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事管理与法规-2022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押题密卷1单选题(共110题,共110分)(1.)关于主动转运的错误表述是A.必须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B.药物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江南博哥)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C.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可出现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E.有结构特异性,但没有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物跨膜转运方式。药物载体媒介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其中主动转运为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转运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可出现饱和现象,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受抑制剂的影响,具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有部位特异性。故本题答案应选E。(2.)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主要临床用途为A.治疗艾滋病B.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C.治疗疱疹病毒性角膜炎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E.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抗病毒药的结构特征。题中所给结构为抗病毒药齐多夫定的化学结构。齐多夫定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对能引起艾滋病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的RNA肿瘤病毒有抑制作用,为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3.)主要用作片剂黏合剂的是A.羧甲基淀粉钠B.羧甲基纤维素钠C.交联聚维酮D.干淀粉E.微粉硅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黏合剂系指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黏性赋予无黏性或黏性不足的物料以适宜黏性的辅料。常用的黏合剂的种类有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和聚维酮等,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并口干淀粉均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故本题答案应选B。(4.)药物的亲脂性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是A.增强亲脂性,有利于吸收,活性增强B.降低亲脂性,不利于吸收,活性下降C.增强亲脂性,使作用时间缩短D.降低亲脂性,使作用时间延长E.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亲脂性与药效的关系。药物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的情况下,当药物的脂溶性较低时,随着增大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性提高,当达到最大脂溶性后,再增大脂溶性则药物的吸收性降低,吸收性和脂溶性呈近似于抛物线的变化规律。适宜的亲脂性保障药物对细胞膜的过膜性,从而使其可以发挥最佳活性。因此本题答案选E。(5.)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不包括A.几何异构B.对映异构C.构象异构D.结构异构E.官能团间的距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有药物的手性(光学异构,即对映异构)、几何异构和构象异构,官能团间的距离也会有所影响。不包括结构异构,因此本题选D。(6.)在药物分子中引入哪种基团可使亲脂性增加A.羟基B.烃基C.氨基D.羧基E.磺酸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的典型官能团(亲脂性基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B选项,属于亲脂性基团的是烃基(包括脂烃基、芳烃基)、卤素和酯基等。(7.)受体与配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被另一种配体置换,体现的受体性质是A.可逆性B.选择性C.特异性D.饱和性E.灵敏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受体特性的理解。受体与配体所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也可被另一种特异性配体所置换。这属于可逆性。(8.)新生霉素与5%葡萄糖输液配伍时出现沉淀,其原因是A.pH改变B.离子作用C.溶剂组成改变D.盐析作用E.直接反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pH的改变:两种药物溶液中pH相差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也大。如新生霉素与5%葡萄糖,诺氟沙星与氨苄西林配伍会发生沉淀;磺胺嘧啶钠、谷氨酸钠(钾)、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可使肾上腺素变色。(9.)四环素类抗生素遇含钙的输液产生不溶性螯合物,其原因是A.pH改变B.离子作用C.溶剂组成改变D.盐析作用E.直接反应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①pH的改变:两种药物溶液中pH相差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也大。如新生霉素与5%葡萄糖,诺氟沙星与氨苄西林配伍会发生沉淀;磺胺嘧啶钠、谷氨酸钠(钾)、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可使肾上腺素变色。②离子作用:如乳酸根离子会加速氨苄西林钠和青霉素G的水解。③溶剂组成改变: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由于溶剂的改变使药物析出。如地西泮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或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析出沉淀。④盐析作用:胶体分散体系加到含有电解质的输液中会因盐析。如两性霉素B注射液,只能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如果在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则能被电解质盐析凝聚而产生沉淀。⑤直接反应: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产生不溶性螯合物。为常考的内容。(10.)具有β一内酰胺结构,不能口服,有过敏反应的药物为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重点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认识β一内酰胺结构可找到C结构。(11.)具有二氢吡啶结构,不具有手性,与柚子同服,血药浓度增高,有光催化的歧化反应的药物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重点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认识二氢吡啶环可找到B结构。(12.)具有芳氧异丙醇胺结构,一个手性碳原子,用外消旋体,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为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重点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认识硝酸酯结构可找到E结构,认识β一内酰胺结构可找到C结构,认识二氢吡啶环可找到B结构,认识芳氧丙醇胺结构可找到A结构,认识对氨基苯磺酰胺可找到D结构。(13.)有关头孢呋辛的描述错误的是A.7位顺式甲氧肟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耐酶B.3位氨基甲酸酯基团,改变药动力学性质C.不能通过血脑屏障D.将其成酯得到前药头孢呋辛酯,可以口服E.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于第一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呋辛在脑膜有炎症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14.)马来酸氯苯那敏属于A.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B.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C.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D.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E.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H1受体阻断药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有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司他斯汀等;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溴苯那敏等;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有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有氯环利嗪、西替利嗪等;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有非那定、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依巴斯汀、卡瑞斯汀、咪唑斯汀等。