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教时
一、内容:连加连减(书P1—2例题1)
二、目标:
I.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正确进
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
学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连加、逐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四、教程.
(一)复习.
1、竖式计算.45+1780-59
指名板演,并说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
2+4+330+40+202+30+570-30-2017-7-5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三)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生说图意.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生:复述图意.
(2)尝试列式.
师:求一共有几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用什么方法?(加法)为什么?
生答、师板书:(1)19+2746+26(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这是一道两位数连加的算式,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
竖式该怎么列?再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4)交流计算方法:如果出现第一种,引导生再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
法,如果两种都有,要理解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2、探究连减.
(1)出示试一试:90-25-28=
师: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用竖式计算时,算式该怎
么写,自己先试试,再小组交流.
(2)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
(3)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四)巩固.
1、想做第1题.生在书上填写,并说两个竖式连写要注意什么.
2、想做第3题.生观察,再说图意.
(1)师:在图上能知道什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
多少人)
(2)生复述图意,尝试列式.
(3)反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想做第4题.生仔细观察,再说图意.
(1)师: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计
算,师巡视、指导.
(2)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师:还剩多少人?我们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你们会列式计算
吗?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4)反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谁能说说该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
(六)作业:第2页第2题
第2教时
一、内容: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书P3-4例2)
二、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阳式会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程.
(一)复习.
1、板演.26+25+38=70-18-26二
指名板演,要用竖式计算,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生说力口算过程.
12+8+20-50-30-6-42+8-30-52-12+8-
(二)学习新知.
1、师:我们已经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谁会做?
2、出示例3,生观察、说图意.
师:你能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么列式呢?
3、生列式、师启发:
(1)这道题有哪些运嵬?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指名到黑板前试算,其余在位上计算.
4、小结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应注意什么?
5、生计算“试一试”:60-38+40=
.、AZ.rr-r?/./**.1I.I.fI,r—/I,―
5468637853
(二+18-47+35-39+29
一_r^T5()()
1-41+76-17+55-9
-oo-()()
2.想做第2、3题.
3、想做第4题.
(1)师: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求还剩多少棵,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2)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3)师:求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1)生理解表格.
(2)师: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3)生独立计算、评价.
(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一调整”的策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数补第3页
第4教时
一、内容: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书P6—8例3)
二、目标:
1.通过操作让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
会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掌握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四、教程:
(一)出示例3.生读题、审题.
(二)探究新知.
1、师:谁能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位交流: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的问题.
2、生用圆片摆一摆.
3、反馈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法
4、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三)巩固.
1、基础练习.
(1)想做第1题,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间摆小棒,填空.
(2)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
多补少.
2、提高练习.
(1)想做第2题.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①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②比较(1)和(2)提问: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再移多补少?引导生得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2)想做第3、4题.
①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
②生独立完成,师巡查.
③反馈、让生说出理由.
(四)作业:数补第4页.
第5教时
一、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书P8—10例4)
二、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解决方法,会解答实际问
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难点: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四、教程.
()复习.
1、师在黑板上摆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2、师:谁能提出-•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3、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对一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余3
个,我们就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生看图,指名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1)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
①小华要摆多少个?②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问题①.
①启发: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②生动手摆,同位合作,集体交流。(提醒生注意一对一)
③师:求小华做多少朵,该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第二排圆片可看作哪两
部分?
④归纳:通过摆圆片知道:求小华做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
法计算.
(3)解决问题②.
①启发: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生动手摆,同位合作,集体交流.
②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做了多少朵吗?该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
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③归纳:通过摆圆片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
减法计算.
④比较:解答上面两个问题,在嵬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集体交
流.
2、小结:
(三)巩固.
1、基础练习;想做第1题.
①生读题,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
②生在书上画再列式.
③指名回答,并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2、提高练习:
(1)想做第2、3题.
①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②指名汇报答案.
③比较: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想做第4题.
3、拓展练习:想做第5题.生读题审题,师帮助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作业:数补第5页
第6教时
一、内容:练习二(书P11)
二、目标:
1.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
式解答.
3.能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三、重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儿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方法.
四、教程:
(-)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
容.(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①师:三道算式里,每一步都要用竖式计算吗?哪里可以不用竖式?
②生交流,师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
数或一位数可以不用竖式笔算,直接算得数.
2、练习二第2题.
