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学简答题_第1页
栽培学简答题_第2页
栽培学简答题_第3页
栽培学简答题_第4页
栽培学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栽培学简答题

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C

①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

②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

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

2、作物布局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解决和缓解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

3有利于复种和间套作安排和连作的运用。

4有利于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益。

5有利于恢复提高和保持地力,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产,向持续高产优质

和局效发展。

6有利于促进林,牧,渔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发展。

3、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

栽培作物是经过人类选种繁育栽种的植物,他们是朝着人类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的,栽培作物,抵御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差;

野生植物是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的植物,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凡

是生存下来的植物,都比较能抵御不良的自然环境。

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

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

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

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

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

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4、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

(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

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5、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

(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

(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

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

(4)二者存在矛盾:①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

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②若养

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

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

6、“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

期、缓T曼下降期。

(2)应用:①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②

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③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

7、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

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

(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

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日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

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

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开始

天数计。

(3)物候期: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

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

8、种子的类型有哪些?

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

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养麦和

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

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④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

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

9、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21)

(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

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

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

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

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

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④胚未发育完全:种子已脱离母体,但胚未生长发

育完全,采收后胚尚需吸收胚乳养料,继续生长。⑤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10、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3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

吸胀:即种子吸水膨胀达到饱和;

萌动:即种子内的酶恢复活性,将淀粉、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可溶性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等,这些物质被转化为胚的结构物质,促进胚的生长,最早表现为

胚根伸长,当其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尖时,表示萌动阶段完成;

发芽:萌动之后,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

时,即达到发芽阶段。

1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8、19、20)

(1)关系:

①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C

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促使其协调发展;

③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

握得当。

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2)调控:

①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

②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

12、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1)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

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

①物质交换: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

素等,而地上部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

植物激素、氨基酸等。

②信息交换:根冠间进行着信息交流,如在水分亏缺时,根系快速合成并通过木

质部蒸腾流将脱弱酸运输到地上部分,调节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动。如缩小气孔开

度,抑制叶的分化与扩展,以减少蒸腾来增强对干旱的适应性。叶片的水分状况

信号,如细胞膨压,以及叶片中合成的化学物质信号也可以经韧皮部传递到根部,

影响根的生长与生理功能。

③相关性: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比较繁盛,同样地上

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④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及植株调整,影响茎叶生长,从而地上部与地下部始

终保持一定比例。

⑤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空地上与地下生长影响不一致。

(2)调节根冠比的措施

①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中耕松土,使用生长抑制剂

或生长延缓剂等措施可加大植物的根冠比。

②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生长促进剂等措施可降低根冠比。

③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

13、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

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

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有关。

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俏物要高;同为收获

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

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

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

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

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14、何谓作物的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影响因素?经济

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

一般是多少?如何提高?

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表明生物

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

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

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

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

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较

简单,子实的形成则须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结实成熟的复杂过程;碳水化

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相对少些,而蛋白质、脂肪的形成要

经过同化产物的进一步转化,需要能量较多。通常,薯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为

0.70~0.85,甜菜、烟草为0.61ro.70,水稻、小麦为0.35~0.50,玉米0.30~0.50,

大豆0.25"。40,油菜0.28左右,棉花为0・35~0.40,皮棉为0.13~0.16.禾谷

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高度有关。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

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

1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

量所构成。

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素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

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

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

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

量可以提高。

③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

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

(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

(3)调节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②推广反季节栽培;③合理安排种植

密度;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⑤增大作物光

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

1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

中主要指绿色叶片。

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

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3)三者关系:

①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

②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C

③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

④源、库、流的平衡发展能促进产量的提高。

(4)协调方法及理论:

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

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

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

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

⑦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

产量的主导因素。

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

(5)应用:

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剪株型等达到减源

增库的目的。

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

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

1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

(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

(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

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

(3)降低呼吸消耗。

(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②合

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植株;④改善水肥条件;⑤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⑥增加田

间C02浓度。

18、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增加光合面积:①合理密植;②改善株型。

(2)延长光合时间:①提高复种指数;②延长生育期③补充人工光照。

(3)提高光合速率:①增加田间C02浓度;②降低光呼吸。

19、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大

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

2.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

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

3.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02、病虫害等)

20、温度三基点的特征。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

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

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以下或最高点以上,

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

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

(补充: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三基点有何不同: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低于营

