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一
、
《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Handicapped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AssistanceAct于1968年颁布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援助法》是第一项针对年幼的特殊儿童,旨在保护其权益的联邦法律,其出台就是为了提高对残疾婴幼儿和高危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早期干预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该法案直接促成了第一个针对残障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计划(TheHandicappedChildren'sEarlyEducation
Program,
简
称HCEEP)的制定。1964年,根据美国《经济机会法案》(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of1964,PL88-452)的规定,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作开展开端计划(Head
Start)。1972年出台的《开端计划修正案》
规定,对所有的儿童,无论其经济条件、发展状况如何,都应该被纳入开端计划中。开端计划是在社区基础上融合重度发展障碍儿童的最佳项目。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
《开端计划修正案》(HeadStartAmendments)三、
《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1973年通过的《康复法案》中的第504条专门就消除对障碍者的歧视问题进行了规定,明
确每一个障碍者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教育和工作机会,规定州政府必须在给普通儿童提供学
前教育服务的同时,为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学前教育服务,还要求学校为那些有
发展障碍的儿童在教育教学上作必要的调整,如延长完成作业的时间、安排特殊的座位等。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四、《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Children
Act)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是美国关于残疾儿童教育最完整、最重要的立法,
也是美国保障身心障碍儿童能接受免费且适当的公立教育的开始,体现了特殊儿童教育的
重大改革。该法案规定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为3—21岁的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类别涉及智
力落后、重听、全聋、言语语言障碍、视力障碍、盲一聋、多重障碍、严重情绪困扰、肢
体障碍、身体病弱或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四、《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Children
Act)该法案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保证了所有的有发展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可以获得免费
且适当的公立教育。该法案还规定给予5岁以下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特别的支持,即通过“激励特殊教育基金”鼓励各州和地方政府支持为有早期干预服务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服务。
在这一专项基金的支持下,产生了专门发现和鉴定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发现儿童”(Child
Find)项
目。美国1986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是对《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的修正,内容有:①将服务对象的年龄向下延伸至0岁。尽管法律并不强制各州都为0—2岁的婴幼儿提供服
务,但要求任何一个对普通儿童提供服务的州,应该相应地对有发展障碍的儿童也提供服
务。②提供经费补助,鼓励各州对0—2岁和3—5岁的有发展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
要求接受补助的每个州在5年之内完成早期干预及学前特殊教育的“零拒绝”,并提供合适的
服务给所有的有发展障碍的婴幼儿。③在0—3岁儿童早期干预的计划中,要为幼儿家庭制
定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
简称IFSP)。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五、《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Education
of
the
Handicapped
ActAmendments)六、
《残疾人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Act)1990年,美国对《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法案的名称修改为《残疾人教育法案》,用更为中性的词汇"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替换了略带贬义的
"Handicapped"。该法案添加了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和孤独症(Autism)两个新的残疾
类别,要求加强对这两类婴幼儿的早期干预。该法案将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年龄范围定为
0—21岁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并要求为0—2岁残疾婴儿和学步儿(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及其家庭提供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和早期干预服务,为3—5岁的残疾儿
童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特殊教育和相关
服务(如开端计划等)。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七、
《美国学校促进法》(Improving
Americans
School
Act
of1994)1994年,美国颁布了《美国学校促进法》,指出残疾儿童处于最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水平的
儿童的行列中。该法案规定,向当地教育机构提供资金以支持开端计划等早期教育项目;
对包括幼儿护理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法和实践的培训,以满足残疾儿童的教
育需求;提升家长支持儿童教育及成长的能力,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早期教育服务,为其在
普通学校的成功做好准备。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八、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2000:EducateAmerica
Act)1994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提出八大教育目标,其中把“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
做好入学准备”作为首要教育目标,要求“到2000年,美国所有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准备”。具体目标包括:所有儿童均有机会获得高质量且适当的学前教育,以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天都应帮助学龄前儿童学习,同时,家长有机会获得培训和
专业支持;所有儿童都应该获得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体育锻炼和保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
的身心状态,为入学做好准备。该法案将“所有儿童”定义为来自广泛背景或环境的儿童,包括弱势儿童和残疾儿童。九、
《1997年残疾人教育法》(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of
1997)1997年颁布的《1997年残疾人教育法》是对《残疾人教育法案》的修订。在此次修订中,
法案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的C部分、
D
部分、E部分、
F部分和G部分合并为D
部分,
而将原来的H部分变成C部分,即“残疾婴儿和学步儿”依旧作为独立部分保留下来。这一变
化凸显出美国对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的重视。同时,该法案规定0—2岁残疾婴儿与学步儿
及其家庭接受C部分规定的早期干预服务,3—5岁残疾儿童接受B部分第619条规定的学前