(15.)诺阿司咪唑属于A.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B.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C.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D.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E.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H1受体阻断药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有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司他斯汀等;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溴苯那敏等;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有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有氯环利嗪、西替利嗪等;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有非那定、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依巴斯汀、卡瑞斯汀、咪唑斯汀等。(16.)富马酸酮替芬属于A.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B.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C.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D.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E.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H1受体阻断药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有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司他斯汀等;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溴苯那敏等;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有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有氯环利嗪、西替利嗪等;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有非那定、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依巴斯汀、卡瑞斯汀、咪唑斯汀等。(17.)盐酸西替利嗪属于A.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B.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C.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D.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E.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H1受体阻断药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氨烷基醚类H1受体阻断药有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司他斯汀等;丙胺类H1受体阻断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溴苯那敏等;三环类H1受体阻断药有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哌嗪类H1受体阻断药有氯环利嗪、西替利嗪等;哌啶类H1受体阻断药有非那定、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依巴斯汀、卡瑞斯汀、咪唑斯汀等。(18.)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病毒药的分类及结构。阿德福韦酯属于开环核苷类药物。奈韦拉平属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药。齐多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19.)属于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病毒药的分类及结构。阿德福韦酯属于开环核苷类药物。奈韦拉平属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药。齐多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20.)在体内需要肝、肾两次羟基化代谢才具有活性的药物是A.维生素D3B.阿法骨化醇C.骨化三醇D.阿仑膦酸钠E.雷洛昔芬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特点。维生素D3本身无活性,需要肝脏、肾脏两次羟基化代谢成骨化三醇有活性。阿法骨化醇在肝脏经一次羟基化代谢成骨化三醇有活性。(21.)下列对布洛芬的描述,正确的是A.R一异构体和S一异构体的药理作用相同B.R一异构体的抗炎作用强于S一异构体C.肠道内停留时间越长,R一异构体越多D.在体内R一异构体可转变成S一异构体E.在体内S一异构体可转变成R一异构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洛芬的结构特征与作用。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含一个手性中心,S一异构体活性大,R一异构体活性小,临床上用外消旋体,因为布洛芬在体内无活性的R一异构体能自动转化为活性的S一异构体,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越长,转化S一异构体越多。(22.)药物经皮渗透速率与其理化性质相关。下列药物中,透皮速率相对较大的是A.熔点高的药物B.离子型的药物C.脂溶性大的药物D.分子极性大的药物E.分子体积大的药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脂溶性、药物分子体积小、分子型、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药物经皮渗透速率,脂溶性大的药物,透皮速率大;药物分子体积大,通过角质层的扩散系数小;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分子型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而离子型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困难,其透皮速率小。(23.)苯妥英在体内代谢生成羟基苯妥英,代谢特点是A.本身有活性,代谢后失活B.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增强C.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降低D.本身无活性,代谢后产生活性E.本身及代谢物均无活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谢特点。①苯妥英有活性,羟基化后极性增大,对中枢的渗透作用降低,代谢失活。②保泰松本身有活性,羟基化后酸性增强,抗炎活性增强。③硫喷妥脂溶性强,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脱硫代谢物戊巴比妥脂溶性降低,活性减弱。④舒林酸本身无活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醚,产生活性,但氧化代谢物砜类化合物则无活性。(24.)硫喷妥在体内代谢生成戊巴比妥,代谢特点是A.本身有活性,代谢后失活B.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增强C.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降低D.本身无活性,代谢后产生活性E.本身及代谢物均无活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谢特点。①苯妥英有活性,羟基化后极性增大,对中枢的渗透作用降低,代谢失活。②保泰松本身有活性,羟基化后酸性增强,抗炎活性增强。③硫喷妥脂溶性强,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脱硫代谢物戊巴比妥脂溶性降低,活性减弱。④舒林酸本身无活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醚,产生活性,但氧化代谢物砜类化合物则无活性。(25.)保泰松在体内代谢生成羟布宗,代谢特点是A.本身有活性,代谢后失活B.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增强C.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降低D.本身无活性,代谢后产生活性E.本身及代谢物均无活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谢特点。①苯妥英有活性,羟基化后极性增大,对中枢的渗透作用降低,代谢失活。②保泰松本身有活性,羟基化后酸性增强,抗炎活性增强。③硫喷妥脂溶性强,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脱硫代谢物戊巴比妥脂溶性降低,活性减弱。④舒林酸本身无活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醚,产生活性,但氧化代谢物砜类化合物则无活性。(26.)舒林酸代谢生成硫醚产物,代谢特点是A.本身有活性,代谢后失活B.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增强C.