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各论
第二篇各论
第一部分内科疾病
一、神经内科疾病
(一)痹症:病因病机、治则、处方【病因病机】
L病因:内因一正气不足外因一风寒湿热2.病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分类】
1.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
2.痛痹(寒痹):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3.热痹:关节疼痛,局
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
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有发热、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红、肿、
疼痛,特别是膝、肘、腕、踝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晨
僵”为特点。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为特点。【治则】通经活
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处方】局
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股外侧皮神经炎
【临床表现】在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局部痛觉和触减退,无肌肉萎缩,
无膝反射改变。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腌穴为主【组成】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
是穴【方义】风市、环跳——疏通少阳经气伏兔、血海——通行气血
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瘀
(三)腰痛:相关经脉、病机、主方及方义【相关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
脉、肾经【病机】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分类】寒湿腰痛、瘀血腰
痛、肾虚腰痛【临床表现】腰部疼痛
【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针灸并用,补法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针灸并
用,补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腌穴
为主
【组成】委中、肾俞、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方义】委中一疏调腰背部经
脉之气肾俞一壮腰益肾
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一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
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四)坐骨神经痛:临床分类、治则、取穴特点【分类】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
神经痛
【临床表现】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性、电击性、烧
灼性疼痛为主症。
【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腌穴为
主【组成】
L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方义】环跳一两
经交会穴,-穴通两经阳陵泉一筋会,可疏筋通络止痛
(五)痿证:辩证、治则、处方
【临床表现】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辩证】
1.肺热伤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
红,苔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肿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
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胃虚弱: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澹,面浮而不华,神疲乏力,舌淡
或有齿印、苔腻,脉细无力
4.肝肾亏虚: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甚至步履
全废,腿胫肌肉萎缩严重,舌红、少苔,脉沉细。【治则】
肺热伤津、湿热侵淫——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
——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手阳明、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
主【组成】
上肢:肩耨、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及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
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
腰夹脊
【方义】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治痿独取阳明”
外关、风市——属于手、足少阳,辅助阳明通行气血阳陵泉——筋会,通调筋脉
三阴交——健脾、补肝、益肾,以达强筋、壮骨、起痿
(六)末梢神经炎
【临床表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则】早期一一疏经通络、
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柔筋,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
手、足阳明经脸穴为主(七)中风:治则、处方、方义【临床表现】
中经络一半身不遂、舌强语骞、口角蜗斜而无意识障碍中脏腑一神志恍惚、迷蒙、嗜
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治则】
中经络一调神通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中脏腑一醒脑开窍,闭证兼开
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处方及方义】