(1)生观察前两小题,明确: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
5个7.
①生口算得数,填在口里.
②反馈,师板书.
(2)出示第三小题,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口里的数要怎样算?
①交流:怎样算出口里的数?(生明白:可以用“从右到左”倒推的方法算出
结果)
②生计算、填写,后集体校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整理思路.
(1)出示问题:①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多少人?
②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
人?
(2)生读题,说出两题的条件和问题.
(3)提问:第①题谁的人数多,谁的人数少?求男生人数可以怎样想?
第②题呢?
(4)生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5)师指出:这里都是男生多,女生少,也就是男生数大,女生数小.知
道小数求大数,用加法;知道大数求小数,用减法.
2、练习二第3题.
(1)生读题,说知道哪些条件和问题.(求多少面红旗和多少面绿旗)
(2)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4)交流、明确算理:求红旗和绿旗算法不同.(红旗多,黄旗少,
求红旗要把3()面利多的26面合起来,用加法;绿旗少,黄旗多,求绿旗要
从30面里去掉少的14面,用减法)
3、练习二第4题.
(1)生读题、交流: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
多少下呢?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2)反馈,说出想法.
(3)师讲解: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就是不满20下;不满20下最多是
19下.小强拍的比小芳多,就是超过20下;超过20下最少是21下.
4、练习二第5题.
(I)生看题,说知道的条件.
(2)师: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问题?同位讨论.
(3)生交流,师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4)归纳:用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提求一共多少人的问题,还可以
提谁比谁多儿人或少几人,也就是相差多少人的问题.
(四)总结.
我们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你对计算过程有哪些认识?你
对知道比一个数多(少)几,求大的或小的那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
哪些体会?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一、内容:认识多边形(书P12—14例1)
二、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能围出、
剪出多边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三、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
四、教程:
(-)复习:
1、出示图形,问: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正方形、
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
2、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其
它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引导生找图形.
师:你能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把我的图形描一描.
交流:谁来指指,你找的图形,各有几条边?
2、认识多边形.
(1)四边形的认识
①师:这里有你认识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②师指四边形: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③生找四边形,师问: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吗?谁能画一个四边形?
④小结:我们在图中找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大小不同,但都是
由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
⑤“想做”第1题.
判断: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另一个不是?(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①师: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你认为该叫几边形呢?
②交流、反馈.
③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六边形,由几条
边围成的图形就叫几边形.
3.回顾.
①师: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②归纳:通过学习,大家知道图形可以按边数的多少来分类.像四边形、五边形、
六边形这样的儿边形,又统一叫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
书课题)
(三)巩固.
1.“想做”第2题.
①生说各是几边形.
②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儿条边,就是儿边形.
2.搭一搭、围一围.
(1)搭出四边形.思考;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为什么?
(2)增加小棒成五边形.师问:最少用几根就能围一个五边形?围六边形至要
几根?
3.“想做”第3题.
①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写在图上,再填表.
②说这些图形可分几类,各有多少个.
4.“想做”第4题.
⑴完成第⑴题.
①操作、评议.
②师:从一个顶点剪开,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
边形.
⑵完成第⑵题.
①讨论:正方形纸剪下一个三角形,有几种剪法?剪下三角形后,剩下的可能是
什么图形?
②操作、评议.
5.“想做”第5题.
(1)找一找,能找儿个就找儿个,后交流自己找到儿个四边形.
(2)总结,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
知识的?
第2课时
一、内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书P14—15例2)
二、目标:
1.通过比较、操作等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认识平行四边形,能用出
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
状.
三、重、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四、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各种图形,提问:按照边数多少可以分成儿类?
2.引入: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
种特殊的四边形.(出示例2)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谁能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指一指)
(2)生在图上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3)交流:说出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操作.
(1)生用两块样的三角尺拼出四边形.
(2)指名拼给大家看.
(3)小结:你们都拼的很正确.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回平行四边
形)生齐读.
3.指导画平行四边形
(1)师:你们想想: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该怎样面?
(2)师边画边讲解.
(3)师:谁能在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4)生动手画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
1.“想做”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做”第3题.
(1)生在图里找平行四边形.
(2)生画图,师指导.
(3)小结: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想做”第2、4题.
(1)生拿出小棒(8根一样长)、方格纸.
(2)要求:用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位合作,看谁想的办法多.