养器官生长,而营养器官又低于生殖器官)

21、什么叫作物的温度三基点?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

(1)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

温度三基点。

(2)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常低于营养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后者又低于生

殖器官发育的温度三基点。

22、作物的间混套复种。

(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

方式。

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作用:①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②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有利于解决作物之

间的争地矛盾。

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

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

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块E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

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

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套作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③作物生

长发育调控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2.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

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3.施用生长调节

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4.及时

综合防治病虫。5.早熟早收。

23、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答: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

行或成带状间隔种植;

混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

同一块田地上。

一者的作用相似,只是配置形式不同,它们都是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能利用率。

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它与间作不同,间作中的两作物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主要部分或全部,而套作其

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它是选用两种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一前一

后结合在一起。

24、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作用:1.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

3.有利于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绿肥和饲料作物争地矛盾,有利于粮食作物和

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

25、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生长发育的最

低温度为10度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耐寒作物:麦、马铃薯、

豌豆、油菜(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在一至三度,需求积温一般也较低)。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

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养麦。定日照作物:甘蔗。

(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

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

合。

(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

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

油菜、芝麻、向日葵、趣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

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助口啡、啤酒花、代代花。

(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

三、繁殖方式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

26、一般来说,哪些作物分别属于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和喜钾作物?

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养麦。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纤维类作物,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

薯类、麻类、向日葵等。

27、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①总结出了一套栽培壮苗的技术原理;②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③提出

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结构的理论;④从高产田长期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

理论。

28、简单叙述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

较少。②高产纪律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至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

的高产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别的地区成功率极低。

29、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1)含义:指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期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的日平均温

度总和,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地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

(2)意义:①分析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规划种植制度;②积温是分析引

种或推广的地区依据;③可以利用积温预报作物的生育期;④负积温的多少有时

可以作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

30、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作物的“播性”

与春化处理、作物的基本温度、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积温

与作物生产。

(2)极端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霜害(白霜、黑霜)。

(3)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

31、作物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如何应用?(18)

主要应用有:

㈠在引种上的应用。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北种南引,生育期变

短,而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因此,从北方引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到南方来、从

南方引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到北方去,相对易获得成功。最稳妥的引种:在相同纬

度或温光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之间引种;引种感光性弱、感温性不敏感的品种。

(二)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的安排,均需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

特性。比如:湖南种油菜,冬性强的要适当早播,应在9月中下旬播种;而春性

品种可以晚些播种,可以迟至10月初。

㈡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一点是要培育适应当地温光条件的品种;第二点是可以根

据亲本的温光特性来调整播种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第三点是为了育种的需

要,在本来不适合种植冬性强的作物品种的地方,可以提前对其萌动的种子或幼

苗进行春化处理,再移栽到大田里,这样就可以开花结实了,

32、结合实际论述作物高产栽培中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的理论依据,二

C02饱和点与C02补偿点、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33、简述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

a、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水是作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

f、水是连接土壤一作物一大气的介质

34、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粮食安全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

品”。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

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

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

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

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

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5、试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及措施。

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战略地位;继续提高单产是确保我国

粮食安全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建

立区域平衡与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加强粮食主产区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健全和规范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生产与安全供求预警体系;

放开粮食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

系。

36、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

必要性:1.农业节水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2.农业是耗水大户,占总耗水的70%左右,农业节水潜力大,农业节水才能真正

实现全社会的节水;

3.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要。

节水途径:农业节水是实在必行的,其节水途径主要在于:1.培育水分利用效率

高的品种;2.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可通过管道改造实现;3.改进灌溉技

术;4.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水分管理技术。

37、简述抗旱作物(品种)应具备的特点。

①原生质黏性和弹性大;

②根系深、叶片细胞小而气孔多、叶片茸毛多或角质化程度高、输导组织发达;

③生理机能上,缺水时物质分解与合成的比例改变小、光合与呼吸的比率不改变

或改变很小、淀粉贮存正常、气孔不完全关闭,仍可进行光合作用。

38、试述少免耕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优点:1.保持水土。不翻动土层,且残茬秸秆覆盖,土壤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

