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_第1页
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_第2页
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_第3页
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_第4页
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汇编TOC\o"1-2"\h\u5420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 2298521.1农业政策基本概念 212005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07691.1.1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4281621.1.2坚持效益优先 4104631.1.3注重生态环保 4120411.1.4强化科技创新 454281.1.5发挥区域优势 4250671.1.6明确优势产业定位 46571.1.7优化产业布局 5161041.1.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222641.1.9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5286031.1.10加强品牌建设 5271451.1.11科学规划区域布局 5140921.1.1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5161751.1.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124011.1.1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312561.1.15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 521901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5102061.1.16政策背景与目标 564121.1.17体系建设内容 627051.1.18体系建设措施 6119111.1.19政策背景与目标 6169001.1.20成果转化途径 637441.1.21成果转化措施 7174161.1.22政策背景与目标 72031.1.23技术推广与服务内容 7264921.1.24技术推广与服务措施 7168第四章农业金融支持政策 78409第五章农业补贴政策 9171091.1.25概述 9174441.1.26主要农业补贴种类 9321581.1.27概述 9326211.1.28主要农业补贴发放方式 9317431.1.29概述 1067191.1.30主要农业补贴监管与评估措施 1030153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0106801.1.31政策背景 10158601.1.32政策内容 1097521.1.3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现状 1182791.1.34政策措施 11302141.1.35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概述 11210941.1.36政策内容 1125833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139951.1.37概述 12258481.1.38政策支持与措施 12289321.1.39概述 12171461.1.40政策支持与措施 12312241.1.41概述 13247771.1.42政策支持与措施 134518第八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13299651.1.43政策背景与意义 13140951.1.44培育措施 134701.1.45政策背景与意义 14119791.1.46完善措施 142501.1.47政策背景与意义 14154771.1.48利益联结措施 1431838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531421.1.49政策背景 15147431.1.50政策内容 15303931.1.51培训目标 1570461.1.52培训内容 15220681.1.53培训方式 15127621.1.54服务体系构成 1699881.1.55服务体系功能 16280641.1.56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1611313第十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74581.1.57政策背景 16266101.1.58政策内容 1614521.1.59农业技术合作项目 17278521.1.60农业投资合作项目 17172661.1.61农业贸易合作项目 17298561.1.62国际合作机制 17302391.1.63国际合作平台 17第一章农业政策概述1.1农业政策基本概念农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措施。农业政策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政策:涉及作物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技术改进等;(2)流通政策: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市场体系建设、流通渠道优化等;(3)消费政策: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引导、营养改善等;(4)生态环境政策: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农业等;(5)农村经济政策:包括农村产业融合、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二节我国农业政策发展历程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此阶段我国农业政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实行计划种植、统购统销等制度;(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4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农业政策逐步放宽,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3)市场经济初期(19851992年):农业政策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取消统购统销,实行农产品市场定价;(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3年至今):农业政策逐步完善,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三节农业政策目标与任务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国家粮食供应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值;(3)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5)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的主要任务包括:(1)制定和实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发展目标和方向;(2)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保证政策实施效果;(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5)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1.1.1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兼顾引导与市场调节,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1.2坚持效益优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农业效益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1.3注重生态环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1.1.4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1.1.5发挥区域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等优势,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区域特色,打造优势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第二节农业优势产业培育1.1.6明确优势产业定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明确优势产业定位,重点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1.1.7优化产业布局以区域特色为基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效应。1.1.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加大对农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1.1.9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挥其在农业优势产业培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1.1.10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业优势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节农业区域布局优化1.1.11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等,科学规划农业区域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1.1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1.1.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区域布局优化提供有力支撑。1.1.1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区域布局优化。1.1.15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推动农业区域布局优化,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第一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1.16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1.1.17体系建设内容(1)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2)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发展。(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1.1.18体系建设措施(1)加大投入力度: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保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顺利进行。(2)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农业科技创新。(3)强化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1.19政策背景与目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旨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1.20成果转化途径(1)技术推广与服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将农业科技成果传递给广大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平。(2)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研发、推广农业科技成果。(3)政产学研合作: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1.1.21成果转化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2)优化成果转化环境:改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3)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成果转化,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第三节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1.1.22政策背景与目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助力农业产业发展。1.1.23技术推广与服务内容(1)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2)技术咨询与服务:建立农业技术咨询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3)技术示范与推广:通过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1.24技术推广与服务措施(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顺利进行。(2)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队伍,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3)创新推广模式:摸索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第四章农业金融支持政策第一节农业信贷政策农业信贷政策是通过金融机构对农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农业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信贷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其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增收。(2)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支持农业绿色生产。对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农业生产者给予信贷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支持农业保险。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保险提供信贷支持,降低农业风险。第二节农业保险政策农业保险政策是通过保险手段对农业风险进行分担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益。我国农业保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商业性农业保险。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展农业保险业务。(3)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公司研发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环节的保险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4)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效率,保证农民在遭受灾害时能够及时得到赔偿。第三节农业担保政策农业担保政策是通过担保手段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解决融资难题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目标是降低农业融资门槛,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农业担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性农业担保。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2)商业性农业担保。鼓励担保公司开展商业性农业担保业务,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元化担保服务。(3)农业担保风险分担。建立农业担保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负担。(4)农业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担保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担保服务质量。