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TOC\o"1-2"\h\u27389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275851.1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3316911.2智能调度系统的需求 397571.3技术规范与标准 39096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4212632.1设计目标 4139062.2功能定位 4152222.3系统架构设计 420980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5175813.1系统框架 546303.2子系统划分 583373.3系统接口设计 66827第4章信号与控制策略设计 6242354.1信号系统概述 6212374.1.1信号系统功能 7285794.1.2信号系统组成 7157814.1.3信号系统工作原理 7300634.2控制策略制定 7324644.2.1控制策略目标 7199324.2.2控制策略设计原则 7263344.2.3控制策略内容 8292724.3信号与控制设备选型 8208904.3.1信号设备选型 8243694.3.2控制设备选型 825351第5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14425.1数据采集技术 8142545.1.1传感器数据采集 8100795.1.2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931955.2数据预处理 9121705.2.1数据清洗 9169985.2.2数据集成 9317895.2.3数据转换 911425.3数据存储与传输 9257785.3.1数据存储 9191775.3.2数据传输 9278895.3.3数据同步 93201第6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0209346.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10141486.2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10172376.2.1机器学习 1051696.2.2数据挖掘 106086.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15565第7章调度策略与算法实现 113477.1调度策略设计 11202417.1.1调度策略概述 11284577.1.2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 116117.1.3列车运行调整策略 111597.1.4突发事件处理策略 11263337.2算法选择与实现 12141467.2.1列车运行图编制算法 1227947.2.2列车运行调整算法 1258537.2.3突发事件处理算法 1276657.3系统优化与调整 1222747.3.1系统优化策略 1212067.3.2系统调整措施 12255227.3.3系统评估与反馈 1230208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320648.1系统集成技术 1223588.1.1集成架构设计 13111758.1.2集成技术选型 13120418.1.3集成策略与实施 13275718.2系统测试方法 1331878.2.1功能测试 13257078.2.2功能测试 13129358.2.3安全测试 14307438.3测试结果分析 14168738.3.1功能测试结果 14221128.3.2功能测试结果 14161058.3.3安全测试结果 14246928.3.4问题与改进措施 1417301第9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14305539.1安全保障措施 14264339.1.1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14199309.1.2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14121119.1.3数据加密与保护 14252519.1.4网络安全防护 15151689.1.5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 15114079.2可靠性分析 15118669.2.1系统可靠性指标 1546749.2.2系统冗余设计 15111069.2.3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15203339.2.4系统可靠性评估 1569709.3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15157409.3.1系统维护策略 15321029.3.2故障诊断与定位 15252219.3.3应急预案与故障处理流程 16147899.3.4备品备件管理 16156第10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62585710.1实施计划与步骤 162893610.1.1项目启动 161369310.1.2系统设计与开发 161278410.1.3系统集成与测试 16533110.1.4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1661610.1.5项目验收与评估 162306910.2人员培训与操作指导 16206810.2.1培训计划 162345010.2.2培训方式 17479410.2.3操作指导 171496210.3项目推广与应用前景展望 173006610.3.1市场推广策略 17861410.3.2技术升级与创新 172723110.3.3应用前景展望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轨道交通发展概况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在此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线路规模和运营里程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1.2智能调度系统的需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运营管理日益复杂,对调度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调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运营需求。为提高调度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发生,迫切需要开发一套智能调度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列车运行自动化、调度智能化,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1.3技术规范与标准为保障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范与标准。主要包括:(1)GB/T223872008《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2)GB/T50446200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规范》;(3)GB/T195802004《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规范》;(4)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5)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规范》;(6)GB/T26941201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7)GB/T31467.1201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2.1设计目标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旨在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本系统设计目标如下:(1)实现列车运行的高效调度,降低运行能耗,提高运输能力。(2)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发生,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优化运营服务,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4)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适应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点,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2.2功能定位根据设计目标,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主要功能定位如下:(1)列车运行调度: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自动、调整和优化,保证列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行任务。(2)安全保障:监测列车运行状态,实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应急处理指导,降低风险。(3)乘客服务:提供实时准确的列车运行信息,优化乘客出行路径,提高乘客出行满意度。(4)运营管理:收集和分析运营数据,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运营效率。(5)设备监控与维护:实时监控设备状态,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2.3系统架构设计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列车运行、设备状态、乘客信息等数据,为上层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3)调度决策层: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列车运行计划,进行实时调度,保证运行安全、高效。(4)应用服务层:提供乘客服务、运营管理、设备监控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5)展示与交互层: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系统运行状态、调度结果等信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6)系统接口:与其他系统(如信号系统、票务系统等)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7)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各层次,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框架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自上而下分为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和硬件设备层。系统框架如图31所示。(1)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包括调度员操作界面、数据分析报表等,实现轨道交通线路的实时监控、调度指挥、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2)服务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算法分析、调度策略等,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和业务处理能力。(3)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参数配置等,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可靠。(4)硬件设备层:包括车载设备、地面设备、通信设备等,负责采集轨道交通线路的实时数据,为系统提供数据来源。3.2子系统划分根据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子系统:(1)信号子系统:负责实现列车信号控制,包括信号机控制、进路控制、列车防护等功能。(2)通信子系统:负责实现调度指挥、列车运行监控等信息的传输,包括车载通信、地面通信、中心通信等。