中经络: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手法】针刺
时宜先取远端穴位,重刺激;而后取局部穴位,面部穴位宜久留针,面部穴位要透刺,柔
和适中。
(T)头痛:处方
头痛在针灸治疗时辩证有何特点:完全是循经取穴。【临床表现、处方】头部疼痛
1.阳明经头痛: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上牙引起的疼痛一印堂、上星、
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2.少阳头痛: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
内——
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
水沟、百会——督脉入络脑,可调脑神、通脑络内关—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
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一
一疏通肢体经络中脏腑:水沟、素髅、百会、内关
水沟、素醪——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百会——督脉要穴,内络于脑,醒神
开窍作用明显内关—心主血脉,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
(八)面瘫:病因病机、病变部位、治则、处方
【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侵袭人体f经气阻滞,脉络失养,筋
肉纵缓不收【病变部位】
1.眼部:“目上冈”一足太阳经筋“目上冈”一足阳明经筋2.口颊部:手太阳、手阳
明、足阳明经筋【临床表现】口眼歪斜・
【分类】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不足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
瑜穴为主
【组成】阳白、四白、翻髅、颊车、地仓、翳风、合谷【方义】面部腌穴一疏调局部
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一祛风通络“面口合谷收”
(九)面肌痉挛
【临床表现】面部肌肉阵发性瘫痪
【治则】疏筋通络、熄风止搐,只针不灸,泻法或平补平泻【组成】太阳、攒竹、颊
修、翳风、合谷、太冲
(十)三叉神经痛:相关经脉、针刺手法【相关经脉】
1.眼部疼痛:足太阳经病证
2.上颌、下颌: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阳
【临床表现】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火灼样剧烈疼痛
【分类】风寒证、风热证、气血瘀滞
【治则】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处方】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
月俞穴为主
【组成】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内庭、太冲【方义】四白、下关、地仓、
攒竹一疏通面部经络
合谷+太冲一”面口合谷收",太冲可以祛风通络止痛定痉3.太阳头痛:后枕痛,包括
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
4.厥阴头痛:癫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5.全头痛: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
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
【方义】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或经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本方以局部取穴为主
(腌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选穴为辅(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配合使用,共奏疏经
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
(十二)眩晕:辩证、治则、处方、方义
【辩证】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治则】
风阳上扰一平肝潜阳、清利头目,只针不灸,泻法痰浊上蒙一健脾除湿、化痰通络,
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血不足一补益气血、充髓止晕,针灸并用,补法肝肾阴虚一补益
肝肾、滋阴潜阳,以针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腌穴为主【组成】百
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
【方义】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无论病因为何,其病机皆为髓海不宁。
百会一木穴入络于脑,可清头目、止眩晕
风池、头维、太阳一均位于头部,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悬钟一髓会,充养髓海,
为止晕要穴
(十三)失眠:总的原则、心脾两虚及阴虚火旺所致的失眠的治法、处方、方义
【分类】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治则】调和阴阳,
宁心安神
心脾两虚一补益心脾心胆气虚一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一育阴潜阳
(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肝郁化火一平肝降火痰热内扰一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组成】神门、内关、
百会、安眠
【方义】神门(心经原穴)内关(心包经络穴)一宁心安神百会一清头目宁神志安眠
一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十四)嗜睡
【分类】湿浊困脾、胆经湿热、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治则】交通阴阳、调神醒脑
湿浊困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一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胆经湿热一只针不灸,
泻法
【组成】百会、四神聪、印堂、丰隆、足三里【方义】百会、四神聪一治疗昏困多寐
的经验穴印堂一重在调神
丰隆、足三里一调理中焦、和胃安神
(十五)痴呆:病位、涉及的脏腑、主要病机、总的原则、处方、
劳宫一清心包而泻心火
大陵一心包经原穴,醒脑开窍、宁心定志丰隆一化痰通络、醒脑开窍
