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中职】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校本课程-【中职】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校本课程-【中职】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校本课程-【中职】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校本课程-【中职】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2020级7班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文章内容。

2、借助注释、工具书,梳理并掌握文言实词“焉”和“而”及本课中的定语后

置、文化常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梳理文言虚词“焉”“而"的意义用法及文化常识,体会传统文化的

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学校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视频、音频、希沃游戏。

教材处理思路:

1、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

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内容上要求“梳理所学作品中

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

文化价值”。基于课程标准,我在本课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文

化常识等,为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课堂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

这不仅切合单元话题,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及终身学习的实现做准备。

2、“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

主体地位。”整节课,学生自主诵读、理解文意、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相互评

价,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前、课堂、课后都充分利用与开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自制教学资源,

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登舞台,展风采

【教学内容】

学生上台展示,内容要跟单元话题和所学课文内容相似即可。

本节课学生选的《平凡求医路》的视频前部,一方面和学生的护理专业有相

通之处,同时歌词上点明了求医学习之路的不易,越不易越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

符合本文《劝学》的文章内容。走上讲台的同学就视频发表自己的感想与感悟,

并联系自身实际和新冠疫情,说了自己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令人动容。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发言并点评。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并聆听发言。

【设计意图】语文就是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每节课课前,学生轮流到讲台发言,

意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发言的胆量,同时学生在搜集名言或故事的

同时,可以提高搜集信息及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勒温故,常知新

【教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环节通过填空题、匹配题及闯关游戏题,来

检测学生的复习及预习情况。

1.思考并填空。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

故。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

2.(匹配题)虚词“于”的掌握情况: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闯关游戏题)

本题主要检查学生对第三段易错字音的掌握情况。

蛟龙、弩马、爪牙、金石可镂、上食埃土、锲而不舍。

【教师活动】呈现幻灯片并打开希沃游戏,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活动】

L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2.积极主动地到讲台来完成匹配题和游戏闯关题。

【设计意图】复习和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学生回答教师设

计的三道大题,既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让个别学生上台参与游戏答题。游戏获

胜者给相应小组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达到复习旧知、掌握新知的效

果。

三、深涵咏,细体味

【教学内容】

1.指名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

4.三名同学梳理文意。

5.质疑问难。

(1)“风雨兴焉”和“蛟龙生焉”的“焉”课下注释为“指示代词”,实际

应解释为“兼词”。

(2)“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

“至”为什么不一样?

明确:“至”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

达到”,1句强调指出自身累积“跳步”达到的结果,用“至”突出了第二段的

中心。“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

达到”的意思,2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吗?

明确:该句是非常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并通过几道题目来检查学生在课前的

超星泛雅平台的预习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

第一题: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定语后置的一项()

A.马之千里者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二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

C.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而”是本节课的重要虚词,由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在笔记本上

做出梳理。

【教师活动】

1.倾听学生朗读和文意的梳理并指正误读之处。

2.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导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1.听范读、共齐读、自由读,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并主动提出问题。

2.对不懂之处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3.在笔记本梳理本课重要虚词“而工

【设计意图】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一步,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在诵读中培

养语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2.质疑问难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圈画评点,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提高学生的质疑批判思维能力。

3.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追根本,溯源头

【教学内容】

1.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

度:古代跨出一脚为度步:古代跨出两脚为步

计量单位,古时以六尺为步

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度步千里: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

相去武步:不远的距离。

2.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无以...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无以为继、无以复加...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成语:锲而不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熟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指出下列成语的出处:

(1)豁然开朗一一陶渊明《桃花源记》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山重水复一一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三顾茅庐一一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教师活动】

1.出示文化常识“度”“步”“武”,并与现在的成语“陛步千里”“相去武步”联

系。

2.出示课文中的“锲而舍之"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句,引导学生联

系现在的成语。

3.出示现在用的成语,追本溯源,引导学生考虑出自初中相应课文中哪句话。

【学生活动】

认真聆听,积极动脑、动手,做好笔记。

体会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

经典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结合《劝学》和初中学过的文言文

中出现的成语、熟语,引导学生领会几千年前的经典在当今社会熠熠生辉,在追

根本、溯源头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会学习,强自信

【教学内容】

1.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是如何来论证的?

