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_第1页
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_第2页
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_第3页
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_第4页
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归纳古典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那么,在中考中,四大名著都会考哪些知识点呢?01|四大名著故事简介1.《西游记》——神魔小说的巅峰作者:吴承恩(明代)核心内容:故事主线:唐僧(玄奘)奉唐太宗之命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收服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核心主题:惩恶扬善:降妖除魔,宣扬正义。修心成长:孙悟空从叛逆到成佛的转变。团队精神:师徒四人各有所长,互补合作。经典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扇、真假美猴王。2.《水浒传》——英雄传奇的史诗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核心内容:故事主线: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因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聚义反抗腐败官府,后接受招安,最终悲剧收场。核心主题:官逼民反: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忠义精神:好汉们重情义,但最终被朝廷利用。英雄悲剧:招安后的悲惨结局,体现时代局限性。经典情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3.《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的典范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核心内容:故事主线: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约184年—280年),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司马炎统一天下,建立晋朝。核心主题:权谋智慧: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展现高超谋略。忠义与背叛:关羽忠义、吕布反复无常。分久必合:历史循环的哲学思考。经典情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关羽败走麦城。4.《红楼梦》——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曹雪芹(清代)核心内容:故事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重点描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展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人性觉醒。核心主题:家族衰亡: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爱情悲剧:宝黛爱情被封建礼教扼杀。人性与反抗:贾宝玉的反叛精神。经典情节: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抄检大观园。02|考试应用建议1.填空题:重点记忆作者、朝代、回目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简答题:掌握经典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3.阅读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如孙悟空的反抗、林黛玉的敏感)。4.对比题:如“比较《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英雄观”。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西游记》:取经路上打妖怪,修成正果靠团队。《水浒传》:好汉聚义梁山泊,招安悲剧一场空。《三国演义》:群雄争霸斗智谋,分分合合终归晋。《红楼梦》:大观园里梦一场,封建家族终凋零。03|高频考点总结《西游记》1.核心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反抗天庭,体现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会悟空,凸显师徒矛盾。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冒充悟空,隐喻二心之争。2.人物形象孙悟空:神通广大、桀骜不驯,后皈依佛门。猪八戒:贪吃懒惰但憨厚可爱。唐僧:慈悲坚定但迂腐软弱。歌颂反抗精神,宣扬惩恶扬善、历经磨难终得正果。3.经典情节考点大闹天宫(体现反抗精神)三借芭蕉扇(智斗铁扇公主)真假美猴王(影射心魔斗争)车迟国斗法(讽刺迷信与昏庸)4.考试常见问题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原因?取经团队中谁的作用最重要?(需结合团队协作分析)《水浒传》1.核心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嫉恶如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转折。武松打虎:勇猛无畏的英雄形象。2.人物形象宋江:仗义疏财但妥协招安。李逵:鲁莽直率、忠心耿耿。武松:武艺高强、恩怨分明。揭露封建统治黑暗,歌颂农民起义,悲剧性结局反映历史局限性。3.经典情节考点智取生辰纲(吴用等人用计劫取)林冲雪夜上梁山(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快活林)三打祝家庄(体现梁山团结与谋略)4.考试常见问题梁山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时代局限性)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异同?(粗中有细vs鲁莽冲动)《三国演义》1.核心情节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的忠义精神。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隆中对策。赤壁之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2.