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5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_第1页
全国版2025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_第2页
全国版2025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_第3页
全国版2025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_第4页
全国版2025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练二动态数据分析型(2024·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2题。1.下列表述和图示对应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图示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个数改变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面积没有改变2.对图示区域聚落的描述,最可能的是()A.该区域聚落民居屋顶多平顶B.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留意散热通风C.该区域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该区域聚落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答案1.B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个数增多的区域明显不是面积增大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高度为中心点向两边高海拔和低海拔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300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改变明显,C错;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00~400m之间,聚落面积改变明显,D错。第2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高度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屋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受地形影响较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留意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2024·陕西联考模拟)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内流湖,湖中盛产裸鲤,近年来水位有所上升。经探讨发觉,该湖蒸发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公元1000~2000年之间青海湖盐度和流域内某地降水量改变”。据此完成3~4题。3.1500~1600年间青海湖盐度改变及主要影响是()A.上升——湖面冰期延长B.降低——湖面不易结冰C.上升——裸鲤数量削减D.降低——鸟类数量增加4.近年来青海湖盐度呈减小趋势,对此说明不正确的是()A.流域内降水量增加B.流域内蒸发量削减C.高山冰雪溶化量增大D.流域面积增加,入湖水量增多答案3.D4.D解析第3题,1500~1600年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以鱼为食的鸟类数量增多,D正确。第4题,流域面积一般是以高大的山脉为界,因此流域面积不会增加,D正确。(2024·河南中学第一次质量预料)读“1952~2005年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产量改变图”,完成5~7题。5.与辽河流域相比,西北内陆棉花集中产区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足够 B.土壤肥沃C.劳动力丰富 D.农业技术先进6.该时段,我国棉花生产()A.播种面积扩大B.播种面积持续缩小C.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D.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降低7.导致该时段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气候改变 B.土地退化C.城市化 D.市场改变答案5.A6.C7.D解析第5题,与辽河流域相比,西北内陆地区夏季光热足够,A正确。第6题,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C正确。第7题,市场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类型和规模,D正确。(2024·山东日照模拟)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份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份的迁移实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化年限;三是迁移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下图示意“201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料”。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速度放缓C.2024年和2025年的迁移人口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9.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改变是由于()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诞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化事业发展,人口受教化年限延长答案8.B9.C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超过百万,A错误;2010~2030年我国省际分阶段人口迁移规模减小,说明人口迁移速度放缓,B正确;2024年和2025年的迁移人口规模相差较大,2015年和2024年相差最小,C错误;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约1500万,D错误。第9题,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改变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C对;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不是迁移规模减小的缘由,A错;人口诞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与迁移规模减小无关,B错;教化事业发展,人口受教化年限延长,迁移规模可能增大,D错。(2024·天津联考模拟)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始终持续到2000年。下图为“1984~2024年高等教化适龄人口数改变趋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时段新生婴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A.1966~1973年 B.1973~1980年C.1980~1990年 D.1990~2024年11.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A.1998年 B.2008年C.2024年 D.2028年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结合图示信息1991~1998年高等教化适龄人口数下降最快,一般上高校的年龄是18岁前后,可推想1973~1980年新生婴儿数量下降最快,选B。第11题,一般入读高校的年龄为18岁前后,依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始终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24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该省三种不同地形某时期水域的改变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12.该省最有可能是()A.青海省 B.台湾省C.江西省 D.江苏省13.甲、乙、丙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A.丘陵高原盆地 B.山地丘陵平原C.平原山地高原 D.盆地山地丘陵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该省耕地、林地面积比重特别大,解除青海省、江苏省;从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之后,该省城乡建设用地快速增加,可以推断该省从2000年之后城市化快速发展,不符合台湾省城市化进程,C正确。第13题,从水系分布形态与密度来看,甲、乙为山地和丘陵,丙为平原。从水域改变状况来看,甲水域面积显著扩大且沿谷地分布,可能是由于在山地修建水库所致;乙河流数量显著削减,可能是由于在丘陵地区开垦耕地或者增加建设用地;丙水域面积明显减小、河流数量削减且变为直线形态,可能是由于围湖造田以及修建排灌系统所致,B正确。(2024·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与2000年相比,2024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削减 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1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答案14.D15.C解析第14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改变,无法依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24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24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当时还没有参与工作,2024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第15题,2000年至2024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24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干脆关系,B、D错误。(2024·湖北名校模拟)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探讨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改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16.据图推想,该探讨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7.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风速 B.气温C.降水 D.土壤18.依据其生长环境推想,胡杨()A.属常绿阔叶林 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 D.为地带性植被答案16.A17.B18.B解析第16题,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简单出现风沙天气。图中也显示春季风速较大。第17题,读图可知,夏季蒸腾速率大于春季和秋季,但夏季风速小于春秋季节,说明气温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大;胡杨生长于干旱地区,降水稀有,土壤季节改变不大,故降水和土壤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第18题,胡杨生长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为落叶乔木;为了获得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普遍根系发达,耐盐碱;胡杨生长在荒漠中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非地带性植被。(2024·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改变面积和改变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削减)。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我国耕地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改变速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B.耕地面积改变最大的是西部地区C.东部耕地削减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20.关于我国耕地改变的缘由,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耕地面积改变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B.西部耕地面积改变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C.中部耕地面积改变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D.东部耕地面积改变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削减,蔬菜花卉面积增加答案19.D20.A解析第19题,我国耕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