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第13讲免疫调整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其次道防线a3.特异性免疫b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分a免疫接种和免疫功能异样1.免疫接种的应用a2.免疫系统的异样反应a3.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a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卫措施a免疫细胞的起源及免疫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细胞eq\b\lc\{(\a\vs4\al\co1(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b\lc\{(\a\vs4\al\co1(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白细胞介素2、溶菌酶等。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3.免疫系统的调整(1)非特异性免疫①组成a.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b.其次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巨噬细胞。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②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分类来源功能中性粒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作用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形成并呈递抗原—MHC复合体(协助性)T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泌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续表 分类来源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歼灭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速地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记忆B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速地分化为效应B细胞4.免疫细胞或物质分析(1)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细胞、协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体。(2)巨噬细胞:无特异性,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浆细胞:不干脆识别抗原,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4)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宿主细胞)。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干脆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须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缘由是DNA不同[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短暂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接着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缘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eq\a\vs4\al()(1)全面相识免疫细胞①巨噬细胞并非只参加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由协助性T细胞产生;有的则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③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④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推断方法①依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可以是第一道防线也可以是其次道防线,详细看其分布位置。②依据形成的时间:假如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假如是诞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③依据免疫对象:假如对各种病原体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假如只针对某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题组突破]考向一免疫细胞的综合考查1.(2024·浙江6月学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的分子标记,但不能识别自身的分子标记B.巨噬细胞将抗原降解成肽,肽移动到细胞膜上与MHC分子结合C.细胞毒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后,即被激活D.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后,分裂分化为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答案:D2.(2024·浙江4月选考)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加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干脆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解析:选D。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说明这些分子不利于T细胞发挥作用,机体的细胞免疫受抑制,免疫排斥程度会减弱,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加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別相应的抗原—MHC复合体并能与之结合,不能干脆识别相应的抗原。故D错误。考向二免疫细胞作用机理的试验探究3.如图所示试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解析:选D。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把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培育,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说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4.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运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解析:选B。该病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攻击形成,A正确;血液中A甲状腺激素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图中所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甲状腺细胞相同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C正确;运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甲产生该抗体,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D正确。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模型图解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分和联系免疫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靶细胞免疫物质特异性抗体、白细胞介素2多种蛋白质免疫时间过程较快速,所需时间短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较长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中和或凝集使其失效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歼灭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协作: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挡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终清除3.抗原、抗体和白细胞介素2名称项目抗原抗体白细胞介素2概念能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协助性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也可以是糖脂蛋白质蛋白质特点①一般具有异物性;②大分子性;③特异性①由浆细胞产生;②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增加淋巴细胞的功能注: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如病菌、病毒、疫苗、移植器官等),也可是来自体内苍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如苍老的红细胞、癌细胞等)。抗体既可以自身产生,也可以从外界输入(如母乳、注射球蛋白等)。4.二次免疫应答抗体浓度改变和患病程度示意图(1)曲线a为抗体浓度改变,曲线b为患病程度。(2)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非常敏感。(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猛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歼灭。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效应B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解析]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多数状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主动意义,属于细胞凋亡。[答案]Aeq\a\vs4\al()“四看法”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类型(1)看免疫的结果:假如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假如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2)看“参战”对象:假如由物质(抗体)参战,则为体液免疫;假如由细胞参战,则为细胞免疫。(3)看作用对象:假如作用于抗原,则为体液免疫;假如作用于细胞,则为细胞免疫。(4)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类型不同。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挡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最终清除抗原。[题组突破]考向一抗原、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辨析1.探讨发觉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实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白细胞介素2C.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原D.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体解析:选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起先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所以物质甲是白细胞介素2;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考向二免疫类型分析2.(2024·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解析:选B。记忆B细胞有特异性,故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故A正确;T细胞对自身细胞的MHC标记不发生反应,成熟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故B错误;白细胞介素2是淋巴因子的一种,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故C正确;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故D正确。3.(2024·浙江1月学考)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细胞均由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C.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D.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解析:选A。图中的T淋巴细胞由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图中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仅在图中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还须要其与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故A错误。考向三二次免疫过程分析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解析:选C。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C正确。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1.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像,抗体歼灭抗原时,也歼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2.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反抗实力,增加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主动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全部传染病。(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白细胞介素2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反抗疾病的实力增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1)艾滋病病毒项目详解遗传物质RNA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合成场所协助性T淋巴细胞(协助性T淋巴细胞核内进行逆转录和转录,协助性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特点因为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2)艾滋病艾滋病(AIDS)详细说明病毒存在部位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作用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殊是能够侵入协助性T淋巴细胞,使协助性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丢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特异性免疫中HIV和协助性T淋巴细胞的改变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致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峻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经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猛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答案]Deq\a\vs4\al()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作为“抗原”→过敏反应。