减少土壤水肥蒸发。

2.保持土壤结构。残茬秸秆腐烂分解后,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偏于

紧密,有机质分解缓慢而持久,有助于团粒结构形成。

3.争取季节,减少动力消耗。

缺点:土壤变紧;土壤表层养分富集,下层贫化;有机肥施用困难,肥料利用率

低;杂草、病虫害增加;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

39、如何评价污水灌溉。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污水灌溉问题:一方面,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污水灌溉

不失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做法,同时,污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污水中有毒物质较多,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

因此,应该正确处理污水灌溉问题:即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之前,须进行科学处

理。

40、叙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

1、繁殖力强,落粒性强;

2、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3、传播力强,传播方式多样;

4、寿命长,分期分批出土;

5、自然群落组成不断改变;

杂草的危害有:

A、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

B、一些杂草是病菌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

C、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种子有毒;

D、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E、降低产量和质量;

F、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安全。

杂草的农业防治:

(1)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清除地边、路旁杂草;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选种子;清

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及时收获作物。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旱地轮作换茬。

(3)建立正确的土壤耕作制。

41、简述地膜覆盖的作用。(2018、2019)

1.覆盖增温;2.保墙作用;3.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物理状况;

4.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减缓土壤侵蚀;5.有利于微生物及蚯蚓的繁殖;

6.有效防除杂草;7.降低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

缺点:污染环境

42、轮作增产的原因。

轮作:在同一地块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

式的种植方式。

⑴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⑵利于生物养地;

⑶改善土性,提高肥效;

⑷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

⑸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

(6)水旱轮作的改土作用。

43、轮作有何优点?安排轮作的原则是什么?

(1)优点:A.有利于防治病虫害。B.有利于均衡再利用土地养分、改善土壤理

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2)原则:A.轮作相邻作物茬应不同种类、不同种植方式:

B.病虫害类型差异大。C.作物的需肥水特性有较大差异。

44、为什么连作常引起作物减产?(20)

(1)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

(2)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孽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

(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

(4)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

(5)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

45、连作: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

优点:1.有利于充分利用同一地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18)

2.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

3.产品较单一,管理上简便

缺点:如下“害处”

46、连作有何害处?怎样克服?

(1)害处:A.病虫害严重;B.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均不良化;C.土壤某些营养

元素变得偏缺;D.有害于植物营养的有毒物质积累超量。

(2)克服方法:A.轮作;B.多施有机肥;C.排水洗盐;D.无土栽培;E.土壤消

毒;F.嫁接。

47、简述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20)

1、用养结合原则。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对土壤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需要的原则。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时期来施肥。在营养临

界期,需保证作物不缺某种养分,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施肥,这样利

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3、经济的原则。施肥存在报酬递减问题,过量施肥反而会产生的毒害作用,不

仅不利于高产,而且降低品质。因此,应把握施肥的量,还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

理配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营养平衡原则

5、安全生态原则

48、简述育苗移栽的意义。

(1)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复种指数;

(2)便于苗期集中管理,利于培育壮苗;

(3)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

(4)可按计划规格移栽,能保证苗全、苗壮。

(5)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自然资源

(6)减少种子管理成本

49、简述农业生产的特点。

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波动性、产品的特殊性

50、试分析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用地必然消耗地力一一消耗土壤营养元素;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障碍因素。

用养结合的可能性一一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土壤具有再生性;耕作制度的

演变历史证明了其可能性。

51、简述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⑴土壤质地:壤土结构好,土质疏松,耕性最好,肥力也高;

⑵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的物理机械特性介于粘粒与沙粒之间,有机质含量越

高耕性越好;⑶土壤含水量:含水量多少影响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

耕性和宜耕期。

52、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农艺措施。

(1)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合理运筹、配方施肥、精确施肥。(3)

合理耕作,以耕促肥。(4)合理灌溉,以水促肥。(5)轮作换茬,调节土壤肥

力。

_•果相大小年现象?

是指果树栽培种,一年多产一年少产的现象.

大年:结果过多,消耗大量贮藏养分和当年叶片制造的养分用于开花和果实发育;运送到根系的光合产物减少,

影响根系的生长、吸收和代谢,反过来又影响枝叶的发育:营养不足,影响花芽分化,花量少.

小年:结果很少,营养消耗在果实生长发育方面也很少:营养相对积累多,有利于花芽分化,必然使使F一年又

回复到大年.

