的情况下工作时应注意保护眼睛,例如戴化学护目镜或面罩;另外,还应备有洗眼用品。·当发生割破和有伤口时应立即进行救护处理。·经常用肥皂和水把手上的油完全洗干净,特别是在饭前一定要洗手(使用皮肤洗涤剂和指甲刷可洗得更干净)。洗手后涂敷油脂以保护皮肤不让其失去自然脂肪。·不要用汽油、煤油、柴油、气体油、稀释剂或溶剂清洗皮肤。·在每次作业之前涂敷保护油脂,这样可便于在作业结束后从皮肤上洗掉机油。·如果发现患有皮肤病,应立即到医院去治疗。(二)、润滑剂规格项目推荐的润滑剂数量(包括机油滤清器内的量)机油(API分类)SC级或更高级4.3公升(三)、检修调整顺序1、检查机油(1)、拔出油尺,用清洁的抹布擦掉油尺上的机油。(2)、把油尺插入油尺导孔内。(3)、慢慢地拔出油尺,检查油位是否在左图所示的范围内。备注:a、进行此项检查时,要把汽车停放在平坦的水平路面上。b、在发动机停止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如果发动机已被起动,则应停止它运转,并等候片刻再进行检查。(4)、若油面低于最小刻度位置,则应补充加入规定的机油。规定的机油:(API分类)SC或更高级注意:若机油补充过多超出最大刻度,则反而对发动机性能不利。(5)、在怠速下运转发动机,停车。然后等候片刻再检查机油液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6)、检查机油是否严重污脏,是否混有冷却液或汽油,以及黏度是否正常。2、更换机油(1)、起动发动机,预热运转直至冷却液温度达到80至90°C。(2)、拆下注油口盖。(3)、拆下放油塞,排出机油。注意:机油呈热态,因此须注意。(4)、机油放完后装好放油塞。备注:安装放油塞垫片时要使它朝着左图所示的方向。(5)、重新注入规定数量的机油。规定的机油:(API分类)SC级或更高级机油量:4.0公升(不包括机油滤清器内的量)(6)、安装注油口盖。(7)、检查机油液位。3、更换机油滤清器(1)、拆下机油注油口盖后,再拆下放油塞并排出机油。(2)、用机油滤清器扳手拆下机油滤清器。(3)、清洁滤清器托架侧的安装面。(4)、在新的机油滤清器的O形圈上涂少量机油。(5)、用手旋转机油滤清器进行安装。备注:拧紧力矩:1.4公斤米(6)、加注机油。(7)、空转发动机2~3次,检查滤清器的安装部位应不渗漏机油。十三、燃油及其控制系统(一)、燃油箱燃油箱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安装后的操作·排出燃油·充注燃油·燃油溅出的预防·燃油渗漏的检查2、燃油箱的拆卸步骤1、注油口软管接头2、水平软管接头3、燃油表组件连接器4、输油泵连接器5、蒸发软管接头6、回油管接头7、高压燃油软管接头8、燃油箱本体9、水平软管10、燃油表组件11、密封垫12、输油泵13、燃油滤清器总成14、密封垫15、阀总成16、回油软管17、高压燃油软管18、蒸发软管19、双通阀20、蒸发软管21、燃油管22、燃油截断阀23、燃油箱下盖24、放油螺塞25、燃油箱3、燃油注油口颈的拆卸步骤26、燃油注油口盖27、注油口软管28、防尘板29、防尘罩30、水平软管31、连接管32、注油口颈33、密封垫4、燃油表组件的拆卸步骤3、燃油表组件连接器10、燃油表组件11、密封垫5、检查阀总成当慢慢上、下摇动阀总成时如能听到浮子阀的运动声(冲击声)则表示阀正常。燃油表参照有关章节(二)、加速踏板拉索和踏板(4G6发动机)1、拆卸和安装安装后的操作·加速踏板拉索的调整(1)、加速踏板拉索(2)、加速踏板限位器2、加速踏板的拆卸步骤3、加速踏板拉索连接部4、加速踏板总成5、弹性挡圈6、加速踏板臂7、衬套8、弹簧9、加速踏板托架10、踏板衬(三)、加速踏板拉索和踏板(EQ491i发动机)1、拆卸和安装安装后的操作·加速踏板拉索的调整(1)、加速踏板拉索(10)、加速踏板限位器2、加速踏板的拆卸步骤1、加速踏板拉索11、加速踏板总成5、弹性挡圈9、加速踏板臂6、衬套7、弹簧4、加速踏板托架8、踏板衬3、检修调整顺序加速踏板拉索的检查和调整(1)、断开空调器和所有灯类,使检查时无任何电负载。(2)、预热发动机直至发动机怠速稳定。(3)、检查发动机怠速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内。(4)、停止发动机,将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5)、检查加速踏板拉索是否有明显的弯曲变形。(6)、检查内拉索的间隙。(7)、如果内拉索的间隙过大,请按下述调整间隙。a、拧紧调节螺母,将节气门完全关闭。b、在节气门刚要开始移动前立即拧紧调节螺母。c、拧松调节螺母一圈,使加速踏板拉索的游隙达到标准值。