人物形象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关羽:忠义无双、骄傲自负。曹操:奸雄形象,兼具雄才大略与多疑残忍。歌颂忠义与智慧,探讨天下分合的历史规律。3.经典情节考点赤壁之战(火攻计、连环计)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结义)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大意失荆州(关羽骄傲致败)4.考试常见问题如何评价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内涵?《红楼梦》1.核心情节黛玉进贾府:人物关系与性格初现。宝玉挨打:封建礼教与叛逆冲突。刘姥姥进大观园:贫富对比与世态炎凉。2.人物形象贾宝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林黛玉:才华横溢、多愁善感。薛宝钗:端庄稳重、恪守礼教。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批判科举与婚姻制度,悲剧色彩浓厚。3.经典情节考点黛玉进贾府(初显人物关系与性格)元妃省亲(贾府盛极而衰的伏笔)宝玉挨打(父子矛盾激化)抄检大观园(家族内部矛盾爆发)4.考试常见问题“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象征意义?贾府衰败的原因?(封建制度腐朽、内部腐败)高频考点总结:1.作者与朝代:吴承恩(明)、施耐庵(元末明初)、罗贯中(元末明初)、曹雪芹(清)。2.人物绰号:如孙悟空(美猴王)、李逵(黑旋风)、诸葛亮(卧龙)。3.歇后语/典故: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4.艺术特色:《西游记》浪漫主义;《水浒传》英雄传奇;《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红楼梦》现实主义。04|考试高频题型1.填空题作者、朝代、回目名(如“林黛玉进贾府”出自《红楼梦》第3回)。2.简答题概括某情节或分析人物形象(例:简述“三顾茅庐”情节)。3.阅读理解节选片段分析(如《范进中举》讽刺科举制度)。4.写作应用联系名著谈启示(如“从《西游记》看团队精神”)。05|考试分值占比1.中考层面四大名著通常占5-10分(总分120-150分),常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形式出现。中考名著题偏重基础,主要考查作者、朝代、核心人物、经典情节的对应关系。2.校内考试(期中/期末)占比更高,可达10-15分,题型更灵活,可能涉及阅读理解、人物分析等。若教材中某名著是学期重点(如《西游记》《水浒传》),相关题目可能更深入。06|四部名著的分值分布1.《西游记》高频考点,占比约30%-40%(四大名著总分中)。原因:情节易懂,人物鲜明,适合初中生理解,且反抗精神、团队合作等主题易出题。2.《水浒传》占比约25%-30%,重点考查“官逼民反”主题及人物反抗情节(如林冲、武松)。注意:部分地区可能弱化《水浒传》的暴力情节考点。3.《三国演义》占比约20%-25%,侧重英雄人物(诸葛亮、关羽)和经典谋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考试可能结合文言文片段(如《三顾茅庐》原文节选)。4.《红楼梦》占比约15%-20%,初中阶段考查较浅,主要聚焦关键人物(宝玉、黛玉)和家族衰败主题。复杂情节(如“太虚幻境”)一般不会涉及。07|题型与知识点分配08|备考优先级建议1.必背基础(占分50%)作者、朝代、人物绰号、经典情节名称(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应鲁智深)。易错点:施耐庵(水浒)vs罗贯中(三国);《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非吴承恩)。2.高频情节(占分30%)《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水浒传》:武松打虎、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红楼梦》: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3.主题理解(占分20%)《西游记》:反抗精神、团队协作;《水浒传》:官逼民反、忠义矛盾;《三国演义》:智慧与谋略、分合规律;《红楼梦》:封建家族衰亡、人性觉醒。09|考试趋势与注意事项1.跨名著对比题例如:“比较孙悟空(《西游记》)和武松(《水浒传》)的反抗精神”。2.联系现实启示如:“从《西游记》取经团队看合作的重要性”。3.关注课本标注教材中“名著导读”单元是命题重点(如部编版七年级学《西游记》,九年级学《水浒传》)。010|分层学习法:从基础到拓展第一层:核心骨架(必背基础)【作者+朝代+结构】:用口诀记忆(如“吴承恩明西游,施耐庵元末水浒,罗贯中三国同代,曹雪芹清写红楼”)。【人物图谱】:用表格整理“人物-绰号-武器-经典事件”(如“鲁智深→花和尚→禅杖→倒拔垂杨柳”)。【高频情节】:每部名著精选5-8个必考情节(如《西游记》选“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用流程图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第二层:主题深化(理解升华)【主题对比】:横向对比四部名著核心主题(如《西游记》的“反抗”vs《水浒传》的“官逼民反”)。【金句摘录】:背诵关键句子辅助答题(如《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体现悲剧性)。第三层:跨文本联动(高分突破)【人物对比】:如“孙悟空(自由)vs林冲(隐忍)的反抗方式差异”。【社会映射】: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如《三国演义》群雄割据与东汉末年的真实历史联系)。011|高效记忆技巧【联想记忆法】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图像(如“三顾茅庐”想象成刘备三次爬山请诸葛亮的表情包)。用谐音梗记忆(如“曹操→草船借箭→草+操=曹操借箭”)。【关键词串联法】用关键词概括情节,如“武松打虎→喝酒→哨棒断→徒手打→成名”。用数字简化记忆(如《水浒传》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卡片抽背法】制作“人物卡”“情节卡”,正面写问题(如“谁大闹五台山?”),背面写答案(鲁智深)。利用碎片时间(课间、睡前)抽卡自测,强化瞬时记忆。012|兴趣驱动学习法【影视化辅助】观看经典影视片段(如86版《西游记》大闹天宫、94版《三国演义》舌战群儒),对比原著差异。通过弹幕文化总结考点(如“弹幕刷‘俺老孙来也’对应孙悟空出场”)。【角色扮演与辩论】模拟“名著法庭”:辩论“林冲是否懦弱”“唐僧是否迂腐”。分角色朗读《红楼梦》对话(如宝黛吵架),体会人物性格。【游戏化学习】设计“西游取经闯关地图”:每通过一关(如火焰山)需回答相关考题。用“三国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