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物流配送策略规划TOC\o"1-2"\h\u1852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 3214601.1物流配送的定义与作用 363561.1.1物流配送的定义 3276901.1.2物流配送的作用 3253681.2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3255171.2.1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内涵区别 3187541.2.2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服务对象区别 3236101.2.3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操作方式区别 4110331.3物流配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282441.3.1物流配送的现状 4326521.3.2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415323第二章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4299442.1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原则 414542.1.1遵循经济性原则 4196712.1.2保证可靠性原则 4171972.1.3适应性原则 555452.1.4协同性原则 5294262.2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方法 5156942.2.1数学模型法 5220832.2.2网络分析法 518502.2.3启发式算法 553762.2.4多目标优化方法 533582.3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案例分析 530239第三章仓储管理与优化 6261093.1仓储布局与设计 6309653.2仓储设备选择与应用 6119733.3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715837第四章运输管理策略 7186654.1运输方式选择与评价 7248284.2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 816774.3运输调度与跟踪 816430第五章货物跟踪与信息管理 9310385.1货物跟踪技术与方法 9116235.2物流信息化建设 9325955.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1022792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10198166.1物流配送人员培训与选拔 10235506.1.1培训目标与内容 10236936.1.2培训方式与周期 10183326.1.3选拔与任用 10110466.2物流配送人员绩效评价 1145026.2.1评价指标体系 11280446.2.2评价方法与周期 1193536.2.3绩效改进与激励 11299316.3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1250626.3.1人力资源规划 1115346.3.2岗位职责设计与调整 1121276.3.3员工培训与发展 11262456.3.4人才梯队建设 1118839第七章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管理 12245027.1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302147.1.1概述 1294687.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37387.1.3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12188647.2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12241447.2.1分析服务质量问题 1214697.2.2优化配送流程 12314227.2.3提升员工素质 12185117.2.4加强信息化建设 12201087.2.5建立客户反馈机制 12207277.3客户满意度调查与评价 1293467.3.1满意度调查方法 1227947.3.2满意度评价指标 1382687.3.3满意度评价分析 138387.3.4满意度改进措施 1314887第八章应急物流配送策略 13231758.1应急物流配送特点与需求 13156258.1.1应急物流配送特点 13211358.1.2应急物流配送需求 137788.2应急物流配送网络构建 14260868.2.1网络布局 14189668.2.2运输渠道 14312758.3应急物流配送优化策略 1428658.3.1信息共享与协同 1437788.3.2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06918.3.3应急物流配送技术创新 1446798.3.4应急物流配送人才培养 1411556第九章绿色物流配送 1472519.1绿色物流配送理念与原则 14141159.1.1绿色物流配送理念 14303469.1.2绿色物流配送原则 15281589.2绿色物流配送技术创新 15304879.2.1物流配送设备创新 1572009.2.2物流配送技术创新 15327619.3绿色物流配送政策与法规 15245159.3.1政策支持 15209469.3.2法规约束 1627917第十章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与改进 16565610.1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63224410.2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方法 162555610.3物流配送绩效改进策略 17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1.1物流配送的定义与作用1.1.1物流配送的定义物流配送,指的是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对商品、物资进行集中、分拣、包装、运输等环节,实现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有效传递过程。物流配送旨在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1.1.2物流配送的作用物流配送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集中配送,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高物流速度。(2)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3)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4)提升企业竞争力: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1.2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1.2.1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内涵区别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涵上。传统物流主要关注商品的运输、储存、装卸等环节,而物流配送则更加注重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整体传递过程,强调物流与商流的结合。1.2.2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服务对象区别传统物流服务对象较为广泛,包括生产型企业、商业企业等。而物流配送主要服务于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1.2.3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的操作方式区别传统物流操作方式以大批量、标准化为主,而物流配送则更加注重灵活性、个性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1.3物流配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3.1物流配送的现状当前,我国物流配送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需求持续增长。(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3)市场竞争加剧:众多物流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提升配送能力,争夺市场份额。1.3.2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配送的智能化。(2)绿色化:推广绿色物流理念,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3)个性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提供个性化的物流配送服务。(4)多元化:拓展物流配送领域,实现物流与商流的深度融合。,第二章物流配送网络规划2.1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原则2.1.1遵循经济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应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最高的配送效率。