d、用锁紧螺母固定调节螺母。e、调整好后,检查节气门是否接触限位器。(四)、燃油滤清器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燃油溅出的预防·蓄电池的拆卸安装后的操作·蓄电池的安装·燃油渗漏的检查2、拆卸步骤3、有眼螺栓4、垫片5、高压燃油软管接头6、主油管接头7、燃油滤清器3、拆卸操作要领有眼螺栓/垫片/高压燃油软管/主油管的拆卸(1)、用一扳手固定住燃油滤清器来拆下有眼螺栓。然后拆下高压燃油软管。注意:燃油管路内残留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要用抹布遮盖住以防燃油喷出。(2)、用一扳手固定住燃油滤清器,拧松管接螺母。然后脱开主油管接头。十四、进排气系统(4G6发动机)(一)、检修规格项目标准值极限值歧管安装面的变形毫米0.15以下0.20(二)、密封胶项目规定的密封胶备注冷却水出口接头MITSUBISHIGENUNIE产品号MD970389或同等品种半干式密封胶热敏阀3M螺母锁定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干式密封胶(三)、检修调整顺序1、进气歧管真空度的检查参照有关章节(四)、进气系统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引气管总成2、空滤器进气管3、发动机进气口过桥管总成4、进气软管总成5、空气流量传感器6、空气滤清器盖7、空气滤清器滤芯8、空气滤清器壳体9、空气滤清器支架(五)、喷油器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安装后的操作·燃油溅出的预防·燃油渗漏的检查2、拆卸步骤1、高压燃油软管接头2、O形圈3、燃油回油软管接头4、真空软管接头B5、燃油压力调节器6、O形圈7、喷油器连接器A8、出油管9、绝缘体10、绝缘体A11、喷油器12、O形圈13、护圈3、拆卸操作要领A出油管拆下出油管(连同连接着的喷油器)。注意:在拆下出油管时,当心不要让喷油器跌落。4、安装操作要领A喷油器的安装(1)、在O形圈上涂1滴干净的机油。注意:切勿让机油进入出油管。(2)、一边左右转动喷油器一边将它装到出油管上。(3)、确认喷油器应转动灵活。如果转动不灵活,则可能是O形圈被挤,拆下喷油器然后将它重新装到出油管上并再次检查。B燃油压力调节器/高压燃油软管的安装(1)、当将燃油压力调节器接到出油管上时,要在O形圈上涂1滴干净的机油后再装入,应当小心不要损伤O形圈。注意:切勿让机油进入出油管。(2)、确认燃油压力调节器应转动灵活。如果转动不灵活,则可能是O形圈被挤,拆下燃油压力调节器然后将它重新装到出油管上并再次检查。(3)、将各螺栓拧紧到规定的力矩。规定的拧紧力矩:0.9公斤米(六)、节气门体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排出发动机冷却液安装后的操作·调整加速踏板拉索·调整节气门拉索·充注发动机冷却液2、拆卸步骤1、加速踏板拉索接头8、储液箱安装螺栓2、节气门拉索接头(A/T)9、节气门体3、真空软管接头10、垫片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5、怠速控制电机连接器6、冷却水软管接头7、软管卡箍(七)、进气歧管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安装后的操作(1)、预防燃油喷出(1)、充注发动机冷却液(2)、排出发动机冷却液(2)、安装蓄电池和蓄电池盘(3)、拆卸空气滤清器(3)、安装空气滤清器(4)、拆卸蓄电池和蓄电池盘2、拆卸步骤1、节气门体2、PCV软管3、制动加力器真空软管接头4、冷却水出口接头5、真空软管接头6、高压燃油软管接头7、燃油回油软管接头8、喷油器连接器9、喷油器和出油管总成10、EGR阀11、进气歧管支撑12、进气歧管13、进气歧管垫片3、检查检查下列各项,如果发现有问题则应更换零件。进气歧管(1)、检查各部分有无损伤或裂纹。(2)、检查负压(真空度)的出口是否阻塞,以及水道或气道是否阻塞。(3)、用直尺和测隙规检查气缸盖的安装面是否变形。标准值:0.15毫米以下极限值:0.20毫米4、拆卸操作要领喷油器和出油管总成的拆卸拆下出油管(连同与它相接的喷油器)。注意:在拆下出油管时应小心,不要让喷油器掉下。5、安装操作要领高压燃油软管的安装在将高压燃油软管连接到出油管上时,先在O形圈上涂少量干净的机油,然后把高压燃油软管插入,应小心不要损伤O形圈。注意应小心不要让机油进入出油管。