(十八)痫病:主要病机、治则、处方、方义
【主要病机】肝风内动,脾虚生痰,风痰上扰。痰邪是关键
“痫久必归五脏”
【临床表现】猝然昏仆、强直抽搐、醒后如常人【分类】
实证(多见于初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血瘀阻络虚证(多见于后期):血虚风
动、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方义
【病位】脑
【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肾,其次为心、脾
【主要病机】本病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阻窍、瘀血阻络等
引起
【临床表现】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症状【分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闭
窍、瘀血阻络【治则】补肾填精、健脑益智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一针灸并用,补法痰浊闭窍、瘀血阻络一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组成】百会、四神聪、太溪、大钟、悬钟、足三里【方义】百会、四神聪一醒脑开
窍、健脑益智
太溪、大钟一补肾养髓悬钟一髓会,健脑益智足三里一补益后天、化生气血以助生髓
之源
(十六)癫病:病因病机、治则、主方【病因病机】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蔽阻神明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
【分类】痰气郁结、气虚痰凝、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治则】涤痰开窍、养心安神心
脾两虚一针灸并用,补法
气虚痰凝、心脾两虚、阴虚火旺一以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组成】神门、丰
隆、心俞、脾俞【方义】
神门、心俞一心为神之舍,取心经原穴和俞穴,调养心神、醒脑开窍
丰隆、脾俞一健脾胃、化痰湿
(十七)狂病:病因病机、治则、主方【病因病机】阴阳失调,痰热壅盛,迷塞心窍
【临床表现】精神亢奋、燥扰不宁、打入毁物、动而多想【分类】痰火扰神、火盛伤
阴、气血瘀滞【治则】清心降火、宁神定志,只针不灸
痰火扰神、气血瘀滞一泻法火盛伤阴一平补平泻【处方】以督脉、心包经腌穴为主
【组成】水沟、大椎、风池、劳宫、大陵、丰隆【方义】水沟、大椎一醒脑开窍、安
神定志风池一接近大脑,能醒脑宁神
【治则】豁痰开侨、熄风止痉
实证一只针不灸,泻法;虚证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督脉喻穴为主
【组成】水沟、长强、筋缩、鸠尾、丰隆、阳陵泉【方义】水沟一醒脑宁神
长强、鸠尾一任督络穴,能交通任督、调整阴阳
阳陵泉(筋会)、筋缩一舒缓筋肉、解痉止痛丰隆一和胃降浊、清热化痰
【加减】病在夜间发作+照海病在白昼发作+申脉(通调阴阳)
(十九)郁病:主要病机、治则、处方、方义【病因病机】气机郁滞,心神不宁
【临床表现】抑郁善忧、情绪不宁、胸胁及脱腹胀闷疼痛,或易怒善哭为主症
【分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治则】理气解郁、养心安神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一只针不灸,泻法阴虚火旺一只针不灸,平补平泻心脾两虚一针
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手厥阴、足厥阴为主
【组成】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太冲、心俞、合谷【方义】神门、大陵一宁心安
神内关一宽胸解郁期门、太冲一疏肝理气心俞一补益心气而安神合谷+太冲一“开四
关”,醒神开窍作用
(二十)震颤麻痹:病位、病性、治则、处方、方义【病位】脑
【涉及的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肾【病性】本虚标实
【临床表现】正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分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动风
【治则】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痰通络、熄风止颤,针灸并用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补法痰浊动风一平补平泻【组成】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方
义】本病病位在脑,病脏在肝百会、四神聪一醒脑、宁神、定惊风池一祛风、宁神定痉
合谷、太冲一通行气血、调和阴阳
阳陵泉一养血柔筋、疏筋通络二、循环系统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处方、方义、针灸措施、补泻手法的特点【分类】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
鸣、心悸、失眠、健忘(四)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病程呈短暂而自限性,无明显症状持续性白细胞减少可有头晕
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酸背痛,嗜睡困倦,健忘,耳鸣,自汗,纳呆【治则】
肝火亢盛、阴虚阳亢一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泻法痰湿壅盛一健脾化痰、
清利头目,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气虚血瘀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阴阳两虚一滋阴补阳、调和脏腑,针灸并用,补法【处方】百会、曲池、合谷、太冲、
三阴交【方义】百会一泻诸阳之气,平降肝火曲池、合谷一清泻阳明,理气降压太冲
一疏肝理气,平降肝阳三阴交一调补肝脾肾【针灸措施】
1.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百会可加灸2.太冲:应朝涌泉方向透刺,以增加
滋阴潜阳之力3.其他腌穴常规针刺
()低血压症【临床表现】
轻度: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面色苍白、消化不良等重度:心悸、站立性眩
晕、呼吸困难、发音含糊、共济失调【分类】
西医:体质性、体位性、继发性
中医:心阳不振、中气不足、心肾阳虚、阳气虚脱【治则】
补益心脾、调和气血、补肾充髓、温阳化气,针灸并用,补法【处方】足太阳经背俞
穴
【组成】百会、气海、足三里、心俞、脾俞、肾俞【方义】百会一提升阳气气海一补
气升压
足三里一补中健脾、化生气血
心俞、脾俞、肾俞一调补心脾肾,益气养血升压
