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1页
历史-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2页
历史-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3页
历史-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订………………○………………线………………○………………○………………外………………○………………装………………○………………订………………○………………线………………○………………○………………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历史第=PAGE2*2-13页(共=SECTIONPAGES3*26页)历史第=PAGE2*24页(共=SECTIONPAGES3*26页)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4.据学者考证,西周时期,“大(太)室”“大(太)庙”通常居于城市的核心位置,周边分布着所谓的“卿士宗族所居之宫”,当时呈现“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面貌。据此可知,西周A.宗法制度决定城市布局 B.贵族政治制约经济结构C.血缘关系影响社会生活 D.等级制度主导商业关系25.钱穆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门第在当时历史进程中,可谓已尽其一分之功绩。”据此可知A.门第观念培育有利于历史文化进步 B.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C.士族门第发展与文化演进相互推进 D.士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发展26.唐宋时期,在乡村形成了“富民”群体。宋代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没有任何特权。这说明宋朝时期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 B.市民群体开始形成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科举促进阶层流动27.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治理土司地区时,奉行“齐政修教”的方略。“齐政”主要强调土司地区与经制州县在政务与相关制度等方面的一致性;“修教”主要是指国家在土司地区建立多种学校,强制土司及其子弟入学读书。由此可见,“齐政修教”旨在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完善国家行政结构C.实现儒学思想的世俗化 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28.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权力的下移 B.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9.1919年,上海学生联合会的一份罢课说明书中说:“全世界本来都倾听威尔逊的话语,就像先知的声音,它使弱者强壮,使挣扎的人有勇气。”受此影响的中国人努力“寻找这个新纪元的黎明,可是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 B.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中国人民的全面觉醒30.1938年4月,“西南联大”成立,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川、贵各地,认真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被分配到大后方的公立或私立中学里,把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和各族学生中。这些举措A.推动国统区经济快速恢复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有效地抵抗了日军的侵略 D.有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31.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又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 B.利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C.致力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32.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雅典将军对军事违纪处罚的权力:将军有权对违反军纪的下属处以拘禁、驱逐或罚金,甚至是死刑。但是,将军们因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通常在执行违纪处罚时有所顾虑,从而大大削弱了惩罚的效力。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C.司法审判有较大的随意性 D.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33.下图是1831年英国的一幅漫画。画面左侧的人正高举着写有“改革”的斧头,砍向写着“衰败的选邑制度”的树干;而画面右侧的人则极力护佑这棵即将倾倒的树干。由此可知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合法席位 B.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完成C.议会改革的呼声得到广泛支持 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34.长期以来,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视福利救助为民间自愿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兴起后,许多州政府承担起部分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A.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发端于工人斗争C.背弃个人奋斗传统 D.推动了政府干预35.撤退的殖民主义者匆匆划定的边界毫无理性,难以防御,而且难以维持。殖民政权采取了三种退出战略:它们把历史上敌对的社区交入单一国家或者迫使不情不愿的伙伴社区和民族建立不稳定的“联邦”超国家,或者将任何一方都难以接受的边界强加于新独立的国家。这些现象主要说明A.民族自决原则得到贯彻 B.第三世界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去殖民化成为时代潮流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材料一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一切工作要推动支部去进行,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围一切群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同年3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召开闽、赣两省组织工作会议,重点介绍和推广了模范党支部——兴国县高圩区黄岑乡党支部的经验。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摘编自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材料二1939年1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选举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信,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在1940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占8.1%。到了1941年和1942年,按“三三制”改造过的村政权中,各阶层所占比例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太行五分区281名村代表中,地主、富农占了21.1%。1942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关系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党委具有领导该地区党政军民所有工作的职权,一切乡村政治力量和社会组织都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活动。——摘编自许福海《试论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1937—194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央苏区相比,抗日根据地基层治理的新变化。(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党在根据地基层治理的启示。(5分)——摘自钟义信《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观察上面示意图,提取关联信息,任选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材料1881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因此,德国先后制定了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伤残和老年保险法》。这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雇工与雇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此后,这三项社会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1911年,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这些“温和的手段”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还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摘编自丁建定《试论近代晚期西欧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影响。(9分)材料二战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加强了确定战后安全合作原则的磋商,于1947年2月12日发表了《关于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的发表标志着加、美两国在安全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它是二战以来两国安全合作关系的延续和加强。这种合作包括军事人员的交流、武器的研发、情报的交流、军事装备和部队训练及组织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互相使用对方军事设施等。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的军事技术实现了飞跃,为了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加、美两国加快了在北美大陆的雷达预警系统建设,夯实了北美大陆空防体系的物质基础。此外,美国获得了越境飞行及战时在加拿大军事基地部署战略轰炸机及储存核弹头的权利;1958年5月12日,北美空防司令部建立,北美空防一体化进程加速,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集体安全机制取得了重大进展。——摘编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美两国战后安全合作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美两国战后加强安全合作的原因。(9分)材料马端临(约1254—1323),宋元之际史学家。他出身相门,“家传鼎鼐之谱,幼皤(翻)馆阁之储”。南宋灭亡后,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文献通考》的编著。此间,历代意识形态的得失问题和田制、税制、官制、兵制的利弊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引起了马端临的高度关注。马端临又究寻到秦汉以降公私藏书十亡六七的惨痛现象,殊感兵败国破之时常为图书蒙厄之日。从《文献通考》全书看,他一方面“旁搜远绍,门分汇别”,另一方面“参稽互察……融会错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