教育相关服务。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美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对《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PL114-95,简
称ESEA)进行修订,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为的是
促进包含残疾儿童在内的早期教育服务发展,提出了"Good
Start,Grow
Smart"(好的开
始,变得聪明)项目。该项目包括三个目标:第一,实施“良好开端计划”,支持早期学习
以做好入学准备,重在提升儿童早期识字、语言和数学能力;第二,强化联邦政府与各州
的合作,健全儿童早期干预体系,制定与K-12标准要求相符的能力标准,提升早期教育质
量;第三,向教师、家长提供最新的学前教育研究成果和信息。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
一、
《残疾人教育促进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ImprovementActof2004)2004年,美国对《1997年残疾人教育法》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法
案的结构与此前法案相似,修订后的许多条文与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的“高质量”教育理念相一致。该法案B部分第619条在规定联邦政府提供财政援助以支持各州
为3—5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适当的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要求在早期教育服务中加入学术
教育部分,提升儿童的识字、语言和计算能力,以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十二、
《美国障碍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1990年通过的《美国障碍者法案》是一项联邦民权法,规定禁止在就业、公共场所、商业
设施、交通和电信等方面歧视残疾人。2008年颁布了《2008年美国障碍者法案修正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mendments
Act
of
2008,PL110-325),规定所有儿
童均享有被照料和参与社区休闲娱乐项目的权利,残疾儿童在州或地方政府运营的早期儿
童项目中不得受到歧视。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三、
《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案》(EveryStudentSucceedsAct)2015年的《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案》,替代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关注了
低收入和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要维持和扩大联邦政府在增加高质量学前教
育机会方面的投资,确保低收入和处境不利儿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婴幼儿保育和学前教育。
据此,创立了"学前发展补助金项目(0—5岁)"(The
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
Birththrough
Five,
简称PDG
B-5),拨款帮助各州更好地使用联邦、州和地方的早期保育及教
育资金,以此来促进现有幼儿保育和教育项目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并增进特殊儿童父母对
这些项目的了解,最大程度地增加父母对相关项目的选择权,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
高质量的早期干预服务,帮助特殊儿童做好进入幼儿园的准备,并通过持续的综合评估来
监测早期干预的服务质量。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四、
《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CareandDevelopment
BlockGrantActof1990)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该法案规定各州每年须划拨一
定数额的财政资金,用来保障儿童的保育服务。在提供儿童保育服务时,应优先保障低收
入家庭儿童和有特殊需求儿童的保育服务。应采取措施改善和提高儿童保育的服务质量:
为儿童保育人员提供儿童照料服务的培训和技术援助,如保健和安全、营养、急救、传染
病、发现和预防虐待儿童以及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全职和兼职托幼
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其他报酬。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四、
《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CareandDevelopment
BlockGrantActof1990)2014年11月,《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经修正,加强了儿童保育,同时再次强调了
为儿童提供高质量早期教育和保育的重要性。2016年该法案再次进行修正和重新授权,设
立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简
称CCDF),以帮助低收入
家庭支付儿童保育费用,并提高所有儿童的保育质量。1996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
颁布了针对0—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方案”。随着世界教育背景的不断
变化和发展,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不断对该方案进行修订,于2021年更新至第4版。该方案
认为每个0—8岁的儿童都有权利在中心、托儿所或学校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都
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是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基础。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五、
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方案(Developmental
AppropriatePractice,简称DAP)十六、
《2021年美国救援计划法案》
(American
Rescue
Plan
Act
of
2021)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给教育等领域带来的影响,202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21年美国救
援计划法案》。根据该法案的规定,在2021年财政年度中,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以减少传染
性疾病流行给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带来的影响。根据《残疾人教育法案》及后续的修订法案,
分别为第619条所规定的学前教育项目提供2亿美元的学前教育补助金,为C部分所规定的
残疾婴幼儿项目提供2.5亿美元的补助金,规定为《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法案》中的相关项
目再拨款149.9亿美元。第一节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一、《政府报告》(TheCourtReport)英国1976年发布的《政府报告》是英国最早针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推出的政策之一。它就
如何针对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健康和发展进行鉴别与筛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在于指导
有关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发现,同时强调父母及专业人员参与的重要性。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沃诺克报告》(Warnock
Report)1978年发布的《沃诺克报告》,是英国第一次全面性地审视特殊教育相关问题的报告,英
国近二十年来的特殊教育政策也深受其影响。《沃诺克报告》接受了一体化的思想,认为
绝大多数特殊儿童可以而且应该在普通学校就读,融合教育由此成为英国特殊教育的核心
政策。该报告建议: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延伸;改变传统固定的安置方式,让特殊儿童在某些特定时间内接受所需要的特殊教育;采用融合的教育安置方式,同时也可以设立
特殊教育学校,某些学生可能需要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但普通学校也可设立资源中心;由
专业人员负责特殊儿童的评估,以确保特殊儿童能够获得足够且适当的服务等。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沃诺克报告》(Warnock