(三)贫血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疲劳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皮肤,黏膜苍白
【分类】心脾两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肾阴亏虚【治则】补益心脾肾、调养气
血、针灸并用,补法肾阴亏虚者只针不灸,平补平泻【处方】足太阳经背俞穴
【组成】气海、血海、足三里、悬钟、膈俞、心俞、脾俞、肾俞【方义】气海、血海
一气血双补
悬钟(髓会)、膈俞(血会)一补血养髓足三里一调理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心
俞、牌俞、肾俞一滋养心、脾、肾
(本病以气虚、阳虚为本)【分类】气血不足、脾肾阳虚
【治则】健脾益气、温肾固本,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足太阳经穴为主
【组成】气海、大椎、膈俞、膏肓、足三里、脾俞、肾俞【方义】气海、大椎一补气
通阳
膈俞、膏肓、足三里一益气补虚脾俞、肾俞一健运脾土、温补肾阳
(五)心悸:处方特征、方义
【分类】心阳不振、心胆气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水气凌心
【治则】养心安神、宁心定悸,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一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处方】以心经、心包经腌穴和相应俞、募穴为主【组成】神门、通里、内关、心
俞、厥阴俞、巨阙、膻中【方义】神门一心经原穴,宁心通络、安神定悸内关(心包经
络穴)、通里(心经络穴)
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一心经、心包经的俞穴、募穴
三、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针灸治疗【病因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分类】风寒证、风热
证、暑湿证
【治则】风寒证一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风热证一疏散风热、清利肺
气
暑湿证一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组成】风池、大椎、列缺、合谷、
外关【方义】风池、大椎、外关一疏风祛邪解表合谷一祛风清暑、解表清热列缺一宣
肺止咳
(二)咳嗽
【分类】外感: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
内伤: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脾肾阳虚、肝火灼热
【治则】
外感:宣通肺气、驱邪止咳,以针刺为主(风寒加灸)泻法内伤:调理脏的机能,补
肺、健脾、清肝、化痰止咳
痰湿阻肺一针灸并用,泻法脾肾阳虚一针灸并用,泻法肺肾阴虚一只针不灸,平补平
泻肝火灼肺一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手太阴肺经月俞穴和肺的俞穴、募穴为主【组
成】肺俞、中府、列缺、太渊
【方义】肺俞+中府一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肺俞、列缺一宣通肺气肺俞、太渊一
宣肺化痰(三)哮喘
【概念】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至喘息不得平卧位特点的过敏性疾
病
【分类】寒饮伏肺、痰热壅肺、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心肾阳虚【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在发作前会出现鼻咽发痒、咳嗽、喷嚏、胸闷等先兆症状
2.典型发作: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呼气延长,不得平卧,烦躁,汗出,甚
则紫绡。【治则】
寒饮伏肺一温肺散寒、止哮平喘,针灸并用,泻法痰热壅肺一清热润肺、化痰平喘,
只针不灸,泻法
肺脾气虚一滋阴润肺、平降喘逆,多针少灸,补法或平补平泻平肺肾阴虚一培土生
金、扶正固本,针灸并用,补法心肾阳虚一补益心肾、温阳平喘,针灸并用,补法【处
方】以手太阴肺经腌穴和肺的俞穴、募穴
【组成】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方义】肺俞、中府一俞募配
穴,调理肺脏机能、止哮平喘天突一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一气会,宽胸理气、舒展
气机
孔最一郊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定喘一止哮平喘之经验穴丰隆
一豁痰要穴
四、消化系统疾病(一)胃痛
【分类】脾胃虚寒、寒邪犯胃、胃阴不足、食积伤胃、肝气犯胃、
瘀血停滞
【治则】
脾胃虚寒、寒邪犯胃一温经散寒止痛,针灸并用,虚补实泻胃阴不足一养阴清热、益
胃止痛,只针不灸,补法或平补平泻食积伤胃一消食化滞、行气止痛肝气犯胃一疏肝理
气、和胃止痛
瘀血停滞一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均只针不灸,泻法【组成】中院、足三里、内关、
公孙【方义】
中院、足三里一通调腑气、和胃止痛
内关一沟通三焦,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
维为病苦心痛”,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
公孙一调理脾胃而止疼痛,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
病,逆气里急”
(二)胃下垂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任脉脸穴和脾胃的背、俞
穴穴为主【组成】胃俞、中院、足三里、气海、脾俞、百会【方义】胃俞、中脱、足三
里一补益胃气
气海、脾俞一健脾益气、补中和胃百会一益气固脱、升阳提气
(三)呕吐
【分类】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痰饮内停、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治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饮食听停滞、肝气犯胃一只针不灸,泻法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痰饮内停一针灸并
用,补法胃阴不足一只针不灸,平补平泻【组成】中脱、胃俞、内关、足三里【方
义】中脱、胃俞一俞募配穴,和胃止呕内关一理气降逆,为止呕要穴
足三里一下合穴“合治内腑”通调腑气、降逆止呕
(四)呃逆
【分类】胃寒积滞、胃火上逆、肝郁气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治则】
胃寒积滞、脾胃阳虚一温中散寒、通降腑气,针灸并用,虚补实泻肝郁气滞、胃火上