(八)、排气歧管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1)、拆卸和安装前排气管(2)、拆卸和安装空气滤清器(3)、拆卸和安装机油油尺导管1、防热罩2、发动机吊钩3、排气歧管4、排气歧管垫片(九)、排气管和主消声器总成1、拆卸和安装2、主消声器总成的拆卸步骤1、尾管2、垫片3、吊钩4、主消声器5、垫片6、吊钩7、后隔热板8、后隔热板9、前隔热板3、前排气管的拆卸步骤10、三元催化器11、垫片12、前排气管13、垫片14、吊钩15、前隔热板十五、进排气系统(EQ491i)(一)、进气系统1、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引气管总成2、空滤器进气管3、真空软管4、真空软管5、发动机进气口过桥管总成6、进气软管总成7、空气流量传感器8、空气滤清器盖9、空气滤清器滤芯10、空气滤清器壳体11、空气滤清器支架(二)、排气管和主消声器总成1、拆卸和安装2、主消声器总成的拆卸步骤1、尾管2、垫片3、吊钩4、主消声器5、垫片6、吊钩7、后隔热板8、后隔热板9、前隔热板3、前排气管的拆卸步骤10、三元催化器11、垫片12、前排气管13、垫片14、吊钩15、前隔热板十六、排放控制(4G6发动机)(一)、概述排放控制系统包括下列子系统:·曲轴箱油气控制系统·燃油蒸汽污染控制系统·排气再循环(EGR)系统项目名称规格曲轴箱油气控制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可变流量式(用途:降低HC)燃油蒸汽污染控制系统碳罐有(用途:降低HC)排气再循环(EGR)系统EGR阀热敏阀单置式双金属式(用途:降低NOX的含量)(二)、排放控制装置一览表有关部件曲轴箱油气控制系统燃油蒸汽污染控制系统排气再循环系统PCV阀√碳罐√EGR阀√热敏阀√(三)、密封胶项目规定的密封胶备注热敏阀螺纹部分3M螺母锁定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干性密封胶(四)、真空软管1、真空软管管路图2、真空回路图3、真空软管颜色G:绿色L:浅蓝Y:黄色B:黑色4、检查(1)、按照管路图检查各真空软管的连接是否正确。(2)、检查各真空软管连接状态(是否有脱开、松动等),以及检查有无弯曲变形或损坏。(3)、将真空软管插入管接头。(4)、按照真空软管管路图正确地连接各软管。(五)曲轴箱油气控制系统1、概述曲轴箱油气控制系统是防止窜气从曲轴箱内逸入大气的一种系统。新鲜空气自空气滤清器经过通气软管被送入曲轴箱,在曲轴箱内与窜气混合。曲轴箱内的漏气经过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被吸入进气歧管。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根据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来提升柱塞,从而正确地控制窜气流量。换句话说,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转时漏气的流量受到调节以保持发动机稳定,而在高负荷时流量增加以改善通风性能。2、系统图3、部件安装位置曲轴箱强制通风阀4、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的检查(1)、自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拆下通气软管。(2)、自汽缸盖罩拆下曲轴箱强制通风阀。(3)、再把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装到通气软管上。(4)、起动发动机并在怠速下运转。(5)、将手指放在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的开口处,确认能否感觉到进气歧管内存在真空度。备注:此时,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内的柱塞将前后移动。(6)、若无真空感觉,则应清洁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或予以更换。5、PCV阀的检查(1)、将一根细棒自图示侧(摇臂罩安装侧)插入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中,来回移动此棒以确认柱塞是否在移动。、如果柱塞不动,则表明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内部堵塞。