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降低D.本身无活性,代谢后产生活性E.本身及代谢物均无活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谢特点。①苯妥英有活性,羟基化后极性增大,对中枢的渗透作用降低,代谢失活。②保泰松本身有活性,羟基化后酸性增强,抗炎活性增强。③硫喷妥脂溶性强,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脱硫代谢物戊巴比妥脂溶性降低,活性减弱。④舒林酸本身无活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醚,产生活性,但氧化代谢物砜类化合物则无活性。(27.)舒林酸代谢生成砜类产物,代谢特点是A.本身有活性,代谢后失活B.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增强C.本身有活性,代谢物活性降低D.本身无活性,代谢后产生活性E.本身及代谢物均无活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谢特点。①苯妥英有活性,羟基化后极性增大,对中枢的渗透作用降低,代谢失活。②保泰松本身有活性,羟基化后酸性增强,抗炎活性增强。③硫喷妥脂溶性强,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时间短,脱硫代谢物戊巴比妥脂溶性降低,活性减弱。④舒林酸本身无活性,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醚,产生活性,但氧化代谢物砜类化合物则无活性。(28.)引起乳剂分层的是A.ζ-电位降低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D.乳化剂类型改变E.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29.)引起乳剂转相的是A.ζ-电位降低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D.乳化剂类型改变E.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30.)引起乳剂絮凝的是A.ζ-电位降低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D.乳化剂类型改变E.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31.)引起乳剂破裂的是A.ζ-电位降低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D.乳化剂类型改变E.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32.)引起乳剂酸败的是A.ζ-电位降低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D.乳化剂类型改变E.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33.)生物半衰期的单位是A.h-1B.hC.L/hD.μg·h/mlE.L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单位。生物半衰期以t1/2表示,单位是“时间”,如min或h。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MRT是平均滞留时间,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清除率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如L/min、ml/min、L/h。AUC是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μg/ml)·t(h)=μg·h/ml。(34.)消除速率常数的单位是A.h-1B.hC.L/hD.μg·h/mlE.L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单位。生物半衰期以t1/2表示,单位是“时间”,如min或h。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MRT是平均滞留时间,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清除率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如L/min、ml/min、L/h。AUC是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μg/ml)·t(h)=μg·h/ml。(35.)MRT的单位是A.h-1B.hC.L/hD.μg·h/mlE.L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单位。生物半衰期以t1/2表示,单位是“时间”,如min或h。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MRT是平均滞留时间,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清除率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如L/min、ml/min、L/h。AUC是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μg/ml)·t(h)=μg·h/ml。(36.)清除率的单位是A.h-1B.hC.L/hD.μg·h/mlE.L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单位。生物半衰期以t1/2表示,单位是“时间”,如min或h。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MRT是平均滞留时间,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清除率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如L/min、ml/min、L/h。AUC是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μg/ml)·t(h)=μg·h/ml。(37.)AUC的单位是A.h-1B.hC.L/hD.μg·h/mlE.L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单位。生物半衰期以t1/2表示,单位是“时间”,如min或h。消除速率常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MRT是平均滞留时间,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清除率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如L/min、ml/min、L/h。AUC是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μg/ml)·t(h)=μg·h/ml。(38.)有关膜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类、纤维素类及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B.膜剂的种类有单层膜、多层膜和夹心膜C.膜剂面积大,适用于剂量较大的药物D.膜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无明显气泡E.膜剂由主药、成膜材料和附加剂组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膜剂的质量要求。包括:①成膜材料及其辅料应无毒、无刺激性等。②混合均匀。③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明显气泡。多剂量的膜剂,分格压痕应均匀清晰,并能按压痕撕开。④包装材料应无毒性,方便使用,稳定。⑤除另有规定外,膜剂应密封贮存,防止受潮、发霉、变质。膜剂载药量小,不适用于剂量较大的药物。(39.)药物与靶标结合的键合方式中,难断裂、不可逆的结合形式是A.氢键B.偶极相互作用C.范德华力D.共价键E.非共价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与靶标键合的方式。药物与靶标键合的方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共价键键合形式键能较大,作用强而持久,除非被体内特异的酶解断裂外,很难断裂,是不可逆的结合形式;如烷化剂抗肿瘤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拉唑类药物等。非共价键键合是可逆的,包括离子键、氢键、偶极-偶极作用和离子-偶极作用、电荷转移复合物、疏水作用、范德华力、金属络合等。(40.)下列物质中不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是A.苯甲酸B.山梨酸C.吐温80D.苯扎溴铵E.尼泊金甲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常用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与山梨酸钾、苯扎溴铵等。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故本题答案应选C。(41.)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其主要吸收方式是A.膜动转运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滤过E.易化扩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膜动转运的转运特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可以通过主动变形,膜凹陷吞没液滴或微粒,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此过程称膜动转运。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液体称为胞饮,摄取的是微粒或大分子物质称吞噬,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称为胞吐。膜动转运是蛋白质和多肽的重要吸收方式,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如蛋白质在小肠下段的吸收最为明显)。微粒给药系统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42.)普鲁卡因体内被酯酶代谢成对氨基苯甲酸失去活性,属于A.N-脱烷基代谢B.