逆一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只针不灸,泻法胃阴不足一养阴清热、降逆止呃,只针不
灸,平补平泻【组成】天突、膻中、中脱、足三里、内关、膈俞【方义】天突一位于咽
喉,可利咽止呃
膻中一位于膈肌附近,气会穴,理气降逆中脱、足三里一和胃降逆
内关一通阴维脉,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膈俞一利膈止呃
(五)腹痛
【分类】饮食停滞、肝郁气滞、寒邪内阻、脾阳不振【治则】饮食停滞、肝郁气滞一
调气化滞,只针不灸,泻法寒邪内阻一温中散寒,针灸并用,泻法脾阳不振一温补脾
阳,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腌穴为主【组成】中脱、天枢、关
元、足三里
(六)泄泻
【分类】寒湿困脾、肠腑湿热、食滞胃肠、肝郁气滞、
脾气虚弱、肾阳亏虚
【治则】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
一健脾益肾、温化寒湿,针灸并用,虚补实泻
肠腑湿热、食滞胃肠、肝郁气滞
—行气化滞、通调腑气,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大肠的俞、募穴、下合穴为主
【组成】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神阙
【方义】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一俞募配穴+下合穴,调理肠腑三阴交一健脾利湿、调
理肝肾神阙一居中腹,内连肠腑
(七)便秘
【临床表现】指大便秘结,排便周期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症。
【病位】肠
【治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热秘、气秘一只针不灸,泻法冷秘一针灸并用,泻法虚秘一针灸并用,补法【处
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组成】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方
义】
天枢+大肠俞(俞募配穴)+上巨虚(合治内腑)一通调大肠腑气支沟、照海一治疗便
秘的经验效穴,支沟调理工焦气机以通腑气,
照海养阴以增液行舟
(八)胁痛
【治则】疏利肝胆、行气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肝阴不足者平补平泻)
【处方】期门、阳陵泉、支沟、足三里【方义】
近取肝经期门、远取胆经阳陵泉一疏利肝胆气机,行气止痛支沟一疏通三焦之气
足三里一和胃消痞“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九)癖闭
【治则】调理膀胱、行气通闭
湿热下注、肝郁气滞、瘀浊闭阻一针刺为主,泻法肾气亏虚一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方义】
关元、三阴交一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助膀胱气化阴陵泉一清利下焦湿
热、通利小便膀胱俞一疏调膀胱气化功能
(十)淋证
【治则】清热利湿、利水通淋、健脾益肾、通调气机,以针刺为主,虚补实泻
【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腌穴和膀胱经的俞、募穴为主
(十一)单纯性肥胖症:针刺方法
【治则】痰湿闭阻一健运脾胃、化痰除湿,针灸并用,平补平泻胃肠腑热一清胃泻
火、通利肠腑
肝郁气滞一疏肝解郁、理脾和胃,只针不灸,泻法
脾肾阳虚一健脾益肾、温阳化气,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腌穴为主
【组成】中皖、水分、关元、大横、曲池、支沟、内庭、丰隆、上巨虚、三阴交、阴陵
泉
第二部分儿科病症
一、疳证
【临床表现】以面黄肌瘦、头大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腹胀如鼓或腹凹如舟、青
筋暴露等为主要症状。【病情发展】疳气f疳积f干疳
【治则】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针灸并用,平补平泻【组成】四缝、中
院、足三里、脾俞【方义】四缝一经验效穴
中皖(募穴)、脾俞(俞穴)、足三里(合穴)一健运脾胃、益气养血、通调腑气、理
气消疳之功,以助小儿发育
二、遗尿【临床表现】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治则】
肾气不足、肺脾气虚一温补肾阳、补益肺脾,针灸并用,补法下焦湿热一清热利湿、
调理膀胱,只针不灸,泻法【组成】中极、膀胱俞、关元、三阴交【方义】
中极、膀胱俞一俞募配穴,调理膀胱,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关元、三阴交一足三阴
经交会穴,疏调脾、肝、肾而止遗尿
三、脑瘫
【概念】婴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
碍。
【临床表现】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1.痉挛型:受累肌肉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可出现单瘫、偏瘫、
截瘫、三肢瘫、四肢瘫等2•运动障碍型:手足徐动或舞蹈样动作
3.共济失调型:步态不稳、指鼻试验易错,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
【治则】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通经络、强筋壮骨,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督脉腌穴为主
【组成】大椎、身柱、风府、四神聪、悬钟、阳陵泉【方义】大椎、身柱一疏通督脉
经气
风府、四神聪一健脑益智悬钟一髓会,可养髓健脑充骨
阳陵泉一筋会,可舒筋通络、强筋壮骨第三部分妇科病症
一、月经不调
【病因病机】主要病机一冲任失调
【辨证论治】气虚、血虚、肾虚、气郁、血热、血寒【治则】
1.气虚、血虚、肾虚一益气养血、补肾调经,针灸并用,补法2.血寒一温经散寒、调
理冲任,针灸并用,平补平泻3.气郁、血热一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
【组成】关元、血海、三阴交【方义】
关元一任脉要穴,又与足三里阴经交会,任、冲同源,是调理冲任
的要穴
血海、三阴交一妇科理血调经要穴
【加减】气虚+足三里、脾俞(健脾胃、益气血)
血虚+脾俞、膈俞(令气血生化之源旺盛)
肾虚+肾俞、太溪(调补肾气)气郁+太冲、期门(疏肝解郁)血热+行间、地机(清
泻血分之热)血寒+命门、归来(温通胞脉、活血通经)【治疗时间】于月经来潮前3~5
日开始治疗
二、痛经
【概念】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1.原发性痛经一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
常
2.继发性痛经一指痛经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相关脏腑】痛经的发生与