原因:树种品种原因:不良管理:不良的自然条件.从生理上看,根本原因是树体营养失调,即营养的消耗与积累、

N素代叙式素代谢的惟阿关系遭到破矩从端致地下部与他上部的代谢关系、生长与献的平衡关系遣到

破坏,进而形成大小年.

调控措苜:

I,加强肥水管理,在秋季施基肥的时机要早,追鹿酬适量适种类,结合叶而阑匕

2,合理修斯合理配歌练保持适当的花芽和叶芽比例,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蝴时大年宜乱小年宜轻:

加赧李修虬包括横心、环割、拉枝.

3,大年疏花疏果,调书负教量,小年保花保果。这一雌氏可期由种子所产生的抑制花芽孕育的物鹿乂可增

大计/果比例(一植株上海一个财所占有的叶片数目或面积).由于叶片除能产生财生长和花芽形成所必需的

营养物质外,还产生花芽孕育所必需的避激素,适当的叶/果比例是形成足够花芽耀要条件.这个比胭果树

的种类和品种而异°

4,应用岫生血节•剂.大年时喷B9、乙烯利等生长肺林以促进花芽形成:小年时喷布赤碇,以渺花

芽形成,对克服大小年有枳极作肌

二就德果的产生与懒?

1,产生原因分为内因和夕网

内因:物体营养差,花芽发育不艮:胚及胚乳发育不良;营养生长过旺•“梢果矛盾”严籥养分竞争加剧:花及

铀量尢养分供应不足:授般精不艮.

外因:花期低温花期多雨:花期干氧果前献千早:果前久麻日照不足:果前婢骤雨.

直接原因:和形成离层,而离层的产生是由于生长素不足耐I起的.生长素在受精后产生,运到处桶上可以防

止离层的形成.因此,凡是极精或受精棕色生长素缺乏,容易产生离层而落果.受精良好的财,其种子教

多,触生长素也多,因此不容易发生落先

2,预防雕

a加解余管电提醐体营养水平,貂物理及化纤段进行充分的管电充分提酬体营养.

b.创造艮好的授粉条件(如配足热W、果园放麻、而接授粉品种、挂花机人工授粉,使则花朵充分授

粉),并进行财套袋,加做肥水管理。

c.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髓花芽耐.栽种作物或咻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腱合理.充分发挥

上以水、光、气热的雕,增加靴面积产量

d疏花疏露合理负载,让蝌保持一定株比,这样财生长个大、着色娘辅躺.

e.花期喷飒素、儡砂等.

佛鞠区花雌水.

g.应用梢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朱保凡

h加名病蝠和自皴害防泡避婚为触的原因导致不必要的落花落果.

三、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

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

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C

(二)全面改进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

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

力提倡秋施肥和深施肥,小麦通过秋施肥达到深施,玉米和马铃薯通过刨埼和追

肥器达到深施,大豆利用精量点播机达到深施。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

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三)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

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具有改土保肥等重要作用,可弥补单施化

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淋失等缺点,化肥损失少,有利提高化

肥利用率。

(四)集中施用或分层施用,施后覆土,施后灌水。

(五)其它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

①看土施肥。如:砂性土壤.囚漏水潜心肥严重,应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方

法。

②锭态氮化肥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草木灰、石灰、窑灰钾等碱性肥料不可与硫

酸铉、氯化铉、液氨等铁态氮化肥混合施用,否则,混合后会引起氮的挥发损失,

降低肥效。

③尿素施用后不宜立即浇水,也不易在大雨前施用,否则,尿素很容易随水流失。

nn薪菜汁苗的竟V?

1.具有高度的生理活性,定植后生长迅速,有很高的生长潜力;

2.具有高度的抗逆性,定植到大田后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适应性强;

3.果菜类用于早熟丰产栽培的秧苗必须花芽分化与发育良好,

五、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既互相关系又互相制约

(2)通过种植密度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3)通过其他技术措施(品种选择、肥料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来影响群

体的自动调节

六、试述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1品种发育特性。不同感温感光类型品种,完成发育要求的温光条件不同。一般

强冬性品种宜适当早播,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2自然生态条件。小麦一生的各生育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积温。但不同地区、不