Report)该报告将学前融合教育的模式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一是地区融合(LocalIntegration),
即在普通托幼机构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服务,但学前特殊儿童不属于普通班成员;二是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即将学前特殊儿童安置在特殊班,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在普通班上进行;三是功能融合(FunctionalIntegration),即将学前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
班,教师对他们给予针对性的教育。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三、《特殊教育绿皮书》(The
Green
Report)1997年的《特殊教育绿皮书》被视为英国继《沃诺克报告》后最重要的政策文件,该报告
提出了八大主题,并期望在2002年以前达到31个目标。主要目标有卓越的政策、家长合作、
实践支持、增进融合、服务计划、技能的发展、共同合作、情绪与行为困难的实践原则等。
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面,该报告要求所有儿童均在普通托幼机构注册,建议把年幼儿童,
或有感官障碍、肢体障碍和中度学习困难的儿童优先列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对象,直接推动
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发展。四、
确保开端(Sure
Start)计划1999年英国政府制定的确保开端计划是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该计划试图通过提供更好的学
前教育、游戏活动和健康服务而为特殊儿童提供发展支持,同时也为其家长提供更多的支
持,全面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该计划直接惠及4岁以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婴幼
儿及其父母,通过与父母和儿童的合作,有效帮助了学前特殊儿童克服生理、智力、社会
和情绪发展过程中的困难,确保其做好入学准备。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五、
《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CodeofPractice)根据1993年的《教育法案》,英国1994年制定了《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并于2002年对该章程进行了修正。该章程规定,在学前教育环境中必须对学前儿童进行诊
断、评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的需求。该章程还规
定,一旦儿童被鉴别出有特殊教育需要,应及时对其采取早期干预行动,并创设相应的教
育环境。如果早期干预未能使学前特殊儿童取得有效的进步,特殊教育需要协调员应该为
其寻求支持。六、
开端合作(Together
from
the
Start)计
划2003—2004年,欧洲特殊需要与融合教育发展署(The
European
Agency
for
SpecialNeed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开展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EarlyChildIntervention,简称ECI),
该项目从五个方面剖析了各成员国早期儿童干预政策及实施的情况:可获得性、
经济性、就近提供、跨学科合作以及多样化服务,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任何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家庭提供服务。该项目明确了需要指派早期干预项目协调员和主要工
作者,以协调专业人员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升儿童的个人发展,增强家庭自身的教育能
力,构建融合社会。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六、
开端合作(Together
from
the
Start)计
划英国作为欧洲特殊需要与融合教育发展署的成员国之一,其卫生部、教育与技能部于2003
年5月宣布开展开端合作计划,并将其作为早期干预项目服务的国家指南,为有特殊需要
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早期干预服务。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七、
《每个儿童都重要》
(Every
Child
Matters)2003年8月英国颁布的《每个儿童都重要》,强调了对处境不利儿童健康发展的关注,这
些儿童包括18岁以下的贫困儿童、残障儿童、被收养或由福利院照顾的儿童、父母离异儿
童、吸毒或有不良行为的儿童等。就早期干预部分,该文件关注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为所有特殊儿童建立评估框架;确定主要专业人员,这里的专业人员被称为专业人员领导
者
(Lead
Professional),职责是提供协调服务,把有效的动态信息分享给提供支持服务
的机构。同时,该文件强调通过多学科团队整合专业人员识别高危儿童,为儿童及其家庭
提供适合的早期干预服务,并在学校内外提供保健服务。2004年《儿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正式为所有5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该法案倡导整合服务的理念,提出将儿童早期干预的责任明晰到健康部、教育
部以及社会保育部,并督促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强调儿童信托的重要性,指出应以不同
的方式资助一体化的服务部门;同时重视专业人员领导者和主要工作者的培养,提倡明确
其职责,形成并发展共同评估框架,引起了整个儿童服务部门的全面性、系统性的变革。在《儿童法案》的推动下,英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早期干预服务的政策。
国家、区域及地方政策上的一体化为确保所有特殊儿童及家庭拥有同等的早期干预服务权
利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八、
《儿童法案》
(Children
s
Act)2007年的《儿童计划:构建更美好的未来》是英国公布的一份针对0—18岁儿童事业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十年规划。就早期干预部分,该规划指出需在2010年前为所有有特殊需要的
儿童提供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服务,及时确定儿童的额外需求后通过一系列干预支持以解决可能阻碍儿童发展的问题,并由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幼儿园教
师等一系列早期生活及家庭支持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九、
《儿童计划:构建更美好的未来》(TheChildren'sPlan: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十、
《支持与期待:针对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咨询提案》(SupportandAspiration:A
NewApproachto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y—Consultation)2011年3月,英国教育部发布《支持与期待:针对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咨询提案》。
就早期干预部分,该文件明确指出,尽早确定儿童的支持需求对于其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帮助父母和专业人员迅速找到正确的支持方法。如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对2—
2.5岁儿童进行评估和发育检查,明确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综合支持,确保
所有儿童都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和保育;到2014年,将对新生儿、有特殊教育需要
或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统一的评估,与家庭制定“教育、健康和护理计划”,从出生到25岁全
面支持儿童的教育、健康、就业与独立。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2012年颁布的《儿童教育咨询服务》提供了来自教育专家的关于服务儿童的建议。对于处
于学前阶段的特殊需要儿童来说,需要及时提供治疗与辅导服务,及时向家庭医生、托儿
所教师、其他健康或教育工作者寻求帮助与建议。对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要给予不
同于一般儿童的评估方法,并给予充足的支持与帮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可能会伴有学习
困难,但他们同样需要进入能提供高水平支持的学校学习,并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一、《儿童教育咨询服务》
(Children's
Education
AdvisoryService)2015年颁布的《负担得起的儿童照料》是政府对选举委员会建议的回应。该文件对儿童早