在此情况下应清洁或更换此阀。(六)、燃油蒸汽污染控制系统1、概述燃油蒸汽污染控制系统能防止燃油箱蒸发的燃油蒸汽逸入大气。燃油箱蒸发的蒸汽通过燃油箱压力控制阀和蒸汽管/软管被暂时存储在碳罐内。当汽车行驶时,存储在碳罐内的燃油蒸汽被吸入进气歧管并进入燃烧室。2、排污口真空度的检查(1)、自节气门体排污真空管接头脱开真空软管(黑色条纹),将一个手动真空泵接到管接头上。(2)、起动发动机,在空转发动机提高转速后进行检查,排污口真空度应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备注:如果真空度变化存在问题,则可能是节气门体排污口被堵塞,应予清洁。(七)、排气再循环(EGR)系统1、概述排气再循环(EGR)系统用于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在空气/燃料混合气燃烧温度高时,在燃烧室内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因此,这个系统使气缸盖排气口排出的一部分气体通过进气歧管再循环到燃烧室内,以此降低空气/燃料混合气的燃烧温度来减少NOX。EGR阀控制EGR的流量,使汽车的驾驶能力不下降。2、工作原理在下列之一的条件下EGR阀关闭而不进行排气再循环,在其他的情况下,EGR阀开启进行排气再循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发动机怠速运转。•节气门开度大。3、系统图4、部件安装位置EGR阀5、排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的检查(1)、自节气门体拆下真空软管(绿色条纹),将一个手动真空泵接到真空软管上。(2)、堵住拆下真空软管的那个管接头。(3)、当发动机为冷态和热态时,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施加真空来检查发动机和真空状况。6、当发动机为冷态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40°C以下)正常的发动机条件正常的真空条件施加真空无变化真空泄漏7、当发动机为热态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C以上)正常的发动机条件正常的真空条件施加40毫米水银柱的真空无变化真空保持施加200毫米水银柱的真空怠速变得轻微不稳定8、EGR阀的检查(1)、拆下EGR阀,检查阀是否卡住,有无积碳、沉积物等。若发现有上述任何征兆,请用合适的溶液予以清洁,确保阀正确落座。(2)、将一个手动真空泵连接到EGR阀上。(3)、施加500毫米水银柱的真空,确认是否能保持真空。(4)、施加真空,通过EGR气道的一侧泵送空气,检查空气是否通过。真空度空气通过状况40毫米水银柱以下空气不吹出200毫米水银柱以上空气吹出(5)、换用新的密封垫片,拧紧到规定的力矩。规定的力矩:2.2公斤米9、EGR出口真空度的检查(1)、自节气门体EGR真空管接头脱开真空软管(绿色条纹),将一个手动真空泵接到管接头上。(2)、起动发动机,检查在空转发动机提高转速后,EGR真空度是否随着发动机车速的升高而成比例增大。备注:如果真空度的变化存在问题,可能是节气门体EGR出口被堵塞而引起的,应予清洁。10、热敏阀的检查注意:在拆卸和安装时,不要在热敏阀的树脂部分使用扳手。(1)、将一台手动真空泵接到热敏阀的管接头上,施加真空来检查气密性。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条件40°C以下真空不保持80°C以上真空保持(2)、在螺纹部分涂规定的密封胶,然后拧紧到规定的力矩。规定的密封胶:3M螺母锁定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规定的力矩:3.0公斤米(八)、双通阀拆卸和安装拆卸步骤1、蒸汽软管2、双通阀(九)、碳罐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蒸发软管2、燃油软管3、碳罐4、碳罐座总成十七、排放控制(EQ491i发动机)(一)曲轴箱通风曲轴箱通风采用全封闭式强制通风方式。泄露到曲轴箱中的气体,经隔离器通过单向阀,进入进气管内,新鲜空气经空气滤清器滤清后自气缸盖罩引入曲轴箱。(见右图)(二)、双通阀拆卸和安装拆卸步骤1、蒸汽软管2、双通阀(三)、碳罐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蒸发软管2、燃油软管3、碳罐4、碳罐座总成十八、冷却系统(—)、概述冷却系统作用是使发动机的每一零件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不管发动机可能在什么条件下运转。