(3)生操作,师指导.
(4)交流:展示做的平行四边形(画的、摆的),并说用几根小棒可以围一个平
行四边形,对应的边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4.“想做”第5题.
(1)师演示: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2)生说有何发现.
(3)归纳: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变化,但它始终是平行
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彳了些
收获和体会?
第3课时
、内容:练习三(书P16—17).
二、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判别相关图形、动手做出平行四
边形.
2.在折、拼、剪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
方法的多样性.
三、重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
四、教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来练习这一
单元的内容.(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练习.
1.图形分类.
(1)出示各种图形.
①引导: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讨论.
②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
(2)方格纸上画图.
①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②交流所画图形.
2.练习三第1题.
①师指导生用长方形纸照样子折出图形,并说出每次折成的是什么图形.
②生在书上填一填.
③引导:还能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位交流、操作.
3.练习三第2题.
①生想想,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儿个三角形,试着分分.(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每个图形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展示分法)
③归纳、指导分法.
4.练习三第3题.
①师:把这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生操作、师巡视.
③交流:找到几种拼法?谁能把各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
5.练习三第4题.
(1)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①师:钉了板上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
②指名完成、共同评价.
(2)生把书上图改成平行四边形,师巡视指导.
6.练习三第5题.
①生看书上折、剪、护的方法.
②照样子操作,分别排成平行四边形.
③师演示并讲解拼法.
6.练习三笫6题
①生了解要求,尝试护平行四边形.
②指名到黑板前拼一平行四边形.
③师指导生拼其它图形.(梯形、正方形等)
(三)总结
今天练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你对今天的练习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4教时
一、内容:有趣的七巧板(书P18—19)
二、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和扶图活动,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一些简单
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点.
2.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
意识..
三、重、难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四、准备:师生各准备一副七巧板.
五、教程: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L欣赏图案.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各种图形放在一起,可以成为有
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芥种美丽的图案.
(2)师在黑板上用七巧板拼两个图案,问:它们像什么?
2.导入:刚才的两个图案是老师用七巧板拼成的,你们觉得七巧板有趣吗?它
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它“巧”在哪
里、“趣”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
(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2)比比想想.
①生拿出七巧板,看看它有哪些秘密.
②生说自己的发现,共同评价.(七巧板共有7块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
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两个一样的大三角形)
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
(1)选两块拼图.
①生拼图后展示,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
②师评价.
(2)选三块拼图.
①生操作、展示拼成的图形.
②师问:用三块拼和两块拼,你觉得哪种拼法多?
(3)任意选择拼图.
①生任意选儿块拼,看能拼成哪些图形.
②让生到黑板上拼给同学看.
③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有什么体会?
④小结: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
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
(1)模仿拼图.
①生照书上图案拼,看能否拼出来.
②指名到黑板上拼图案.
③共同评议.
(2)想象拼图.
①生自由拼图、展示.
②共同评议.
(3)交流体会.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谁能说说用七巧板拼图在哪些体会?觉得七巧板“巧”
在哪里?
(三)总结.
我们已经看到七巧板“巧”在可以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巧”在你说不清
它有多少种变化,你们课后再开动脑筋,用它拼出更多、更美的图案.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
第1教时
一、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书P20—22)
二、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从简单的问题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正确列出
乘法算式.
三、重、难点.知道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准备:小棒、圆片.
五、教程:
(-)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题图:引导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人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只)4个3相加12
⑤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痔点?(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①生动手摆,师巡视.
②指名用加法求出得数,集体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一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4张桌子上共有多少台电脑?
生说加法算式、师板书.
师指着加法算式讲解、板书: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X2=8
或2X4=8
②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4X2读作:4乘2;2X4读作2乘4)
2、理解乘法的意义.
“4个2相加”中“2”和“4”各表示什么?“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
相同加数的个数。
3、试.试
①生说图意:(5个4相加)
②指名用加法和乘法算式计算.
③集体评价、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运用
1.“想做”第1题.看图独立完成、集体订工.
2.“想做”第2题.
①同位合作完成、反馈.
②提问:还能摆出儿个儿?乘法算式呢?
3.“想做”第3题.生同位互相读和说.
4.“想做”第4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第2教时
一、内容:练习四(书P23—24)
二、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
法算式.
2.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重点: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四、教程:
(一)知识回顾.