期教育的具体规划做了进一步总结。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十分重要,文件提出大部分弱势
儿童没有全面免费的早期教育,政府将考虑进行国家干预,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捍卫儿童
早期教育的自由。早期教育并不是缩小差距的灵丹妙药,它应与其他干预措施一并加以考
虑,同时家庭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早期教育需要附带其他方案以支持家庭创建积极
的学习环境,建议在考虑免费早期教育权利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二、
《负担得起的儿童照料》
(Affordable
Childcare)第二节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三、
学校咨询:未来的蓝图(Counseling
in
Schools:A
Blueprintfor
the
Future)英国政府于2016年颁布这一政策文件,对英国《特殊教育需要和残疾守则》中关于学校咨
询的部分进行了再次强调,提出学校应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0—25岁学生提供训练与辅导,
并在网上发布相关信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和义务的教育、卫生、医疗方案;并为有需求
的特殊儿童或青少年提供咨询。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一
、
《关于扩大和完善今后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实施办法》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根据文部省特殊教育研究调查协会的建议,制定了《关于扩
大和完善今后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实施办法》,该办法将学前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扩大
计划”的重要环节,规定了在特殊教育机构中设立学前部,使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工作得以推广。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
《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实施纲要》1974年,日本厚生省颁布了《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在全国所有的托幼机构
中实施学前融合教育。该纲要规定,凡4岁以上处于保育缺失状态,并且有智力低下、身
体障碍的儿童,如果障碍程度较低、有集体教育可能的,原则上可以每天入园。同时,该
纲要还提出“指定保育所制度”,即保育所拥有90名以上儿童,且其中学前特殊儿童的比例
达到10%,就可以补助2名保育员并增加1/3的经费。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
《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实施纲要》1978年,根据厚生省儿童家庭局颁布的《关于保育所招收学前特殊儿童(通知)》的规定,
废除”指定保育所制度”,采取“人头累计法”进行补助,即保育所中只要有1名特殊儿童,并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融合教育的,就补助该特殊儿童所需费用。中等程度障碍的学前特殊
儿童也被纳入补助对象中。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三、
《私立托幼机构补助振兴法》1975年,日本政府颁布《私立托幼机构补助振兴法》,它是专门为接收有身心障碍的学前
特殊儿童的私立幼儿园提供补助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各都道府县都要向招收特殊儿童的
幼儿园支付包括专职教师薪资在内的教育必要费用的补助金,还具体规定了招收3名以上
特殊儿童的幼儿园,可经申请获得与学生障碍种类和程度相对应的补助。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四、
《学校教育法》日本1947年颁布《学校教育法》,后几经修正。2007年的修正案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目
的是对盲人、聋人、智障者、肢体不便者或病弱者(含身体虚弱者)实施相当于学前、小学、
中学、高中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克服由身体缺陷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所需的
知识与技能。还应根据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或中等教育学校的要求,在对有智
力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其他方面残障,且适合在特殊教育班就读的儿童或学生的教育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五、
《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于1947年颁布,2021年最新修正案施行。它是《学校教育法》的
下位法律,是《学校教育法》的中央执行部级条例和授权部级条例。《学校教育法》规定
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但一些更详细的规定被授权给其他部级条例和通知。因此,许多
相关的部级条例和通知都在《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的条款中注明。其中,第八章专门对
特殊教育进行规定。如第八章第121条规定:“在特殊教育学校幼儿部实施早期保育与教育,
原则上应按照视力障碍者、听力障碍者、智力障碍者、肢体障碍者、病弱者5种障碍类别分别实施。”第八章第122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幼儿部应按照每8名学生配备1名负责教
师。"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六
、
《障碍者自立支援法》该法案于2005年10月颁布,于2006年4月生效。它以《残疾人基本法》的原则为基础,全
面改革了按障碍类型纵向划分的障碍人士福利制度,并从支持独立的角度规定了一个集中
的服务提供系统。该法案规定,国家应提供基本准则,各市、县应提供残疾人福利计划,
各市、县应实施社区生活支持服务。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面,主要对如下3个方面进行
规定:①政府提供儿童日间照料服务;②政府提供通园服务,包括智力障碍儿童通园机构、
听力障碍儿童通园机构、肢体障碍儿童通园机构和医疗机构、重度身心障碍儿童通园事业
和辅助事业;③政府提供入园服务,包括各类中重度障碍儿童进入专门类别的保育所、幼
儿园的服务。七
、
《儿童福祉法》《儿童福祉法》于1947年颁布。2020年最新修正,2021年施行。它规定了组织负责儿童
福利的公共机构、建立各种设施、提供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面,与《障碍者自立支援法》相辅相成,对如下2个方面进行了规定:①通园服务支持,包括儿
童发育支持、医疗型儿童发育支持、放学后等日间照料服务、送教进家、送教进保育所和
幼儿园等;②入园服务支持,包括福利型和医疗型两类。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三节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八、
《特殊教育学校幼儿部教育要领》《特殊教育学校幼儿部教育要领》于2017年4月由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它规定了日本特
殊教育学校幼儿部的基本教育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的组成及作用、个别化指
导计划、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幼儿部的运营等。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作为我国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部基本法,于1990年颁布,它的诞
生标志着维护残疾人权益上升为国家意志,发展残疾人事业进入了法治化新阶段。该法案
于2008年和2018年两次修正。《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教育”第二十二条规定:“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
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第二十五条规定:“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
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第二十六条规定:“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
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机构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