同海拔地势、光热条件不同,达到小麦苗期所要求的积温时间也不同。各地具体

播种时间均依变化的条件进行调节。

3栽培体系及苗龄指标。不同栽培体系要求苗龄指标不同,因而播种适期也不同。

精播栽培体系,要求冬前以偏旺苗龄越冬,播期要早:独秆栽培要求控制分孽,

以主茎成穗,播期要晚。

4积温指标。小麦冬前积温指标包括播种到出苗的积温及出苗到定孽数的积温。

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一般为120℃左右,出苗后冬前土茎每长一片叫:平均约需

75℃左右积温后,再从当地气象资料中找出科夜平均温度稳定降到0C的日期,

由此向前推算,将逐日平均高于0℃以上温度累加达到冬前总积温的那一天,即

可定为理论上的适宜播期,这一天的士3天,即可作为适宜范围。

七、以小麦为例从密度、施肥、灌溉三个方面说明高产栽培管理方案。

答:从密度方面:小麦有三种栽培体系。精播栽培-以最大限度提高分孽成穰为指

导,充分发挥品种个体遗传生产潜力,达到高产。要求选用分蕤力强成穗率高、

适宜早播、越冬性好的品种,苗期要具有良好的水热肥条件和适宜的配套耕作制

度。对整地、播种技术、防病虫、水肥投入条件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常量裁培

一以主茎成穗为主。分孽成穗率占总成穗的50%以下。基本苗约为20万左右。

适于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前水热条件较差,肥力中等的水浇地及非保浇水地区:

超常量独秆栽培一以控制分燕成穗,充分利用主艺优势,使苗数等于穗数,苗多

而总孽数不高,密播而群体利落,达到壮秆多穗以获得高产,

施肥方面:肥料的选择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肥料的分配应以底施为主增

施磷肥、氮磷配合、因地补钾;肥料深施、保持肥效。此外还应寻找制约产量因

素的肥料。

灌溉方面:一般应保证以下五水的灌溉。底墙水一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

冬水一有利于小麦抗寒正常越冬,并对早春正常返青和生长起积极作用:起身水-

能起到提高分藁成穗率和促进成大矛惠的作用孕穗抽穗水一此期正值小麦的需水

临界期,灌好此水能提高穗粒数并为粒重打下基础:灌浆水一能起到养根和延长

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重的作用。

八、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⑴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

九、根据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

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

(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

(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

十、简述水稻旱育秧技术

(1)苗床地选择⑵床土培肥⑶苗床调酸(4)苗床施肥与整地⑸苗床浇水与消

毒(6)播量播期(7)苗床管理

十一、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纬度调节。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

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

与之相反

(2)播期调节。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

晚,抽穗越快。

(3)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

量。

十二、二氧化碳对作物增产有何意义?

(1)碳素是干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物中90~95%是碳水化合物。

(2)碳素已经成为制约作物获得高产的限制因子,生产上要求的适宜二氧化碳浓

度是1%而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032%0

(3)在一些作物上,施用二氧化碳肥的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果,如黄瓜、芹

菜。

十三、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3)生产条件

十四、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

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

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漕加的人口所消耗,

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

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

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

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l/5o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十五、根系结构分几部分?各有何作用?

答:(1)根冠:保护分生区,与向地性生长有关,减少根系与土壤的摩擦。

(2)分生区:细胞数目增多,一部分补充根冠细胞损耗,另一部分进入伸长区。

(3)伸长区:是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动力

(4)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5)木栓化区:形成木栓层起到保护作用

(6)初生皮层腐落区:起固定和输导作用

十六、根系有何特点?栽培中如何应用?

(1)不定根的形成。应用:快速无性繁殖优质种苗。

(2)根的年生长周期:苹果根系一年有三个生长高峰,在秋季第三个生长高峰

施用基肥有利于果树营养积累。

(3)根的再生力:黄瓜根系木栓化早,断根后发新根困难,栽培上应小苗定植

和保护根系的措施育苗。春季发根数目多,秋季新根生长能力强,所以春

秋季适宜果树、花卉苗木的出圃和定植。

(4)菌根和根瘤:促进菌根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园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氮素

营养。

十七、根系的主要功能:

1.吸收作用:主要由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CO2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向

地上部分运输。

2.固着和支持作用:靠根的庞大的根系和内部的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共同作用。

3.输导作用:主要通过根的维管组织来实现。

4.合成作用:可以合成多种氨基酸、生长激素和植物碱向地上部分运输,从而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5.贮藏和繁殖作用;根内的薄壁组织较发达,能贮藏有机物质,不少植物的根

能产生不定芽进行营养繁殖。

6.分泌作用:根能分泌近百种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

十八、何为菌根、根瘤?有何作用?