冲、任二脉以及胞宫的周期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肝、肾二脏也有关联【病机】“不通
则痛”“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不足【治则】
1.寒湿凝滞、气滞血瘀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2.气血不足一益气养
血、调补冲任,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足太阴经喻穴为主
【组成】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方义】
关元一通于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
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
三阴交一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
地机一足太阴脾经部穴,阴经郊穴治疗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一治疗痛经的经
验效穴【加减】寒湿凝滞+水道(温经止痛)
气血瘀滞+合谷、太冲、次髅(调气活血)气血不足+血海、脾俞、足三里(养血止
痛)
三、闭经
【概念】原发性闭经一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继发性闭经一女子已行经而又中
断3个月以上【辨证论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治则】
1.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一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并用,泻法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一补益肝肾、充养气血,针灸并用,补法【处方】关元、三阴
交、天枢、合谷、肾俞【方义】关元、三阴交一调理脾、肝、肾及冲任二脉
天枢一位于腹部,针之可活血化瘀,炎之可温经通络合谷+三阴交一调畅冲任、调理胞
宫气血肾俞一补益肾气,肾气旺则经气自充
【加减】寒湿凝凝滞+命门、大椎(温经散寒、祛湿行滞)气滞血瘀+太冲、期门、膈
俞(行气活血、化瘀通经)肝肾亏虚+肝俞、太溪(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气血不足+气海、血海、脾俞、足三里(健脾养胃以化生
气血)
四、胎位不正:至阴穴灸法
【概念】妊娠7个月后,产科检查发现胎儿在子宫的定位不是枕前位,有斜位、横位、
臀位和足位等几种情况。【辨证论治】肾虚寒凝、脾虚湿滞、肝气郁结
【治则】益肾暖胞、健脾化湿、疏肝解郁、调理胞官气血1.肾虚寒凝、脾虚湿滞一针
灸并用,补法2.肝气郁结一只针不灸,平补平泻【组成】至阴、太溪、三阴交【方
义】
至阴一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五行属金,足太阳经气由此交入足少阴
肾经,能助肾水、调肾气,为矫正胎位之经验穴太溪一肾经原穴,补肾理胞
三阴交一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健脾、疏肝、益肾、化瘀滞、理胞宫,
为女科要穴,有辅助转胎之效
【加减】肾虚寒凝+灸气海、肾俞(益肾暖胞以助胎气)
脾虚湿滞+阴陵泉、丰隆(健脾化浊以导湿滞)肝气郁结+太冲、期门(疏肝解郁、理
气行滞)
【至阴穴灸法】孕妇排空小便,解松腰带,坐于靠背椅上火半眼窝于床上,至阴穴以艾
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20~30分钟;也可以用小艾柱灸,每次7~10状。
五、产后乳少
【辨证论治】气血亏虚、肝郁气滞【治则】
1.气血亏虚一补益气血,针灸并用,补法
2.肝郁气滞一疏肝解郁、通络下乳,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阻足阳明腌穴为主
【组成】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
【方义】膻中一位于两乳之间,为气会,补法能益气养血生乳,泻
法能理气开郁通乳
乳根一属于多气多血阳明经,位于乳下,既能补益气血、
化生乳汁,又能行气活血、通畅乳络
少泽一手太阳井穴,五行属金,能疏泄肝木之郁,善通乳
络,为生乳、通乳之经验穴
足三里一属于足阳明经合穴,五行属土乃“土中之土”,既益气生血,又疏肝解郁
六、子宫脱垂【临床分度】
I度:子宫体下降,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仍在阴道口内,腹压增加时脱
出,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
n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不经手还纳不能复位回缩
HI度: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还纳困难【辨证论治】脾肾气虚、湿热下注
【治则】
脾肾气虚一补益脾肾、升阳固脱,针灸并用,补法湿热下注一清利湿热、举陷固胞,
只针不灸,平补平泻【处方】以任脉腌穴为主
【组成】百会、气海、关元、维道、三阴交【方义】
百会一位于巅顶,属于督脉,督脉起于胞宫,上行至巅顶交会诸阳
经,有升阳举陷、固摄胞宫作用
气海、关元一位于脐下,属于任脉,邻近胞宫,任脉也起于胞宫,
有调理冲任、益气固胞作用
维道一位于腰腹,交会于带脉,能维系、约束任、督、冲、带诸脉,
固摄胞宫
三阴交一调理脾、肝、肾、维系胞脉【加减】
脾气虚+归来、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举陷固胞)肾气虚+太溪、肾俞(补益肾
气、升提胞宫)
湿热下注+中极、阴陵泉、蠡沟(清热利湿、兼固胞脉)
七、不孕症
【临床分类】绝对不孕、相对不孕【治则】
肾虚胞寒、冲任血虚一益肾暖宫、调和冲任,针灸并用,补法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一
行气活血、化痰导滞,以针刺为主,泻法【处方】关元、之功、归来、三阴交、次髅、
秩边
第四部分骨伤科病症
•、扭伤
【治则】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针刺为主(陈伤者可灸),泻法【处方】以局部和邻
近取穴为主【治疗】
1.适当休息2.患肢抬高3.加压包扎4.冷敷,24h后热敷
二、落枕
【治则】疏筋活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处方】大椎、阿是穴、后溪、悬
钟、落枕穴【方义】
大椎+阿是穴一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后溪一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疏通颈项背部经气悬钟一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落枕穴一活血通络、解痉镇痛【加减】1.
