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3年11考_第1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3年11考_第2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3年11考_第3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3年11考_第4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3年11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Loremipsumdolorsitamet过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过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构建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3年11考过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知识点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来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并带来一份名为“为着协定的基础”的文件。经过协商,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增加了两项条款:现在的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及无党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改组统帅部为包含所有抗日军队代表的联合统帅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

)BA.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B.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C.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D.中国共产党在合作中的让步与妥协【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11月,毛泽东在“为着协定的基础”上加的这两项条款,指出抗战胜利后的政府和统帅部应包含所有抗日力量的代表,毛泽东此举意在强调其他党派与国民党的平等关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不是建立联合国民政府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掌握军事领导权的坚决态度,排除C项;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2.[2024安徽安庆二模]如图为民国三十五年画家郭钧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政治漫画。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DA.蝇营狗苟,沆瀣一气

B.蚕食鲸吞,瓜分豆剖C.磨刀霍霍,包藏祸心

D.狼前虎后,接踵而来【解析】结合所学,在近代中国,日、美都是侵略者,侵害中国利益。民国三十五年是1946年,1945年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但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所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狼前虎后,接踵而来”,D项正确;1946年时,美日没有联合侵华,排除A项;“蚕食鲸吞,瓜分豆剖”形容国土被分割侵占,而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B项错误,排除;“磨刀霍霍,包藏祸心”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心里藏着害人的主意,此时中国已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故“磨刀霍霍,包藏祸心”只与美军相符,排除C项。知识点2全面内战的爆发及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3.素养题右图所示战役发生于1947年,读图判断,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是(

)B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B.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开展战略决战【解析】根据地图及文字信息可知,1947年,国民党军队集结于延安,人民解放军向西北方向转移,歼敌地点集中于青化砭;结合所学,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毛泽东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战役的胜利,综合可知,图示战役为青化砭战役,其背景为国民党军队重点攻击陕北解放区,B项正确。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即“双十协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涉及地点、事件与图中不符,排除;战略决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24安徽黄山一模]1946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中央会议上说:“土地问题今天实际上是群众在解决,中央只有一个1942年土地政策的决定,已经落在群众的后面了。”会议指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这次会议(

)CA.说明中国共产党选择走群众路线

B.总结了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经验C.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

D.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据材料,刘少奇指出当时中共中央1942年的土地政策决定已经落后于群众实际行动的情况,反映出中共中央意识到了需要对土地政策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群众行动的现实情况;会议还指出解决土地问题对巩固解放区和推动国家民主化有重要作用,说明这次会议对解放区土地改革深入发展有推动作用,C项正确;这次会议更多关注了土地改革的问题,而非群众路线,排除A项;材料重在指导土地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并非总结过去的经验,排除B项;“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指出了土地改革潜在的政治影响,属于认识,“促进了”属于落实,排除D项。5.新情境据学者记载,1946年国民政府之国营中纺公司每天生产20支纱700包,这个产量只抵全部纺锤生产量的18%,且产品质量极劣。该公司有条件生产40支纱,却只生产20支纱和16支纱,而政府补助从未间断。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CA.意图推动官办企业进行技术革新B.吏治腐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C.强化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空间D.迫于美国压力限制民族工业【解析】根据材料“每天生产20支纱700包,这个产量只抵全部纺锤生产量的18%,且产品质量极劣……政府补助从未间断”并结合所学可知,官僚资本下的国营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低劣,国民政府却一味扶持,这将挤压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C项正确;国民政府扶持官办企业并不意味着推动官办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官员的腐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自美国的压力,排除D项。知识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1948年7月豫东大捷后,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过了爬坡阶段。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炮兵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攻克了防守坚固的济南,美军顾问团慨叹: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据此可知,此时人民解放军(

)DA.发挥了运动战的灵活性

B.具备了远距离作战能力C.摧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

D.取得了明显的战略优势【解析】时间为1948年下半年,此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据豫东大捷、攻克济南、“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可知,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明显的战略优势,处于军事上的主动地位,D项正确;材料没有讲到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式,“发挥了运动战的灵活性”不能得出,排除A项;“远距离作战能力”主要指的是武器装备,如军舰、飞机,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完全摧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排除C项。7.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将这一政策调整为“限制和利用”,提出发挥工商业的积极性,同时警惕它的消极性,将其逐步转化为国家经济。这一变化(

)AA.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B.体现了中共经济政策的摇摆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配合了减租减息运动的进行【解析】综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形势下对民族工商业实行了不同的政策,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A项正确,B项错误;C项仅涉及材料一部分内容,与主旨“变化”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3年11考过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构建1.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表示要“在和平中进攻”,指示部队“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还要求尽快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与柳亚子、张澜等民主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政策。毛泽东意在(

)BA.强调充分利用时机进行反击

B.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和平民主C.提醒群众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D.唤起大城市民众的抗战热情【解析】根据“在和平中进攻”“在上海等大城市办报、办杂志”、与民主人士进行沟通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战后国民党拖延谈判时间、扰乱国际视线的情况,毛泽东选择不寄希望于国民党发善心,而是要通过办报刊、与民主人士沟通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获得舆论支持,为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做准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击,排除A项;C项仅涉及部分内容,排除;此时抗战已结束,排除D项。2.下面是时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李一氓的一段回忆,这段回忆可用于说明(

)(1946年初)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BA.中共注重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B.中共对于和平建国的诚意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进展顺利

D.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解析】材料内容显示,1946年初,中共中央计划将驻地由延安迁往江苏淮阴,这里靠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方便共商国是,进一步加强国共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建国的诚意,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非政权建设,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开始是在1947年6月,排除C项;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3.[2024广东佛山期末]如表是1938—1946年延安交际处接待部分外国著名记者和友好人士的记录。这些接待活动(

)接待时间接待对象1938年3月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及其率领的医疗队1938年6月国际青年访华代表团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194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B.促进了延安抗日根据地的对外开放C.使共产党赢得内战国际舆论支持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交流渠道√【解析】据材料,1938年到1946年,延安交际处接待了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记者和友好人士,展示了延安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主张给国际社会。通过这些接待活动,外国记者和友好人士可以直接了解延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更多的支持,A项正确;接待活动体现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对外开放的姿态,但这种开放更多是作为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对外开放不是主旨,排除B项;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表明国际交流渠道的扩大,排除D项。4.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政府委员中,国民党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50%为其打0分,平均分不到24分,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D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解析】据材料,新政府是据宪法改组的,即具有合法性;新政府委员中,国民党占据大多数,体现了国民党的专政独裁;据《大公报》的民意调查,民众对此政府认可度不高。综合可知,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两种命运的斗争”,只体现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A项错误;“中国人民”的努力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民主联合”是表面的,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依靠于在战略退却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比较敌人开始进攻时起了变化的形势……”在解放战争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战例是(

)AA.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B.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D.人民解放军开展渡江作战【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主张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暂时实行战略退却,然后寻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最后西北野战军趁机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与材料中策略相符,A项正确;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是战略反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4月开展的渡江作战没有体现战略退却,排除D项。6.[2024广东江门一模]下面是山西省榆社县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抗战前1946年8月人口(人)土地(亩)人口(人)土地(亩)地主1

92869

696.61

23512

316.3富农5

55494

1024

39734

703.2中农17

89099

307.833

105165

422.2贫农19

23457

83111

85744

777.3雇工2

2832

743.71

0573

311.1赤贫6

4954

677.381

9433

950.47A.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

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