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颁布,并经2009年和2017年两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在第三章“孕产期保健”第十四条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一)母婴保健指导:对孕育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二)孕妇、产妇保健:为孕妇、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三)胎
儿保健:为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四)新生儿保健:为新生儿生长发育、
哺乳和护理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第十五条规定:“对患严重疾病或者接触致畸物质,妊娠可
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予
以医学指导。"三、
《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并经2011年和2017年两次修正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第一章”总
则"第七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
不得拒绝招收。“第四章“学前教育”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逐
步提高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有关
部门应当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幼儿;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具备办学条件的残
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三
、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残疾幼儿的教育应当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招收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
机构应当根据自身条件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或者与其他具有康复
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的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合作对残疾幼儿实施康复训练。”第
三十三条规定:“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家庭,应当注
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
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为残疾幼儿家庭
提供咨询、指导。"四、
《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条即
为:“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
需求。”并提出:“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残
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
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其他已经普及九
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事业。"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五、
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纲要2006年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了“十一五”期间
残疾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为了
保证总目标的实现,该纲要规定的任务指标之一是: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
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的水平,接受特殊教育
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残疾儿
童学前教育。2011年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再次提出“积极发展残疾儿童
学前康复教育”。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六
、
《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努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
3年教育,重视0—3岁残疾儿童的发现和康复治疗。农村残疾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有较大
提高。“并规定:“各地要建设一批专门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康复机构。要在城乡依托当地
幼儿园、康复机构,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教育班等形式,接收3—6岁残疾儿童接受
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地区要启动3岁以前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训练。各级残联要积极举办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以此作为
推进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保障措施。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七、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
升计划(2017—2020年)》2014年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在“重点任务“中提出“积极发展残疾儿童
学前教育”。在“主要措施”的第二点“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中,提出:“各地
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
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
儿园(学前教育部)。”八、
《"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年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部
分强调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贯彻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
费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学前教育。鼓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取得办园许可,为残疾
儿童提供学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进一步落实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
教育资助政策。继续采取'一人一案'方式解决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规
范为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九、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指出:“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
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
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九、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拓展学段服务,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部分指出:“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
随班就读,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设学前
部或附设幼儿园,鼓励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班),尽早为残疾儿童
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在“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部分
提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定实施《第三期特殊教
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非义务