水解代谢C.环氧化代谢D.羟基化代谢E.还原代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第Ⅰ相转化反应。第Ⅰ相转化反应是药物结构中的亲脂性基团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转变成极性基团的过程。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基在体内被酯酶水解代谢,舒林酸结构中的甲基亚砜在体内被还原成甲硫醚才具有活性。(43.)舒林酸结构中的甲基亚砜基团在体内转化成甲硫醚才具有活性,属于A.N-脱烷基代谢B.水解代谢C.环氧化代谢D.羟基化代谢E.还原代谢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第Ⅰ相转化反应。第Ⅰ相转化反应是药物结构中的亲脂性基团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转变成极性基团的过程。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基在体内被酯酶水解代谢,舒林酸结构中的甲基亚砜在体内被还原成甲硫醚才具有活性。(44.)下列溶剂属于极性溶剂的是A.丙二醇B.聚乙二醇C.二甲基亚砜D.液状石蜡E.乙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服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极性溶剂有水、甘油、二甲基亚砜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为半极性溶剂;液状石蜡为非极性溶剂。(45.)结构中不含有四氮唑环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是A.缬沙坦B.氯沙坦C.替米沙坦D.坎地沙坦酯E.厄贝沙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替米沙坦的结构特征。其分子内不含有四氮唑环,含有两个苯并咪唑结构,四唑结构由羧基取代,仍然保持酸性。替米沙坦的结构为:(46.)下列关于完全激动药描述正确的是A.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B.对受体的内在活性α=0C.随着加入的竞争性拮抗药剂量的增加,完全激动药量-效曲线的最大效应降低D.随着加入的竞争性拮抗药剂量的增加,完全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左移E.喷他佐辛是完全激动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完全激动药的理解。完全激动药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α=1)。随着加入的竞争性拮抗药剂量的增加,完全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喷他佐辛为部分激动药。(47.)在氢化可的松结构上,将6α、9α位引入氟原子,在16、17α位引入缩酮结构,并将21位羟基乙酯化后,全身副作用明显,仅供外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16位引入羟基并与C17位α一羟基一道制成丙酮的缩酮,备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是A选项。A选项是醋酸氟轻松的结构式,该药仅供外用。(48.)为了减少对眼部的刺激性,需要调整滴眼剂的渗透压与泪液的渗透压相近、用作滴眼剂渗透压调节剂的辅料是()A.羟苯乙酯B.聚山梨酯-80C.依地酸二钠D.硼砂E.羧甲基纤维素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点是眼用制剂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包括氯化钠、葡萄糖、硼酸、硼砂等。牢记硼酸、硼砂这两种滴眼剂的渗透压调节剂,比较特殊。故本题选D。(49.)具有硝酸酯结构,体内代谢物有活性的药物为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E.见图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重点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认识硝酸酯结构可找到E结构。(50.)属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E.见图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病毒药的分类及结构。阿德福韦酯属于开环核苷类药物。奈韦拉平属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药。齐多夫定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51.)药物剂型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包括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品名称分类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剂型的五种分类方法,分别是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体系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学分类以及按作用时间分类。故本题答案应选E。(52.)酚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脱羧B.水解C.聚合D.氧化E.光学异构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药物的氧化也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53.)药代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动学的概念。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又称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而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称为处置。(54.)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A.15minB.30minC.3minD.5minE.120min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片剂的崩解度时限。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等。(55.)属于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是A.氟康唑B.卡泊芬净C.萘替芬D.氟胞嘧啶E.那他霉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真菌药分类。多烯类抗真菌药多为抗生素,药名词根“素”,其主要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A1、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哈霉素和曲古霉素。唑类抗真菌药的名字都带有“康唑”词根。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的名字都带有“芬”词根。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名字带有“芬净”词根。(56.)同一受体的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合用时,产生的药理效应是A.两者均在低浓度时,完全激动药拮抗部分激动药的药理效应B.两者均在高浓度时,部分激动药增强完全激动药的药理效应C.两者用量在临界点时,部分激动药可发挥最大激动效应D.无论何种浓度,部分激动药均拮抗完全激动药的药理效应E.无论何种浓度,部分激动药均增强完全激动药的药理效应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的理解。完全激动药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部分激动药即使增加剂量,也不能达到完全激动药的最大效应;相反,却可因其占领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部分药理效应。两者合用都在低浓度时,产生两药作用相加效果;当用量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完全激动药产生的效应相当于部分激动药的最大效应,随着部分激动药浓度增加发生对完全激动剂竞争性拮抗。即部分激动药小剂量产生激动作用,大剂量产生拮抗作用。(5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的应用形式B.制剂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C.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为常见的制剂D.维生素C注射液、红霉素片等称为制剂E.凡按医师处方,专门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剂型、制剂、方剂的概念。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药物制剂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凡按医师处方,专门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为常考的内容。(58.)许多盐酸盐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是由于A.药物分子结构与溶剂B.温度C.药物的晶型D.同离子效应E.粒子大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溶液中加入溶剂、药物以外的其他物质可能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如加入助溶剂、增溶剂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加入某些电解质可能因同离子效应而降低药物的溶解度。例如许多盐酸盐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59.)