(1)菌根:与真菌共生的根

作用:增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增强根系吸收养分能力;提高园艺植物的抗

逆性。

(2)根瘤:放线菌、细菌等菌类侵入根部组织共生形成的瘤状物。

作用:具固氮作用。

十九、叶片形成和生长发育规律是什么?

(1)园艺植物叶片形成与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茎顶端的分生组织,按叶序

在一定的部位上,形成叶原基,叶原基的先端部分继续生长发育成为叶片和叶柄,

基部分身细胞分裂产生托叶。芽萌发前,芽内一些叶原基己经形成雏叶;芽萌发

后,雏叶向叶轴两边扩展成为叶片,并从基部分化产生叶脉C

(2)口|的生长首先是纵向生长,其次是横向扩展。

二十、测定植株是否完成春化作用?

植株生长点用5%氯化铁及5%亚铁氨化钾处理,己完成春化的生长点为深蓝色;

未经春化的不染色,或者呈黄色或绿色。

二十一、园艺植物果实形成与发育规律是什么?

(1)以分为细胞分裂及细胞膨大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分裂期比较短暂,一般在

子房发育初期即开花期已基本停止了,然后进入细胞膨大阶段。

(2)果实的生长可以用果实累加生长曲线表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S型,

另一种双S型。

二十二、园艺植物高低温障碍产生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

园艺植物高低温障碍产生原因是:低温对园艺植物的影响有低温冷害与低温冻害

之分。冷害是指植物在零度以上的低温下受到伤害。起源于热带的喜温植物,在

10度以下时,就会受到冷害。而冻害则是温度到0度以下、植物体内水分结冰

产生的冷害。不同园艺植物,甚至同种园艺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及栽培条件下,

对低温的适应性不同,因而抗寒性也不同。一般处于休眠期的植物抗寒性增强。

如落叶果树在休眠期地上部可忍耐一30~—25度的低温,宿根越冬植物的地下根

可忍一10度低温,但若正常生长季节遇到0〜5度低温,就会发生低温冷害。此

外,利用自然低温或人工方法进行抗寒锻炼可有效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可大大提

高其抗寒性。番茄、黄瓜、甜椒、香石竹、仙客来等苗定植前,逐渐降低苗床温

度,使其适应定植后的环境,即育苗期间加强抗寒锻炼,提高幼苗抗寒性,促进

定植后缓苗,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二十三、不同类型茎与植株调整或整形修剪的关系如何?

答:(1)直立茎:发育枝作为果树骨干枝的延长枝;徒长枝疏除或改造成结果

枝;细弱枝回缩或疏除;叶从枝培养成结果枝。

(2)半直立茎;番茄等茎基部木质化,茎呈半直立性或半蔓生,须依品利1、栽

培方式、生产要求适时整枝。

(3)攀援茎:茎的长短,侧枝的多少,生长习性等长作为植株调整的依据。

(4)缠绕茎:生育初期茎蔓生长缓慢,其主蔓生长较旺,基部一般不易萌发侧

枝。

(5)葡匐茎:草坪草应促使匍匐茎的生长。

(6)缩短茎:保持缩短茎和叶片的正常生长,防止未成熟抽要是优质丰产的关

键。

二十四、园艺植物不同器官生长间有哪些相关性?各有何特点?生产上如何应

用?(19)

答:生长相关性是指同一植株个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器官与另一部分或另一器官

的相互关系。

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性

1.其一是物质相互交流。

2.根系生长和吸收活动有赖于地上部叶片合作形成同化物质及通过茎从

_L往下的传导。

3.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及植株调整等均影响根、茎、叶的生长,从

而导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比例不断变动。

4.激素物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产上的应用:果树的修剪调节及蔬菜、花卉的整枝、摘心、打杈、摘叶

等植株调整工作由于能有效调整各器官的比例,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光和效

率,促进生育平衡,因此在园艺植物优质高效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1.营养器官的生长是生殖器官生长的基础,其为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