1.看图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X()=()或()X()=()
2.读乘法算式,分别说出乘数和积.
5X4=206X2=123X8=24
(二)知识巩固.
1.摆一摆.生按要求摆小棒、师巡视.
2.看图写算式.(书第2题)
①生看图,理解题意.
②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看图写算式.(书第3题)
①生看图,理解题意.
②生独立完成,思考:观察写出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③讨论交流.
4.看图写算式(书第4、5题)
①引导生看图,理解题意.
②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改写算式.(书第6题)
①生独立完成.
②交流改写的方法:先找出相同的加数,再找出加数的个数.
6.看图填空.(书第7题)
①引导生看图,理解题意.
②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列乘法算式.(书第8题)
①生观察、独立写算式.
②集体交流.
(三)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乘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呢?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乘法
问题吗?
第3教时
一、内容:1-4的乘法口诀(书P25—27)
二、目标:
1.知道1—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
数相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三、重、难点.编出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意义.
用口诀熟练计算.
四、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五、教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现在我们就去游乐园玩一玩.
(―)知识探究.
L出示情境一:玩跷跷板.
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
式?怎么写?
②师:1个2就是2,所以1X2=2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
二得二)
③2个跷跷板上坐儿个人?(4个)现在有儿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
X2=4)乘法口诀是?(板书)二二得四想想:2X1=?用哪一
句口诀?(一二得二)
2.出示情境二:玩荡秋千.
①1只秋千坐3人,2只秋千坐儿人?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乘法口诀呢?
1X3=3(一三得三)2X3=6(一三得六)
②3个秋千坐几人?乘法算式怎么写?乘法口诀呢?3X3=9
(三三得九)
③想一想:3X1=?3X2=?用哪一句口诀?
3.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
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儿人?3节、4节呢?同位合作把表格填完整.
(见书上)
②1个4、2个4、3个4、4个4相加,谁能列出它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呢?
(师随机板书)
③想想:4X1=?4X2=?4X3=?口诀是什么?
4.试一试:1X1?乘法口诀是什么?(师板书)
(三)形成应用.
1.“想做”第1题.生动手摆小棒,后独立完成.
2.“想做”第2题.生看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3.“想做”第3题.看算式、说口诀,同位合作完成.
4.“想做”第4题.先独立完成,后反馈.
5.“想做”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4教时
一、内容:练习五(书P28)
二、目标:
1.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重、难点.熟记并运用1—4的乘法口诀.
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程:
(一)基本练习.
1.背诵:1—4的乘法口诀.(采取各种形式)
2.说说下面口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口算卡片)
3X1=2X3=4X1=2X2=
4X3-2X4-3X3一1X4-
(-)巩固练习.
1.P28第2题.同位合作完成.(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及口诀)
2.P28第3题.生独立完成,共同评议.
3.P28笫4题.生独立完成,尽量想出不同填法.
4.P28第5题.
①独立完成(1)题
②讨论(2)题:玩碰碰车的共有多少人?(2X3=6)2架吊桥共有多少
人?(4X2=8)
(三)提高练习.(P28思考题)同位讨论、反馈.(16)、(4X4)
(四)总价评价.
第5教时
一、内容:5的乘法口诀(书P29—30)
二、目标:
1.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历,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难点.熟汜5的乘法口诀.
运用口诀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程:
(一)复习.
1.复习1一4的乘法口一决.
2.导入: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咱们瞧瞧去!(出示图)
(-)教学新知.
1.生看图,弄懂图意.
①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4只船呢?
②生独立思考、交流,填写表格.
2.研究5的乘法口诀.
①谁能根据表格里的数量说出乘法算式及相应的口诀吗?
②交流、反馈.
③谁能说说口诀表示的意思?(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是20,也就是4X5
的积是20)
3.记忆乘法口诀.
①观察口诀,发现规律.(下一句口诀得数比上一句口诀得数多5,反之得数就
少5)
②交给学生记住口诀的方法.(根据上下句得数的差推出上句或下句)
4.想一想、口答.5X1=5X2=5X3=5X4=
(三)巩固.
1.“想做”第1题.同位合作完成.
2.“想做”第2题.独立完成、共同评议.
3.“想做”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4.“想做”第4题.先画,再写算式.
5.“想做”第5题.说图意、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有I那些收获?