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作
用,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落实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
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幼儿)予以资助。"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第四节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十一
、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2022年,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其评价指标中,将“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健全完善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特
殊教育办学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
或附设幼儿园,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专门招收特殊儿童的幼儿园(班)“列为“统筹规划布局”
关键指标的考查要点;将“学前、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列为"强化经费保
障”关键指标的考查要点。这些评价指标进一步强化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方面的政府职责。第四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模式和效果评价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一、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一是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二是特殊儿童缺陷的矫治与补偿;三是特
殊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人格培养;四是特殊儿童家长培训与指导。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一、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1.早期预防早期预防主要是指控制可能导致残障的各种因素,防止残障的出现或残障的进一步发展,使残
障儿童的发生概率或其残障的发展降到最低程度。从医学的角度看,预防可分为三级:一级预
防主要是防止残疾的发生或者预防致残性伤害和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指伤病发生后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出现残疾;三级预防是指残疾出现后防止早期残疾发展成严重残疾或尽可能防止残疾发展成障碍。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一、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2.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是早期诊断的前提条件,指及时发现个体在胎儿期和出生后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
不利因素或高危因素,以及问题表现,以便进行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乃至早期治疗。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一、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3.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主要涉及一般的检查诊断(体格检查等)和特殊的检查诊断(智力测验等),包括医学、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多学科多方位的全面诊断。它可以促进特殊儿童早期干
预的尽早实施,并为制定合理的早期干预计划提供重要依据。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第一性缺陷是指身体器官或组织的损伤或功能丧失,如听觉系统的损伤或功能丧失、视觉系统的损伤或功能丧失、大脑器质性或功能性
损伤等;第二性缺陷则是与第一性缺陷有某种联系或是由第一性缺陷导致的缺陷,如听觉损伤
导致的言语缺陷,大脑损伤导致的认知缺陷等。通过缺陷的矫治或补偿,不仅可以使特殊儿童
第一性缺陷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或减少第二性缺陷的产生。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二、
特殊儿童缺陷的矫治与补偿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二、
特殊儿童缺陷的矫治与补偿1.早期治疗与矫治对特殊儿童的缺陷或障碍,应该进行早期治疗与矫治,重视医学干预的作用。例如,对苯丙酮
尿症(Phenylketonuria,简
称PKU)儿童的早期食物治疗、对听力障碍儿童听觉系统的早
期手术治疗(人工耳蜗植入等)、对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手术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对言
语语言障碍儿童的早期手术治疗(腭裂修复手术等)、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早期药物
(哌甲酯等)治疗等。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二、
特殊儿童缺陷的矫治与补偿2.早期缺陷补偿与功能训练早期缺陷补偿与功能训练是将医学干预和教育干预有机结合的整体,充分体现了特殊儿童早
期干预中的“医教结合”思想,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早期针对性的缺陷补偿与干预训练恢复或重
建特殊儿童的某些重要功能。例如,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材的配备及听力语言训练、视力障
碍儿童助视器材的配备及定向行走训练、肢体残疾儿童辅助器具的配备及移动训练等。早
期功能训练主要为矫正或消退特殊儿童适应不良的行为,强化其适应良好的行为。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三、特殊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人格培养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本身的缺陷或障碍,与普通儿童的早期教育一样,也应该注重早期智力开发与早期人格培养。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三、特殊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人格培养1.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智力开发不仅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缺陷的直接补偿措施,而且是其他障碍儿童早期干
预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早期向特殊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信息及各种学习活动,使其智力得
到健康发展。在实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数数、识字、读诗、弹琴、唱歌、绘画、参观、访问、集会、游园活
动等,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潜能,促进其认知发展。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三、特殊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人格培养2.早期人格培养早期人格培养主要是训练特殊儿童具备被社会认可的行为,矫正或消退其不良行为,为特殊儿
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早期人格培养涉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特殊
儿童早期干预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将使特殊儿童终身受益。内容包括用社会规范和标准对
特殊儿童进行品德教育,以及自信心和勇敢精神的培养等。对特殊儿童来说,在早期干预过程中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特征尤为重要。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四、特殊儿童家长培训与指导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应该贯彻综合康复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包括体能的全面发展、智能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全面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等。因此,特殊