在布局过程中,应合理规划配送中心、运输线路和仓储设施,降低物流成本。2.1.2保证可靠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布局需保证配送过程中各环节的可靠性,降低货物损失和延误风险。在布局过程中,应考虑配送中心的选址、设施设备的选择以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2.1.3适应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以应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在布局过程中,要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整。2.1.4协同性原则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应注重与外部物流系统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的协同,提高整体配送效率。2.2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方法2.2.1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佳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2.2.2网络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是基于图论理论,将物流配送网络抽象成节点和弧组成的图,通过分析图的结构和性质,求解最优配送网络布局。常用的网络分析方法有最小树、最大流问题等。2.2.3启发式算法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寻求满意解的方法,主要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等。启发式算法在求解物流配送网络布局问题时,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和较高的求解速度。2.2.4多目标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是在考虑多个目标函数的基础上,求解物流配送网络布局问题。常用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有加权法、约束法、Pareto优化法等。2.3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某电商企业为了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现有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优化。运用数学模型法建立物流配送网络模型,然后采用网络分析法求解最优配送网络布局。在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协同性原则,最终实现了配送效率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案例二:某地区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划某地区为了保障地区冷链物流的顺畅,对现有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充分考虑冷链物流的特点,如温度控制、时效性等。通过优化,实现了冷链物流配送网络的合理布局,提高了配送效率和降低了物流成本。案例三:某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规划某城市为了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实施共同配送政策。在规划过程中,运用启发式算法求解最佳共同配送网络布局,充分考虑配送中心选址、运输线路规划等因素。通过共同配送,提高了城市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第三章仓储管理与优化3.1仓储布局与设计仓储布局与设计是物流配送策略规划中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到仓储空间的利用效率以及物流作业的流畅度。在进行仓储布局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企业物流需求、货物特性等因素,科学规划仓储空间,保证货物存放有序,便于管理。(2)高效利用:充分考虑仓储空间的立体化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3)安全便捷:保证仓储布局符合安全规定,满足消防、防疫等要求,同时考虑物流作业的便捷性。具体仓储布局与设计内容包括:(1)仓库分区:根据货物种类、特性、存储要求等因素,将仓库划分为不同区域,实现精细化管理。(2)通道设置:合理设置通道宽度、高度,保证物流作业顺利进行。(3)货架选择:根据货物特性、存储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货架类型。(4)仓储设施布局:合理配置仓储设施,如装卸平台、电梯、叉车等,提高作业效率。3.2仓储设备选择与应用仓储设备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在选择仓储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货物特性:根据货物种类、形状、重量等特性,选择合适的仓储设备。(2)作业需求:根据物流作业需求,选择满足功能、安全、稳定性等要求的设备。(3)成本效益:综合考虑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仓储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货架:包括托盘货架、贯通货架、悬臂货架等,用于存放货物。(2)搬运设备:如手动搬运车、电动搬运车、叉车等,用于货物的搬运和装卸。(3)仓储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仓储作业的信息化管理。3.3仓储作业流程优化仓储作业流程优化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仓储作业流程优化的几个方面:(1)入库作业优化:通过合理设置入库流程,提高入库效率,减少入库时间。(2)存储作业优化:通过科学规划存储空间,提高货物存放有序性,降低库存成本。(3)出库作业优化:通过优化出库流程,提高出库效率,减少出库时间。(4)盘点作业优化: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盘点准确性,降低盘点成本。(5)退货作业优化:建立健全退货机制,提高退货处理效率,降低退货成本。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可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精准物流配送策略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运输管理策略4.1运输方式选择与评价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物流配送策略规划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配送效率、成本以及客户满意度。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物品特性:根据物品的体积、重量、易损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2)配送距离:根据配送距离的长短选择经济、高效的运输方式。(3)时间要求:根据客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选择能够满足时间需求的运输方式。(4)运输成本:综合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运输方式。(5)服务质量:考虑运输企业的信誉、服务质量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运输企业。对运输方式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运输速度:评价运输方式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送任务。(2)运输成本:评价运输方式的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竞争力。(3)服务质量:评价运输企业在配送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4)安全性:评价运输方式是否能够保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4.2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是提高物流配送效益的关键。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运输成本进行控制与优化:(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根据物品特性、配送距离等因素,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运输方式。(2)提高运输效率: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装载率等手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3)加强运输管理:建立健全运输管理制度,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运输安全、准时、高效。