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_第1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2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3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4页
春酒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家醅、一马当先、顾名思义、如法炮制"等词语。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通过描写春酒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的怀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人情美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些人和事,体会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品味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流淌的思乡之情,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春酒以及一些看似平淡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来的。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表现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习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等场景,播放欢快的春节音乐。2.提问学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你们家乡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这些习俗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引入课题《春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琦君一起去品尝她记忆中的春酒,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琦君。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生于温州。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过中国古典文学、写作等课程。她是当代台湾女作家中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橘子红了》等。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作品多以童年、故乡为题材,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深受读者喜爱。2.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琦君散文》,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远离故乡大陆,蛰居台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浓烈。她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喝春酒的一些生活琐事,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围绕"春酒"写了以下几件事:母亲酿春酒。我喝会酒。我给别人分送春酒。新年时喝八宝酒。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对故乡新年的回忆,引出下文对春酒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4段):写母亲酿春酒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对家庭的爱。第三部分(第58段):回忆我喝会酒的趣事,展现了故乡淳朴的民风和欢乐的氛围。第四部分(第912段):写新年时喝八宝酒以及我对春酒的怀念,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1.品味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酿春酒的细节,如"母亲每年都要酿春酒,她把糯米和酒曲浸在水里,然后把它们捞起来,沥干水分,再把糯米倒入大酒缸里,用手搅拌均匀,接着把酒曲撒在糯米上,再用手轻轻地压一压,最后在酒缸里铺上一层干净的纱布,盖上盖子,让它发酵"。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母亲酿春酒过程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酿酒的认真态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春酒酿造过程的复杂和讲究,同时为下文写春酒的美味做了铺垫。让学生仿照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包饺子、做蛋糕等,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2.赏析生动形象的语言。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吃得鼓鼓的肚子比作蜜蜂,形象地写出了"我"在会酒上贪吃的可爱模样,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和对会酒的喜爱。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其他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让学生说说这些语言好在哪里,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3.体会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文中将母亲酿的春酒与别人送的酒进行对比,如"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一杯,它就'喵喵'叫一声来抢",而别人送的酒"我"却没什么印象。分析这种对比的作用:突出了母亲酿的春酒的美味,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流露出"我"对母亲酿的春酒的偏爱。找出文中烘托氛围的语句,如"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分析其如何烘托出故乡春节热闹、欢乐的氛围以及人们之间淳朴、融洽的关系。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1.思考:文章仅仅是在写春酒吗?作者通过春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文章不仅仅是在写春酒,更是通过春酒这一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敬爱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春酒是故乡风俗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作者儿时的美好回忆和浓浓的乡情。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语句,如"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分析这些语句所蕴含的情感。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思乡之情的理解,以及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物像春酒一样,承载着你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六)拓展延伸(5分钟)1.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故乡风俗的图片或视频,如各地的特色美食制作、传统节日庆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2.请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写作特色等。2.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本文通过对春酒及相关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同时也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八)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2.以"家乡的[某种风俗]"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要求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语言通顺,情感真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酒》这篇文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