病及太阳经+天柱、肩外俞2.病及少阳经+风池、肩井3.向肩胛区放射+天宗、秉风
【治疗】指针:掐患侧承山穴,嘱患者活动颈部一适宜病初起【注意】治疗的关键在
于局部取穴,强调“以痛为腌,”远端穴位要用强刺激,并令患者配合颈项部运动
三、颈椎病:分型四、肩关节周围炎:肩三针五、肘劳六、腱鞘囊肿七、外伤截瘫
八、颍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第五部分外科病症
一、疔疮
【临床表现】局部(患处皮肤粟米样红方,根深坚硬,状如钉头且红肿热痛)+全身
(恶寒、发热、口渴、便干、小便黄)【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针刺为主,泻
法【处方】以督脉腌穴为主【组成】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方义】身柱、灵台一督脉腌穴,能清泻阳经郁热火邪,经验用穴合谷一手阳明经原
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上达面部,可
泻阳明火毒,对面部疔疮尤为适宜
委中一“血部”刺络出血可清泻血中蕴热而消肿止痛,寓“宛陈而除之”
二、流行性腮腺炎:耳下腮部漫肿【临床表现】1.潜伏期:2周左右
2.前驱期:中毒症状(发热、头痛、口干、纳差食少、呕吐、全身
曲池一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清泻肠腑邪热天枢+阿是穴一直达病所,导滞散结
六、胆石病【治则】
肝胆气滞、肝胆湿热一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只针不灸,泻法疲乏)
3.发病期:一侧耳下腮部肿大、疼痛,咀嚼困难,触之肿块边缘不清、中等硬度,有弹
性,压痛,4~6天肿痛或全身症状逐渐消失【治则】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只针不灸,泻
法【处方】以手足少阳、阳明经腌穴为主
【组成】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方义】翳风、颊车一局部穴位,
疏调少阳、阳明经气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一清泻阳明、少阳之郁热
导热下行、通络消肿
三、乳腺炎【临床表现】
局部(乳房红肿热痛)+全身(恶寒、发热、口渴、便秘)【病程】
初期(气滞热雍)一成脓期(热毒炽盛)一溃脓期(正虚邪恋)【治则】
初期一清热散结,通乳消肿,针刺为主,泻法成脓期一泻热解毒,通乳透脓,针刺为
主,泻法
溃脓期一补益气血,调和营血,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组成】膻中、乳根、期
门、肩井
【方义】膻中、乳根一宽胸理气,消除患部气血之阻遏
期门一肝经募穴,疏肝理气、化滞消肿肩井一清泻肝胆之火,治疗乳房肿痛的经验穴
四、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
肿块(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胀痛或触痛
(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治则】
肝郁气滞、痰湿阻络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针刺为主,泻法冲任失调一调理冲任、
软坚散结,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足阳明经腌穴为主
【组成】膻中、乳根、屋翳、期门、太冲、丰隆【方义】膻中、乳根一宽胸理气,消
除患部气血之阻遏屋翳一宣畅乳部经气,散结化滞期门+太冲一疏肝理气、化滞散结丰
隆一胃经络穴,除湿化痰、通络消肿
五、阑尾炎
【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治则】清热导滞,通腑散
结,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足阳明经腌穴为主
【组成】阑尾穴、上巨虚、曲池、天枢、阿是穴【方义】阑尾穴、上巨虚一理气散
结,疏导阳明之腑气
肝肾阴虚一不易肝肾、利胆排石,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胆经的俞、募、下
合穴为主【组成】日月、期门、胆俞、阳陵泉【方义】
日月+胆俞一俞募配穴,疏理肝胆气机以助排石期门一肝经募穴,疏肝利胆
阳陵泉一胆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缓解痉挛、通络止痛【其他疗法】
电针一胆绞痛发作时,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
30~60分钟
七、痔疮
【概念】凡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从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
团。【临床分类】
1.内痔:位于齿线以上,无痛性便血、痔贺脱出、疼痛、瘙痒为主症
2.外痔:位于齿线以下3.混合痔:内、外痔兼有者【治则】
气滞血瘀、湿热瘀滞一行气活血、清热利湿,只针不灸,泻法脾虚气陷一健脾益气、
升阳举陷,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腌穴为主
【组成】长强、会阳、百会、承山、飞扬、二白
(二白一腕横纹直上4寸,楼侧腕屈肌腱之两侧缘,一手两穴)【方义】
长强、会阳一局部取穴,疏导肛门瘀滞之气血
百会一属督脉,位于癫顶,功擅升举下陷之气,“下病上取”承山、飞扬一足太阳经
别自尻下别入肛门,清泻肛肠湿热、消肿止
痛、凉血止血
二白一经外奇穴,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
第六部分皮肤科疾病
一、神经性皮炎
【临床表现】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解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临床分类】局限
性神经性皮炎、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治则】
血虚风燥、阴虚血燥一养血祛风、滋阴润燥,以针刺为主,