(4)合作与协调:与运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输成本。(5)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4.3运输调度与跟踪运输调度与跟踪是保证物流配送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运输调度与跟踪进行阐述:(1)运输调度:根据配送任务、运输资源等因素,合理制定运输计划,保证运输任务按时完成。(2)运输跟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掌握物品在途中的位置、状态等信息。(3)信息反馈:及时收集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对运输计划进行调整,提高运输效率。(4)异常处理:针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运输安全、准时。(5)客户服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反馈运输进度,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五章货物跟踪与信息管理5.1货物跟踪技术与方法货物跟踪作为精准物流配送策略规划的关键环节,其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目前常用的货物跟踪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无线电波实现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非接触式通信,以实现对货物信息的自动识别和跟踪。RFID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距离远、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适用于货物在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实时跟踪。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对货物精确定位的技术。GPS技术具有全球覆盖、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集成了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运输路径、配送效率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有助于优化配送策略。5.2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精准物流配送策略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和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为物流企业、制造商、分销商等各方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交互、数据分析等。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是将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业。物流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订单管理系统(OMS)等。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则是对物流企业内部及外部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提高物流信息利用效率。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等。5.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是精准物流配送策略规划的核心,旨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物流企业、制造商、分销商等各方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有助于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构建协同作业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的协同作业。协同作业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任务分配、进度监控、异常处理等。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物流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有助于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企业应加大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养,为精准物流配送策略规划提供人才保障。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6.1物流配送人员培训与选拔6.1.1培训目标与内容物流配送人员作为精准物流配送策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其培训目标应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物流配送基本理论、操作流程、设备使用、客户服务、安全知识等。6.1.2培训方式与周期物流配送人员培训可采取以下方式:课堂讲授、实操演练、案例分析、在线学习等。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员工实际情况和公司需求进行合理规划。6.1.3选拔与任用物流配送人员的选拔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面试、笔试、实操考核等方式进行。选拔过程中,要注重考察员工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选拔合格者,根据公司需求进行合理任用。6.2物流配送人员绩效评价6.2.1评价指标体系物流配送人员绩效评价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绩效、团队协作等。各指标权重应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6.2.2评价方法与周期物流配送人员绩效评价可采取以下方法: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客户评价等。评价周期可设定为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实现对员工绩效的持续跟踪和改进。6.2.3绩效改进与激励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绩效改进。绩效改进措施包括:培训、指导、调整工作岗位等。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6.3人力资源优化配置6.3.1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保证物流配送人员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合理配置。6.3.2岗位职责设计与调整明确物流配送各岗位的职责,保证岗位设置合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业务发展和员工能力,适时调整岗位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6.3.3员工培训与发展加强物流配送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各项业务,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成长。6.3.4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物流配送人才梯队,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第七章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管理7.1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1.1概述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衡量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物流企业准确评估自身服务水平,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7.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服务质量基础指标:包括配送准时率、配送差错率、配送破损率等。(2)服务质量效率指标:包括配送速度、配送成本、配送距离等。(3)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客户投诉率等。(4)服务质量保障指标:包括配送安全、配送跟踪、售后服务等。