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剂的错误表述是A.高分子水溶液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B.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大小与高分子的分子量有关C.高分子溶液加入大量电解质可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D.高分子溶液的凝胶现象与温度无关E.高分子溶液加入脱水剂,可因脱水而析出沉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的考点为液体制剂中的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的凝胶现象与温度有关。(60.)下列抗血栓药为前药的是A.B.C.D.E.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血栓药物的特点。氯吡格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为S-构型,本品体外无活性,为前药。(61.)丝裂霉素脂质体上结合抗胃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成的是A.前体脂质体B.长循环脂质体C.免疫脂质体D.热敏脂质体E.pH敏感性脂质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脂质体的类别。①前体脂质体:将脂质吸附在极细的水溶性载体如氯化钠、山梨醇等聚合糖类(增加脂质分散面积)制成。②长循环脂质体:PEG修饰可增加脂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③免疫脂质体: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对靶细胞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④热敏脂质体:利用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的类脂质双分子层膜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脂质膜的通透性增加。⑤pH敏感性脂质体:由于肿瘤间质的pH比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pH低,选用对pH敏感的类脂材料,加速释药。(62.)头孢克洛的生物半衰期约为1h,口服头孢克洛胶囊后,其在体内基本清除干净(99%)的时间约是A.7hB.2hC.3hD.14hE.28h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达到Css的90%需3.32个t1/2,达到Css的99%需6.64个t1/2。(63.)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其右旋体的活性高于左旋体现象是由于A.甲基在母核平面的取向不同B.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离芳环近,产生空间选择性C.在体内可转化为高活性对映体D.绝对构型的原则E.分子内旋转受到限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氯苯那敏右旋体的活性高于左旋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离芳环近,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空间选择性,两者之间产生相同的药理活性,但强弱不同。(64.)5%硫喷妥钠10ml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会析出沉淀,属于何种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原因A.混合顺序B.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C.发生爆炸D.产气E.缓冲容量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药物注射剂配伍变化。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的改变、缓冲容量、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和成分的纯度。缓冲容量:某些药物在含有缓冲剂的注射液中或在具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性溶液中析出。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ml中不发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会析出沉淀。(65.)下列关于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过敏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合成中产生的杂质蛋白是过敏原B.产品质量与过敏相关C.青霉素本身是过敏原D.该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E.生产、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高聚物是过敏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霉素。青霉素在生物合成中产生的杂质蛋白,以及生产、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高聚物是引起其过敏反应的根源。由于青霉噻唑基是青霉素类药物所特有的结构,因此青霉素类药物这种过敏反应是交叉过敏反应。(66.)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医师嘱患者不要在太阳下暴晒,可能的原因是A.太阳光影响左氧氟沙星的疗效B.容易晒黑C.输注左氧氟沙星后,太阳光的照射可能会出现变态反应D.太阳光影响左氧氟沙星的代谢E.太阳光影响左氧氟沙星的分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临床上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及疱疹等症状。喹诺酮类的变态反应和药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其基本母核之一萘啶酸本身就具有光敏作用。喹诺酮类的光毒性主要取决于其8位取代基,8位取代基为氟或氯原子,如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和司帕沙星,一般表现出较强的光毒性,而8位取代基为甲氧基时,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则对紫外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治疗条件下不存在光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产生与日光中紫外线过度照射有关。(67.)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经皮给药制剂能避免口服给药的首关效应B.经皮给药制剂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C.经皮给药制剂有利于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D.经皮给药制剂起效快,特别适宜要求起效快的药物E.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和耐药反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点是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1)避免肝首关效应及胃肠灭活效应;(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顺应性;(4)患者可自主用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患者。经皮给药制剂的局限性:(1)起效慢,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代谢与储库作用。故本题选D。(68.)下列关于用药与药物毒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药物的安全范围越小,越容易出现毒性作用B.药物的毒性与剂量大小无关C.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更易出现毒性作用D.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相比于低的药物,更易出现毒性作用E.同一药物注射给药相比于口服,更易出现毒性作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药与药物毒性。药物在治疗量时,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当达到或超过最小中毒量时,就会引起毒性反应,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易出现毒性作用。口服剂量用于注射,则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起效速度和作用维持时间不同,产生的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强度不同。(69.)乳膏剂中的附加剂不包括A.保湿剂B.抗氧剂C.透皮促进剂D.增稠剂E.等渗调节剂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乳膏剂常用基质与附加剂种类。乳膏剂主要组分有水相、油相和乳化剂。常用的油相基质有: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凡士林、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O/W型和W/O型。O/W型乳化剂有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山梨酯类等;W/O型乳化剂有钙皂、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醇等。