儿童早期干预必须坚持多学科合作,除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之外,还应该包括言语
治疗、听力康复、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医疗护理、营养保健、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等领
域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一、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强调在医疗层面上开展治疗矫治与康复训练活动,通过医护人员与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互
助合作,将医疗和教育相结合,为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一、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美国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医疗性养护式,主要
干预对象为收养在家庭内,但家庭无法提供所必需的卫生服务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第二
种是寄宿性医疗式,主要是对那些在家庭生活中适应不良或是无法适应而且需要专门或
特殊的医疗保健和护理的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第三种是医院式,它主要面向的是障碍
或缺陷较严重,必须长期依靠药物或医疗监护的儿童。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一、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早期干预模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干
预服务,使其障碍程度降到最低。但不足之处是,教师无法系统地掌握课程进度,使教育和康
复难以做到衔接一致。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家庭为依托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旨在通过家庭巡回教师的指导协助特殊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在家庭范围内对特殊儿童进行
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大规模的早期干预应该从家庭早期教育开始,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服
务计划(Homebased
Programs)旨在促进父母对其障碍孩子承担教养责任,通过与父母的合
作,训练父母在平常的居家环境中有效地善待其障碍子女。除了父母之外,家庭巡回教师是这种早期干预模式的核心人物,又可被称为家庭顾问(Home
Advisor)或家访教师(HomeVisitor),他们每周需定期访视家庭若干次,对家长进行指导。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家庭为依托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家庭支持式,通过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来促进家庭范
围内的早期干预,包括发放早期干预专业性指导材料、传递最新干预信息、提供情感沟通策
略等;第二种是家庭访视式,家庭巡回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访视家长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情况,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与培训,或者直接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第三种是家庭托幼机构
式,由于家长文化水平、时间、精力及其他条件限制,部分特殊儿童不能由其家长直接实施早
期干预,故被委托给托幼机构,由被委托人直接充当干预人员,专业人员则为干预人员提供相
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与培训,而后由干预人员对特殊儿童实施干预训练。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家庭为依托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体现了个别化教育的原理,家长最了解儿童的优缺点,家庭巡回教师教给特殊儿童父母的干预
方法也都着眼于其孩子的独特需要,具有针对性;同时,家庭干预重视家庭生态系统的作用,特
殊儿童在家庭这一自然环境中学习,气氛轻松自然,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学会适应自己所处的
独特环境;有效发挥了家长的能动性,家长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早期干预方法,其干预就具有持
久、稳定的特征。但采用以家庭为依托的早期干预模式,特殊儿童的交际范围相对狭小,缺乏同伴交流,社会性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特殊儿童的家长也缺乏相互交流与分享的机会,且
干预效果受到家长育儿态度的影响。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康复中心是由政府、福利机构、民间团体或组织以及私人出资兴建的,设有专门的场地、教
学设备、训练器材,配备各种专业教师、技师,对特殊儿童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早
期干预的场所。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家长—儿童式。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施:
一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群体活动,其中包括讲座、宣传册、特殊儿童家长交流会等,为特殊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有关早期教育知识的
咨询和技能培训;二是直接对特殊儿童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第二种是儿童康复发育中心式。即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有普通儿童活动的,同时可以提供特殊
儿童发展所必需资源的,或者是可以专门安排适合特殊儿童发展需求活动的社区幼儿园或社
区服务中心儿童部。第三种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即针对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由相关学科专家专门参与设
计的,有各种专门器材和设备的特殊服务或教育中心。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是一种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模式,集中了有经
验的教师及各种训练师,训练人员专业化,设备齐全,训练材料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干预效果明显;而且康复中心采用集体式干预,营造了集体学习的气氛,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
榜样,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同时,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前往干预中心接送
孩子的机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但康复中心的建立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投入,不适
用于贫困地区,也不适用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及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社区干预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一个新趋势,主要指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特殊儿童
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社区
对特殊儿童的干预应该由社区统一协调组织,把若干有障碍婴幼儿的家庭召集到某个早期干
预站(障碍婴幼儿托幼中心或地段医院),而不是由家庭巡回教师到每一个家庭去服务,所以这
种干预途径被称为基于社区的服务计划(Community
based
Programs)。如美国各州根据《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规定,鼓励州内各地采取跨区域合作的原则组建区域性跨机构合作单位,共同致力于早期干预工作。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模式二、以康复中心为基础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式社区早期干预的途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功能涵盖了特殊儿童评估、鉴别、咨询、矫治
等各个方面,具有综合功能。我国针对特殊儿童的社区干预工作刚刚起步,基本上处于离散状