(3)调度子系统:负责实现列车运行图的与调整、列车运行监控、突发事件处理等功能。(4)监测子系统:负责实现轨道交通线路、车辆、供电等关键设备的实时监测,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预警提示等。(5)维修保障子系统:负责实现轨道交通设备的维修、保养、故障处理等工作。3.3系统接口设计为保证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接口:(1)数据接口:实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参数配置等。(2)控制接口:实现调度员对列车的远程控制,包括信号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等。(3)通信接口:实现系统与外部系统(如乘客信息系统、票务系统等)的数据传输,包括数据交换、协议转换等。(4)接口规范: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包括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接口调用方式等,保证系统之间的高效对接。(5)安全保障机制:在接口设计中考虑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第4章信号与控制策略设计4.1信号系统概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系统。本章主要对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的信号系统进行概述,包括信号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信号系统的深入理解,为后续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基础。4.1.1信号系统功能信号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列车运行安全防护:通过信号设备对列车运行进行监控,保证列车在安全的速度和间隔下行驶,防止发生追尾、相撞等。(2)运行效率优化:信号系统通过调整信号显示,优化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运行效率。(3)信息传递与处理:信号系统实时采集线路、车辆等信息,为调度员提供决策依据。4.1.2信号系统组成信号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信号设备:包括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等设备。(2)控制中心:对整个信号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和调度。(3)车载设备:包括车载信号接收设备、车载控制器等。(4)通信系统:实现信号设备、控制中心及车载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4.1.3信号系统工作原理信号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显示、信号控制、信号传输等环节。信号显示根据列车运行情况,通过信号机向驾驶员传递相关信息;信号控制根据运行图、列车运行状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信号传输则通过通信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4.2控制策略制定控制策略是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核心,本节主要针对信号与控制策略进行制定。4.2.1控制策略目标控制策略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列车运行安全。(2)提高线路运行效率,降低列车运行延误。(3)优化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4.2.2控制策略设计原则控制策略设计原则如下:(1)可靠性:保证控制策略在复杂情况下仍能稳定工作。(2)实时性:控制策略需实时响应列车运行状态变化。(3)灵活性:根据线路特点、客流需求等因素,调整控制策略。4.2.3控制策略内容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列车运行等级划分:根据列车运行速度、停站时间等因素,将列车划分为不同等级。(2)列车运行计划:根据运行图、线路状态等因素,列车运行计划。(3)列车运行控制: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实施列车运行控制。(4)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4.3信号与控制设备选型本节主要对信号与控制设备进行选型,以满足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需求。4.3.1信号设备选型根据我国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选用以下设备:(1)信号机:采用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的信号机。(2)道岔:选用具有自动检测、故障诊断功能的道岔。(3)轨道电路:采用适应高速、高密度的轨道电路。4.3.2控制设备选型控制设备选型如下:(1)控制中心:配置高功能计算机、大屏幕显示系统等设备。(2)车载设备:选用具有自适应控制功能的车载控制器。(3)通信系统: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通过以上设备选型,为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提供稳定、高效的信号与控制支持。第5章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技术5.1.1传感器数据采集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是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的传感器包括列车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放大、滤波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5.1.2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分为列车级、车站级和中心级。列车级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实时采集列车运行数据,车站级数据采集系统负责收集车站设备数据,中心级数据采集系统负责整合各类数据。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实现各级数据采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5.2数据预处理5.2.1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阶段首先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采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提高数据质量。5.2.2数据集成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主要包括列车运行数据、车站设备数据、乘客信息数据等。通过数据集成,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便利。5.2.3数据转换对集成后的数据进行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单位转换等。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单位,便于后续分析和计算。5.3数据存储与传输5.3.1数据存储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用于存储实时采集的数据,历史数据库用于存储长期积累的数据。采用数据压缩、索引等技术,提高数据存储效率。5.3.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采用安全、可靠的通信协议,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通过列车、车站、中心三级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同时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5.3.3数据同步为实现各级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采用数据同步技术。通过时间同步、数据校验等手段,保证各级系统中的数据实时、准确、一致。同时采用数据冗余备份策略,提高数据可靠性。第6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6.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作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以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6.2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6.2.1机器学习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之一,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历史运营数据中学习规律和模式,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列车运行状态、乘客需求、设备故障等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实现以下功能:(1)列车运行状态预测:利用历史运行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列车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为调度人员提供决策依据。(2)乘客需求预测:分析历史乘客出行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乘客需求,为列车运行计划调整提供支持。(3)设备故障预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挖掘,发觉潜在的故障因素,提前进行预警和维护。6.2.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量运营数据的挖掘,可以发觉以下有价值的信息:(1)运行规律:挖掘列车在不同时间、不同线路的运行规律,为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提供依据。(2)乘客出行特征:分析乘客出行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调度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运行图提供参考。(3)设备功能分析: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挖掘,评估设备功能,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6.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中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旨在为调度人员提供实时、准确、有效的决策支持。其主要功能如下:(1)实时监控:通过实时采集列车、乘客、设备等信息,对轨道交通运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2)异常检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觉并预警异常情况。(3)应急处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预设的应急预案和实时数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应急处理建议。(4)决策优化: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列车运行计划、乘客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建议。