第五章农业补贴政策第一节农业补贴种类1.1.25概述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农业补贴种类繁多,涉及种植、养殖、渔业、林业等多个领域。1.1.26主要农业补贴种类(1)种植业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2)养殖业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渔业柴油补贴等。(3)林业补贴:包括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4)农业科技补贴: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补贴、农业科技创新补贴等。(5)农业基础设施补贴: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补贴、农村公路建设补贴等。(6)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第二节农业补贴发放方式1.1.27概述农业补贴发放方式关系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农民的实际获得感。当前,我国农业补贴发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1.28主要农业补贴发放方式(1)直接补贴: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2)间接补贴: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间接减轻农民负担,如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3)政策性补贴: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等向农业领域投入,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补贴、农业科技创新补贴等。(4)项目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如农业基础设施补贴、农村公路建设补贴等。第三节农业补贴监管与评估1.1.29概述农业补贴监管与评估是保证补贴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补贴监管与评估,有助于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补贴政策滥用和腐败现象。1.1.30主要农业补贴监管与评估措施(1)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保证补贴政策落到实处。(2)强化审计监督:对农业补贴资金的分配、发放和使用进行审计,保证资金安全。(3)实施绩效评估: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提高补贴效益。(4)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补贴监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5)纠正违规行为:对违反农业补贴政策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农民利益。第六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1.1.31政策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旨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1.1.32政策内容(1)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各级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行动计划,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3)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支持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补偿等领域。(4)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第二节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1.1.3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现状我国农业废弃物种类繁多,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目前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低等问题。1.1.34政策措施(1)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投资,提高处理能力,保证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2)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生物质能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3)实施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项目。支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项目,如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处理等,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三节农业生态补偿机制1.1.35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概述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主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旨在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绿色生产。1.1.36政策内容(1)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如《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方案》等,明确了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2)设立农业生态补偿基金。设立农业生态补偿基金,用于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的补偿。(3)实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支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4)加强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积极摸索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创新,如碳汇交易、绿色金融等,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支持。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农村交通设施建设1.1.37概述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政策支持与扶持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交通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公路、桥梁、码头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改善。1.1.38政策支持与措施(1)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通过财政资金、债券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2)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布局。结合农村产业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率和覆盖面。(3)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农村公路使用寿命。(4)加强农村桥梁、码头建设。提高农村桥梁建设标准,保证桥梁安全;加强农村码头建设,促进农村水运事业发展。第二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1.1.39概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灌溉、排水、供水、水土保持等方面。1.1.40政策支持与措施(1)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通过财政资金、债券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2)优化农村水利设施布局。根据农村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水利设施布局,提高水利设施利用效率。(3)提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保证水利设施建设符合国家标准,提高水利设施使用寿命。(4)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保证农村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第三节农村信息化建设1.1.41概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1.1.42政策支持与措施(1)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财政资金、债券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得到满足。(2)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布局。结合农村产业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信息服务覆盖面。(3)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各类农村信息资源,推动农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为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4)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能力。第八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1.1.43政策背景与意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旨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值和竞争力。1.1.44培育措施(1)政策支持:各级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扶持措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2)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和实力。(3)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产品竞争力。(4)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第二节农业产业化链条完善1.1.45政策背景与意义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完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我国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完善,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1.46完善措施(1)产业链延伸:鼓励企业拓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的宽度。(3)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金融支持等服务,降低农民经营风险。(4)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链条,推动产业链的完善。第三节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1.1.47政策背景与意义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可以促进农民、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共赢。1.1.48利益联结措施(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2)合作共赢:推动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民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现互利共赢。(3)风险共担: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农民经营风险。(4)资源共享:推动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共享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5)社会监督: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监督,保证各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第一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1.1.49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其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旨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1.1.50政策内容(1)放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限制,鼓励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就业。(2)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财政支持,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积极性。(3)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4)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5)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素质。第二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51培训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培训目标是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定的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1.1.52培训内容(1)技能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创业培训等。(2)职业素质培训: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团队合作等。(3)职业指导: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指导服务。1.1.53培训方式(1)面授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集中培训。(2)远程培训: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开展培训。(3)实践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第三节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1.1.54服务体系构成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创业服务等内容。1.1.55服务体系功能(1)政策宣传: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对政策的了解和认识。(2)职业指导: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指导服务。(3)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4)就业信息:为农村劳动力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