乳膏剂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乳膏剂可根据需要加入保湿剂、抑菌剂、增稠剂、抗氧剂及透皮促进剂等。(70.)布洛芬S-异构体的活性比R-异构体强28倍,但布洛芬通常以外消旋体上市,其原因是A.布洛芬R-异构体的毒性较小B.布洛芬R-异构体在体内会转化为S-异构体C.布洛芬S-异构体化学性质不稳定D.布洛芬S-异构体与尺一异构体在体内可产生协同性和互补性作用E.布洛芬S-异构体在体内比R-异构体易被同工酶CYP3A4羟基化失活,体内清除率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布洛芬的构效关系。布洛芬在体内会发生手性异构体间转化,无效的R-异构体可转化为有效的S-异构体。且布洛芬在消化道滞留的时间越长,S:R就越大。布洛芬口服吸收快,Tmax约为2小时左右。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体内消除快速,在服药24小时后,药物基本上以原型和氧化产物形式被完全排出。代谢物包括对异丁基侧链的氧化(羟基化产物),进而羟基化产物进一步被氧化成羧酸代谢物。所有的代谢物均无活性。(71.)为丙三醇与三个硝酸形成的酯的抗心绞痛药物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的结构特点。丙三醇又名为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异山梨酯的活性代谢产物5-单硝酸异山梨酯开发得到的药物。(72.)为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开发的到的药物,与原药相比,水溶性增大,副作用降低的硝酸酯类药物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的结构特点。丙三醇又名为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异山梨酯的活性代谢产物5-单硝酸异山梨酯开发得到的药物。(73.)具有雄甾烷结构的半合成可口服的雄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和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是考试的重点。雄激素的结构改变也是考试的重点。天然睾酮的作用时间短,成酯可延长作用时间,如丙酸睾酮;天然睾酮不稳定,不能口服,其结构17位引入甲基后稳定性增加,可口服,如甲睾酮;睾酮去除19甲基(称诺)后蛋白同化作用增强,如苯丙酸诺龙,该药是第一个应用的蛋白同化激素;睾酮去除19甲基,17位引入乙炔基得到孕激素炔诺酮。(74.)具有睾酮19位去除甲基得到的同化激素类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和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是考试的重点。雄激素的结构改变也是考试的重点。天然睾酮的作用时间短,成酯可延长作用时间,如丙酸睾酮;天然睾酮不稳定,不能口服,其结构17位引入甲基后稳定性增加,可口服,如甲睾酮;睾酮去除19甲基(称诺)后蛋白同化作用增强,如苯丙酸诺龙,该药是第一个应用的蛋白同化激素;睾酮去除19甲基,17位引入乙炔基得到孕激素炔诺酮。(75.)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临床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第一个天然的药物是洛伐他汀,半合成得到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第一个全合成的是氟伐他汀。结构中的3,5一二羟基戊酸基团是药效必需基团。该类药物最严重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症,其中西立伐他汀毒性最大,已撤出市场。其他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血脂调节药,根据胆固醇体内合成的昼夜节律,夜间合成增加,推荐睡前给药。常用药物的结构如下:基本结构骨架为嘧啶环的他汀类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洛伐他汀母环是六氢萘环,天然的前药。辛伐他汀是洛伐他汀半合成的前药,母环也是六氢萘环。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全合成的他汀类药物,母环是吲哚环。阿托伐他汀母环是吡咯环,瑞舒伐他汀母环是嘧啶环。该类药物必须药效基团是3,5一二羟基戊酸,其中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是前体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毒性是横纹肌溶解和肝毒性等。(76.)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临床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第一个天然的药物是洛伐他汀,半合成得到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第一个全合成的是氟伐他汀。结构中的3,5一二羟基戊酸基团是药效必需基团。该类药物最严重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症,其中西立伐他汀毒性最大,已撤出市场。其他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血脂调节药,根据胆固醇体内合成的昼夜节律,夜间合成增加,推荐睡前给药。常用药物的结构如下:基本结构骨架为六氢萘环,结构中含有的是3一羟基一δ一内酯环的结构片段,该结构片段在体内会快速水解为3,5一二羟基羧酸药效团的他汀类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洛伐他汀母环是六氢萘环,天然的前药。辛伐他汀是洛伐他汀半合成的前药,母环也是六氢萘环。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全合成的他汀类药物,母环是吲哚环。阿托伐他汀母环是吡咯环,瑞舒伐他汀母环是嘧啶环。该类药物必须药效基团是3,5一二羟基戊酸,其中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是前体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毒性是横纹肌溶解和肝毒性等。(77.)化学名为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的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药物的基本母核。有“环丙基”和“喹啉羧酸”字样就可以判断出是环丙沙星;有“苯并二氮杂卓”字样应当判断出是“-西泮”或者“-唑仑”类镇静催眠药;有“萘乙酸”就应当知道药物结构中有“萘环”。(78.)化学名为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的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药物的基本母核。有“环丙基”和“喹啉羧酸”字样就可以判断出是环丙沙星;有“苯并二氮杂卓”字样应当判断出是“-西泮”或者“-唑仑”类镇静催眠药;有“萘乙酸”就应当知道药物结构中有“萘环”。(79.)化学名为(+)-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的药物是A.B.C.D.E.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药物的基本母核。有“环丙基”和“喹啉羧酸”字样就可以判断出是环丙沙星;有“苯并二氮杂卓”字样应当判断出是“-西泮”或者“-唑仑”类镇静催眠药;有“萘乙酸”就应当知道药物结构中有“萘环”。(80.)属于青霉烷砜类的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是A.B.C.D.E.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的分类及代表药物。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有两种结构类型,五元环带有氧原子的为氧青霉烷类,S原子被氧化为砜结构的为青霉烷砜类。(81.)属于氧青霉烷类的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是A.B.C.D.E.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的分类及代表药物。β-内酰胺酶不可逆抑制剂有两种结构类型,五元环带有氧原子的为氧青霉烷类,S原子被氧化为砜结构的为青霉烷砜类。(82.)含片全部崩解或溶化的崩解时限不能少于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崩解时限检查。口崩片1分钟,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不少于10分钟,普通片15分钟。(83.)可溶片全部崩解并溶化的崩解时限不能超过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崩解时限检查。口崩片1分钟,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不少于10分钟,普通片15分钟。(84.)舌下片全部崩解或溶化的崩解时限不能超过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崩解时限检查。口崩片1分钟,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不少于10分钟,普通片15分钟。(85.)口崩片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的崩解时限不能超过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崩解时限检查。口崩片1分钟,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不少于10分钟,普通片15分钟。(86.)普通片全部崩解或溶化的崩解时限不能超过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崩解时限检查。口崩片1分钟,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不少于10分钟,普通片15分钟。(87.)首剂量A.C=k0(1-e-kt)/VkB.X=X0e-ktC.Css=k0/kVD.X0=CssVE.X=k0(1-e-kt)/k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可以根据参数的表示方法来进行选择,血药浓度用C表示,稳态血药浓度用Css表示,首剂量用X0表示。(88.)