第6课时
一、内容:乘加、乘减(书P31—32)
二、目标
1.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2.使学生会用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重、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会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引导看三只鱼缸图)
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
2.生独立列式:4+4+4=12或者3X4=12.
3.师问:求四个鱼缸有多少条鱼,你们会列式吗?同位讨论.
(二)新知探究.
1.引导列式:
①指名列式并说出理由.
②针对列出的算式进行引导:(如:4+4+4+1)能不能先算前三个鱼缸里
有多少条?该怎么列式?(3X4)求四个鱼缸共有多少条,又该如何列式?
(3X4+1)
2.拓展思路:
①师:若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一共就有几个四条了?如何列式?
(4X4)
②求四个鱼缸实际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4X4-3)
3.归纳:像3X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X4-3
有乘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
4.掌握运算顺序:
①讨论:(3X4+1和4X4-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
法或减法.
(三)巩固运用.
1.“想做”第1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想做”第2题.说出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评议.
3.“想做”第3题独立完成,想想为什么上下两道葬式的结果一样?
4•“想做”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5.“想做”第5题
①独立完成,找规律.
②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相差2的数相乘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
的那个数与它自己相乘的根)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7教时
一、内容:练习六(书P33—34)
二、目标:
1.熟记1-5的乘法口一决,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难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程:
(一)基本练习:
1.背诵1—5乘法口一决.(采取各种形式)
2.口算卡片.
1X3=2X4=3X4=5X2=2X5=5X3二
5X1=3X3=4X4=1X5=4X5=5X5=
3.听口诀说算式.
老师说口诀,学生很快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巩固练习
1.第33页第2题.看懂图意、独立完成.
2.P3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P33第4题.学生比赛完成,集体订正.
4.P33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33第6题.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6.P34第8题.看懂图意、独立完成、订正.
7.P34第9题.同位合作完成.
8.P34第10题.根据图上信息,同位讨论.
(三)拓展练习:找规律填数.
1.学生讨论:三角形里的数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TT什么关系?
2.引导: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相乘的积再加上第一个正方形
里的数.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哪些知识?
第8教时
一、内容:6的乘法口诀(书P35—36)
二、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重、难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四、准备:题图、卡片.
五、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生报得数,并说出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相加3个4相加5的2倍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①师: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1次坐6人,2次坐多少人?3、4、5、6次呢?
生独立填表.
②一次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乘法算式?你能说出口诀吗?
板书:1个66X1=6一六得六
③2次坐12人,是儿个6?乘法算式怎样列?口诀呢?板书:2个66X2=12
二六十二
④观察:两个算式:2个6比1个6多儿?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儿?
⑤3个6……6个6相加,又该如何列式?口诀呢?学生写算式,编出相应口诀,
填写P35表.
⑥比较: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
6?
⑦生齐读口诀、试背口诀.
2.练习.
①出示想一想:6X2=6X5=
②指名口算,并说出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算出6和儿相
乘的积,并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知识巩固.
1.“想做”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讨论: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
2.“想做”第2题.生口答、评价.
3.“想做”第3题.提问;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想做”第4题.指名完成、共同评议.
5.“想做”第5题.
①读题、列式计算.
②比较:6X6与6X2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
6个2相加?
6.“想做”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想做”第7题.独立列式、口算,集体不正.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9教时
一、内容:练习七(书P37—38)
二、目标:
1.熟记所学的乘法口一决,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
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式题.
四、教程:
(-)口诀练习.
1.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二)计算练习.
1.第37页第2题.
①看清图意:用5分别乘4、5、6.
②读算式说得数:生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第37页第3题.
①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②提问:6X4和4义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4X3和6X2
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3.第37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4•第37页第5题.指名口算、评价.
(三)综合练习.
1.P37第6、7题.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P38第8题.生根据口诀独立完成.
3.P38第9题.
①学生看懂题意、独立完成.
②提问:左边一题为叶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
法算?
4.P38第10题.
①自由读题,明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提问:左边一题为叶么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
算?
5.P38第11题.
①学生读懂题题.
②提问:不计算你能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吗?(两个班都种4行,一班是4
个5朵,二班是4个6朵,,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教时
一、内容:复习(一)(书P39第1一6题)
二、目标:
1.使学生熟记P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指导学生经历整理广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重点: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准备:乘法口诀表.