(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题组突破]考向一免疫失调的类型及机理1.下列四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峻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样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峻发病(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4)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丢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①答案:B考向二免疫学的应用2.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白细胞介素2解析:选B。免疫预防主要是预防接种,即接种疫苗,通过预防接种,人们可以主动预防多种传染病。而免疫治疗是指患病后输入胸腺素、抗体、白细胞介素2等来加强免疫效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留意,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口服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应有的效用。3.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解析:选A。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对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环孢霉素A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降低了细胞免疫实力,降低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因此,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削减时细胞免疫实力下降,不利用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清除体内的癌细胞,环孢霉素A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C错误;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协助性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协助性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整受到抑制,D错误。考向三艾滋病4.(2024·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解析:选B。HIV含逆转录酶、核心蛋白等多种蛋白质;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HIV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故B正确。5.(2024·浙江1月学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B.患者免疫力会减弱C.会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D.远离毒品可降低感染概率解析:选A。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入协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协助性T细胞数量大大削减,患者免疫力严峻减弱;艾滋病会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远离毒品可降低感染概率。故A错误。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A.都能参加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解析:选A。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成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加细胞免疫,故二者都能参加特异性免疫过程,A项正确;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项错误;由B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细胞毒性T细胞的成熟部位则是在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D项错误。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C.巨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解析:选D。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巨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则是其次道防线。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既能参加其次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吞噬,又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给各类T细胞B.全部参加特异性免疫的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C.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针对性弱,所以其缺损对人体损害甚小解析:选D。巨噬细胞既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参加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与B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B正确;巨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其次道防线,C正确;虽然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针对性弱,但是却能阻挡大部分的抗原进入人体,所以其缺损对人体损害很大,D错误。4.(2024·浙江4月选考)取某试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解析:选B。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可对“非己”成分发生免疫排斥反应。5.某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试验: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x物质B.y物质与酶、乙酰胆碱三者发挥作用后均马上失去活性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D.巨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不消耗能量解析:选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实力,A正确;酶可以重复运用,B错误;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为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也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错误;巨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须要消耗能量,D错误。6.某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改变状况是()解析:选A。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在确定时间内,抗原的含量改变是由多变少;抗体的含量改变是由少变多,A符合题意。7.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淌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此图中巨噬细胞参加的是非特异性免疫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选A。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方式是胞吞,依靠于生物膜的流淌性。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此图表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胸腺是细胞毒性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丢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实力。8.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缘由是病人的胰岛α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亲密相关解析:选B。糖尿病形成的缘由可能是病人的胰岛β细胞受损;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细胞毒性T细胞,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会将体内产生的癌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当机体免疫功能缺失时,癌细胞不能被刚好清除,从而引发恶性肿瘤。9.下图为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膜的外侧有抗体作为受体分布,受体分子的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B.乙细胞为致敏B淋巴细胞,接受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后分裂分化为丙和丁细胞C.丙细胞分泌的抗体在内环境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且抗体具有分解抗原的作用D.丁细胞为记忆B细胞,其表面分布有受体,可接受抗原的刺激而分裂分化答案:C10.(2024·浙江6月学考)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远离毒品可削减HIV的感染机会B.HIV会通过空气传播C.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D.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解析:选A。共用针管注射毒品会使HIV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远离毒品可削减HIV的感染机会;HIV不会通过空气传播;HIV可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故A正确。11.(2024·浙江6月学考)手指被携带病原菌的针刺伤后,伤口发生炎症,并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B.手指被刺伤后,机体会释放多肽类物质C.部分巨噬细胞膜上会出现抗原—MHC复合体D.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浆细胞和抗体解析:选A。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其次道防线的反应,是非特异性反应,而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手指被刺伤后,机体会释放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部分巨噬细胞膜上会出现抗原—MHC复合体,并将其呈递给特定的淋巴细胞;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浆细胞和抗体。故A错误。12.(2024·湖丽衢模拟)下图是某病原体初次入侵机体时发生的体液免疫过程,a、b、c、d、e表示细胞表面或细胞分泌的物质,Ⅰ、Ⅱ、Ⅲ、Ⅳ、Ⅴ、Ⅵ表示不同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Ⅰ、Ⅱ、Ⅲ、Ⅳ表面具有识别同种抗原的受体B.产生的细胞Ⅲ进入静止期,暂无基因的表达C.抗原进入细胞Ⅴ被降解成氨基酸,与MHC形成aD.e能促进细胞Ⅱ分裂,进一步分化成细胞Ⅲ、Ⅳ解析:选D。细胞Ⅳ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Ⅲ是记忆细胞,细胞中的部分基因也在表达,例如呼吸酶基因;蛋白质类抗原被巨噬细胞摄取处理,被降解成肽,不会被降解成氨基酸;e是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Ⅳ浆细胞和Ⅲ记忆细胞。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①为________,其与靶细胞亲密接触,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进一步清除。(2)图2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它干脆由________或________分化而来。抗体以________方式分泌出细胞,此过程须要________(细胞器)供应能量。(3)在体液免疫中,________细胞可以在抗原消逝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________再次接触这种抗原刺激时,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________。答案:(1)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体(2)浆B细胞记忆细胞胞吐线粒体(3)记忆记忆细胞抗体14.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的场全部多种,另外不同免疫细胞的寿命差异也较大。如图所示为人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聚集的组织或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信息可知,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自____________的干脆分化,这两种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同的干脆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2)B细胞受到____________刺激后,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细胞。(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除图示两种细胞外,具有识别功能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种)。(4)某种病原体入侵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欧元借款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范文模板
- 2025《合同管理与招投标操作》课程标准
- 2025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合同
- 库房房屋租赁合同
- 联合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合同
- 2025年昆明茶叶生产收购合同
- 地下车库车位转让买卖合同
- 饰品品牌加盟协议品牌推广
- 债务归夫妻一方婚内财产协议书范本
- 2025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8.2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项目发展计划
- DB32T 5076-2025 奶牛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配置技术规范
- 2024年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文化素质考试中职英语试卷
-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高一(下)数学6.3.2-6.3.3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课件】
- 高速公路修补合同协议
- 航空业劳动力安全保障措施
-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
- 租船问题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