冷却方法为水冷、压力强制循环式,用水泵对冷却液加压,使其在发动机内循环。如果冷却液温度超过规定温度,节温器开启,使冷却液也通过散热器循环,使得冷却液所吸收的热可散发到空气中。水泵为离心式,通过传动皮带由曲轴驱动。散热器为波形散热片、下流式。项目规格散热器散热能力千卡/小时40000(二)、检修规格项目标准值极限值散热器盖高压阀开启压力公斤/厘米20.75~1.050.65散热器冷却液中防冻液浓度范围%30~60-节温器阀开启温度°C82-节温器全开温度°C95-节温器阀升程毫米8.5以上-(三)、润滑剂项目数量公升浓度(%)高质量乙二醇防冻冷却液8(9)25~40备注:()内数字表示带后暖风。(四)、密封胶项目规定的密封胶备注气缸体放水塞3M螺母锁紧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干式密封胶水旁通管接头MITSUBISHIGENUINE产品号MD970389或同等品种半干式密封胶(五)、检修调整顺序1、散热器盖阀开启压力(1)、用散热器盖接头将散热器盖连接到测试器上。(2)、增大压力,直到压力表指针停止移动为止。极限值:0.65公斤/厘米标准值:0.75~1.05公斤/厘米、如果读数不能保持或大于极限值,应更换散热器盖。备注:测试前务必确保散热器盖清洁,因为散热器盖密封部位有锈或其他外界物质将会导致指示不正确。2、发动机冷却液的更换(1)、拆下放水塞放出散热器内的冷却液。(2)、拆下分液箱螺塞和散热器盖,然后放出加热器和发动机副水箱内的冷却液。(3)、自气缸体拆下放水塞放出发动机冷却液。、从散热器脱开软管,通过接头注入清水来清洗发动机的冷却液管路。、对气缸体放水塞的螺纹部涂规定的密封胶,并拧紧到规定的力矩。规定的密封胶:3M螺母锁紧用,产品号4171或同等品种(6)、牢固地拧紧散热器放水塞。(7)、缓慢地往副水箱注入冷却液,直到从分离器箱的放水塞孔没有溢出任何气泡为止。然后装上放水塞。(8)、往副水箱注入发动机冷却液,直到液面达到FULL(满)线为止。推荐使用的防冻液:高质量乙二醇防冻冷却液数量:8(9)公斤备注:()内数字表示带后暖风(9)、牢固地装好散热器盖。(10)、起动发动机并使其加热到节温器开启。(用您的手接触散热器软管,看热水是否在流动。)(11)、当节温器开启后,使发动机全速运转数次,然后停机。(12)、待发动机冷下后,往贮水箱注入发动机冷却液直到液面达到FULL(满)线为止。如果液面尚低,重复进行自步骤9起的运转。3、浓度测量测量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和比重来检查防冻液的浓度。标准值:25~40%(容许的浓度范围)推荐使用的防冻液防冻液容许浓度高质量乙二醇防冻冷却液25~40%注意:如果防冻液的浓度低于25%,防锈蚀性能将严重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浓度高于40%,防冻性和发动机冷却性能都将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为此,务必使浓度水平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六)、冷却风扇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1)、发动机冷却液的排出和充注(2)、散热上部软管的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护风罩总成2、螺栓或螺母3、传动皮带(空调器)4、传动皮带(动力转向器)5、传动皮带(交流发电机)6、冷却风扇和风扇离合器总成7、皮带轮8、风扇离合器9、冷却风扇(七)、节温器(4G6发动机)1、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和安装后的操作(1)、发动机冷却液的排出和充注(2)、进气软管拆卸和安装2、拆卸步骤1、散热器下部管子总成B2、O形圈3、进水管接头A4、节温器3、节温器的检查将节温器浸入水中,边搅动边将水加热。检查节温器阀开启和全开的温度。标准值:项目规格阀开启温度°C82全开温度°C95阀升程毫米8.5以上(1)、在全闭时测量阀的高度。再测量全开时的高度,以此算出升程。(2)、如果在正常温度下阀即使开启一点,也应更换节温器。(3)、如有任何严重的挠曲、肉眼可见的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