五、教程:
(一)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你们要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
还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口诀整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P39第2题)这是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你能在
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生横看口诀表,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
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到6的乘法口诀.
生横着齐背一遍.
3.竖着看,你乂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从上往下看,每行的第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是
1个儿1行,2个儿1行……这样排列的.生竖着背一遍.
4.师生共同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P39第1题生看题、独立完成、共同评价.
2.P39第3题同位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说口诀,比比谁先过河.
3.P40第4题生在2分钟内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40第5题生独立完成、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5.P40第6题指名完成,并说出所填乘数(1—6)、积和所用的口诀.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1-6的乘法口诀,你们要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
并用这些口诀快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第11教时
一、内容:复习(二)(书P40第7—12题)
二、目标:
1.进•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
思想.
三、重、难点.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能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卡片,指名说得数及所用的口诀.
6X54X25X42X63X3
2X56X63X54X66X3
2.口答.①4个5是多少?
②3个4是多少?
③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P40第7题.
①生看题,师问: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板书)
②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0第8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运算顺序.
3.P40第9题.
①指名说图意.
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P41第108.
①指名说图意及解题思路.
②独立完成、反馈: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X2=12(棵)
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P41第11题.
①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
②独立解答、集体评价.
(三)拓展练习.(P41第12题.)
1.学生看懂图.(辣椒、玉米、鸡、苹果)
2.独立思考、完成.
3.集体评议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第1教时
一、内容:平均分(书P42—43)
二、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三、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准备:桃了图片,小木棒等.
五、教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它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它们不知道该
怎样分,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①同位交流、独立摆圆片.
②指名儿人到前边把圆片分一分.
2.认识“平均分”.
①师结合学生不同分法归纳: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3个,也就是说,每份
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②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③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不仅帮助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
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①谈话:现在老师有8个桃子,谁能把它平均分吗?同位交流.
②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并说出分的理由.
③小结:你们都想出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不同,但每一份分的都是同样
多,符合平均分的意义.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①谈话:现在老师想把这8个桃子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你们想想,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②同位交流、指名上黑板“分桃子”.
③师小结:8个桃子把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个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
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儿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做”第1题.先看图,再指名回答.
2.P43“试一试”.学生先动手分,后反馈.
3.P43第2题.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P43第3题.学生按题意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2教时
一、内容:平均分(书44—45)
一、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儿份”的过程,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三、重点: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
作方法。
四、教具:图片,小黑板
五、教程:
(-)复习: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叫做平均分?
2•练习:(出示小黑板)
16个足球,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
以分给()个学生。
(二)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老师手里有8个桃子,现在想把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
友分几个?(板贴8个桃子图片)
(三)操作,解决问题。
1.师:要使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有哪些分法?
2.学生在位上用圆片分一分,再同位交流.
3.指名儿人到前边分给大家看:
方法一:先分给每人1个,再分给每人1个,直到把8个桃子分完.
方法二;先分给每人2个,再分给每人2个.
方法三:先分给每人3个,再分给每人1个.
4.比较归纳:虽然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把8个桃子平
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
5.书P44“试一试”.
①先读懂题意,再同位交流.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
③反馈:说说分的方法.
(四)练习,加深认识。
1.P44“想做”第1题.看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5“想做”第2、3题.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3.P45“想做”第4题.读懂题意、讨论完成、反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
照份数去分得.
第3教时
一、内容:平均分(书P46—47)
二、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目标1
四、教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例图,师: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
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儿朵啊?(出示12朵花)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
(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1)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制造与高速公路电子收费考核试卷
- 家庭影院座椅布局建议考核试卷
- 种子批发商绿色营销与环保意识考核试卷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课件
- 什么的心声初一语文作文
-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初一作文范文
- 模具行业创新驱动与商业模式研究考核试卷
- 牛饲养与饲料原料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环保通风设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 电话销售中的客户关系深化考核试卷
-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消防安全要求》
- 云-边-端协同架构设计-洞察分析
- 品管圈PDCA案例-中医医院减少住院患者艾灸烫伤率医院改善成果汇报
- 《新闻基础知识》近年考试真题题库(附答案)
- 【MOOC】大学摄影基础-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固体物理学-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心衰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 20241115某克缝纫机供应链计划IBP PPDS详细解决方案
- 爱护环境主题班会课件
- 大班游戏活动案例《快乐沙池》
- 糖尿病饮食指导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