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公式A.C=k0(1-e-kt)/VkB.X=X0e-ktC.Css=k0/kVD.X0=CssVE.X=k0(1-e-kt)/k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可以根据参数的表示方法来进行选择,血药浓度用C表示,稳态血药浓度用Css表示,首剂量用X0表示。(89.)稳态血药浓度A.C=k0(1-e-kt)/VkB.X=X0e-ktC.Css=k0/kVD.X0=CssVE.X=k0(1-e-kt)/k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可以根据参数的表示方法来进行选择,血药浓度用C表示,稳态血药浓度用Css表示,首剂量用X0表示。(90.)双室模型分布速率常数为A.t1/2B.αC.βD.kE.t0.9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t1/2为消除半衰期、α为分布速率常数、β为双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k为单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t0.9为有效期。(91.)双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为A.t1/2B.αC.βD.kE.t0.9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t1/2为消除半衰期、α为分布速率常数、β为双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k为单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t0.9为有效期。(92.)生物半衰期为A.t1/2B.αC.βD.kE.t0.9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动学参数。t1/2为消除半衰期、α为分布速率常数、β为双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k为单室模型消除速率常数、t0.9为有效期。(93.)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区域,受体密度不同反映的是A.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灵敏性E.多样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受体的性质。①灵敏性:受体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配体,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例如,5×10-19mol/L的乙酰胆碱溶液就能对蛙心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区域,受体密度不同。受体多样性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受体受生理、病理和药理因素调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94.)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反映的是A.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灵敏性E.多样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受体的性质。①灵敏性:受体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配体,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例如,5×10-19mol/L的乙酰胆碱溶液就能对蛙心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区域,受体密度不同。受体多样性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受体受生理、病理和药理因素调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95.)受体对配体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具有很高的专一性,所以受体具有A.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灵敏性E.多样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受体的特性。A选项,受体数量有限,能与其结合的配体量也有限,因此受体具有饱和性,在药物的作用上反映为最大效应。B选项,受体对配体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有专一性,因此受体具有特异性。C选项,受体与配体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说明这种作用是可逆的。D选项,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因此受体具有灵敏性。E选项,受体分布广泛说明其有多样性。(96.)受体与配体所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因此受体具有A.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灵敏性E.多样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受体的特性。A选项,受体数量有限,能与其结合的配体量也有限,因此受体具有饱和性,在药物的作用上反映为最大效应。B选项,受体对配体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有专一性,因此受体具有特异性。C选项,受体与配体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说明这种作用是可逆的。D选项,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因此受体具有灵敏性。E选项,受体分布广泛说明其有多样性。(97.)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区域,所以受体具有A.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灵敏性E.多样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受体的特性。A选项,受体数量有限,能与其结合的配体量也有限,因此受体具有饱和性,在药物的作用上反映为最大效应。B选项,受体对配体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有专一性,因此受体具有特异性。C选项,受体与配体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说明这种作用是可逆的。D选项,只需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因此受体具有灵敏性。E选项,受体分布广泛说明其有多样性。(98.)由不易渗透的铝塑复合膜等材料制成,用以防止药物挥发及流失的是A.背衬层B.贮库层C.控释膜D.胶黏膜E.保护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贴剂的基本结构。背衬层主要由不易渗透的铝塑复合膜、玻璃纸、尼龙或醋酸纤维素等材料制成,用来防止药物的挥发和流失。(99.)透皮贴剂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为A.背衬层B.贮库层C.控释膜D.胶黏膜E.保护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贴剂的基本结构。控释膜是透皮贴剂的关键组成部分。(100.)具有保护制剂及防粘作用的可剥离衬垫膜为A.背衬层B.贮库层C.控释膜D.胶黏膜E.保护层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贴剂的基本结构。保护层是一种可剥离衬垫膜,起防粘和保护制剂的作用。(101.)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分子中都含有3,5-二羟基羧酸的药效团,有时3,5-二羟基羧酸的5位羟基会与羧酸形成内酯,需在体内将内酯环水解后才能起效,可看作是前体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会引起肌肉疼痛或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需监护。除发生“拜斯亭事件”的药物以外,其他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综合而言,获益远大于风险。含有内酯基本结构,关键药效团3,5-二羟基戊酸与其骨架六氢化萘环。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天然的前药型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A.洛伐他汀B.普伐他汀C.辛伐他汀D.阿托伐他汀E.氟伐他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洛伐他汀结构特征。洛伐他汀是天然的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但由于分子中存在内酯结构,所以体外无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作用,需进入体内后分子中的羟基内酯结构水解为3,5-二羟基戊酸才表现出活性。关键药效团3,5-二羟基戊酸与其骨架六氢化萘环间,存在乙基连接链,洛伐他汀有8个手性中心,若改变手性中心的构型,将导致活性的降低。但六氢化萘环上酯侧链的立体化学对活性影响不大。洛伐他汀可竞争性抑制HMG-GoA还原酶,选择性高,能显著降低LDL水平,并能提高血浆中HDL水平。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也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102.)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分子中都含有3,5-二羟基羧酸的药效团,有时3,5-二羟基羧酸的5位羟基会与羧酸形成内酯,需在体内将内酯环水解后才能起效,可看作是前体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会引起肌肉疼痛或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需监护。