7.1.3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物流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7.2服务质量改进策略7.2.1分析服务质量问题物流企业应定期分析服务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7.2.2优化配送流程通过优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从而提升服务质量。7.2.3提升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保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7.2.4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配送透明度,实时掌握物流配送情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7.2.5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反馈,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客户需求,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7.3客户满意度调查与评价7.3.1满意度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的满意度。(2)访谈调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的真实看法。(3)网络调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满意度调查。7.3.2满意度评价指标(1)服务满意度: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整体的满意度。(2)配送满意度:客户对配送过程的满意度。(3)售后服务满意度: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7.3.3满意度评价分析物流企业应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满意度较高的环节和存在问题的环节,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7.3.4满意度改进措施根据满意度评价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第八章应急物流配送策略8.1应急物流配送特点与需求8.1.1应急物流配送特点(1)时间敏感性:应急物流配送在时间上具有极高的敏感性,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物资的调配和配送。(2)需求不确定性:应急物流配送的需求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物资多样性:应急物流配送涉及到的物资种类繁多,包括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4)运输方式多样性:应急物流配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8.1.2应急物流配送需求(1)快速响应:应急物流配送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响应,保证物资及时送达。(2)高效调度:应急物流配送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高效调度,保证物资在配送过程中的合理分配。(3)安全保障:应急物流配送要保证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因等原因导致物资损失。8.2应急物流配送网络构建8.2.1网络布局(1)节点设置:根据应急物流配送需求,合理设置物资储备节点、配送中心等。(2)网络结构:构建以节点为基础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实现物资的快速流动。8.2.2运输渠道(1)公路运输:发挥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实现近距离、快速配送。(2)铁路运输:利用铁路运输的大运量、长距离优势,实现跨区域物资调配。(3)航空运输:在紧急情况下,采用航空运输,提高物资配送速度。8.3应急物流配送优化策略8.3.1信息共享与协同(1)构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共享。(2)加强应急物流配送的协同管理,提高配送效率。8.3.2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1)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应急物流配送能力。(2)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资的合理分配。8.3.3应急物流配送技术创新(1)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如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提高配送效率。(2)加强物流配送设备的研发,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适应性。8.3.4应急物流配送人才培养(1)加强应急物流配送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2)建立应急物流配送人才库,为应急物流配送提供人才支持。第九章绿色物流配送9.1绿色物流配送理念与原则9.1.1绿色物流配送理念绿色物流配送是指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充分运用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实现物流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绿色物流配送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减排:通过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资源循环利用:提倡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浪费。(3)生态保护: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9.1.2绿色物流配送原则(1)系统性原则:绿色物流配送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将物流活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整体最优。(2)创新性原则:绿色物流配送应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优化配送模式,提高配送效率。(3)协同性原则:绿色物流配送需要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绿色物流配送的发展。9.2绿色物流配送技术创新9.2.1物流配送设备创新(1)电动化配送车辆:采用电动化配送车辆,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碳排放。(2)节能型配送设备:研发节能型配送设备,提高配送效率,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宁鱼台县联考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史类)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惠民县联考2025年初三中考仿真模拟卷(一)化学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历史试题学科备考关键问题指导系列历史试题适应性练习(一)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扬州大学《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健康商务沟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视频内容传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学业考: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试卷2025届高考原创押题卷(2)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统计计算与软件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军事科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比较大小练习100题及答案
- DB21-T 3031-2018北方寒区闸坝混凝土病害诊断、修补与防护技术规程
- JJF(新) 116-2023 微机盐含量测定仪校准规范
-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的健康教育
- 光电编码器课件
- 马原演讲之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类征服的故事》读后感
- 硫酸艾沙康唑胶囊-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学生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的培养
- DLT817-2014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