平补平泻
肝郁化火、风热蕴阻一祛风清热、凉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
可点刺出血
【组成】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方义】风池一祛风解表、宣通
局部气血大椎一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清泻热毒曲池一疏风清热、清血分之郁热委
中一点刺出血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膈俞一血会,可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皮损局部围刺
可疏通局部经气、祛风解毒化瘀
【操作】皮损局部取4飞个点用毫针围刺,针尖沿病灶基底部皮下向中心平刺,留针30
分钟;还可以用多个艾柱直接灸:将艾绒捏成火柴头大小若干粒,先在皮损局部涂以大蒜
汁,置艾柱于其上,合谷、曲池、内庭一阳明经多气多血,清泻阳明经邪热【其他疗
法】
1.挑刺:在背部第1、2胸椎旁开0.5~3.0寸的范围内,寻找丘疹样阳性反应点,用三
棱针挑刺,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使之出血少许。每周广2次
2.刺络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太阳、尺泽、委中
五、带状疱疹
每柱间距1.5cm,点燃烧尽后,除去艾灰,覆盖消毒敷料即可。
二、尊麻疹
【临床表现】皮肤突起风团、剧痒【病程】急性尊麻疹一3个月以内
慢性等麻疹一风团反复发作、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治则】风热犯表一疏风清热,只
针不灸,泻法风寒束表一散寒解表,针灸并用,泻法
血虚风燥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肠胃实热一清热泻火、通调
腑气,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手阳明、足太阳经腌穴为主【组成】曲池、合谷、血
海、三阴交、膈俞
【方义】曲池、合谷一手阳明经。通经络、行气血、疏风清热血海一足太阴经,养
血、凉血
膈俞一血会,活血止痒,与血海相配“治风先治血,血行
风自灭”
三阴交一养血活血、润燥止痒
三、湿疹
【概念】是一种呈多形性皮疹倾向、湿润、剧烈瘙痒、易于复发和慢性化的过敏性炎
症性皮肤病。【治则】湿热侵淫一清热化湿,只针不灸,泻法脾虚湿蕴一健脾利湿,针
灸并用,补法血虚风燥一养血润燥,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皮损局部和足太
阴经腌穴为主
【组成】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皮损局部
【方义】曲池一手阳明经合穴,既能请肌肤湿气,又可化胃肠湿热足三里一既能健脾
化湿,又能补益气血三阴交、阴陵泉一运脾化湿,除肌肤之湿热皮损局部一薯条局部经
络之气,祛风止痒
【皮肤针】轻叩夹脊穴及足太阳经第一侧线,U以皮肤红晕为度、四、座疮【治则】
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滞一清热化湿、凉血解毒,只针不灸,
泻法
冲任失调一行气活血、调理冲任,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局部和手阳明经月俞穴为
主
【组成】阳白、颊醪、大椎、合谷、曲池、内庭【方义】
阳白、颈醪一由于好发于面部,两穴可疏通局部经气,使肌肤疏泄
功能得以调畅
大椎一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症状】皮损局部有丘疱疹+神经痛
【治则】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组成】支沟、阴陵泉、行间、夹脊穴、皮损局部【方义】支沟、阴陵泉一清泻三焦
邪热,健脾化湿行间一肝经荥穴,疏肝泻热
皮损局部(针+灸+拔罐)一活血通络、祛瘀泻毒夹脊穴一调畅患部气血
六、斑秃
【症状】突然发生的头部局限性脱发【治则】
气血两虚、肝肾不足一补益肝肾、养血生发,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血热生风、瘀血阻络一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只针不灸,泻法【处方】以局部和肝、
肾的背俞穴为主
【组成】脱发区、百会、通天、大椎、肝俞、肾俞
【方义】百会、通天、脱发区一均为局部取穴,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大椎一督脉、诸阳
之会穴,可激发诸阳经之气,补气生血肝俞、肾俞一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皮肤针】取脱发区、夹脊穴或相应背俞穴,先从脱发区边缘呈螺旋状向中心区叩刺,
再叩刺夹脊穴或背俞穴,范围在0.5~lcm,至局部皮肤微出血,隔日1刺。脱发区在叩刺
后用生姜片外擦或斑螯酊剂、墨旱莲酊剂、侧伯叶酊剂,能提高效果
第七部分五官科病症
一、目赤肿痛(常见于西医的流行性结膜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AFP培训课件2022教学课件
- 旅途中的一见钟情
- 计量单位书写规范
- 教育行业股东大会
- CAD基础知识课件
- 异常子宫出血护理查房
- 2024年4月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初三中考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嵌入式系统基础
- 安全施工及应急措施方案
- 国际化学品安全告知卡(二甲胺)
- 小学生安全教育完整课件
- 陕旅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5-Where-Are-You-Going第2课时课件
- 毕业设计(论文)-巴哈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 招银国际投资银行业务介绍课件
- 富余水深与船体下沉量的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