除发生“拜斯亭事件”的药物以外,其他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综合而言,获益远大于风险。含有吲哚环基本结构,水溶性好,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临床上具有调血脂作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用于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个全合成的含3,5-二羟基羧酸药效团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是A.氟伐他汀B.辛伐他汀C.普伐他汀D.阿托伐他汀E.洛伐他汀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氟伐他汀结构特征。氟伐他汀钠是第一个通过全合成得到的他汀类药物,用吲哚环替代洛伐他汀分子中的双环,并将内酯环打开与钠成盐后得到氟伐他汀钠。氟伐他汀水溶性好,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蛋白结合率较高。本品除具强效降血脂作用外,还能抗动脉硬化的潜在功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03.)被誉为“百年老药”,在药物的结构中含有羧基,显示酸性,刺激胃肠道。该药结构中有酯键,易水解生成水杨酸(主要杂质),水杨酸易氧化变色,水杨酸遇三氯化铁显紫堇色。该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还有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该药结构如下:该药的禁忌证为A.肾炎B.高血压C.胃溃疡D.肝炎E.冠心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司匹林的禁忌证。结构中含有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故胃溃疡病人禁用。(104.)被誉为“百年老药”,在药物的结构中含有羧基,显示酸性,刺激胃肠道。该药结构中有酯键,易水解生成水杨酸(主要杂质),水杨酸易氧化变色,水杨酸遇三氯化铁显紫堇色。该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还有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该药结构如下:根据该药的结构特征和作用分析,该药可能是A.对乙酰氨基酚B.贝诺酯C.布洛芬D.阿司匹林E.舒林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司匹林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从材料信息很容易推断该药是阿司匹林。(105.)被誉为“百年老药”,在药物的结构中含有羧基,显示酸性,刺激胃肠道。该药结构中有酯键,易水解生成水杨酸(主要杂质),水杨酸易氧化变色,水杨酸遇三氯化铁显紫堇色。该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还有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该药结构如下:为前药,体内代谢为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而发挥作用,降低两者毒副作用的药物是A.二氟尼柳B.贝诺酯C.布洛芬D.萘普生E.舒林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贝诺酯的代谢。为降低酸性,减小胃肠道刺激性,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成酯,得到不含羧基的前药贝诺酯。(106.)苯妥英钠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转运的药物,请分析。关于苯妥英钠药效学、药动学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消除可能会明显减慢,会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增加B.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不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无需监测其血药浓度C.苯妥英钠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大,使用时较为安全D.制订苯妥英钠给药方案时,只需要根据半衰期制订给药间隔E.可以根据小剂量时的动力学参数预测高剂量的血药浓度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线性药动学特征。非线性药动学随着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消除会出现饱和现象,药物消除可能会明显减慢,会引起血药浓度明显增加,使用时不安全。苯妥英钠在临床上不属于治疗窗窄的药物,但是属于非线性的药物,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非线性药动学的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故不能根据半衰期制订给药间隔。当药物消除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时,在较高剂量时的表观消除速率常数比低剂量时的要小,因此不能根据低剂量时的动力学参数预测高剂量下的血药浓度。(107.)苯妥英钠属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转运的药物,请分析。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消除动力学为非线性,有酶(载体)参与B.当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C.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D.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其药物的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E.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的体内过程有以下特点:①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遵从米氏方程;②当剂量增加时,药物消除消除速率常数变小、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小;③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④原药与代谢产物的组成比例随剂量改变而变化;⑤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108.)患者,男,56岁,近来因家庭变故出现焦虑相关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诊断为焦虑症。核查其用药记录,患者在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不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体内主要的代谢方式是A.N-去甲基B.苯环羟基化C.1,2位开环D.3位羟基化E.与硫酸的结合反应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苯二氮卓卓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该类药口服吸收较快,给药后1~2小时内从胃肠道吸收,2~4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途径相似,主要有1位N-去甲基、3位羟基化、苯环羟基化、1,2位开环等,这些代谢产物虽活性降低,但大多仍保留有活性。(109.)患者,男,56岁,近来因家庭变故出现焦虑相关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诊断为焦虑症。核查其用药记录,患者在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若医生在诊断之后,让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缓解焦虑,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苯二氮类药物小剂量可镇静B.苯二氮类药物中剂量可催眠C.苯二氮类药物大剂量可麻醉D.苯二氮类药物超剂量可致昏迷E.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烘焙食品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创作软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海洋大学《健身理论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BIM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调研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文写作与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建筑学院《制药过程安全与环境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钢琴基础(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反假货币《外币美元》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重庆大轰炸优秀课件
- 专题01《水银花开的夜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 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7200字)】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曲折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