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矿质营养和水分等,在此前提下生殖器官才能

正常的生长发育;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又存在着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问题。

(一)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1.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这是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叶片在营养器官中作为主要的同化器官,对生殖生长具有重

要影响;

3.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的影响,因植物种类或品种不同而有较

大差异。

生产上的应用:在不徒长的前提下,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多,果

实才能高产;反之,花期发育不全,果实小,产量低。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与

产量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即叶面积的扩大会刺激果实的增加。

(二)生殖生长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1.由于植株开花结果,同化作用的产物和无机营养同时要输入

营养体和生殖器官,从而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由于花、蕾及幼果等生殖器官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营养

生长的反应也不同。

生产上的应用:过早进行生殖生长就会抑制营养生长,受抑制的营养生长反过来

制约生殖生长,白菜等二年生植物栽培前期应促进营养生长以免过早影响生殖生

长,影响产品器官形成。

生产上系统的摘除花蕾、花、幼果可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对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

生长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同化器官与贮藏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1.一些以叶球、块茎、块根、肉质根、鳞茎为产品器官的蔬菜、花卉等,其产品

器官同时又是贮藏器官,与其吸收养分的正常根及同化器官密切相关。

2.贮藏器官的生长,改变了原来的“源-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同化器

官的功能,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同化产物合成和转运能力,进一步促进贮藏器官

的形成。

二十五、影响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调控?(19)

(1)影响因素:A.花芽分化首先受到园艺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制约。不同园

艺植物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品种间花芽分化早晚、花芽数量及质量均有较大

差别。

B.植株营养生长状况是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

C.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环境因素对花芽分化也有重要影响。

(2)调控途径:

A.针对不同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的特点,合理调控环境条件,如果菜类苗期

进行花芽分化,创造苗床适宜的温、光、水、气及营养条件保证花芽分化

连续协调进行。

B.采取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如:果树大年疏花疏果,漕加小年花芽数量;

采取适宜的修剪技术及施肥是果树促进花芽分化的重要技术环节。

C.调节植株体营养条件及内源激素水平,控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

展从而达到控制花芽分化与形成的目的。

D.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控制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如花诱导期喷施赤

霉素能抑制花芽分化,而使用多效口坐类生长延缓剂能促进花芽分化,增加

花芽数量;将低浓度的乙烯利喷于黄瓜等幼苗叶片上,可以促进雌花发生,

减少雄花发生。

二十六、果树追肥环节有哪些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催芽肥又称花前肥。

果树早期萌芽、开花、抽枝展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树体处于消耗阶段,主要消耗

上•年的贮藏营养。促进春梢生K、提高坐果率和枝梢抽生的整齐度、促进幼果发育和花芽

分化。以氮肥为主。

(2)花后肥(5月上中旬)

幼果生长和新梢生长期,需肥多,上一年的贮藏营养已经消耗殆尽,而新的光合产物还

未大量形成。追肥除氮肥外,还应补充速效磷、钾肥,以提高坐果率,并使新梢充实健壮,

促进花芽分化。

(3)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是追肥的主要时期。

(4)壮果肥(果实膨大后期)通常在果实迅速膨大、新梢第二次生长停止时施用,一般

于7月进行。施肥的目的在于促送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充实新梢、促进花芽的继续分

化。肥料种类以磷、钾肥为主。

(5)采后肥通常称为还阳肥,为果实采收后的追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并配以磷、

钾肥。果树在生长期消耗大量营养以满足新的枝叶、根系、果实等的生长需要、故采收后应

及早弥补其营养亏缺,以恢复树势。还阳肥常在果实采收后立即施用,但对果实在秋季成熟

的果树,还阳肥一般可结合基肥共同施用。

二十七、试述营养繁殖果树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基本的裁培管理措施。

(一)幼树期:从苗木定植到开始开花结果这段时期称为幼树期。

1.特点:(1)地上部和根系的离心生长旺盛,生长量大。

(2)长枝占比例高而短枝少。

(3)枝条多趋向直立,树冠往往呈圆锥形或长圆形,由于生长旺盛而生长期长。

(4)往往组织不充实,影响越冬能力。

这一时期的长短因树种、品种、栽培形式及技术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一般苹果和梨3

一6年,桃、枣,葡萄等1一3年,杏和李子2—4年。

2.技术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