明确:A.本段第一层,从先正面设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

论述积累的作用,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积累可以完善人格。接着又

用"不积陛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证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这是本段的第一层,论述学习重在积累。

B.第二层,作者用四个比喻阐述学习要坚持不懈。先用"骐骥""餐马"对比,论证

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

舍”"锲而舍之”对照,论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C.第三层,作者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学

习要专心致志,用心专一。只有专心,才能获得成功。

在学习方法上作者强调积累,在学习态度上强调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2.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我们从其他的先哲圣贤的言论中得到哪些有益的

启示呢?

3.展示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选手的演讲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自

身专业实际,获得启示。

【教师活动】

L回顾并引导学生作答作者第三段作者是如何来论证的?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并对自身有益的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先哲圣贤的

言论。

3.播放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选手的演讲视频。

4.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解疑答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积极动脑,发散思维,抢答教师提出问题。

3.认真观看视频并联系自身实际谈启示。

【设计意图】

1.比喻论证是在前两段的学习中重点讲解的学习方法,通过分组讨论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比较、辨识、分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2.演讲视频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并自然融入工匠精神,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六、能总结,善思辨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些呢?找同学起来总结。

明确:这节课大家在诵读中结合课下注释和词典疏通了文意,掌握了虚词焉

和而的意义和用法,巩固了定语后置这一特殊句式及本段出现的文化常识,并且

认识到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成语和熟语都是出自传统文化的典籍当中,思接千载,

跨越千年,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让我们自豪,我们一定会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由学生做总结,提高其归纳概括总结能力,再次明确重、难点,更有针对性。

作业:

1.背诵课文。

2.看完《秉匠人之心,铸医护之魂》的视频,写一段200-500字的感想。

3.精读《大医精诚》中“诚心救人”一段,体会医家精神,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积累、坚持、专一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为20级新生,这一级在初中使用的教材为部编

版,该版同样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经调查,初中对文言文

学习的要求是很高的,课本上的很多文言文都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

鉴赏,所以他们的文言功底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很多文言知识点、特殊句式

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并且学习方法

欠佳,没有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我借助于学校网络平台及自制微课,提前发布预习任务,

就预习情况予以点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课堂

上用游戏、讨论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在诵

读中发现问题、质疑探究,在诵读中体会文言实虚词的运用之妙。

一节课下来,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重要虚词“焉”“而”的意义

和用法,准确理解并判断出定语后置这一特殊句式,并能结合现在用

的成语、熟语理解“蹉”“步”这一文化常识,明白我们现在用的很

多成语熟语都是出自传统文化的典籍当中,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

爱之情,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

同时,结合荀子在本段中提出的“积累、坚持、专一”的学习方

法与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先哲圣贤的言论中汲取了对自己有益的关

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营养。选取了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一一在全

国护理技能达赛中获奖者来录制视频,学生体会到学习、实训的不易

及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领会到作为护理人员要拥有工匠精神,“见

贤思齐”效果显著。

教材分析

《劝学》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该版本教

材第一册和第二册都是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

性内容,在强化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劝学》一课也是我国经典传统文

化的代表作,对本课中的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及文化常识的梳理与

掌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高学生

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也为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打下基础。

《劝学》一课属于第五单元,该单元的话题为“扬起自信的风帆”。

《过万重山漫想》我们领略了祖先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李白的“长

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体会到在困难与挫折中的自信与坚定,而《劝

学》则启示我们要不断积累学识、增长才干,这是增强自信心的一个

重要条件。

评测练习

一、课前复习预习作业

1.对《劝学》前两段进行复习。

2.登录超星泛雅平台,学习微课“定语后置”。

3.到讲台自我展示的同学选好视频或故事,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堂练习

温故知新1-3

1.思考并填空。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

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

2.(匹配题)虚词“于”的掌握情况: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闯关游戏题)

本题主要检查学生对第三段易错字音的掌握情况,每一题让学生选出

正确读音。

蛟龙、弩马、爪牙、金石可镂、上食埃土、锲而不舍。

难点突破4、5

4.找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定语后置的一项()

A.马之千里者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追本溯源题6

6、(1)豁然开朗一一陶渊明《桃花源记》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山重水复一一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三顾茅庐一一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看完《秉匠人之心,铸医护之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