通过以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调度策略与算法实现7.1调度策略设计7.1.1调度策略概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旨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保障运行安全及提升服务质量。为实现以上目标,本章节针对调度策略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运行调整、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7.1.2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列车运行图编制策略是根据线路条件、客流需求、列车运行特性等因素,合理规划列车运行时刻、停站时间及区间运行时间。本设计采用优化算法,以最小化乘客等车时间为目标,兼顾运行效率和安全性。7.1.3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晚点、故障等问题,通过实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保证运行秩序。本设计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运行调整策略,根据实时数据预测列车晚点程度,动态调整运行计划。7.1.4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策略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下的调度措施。本设计提出一种多层次、多阶段的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调度。7.2算法选择与实现7.2.1列车运行图编制算法列车运行图编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求解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有效求解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7.2.2列车运行调整算法列车运行调整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预测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快速找到最优解,适用于实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7.2.3突发事件处理算法突发事件处理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综合考虑救援资源分配、运行效率等因素,以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理。7.3系统优化与调整7.3.1系统优化策略为实现调度系统的持续优化,本设计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定期分析运行数据,调整列车运行图;2)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调度策略的智能化水平;3)开展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7.3.2系统调整措施系统调整措施包括:1)根据实时客流数据,动态调整列车运行计划;2)针对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优化调度措施;3)定期评估调度系统功能,调整相关参数,提高系统稳定性。7.3.3系统评估与反馈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评估与反馈机制,从运行效率、安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对调度系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调度策略和算法,提升系统功能。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系统集成技术8.1.1集成架构设计本章节主要介绍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集成的架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理念,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系统集成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展示层。通过采用标准化接口,实现各模块间的高效协同与数据交互。8.1.2集成技术选型针对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特点,选用以下集成技术:(1)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实现系统组件间的松耦合;(2)使用消息中间件(如Kafka、RabbitMQ等)实现系统间的异步通信;(3)利用数据交换格式(如JSON、XML等)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4)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高可用性。8.1.3集成策略与实施本节阐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集成策略与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目标;(2)开展系统集成测试,验证各模块的功能和功能;(3)优化系统配置,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实施系统部署,完成与现有系统的对接;(5)进行系统运维,保证系统持续优化和升级。8.2系统测试方法8.2.1功能测试针对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展以下测试:(1)单元测试:对单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正确性;(2)集成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各项功能正常运行。8.2.2功能测试本节主要介绍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测试方法:(1)压力测试:模拟高并发、高负载场景,测试系统功能瓶颈;(2)容量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数据量下的功能表现;(3)稳定性测试:验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8.2.3安全测试针对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安全性,开展以下测试:(1)漏洞扫描:检测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2)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验证系统的安全性;(3)安全审计: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评估和优化。8.3测试结果分析8.3.1功能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测试,各模块功能均达到预期目标,系统功能正确性得到验证。8.3.2功能测试结果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高并发、高负载场景下,功能表现良好,满足轨道交通业务需求。8.3.3安全测试结果安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安全性较高,未发觉严重的安全漏洞,能够保障轨道交通业务的正常运行。8.3.4问题与改进措施针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安全性。在后续的系统运维过程中,加强对关键指标的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9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保障9.1安全保障措施本章节主要阐述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旨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降低潜在风险。9.1.1系统安全架构设计系统安全架构遵循分层、模块化设计原则,将安全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安全域,以降低单个安全域的故障影响。9.1.2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功能。9.1.3数据加密与保护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加密算法,保障数据安全。9.1.4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网络安全设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防范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9.1.5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系统具备安全审计功能,对关键操作进行记录,便于事后审计和故障排查。同时对系统日志进行集中管理,提高日志的可追溯性。9.2可靠性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可靠性,以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9.2.1系统可靠性指标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制定相应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9.2.2系统冗余设计对关键组件进行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在硬件或软件故障情况下的容错能力。9.2.3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采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实时监测系统状态,提前发觉潜在故障,降低故障风险。9.2.4系统可靠性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9.3系统维护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例会管理制度
- 大气汇报类型模板
- 学校膳食管理委员会议探讨幼儿膳食营养管理饮食健康课件模板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B(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大学《首饰材料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丽水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中考适应性测试(一)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第一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考英语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三5月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营运资金需求量测算表-2
- 小学语文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解读及教学建议
-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陕2022TJ 067 厨卫装配式钢丝网混凝土排气道系统建筑构造图集
- GB/T 21566-2008危险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试验方法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国开电大《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形考任务4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
- 临时用电现场安全检查表
- 猪营养体系课件
- 青少年模拟法庭剧本(敲诈勒索)
- 中考复习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