态,未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区早期干预项目,医院、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还缺
乏有机的统一与联系,包括信息的相互通报、干预训练的相互衔接等都还不理想,这都将是今
后努力的方向。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一、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基本概念当干预人员使用某个干预计划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时,经常需要对该干预计划的理论基
础、训练内容、费用情况,以及儿童的进步情况、父母的满意程度等进行了解和评价,最终
确定该早期干预计划的效果,此即为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一、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基本概念关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论观点。泰特维(Juan
Tytev)指出,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项干预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
价,进而确定早期干预的效果;斯克瑞温(Michael
Scriven)指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主要是设法确定早期干预的
实际效果,而不管这些效果是事先预想要得到的,还是在干预实施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斯塔弗尔比姆(Deniel
Stufflebeam)则指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是整个干预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为干预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指导性的反馈信息。不管效果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
么,都离不开对早期干预所产生的特殊儿童在身心各方面,如感知觉、运动、认知、语言、情
绪、社交等的进步的评价关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论观点。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一、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需要多方面的资料,如儿童的健康状况、发育水平、患病情况、家庭情况、学习动机,以及
其在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进步情况等。不同的资料收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资料收集的常用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测验、活动产品分析等。获取早期干预效果评价资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可以用观察法来收集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具体信息,并收集特殊儿童在干预大纲的预定目标上的进展情况,
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行为
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情绪等的变化。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1.观察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1.观
察观察的记录可以采用描述记录法或观察表记录法。描述记录法即现场记录,是指先记录特
殊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观察表记录法是指事先设计好观察表,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表现,在表上进行检核。检核的
内容包括行为发生次数、持续时间、行为的指向性等。这种观察表记录法可以减少记录时
书写文字的时间,便于操作。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2.访谈收集有关早期干预效果的资料时,访谈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访谈不同于日常谈话,是有着
明确目的和规则的交谈。访谈通常由评价者引导,收集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等的语言资料,以
了解他们对有关事物的反应、理解和看法。最常见的访谈形式是向特殊儿童或其父母提出
一些问题,然后记录他们的回答。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2.访谈一般将访谈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三种:封闭式访谈是指完全按照事先拟定的、具
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题进行的访谈;开放式访谈是指没有固定访谈问题,请受访者就某一问
题自由发表看法的访谈;半开放式访谈是指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但提纲只是作为一种提
示,可以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访谈。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2.访谈与观察相比,访谈可以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相关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日常生活中
曾发生的事情以及某些行为所隐含的意义。而观察只能察知特殊儿童的外显行为,很难探究
其内心世界或深层次的原因。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在各种研究与实践活动中都被广泛
运用。在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中使用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干预人员对干预大纲的意见、家长
对干预结果的满意程度等,从而获取干预是否有效的证据。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3.问卷调查问题与选项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编写的问题必须简单具体、清晰易懂、操作性强。问题有
开放式和封闭式之分,开放式问题只提供问题不提供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封闭式问题
不仅提出问题,还提供问题的答案选项,选项的设计应尽可能契合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等情况。
此外,为了获得有效的调查结果问卷的容量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调查对象的疲劳与厌烦,影响
作答的质量。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4.测验测验既是对特殊儿童进行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也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测验能够获得儿童进步或干预效果的数量化的证据,因而深受评价者的喜爱。
根据测验的属性不同,常用的测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和教育测验。
根据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不同,测验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对特殊儿
童来说,测验对象与测验的标准化样本是否属于同一种类型是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二、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4.测
验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测验误差。首先测验本身带来的误差。①测题本身的代表性。测验项目取样不当,缺乏代表性,测验分数
容易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测验结果的一致性。②测题的数量。测题太少,则被试的反
应受机遇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测题太多容易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足浴会所销售管理制度
- 连锁餐厅楼面管理制度
- 高危企业检修管理制度
- 公司进项票管理制度
- 镇江设备拆除管理制度
- 输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 食堂勤工俭学管理制度
- 酒厂锅炉设备管理制度
- 传动轴公司管理制度
- 落实环保属地管理制度
- 品管圈PDCA获奖案例-提高保护性约束使用的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FOCUS-PDCA品管工具改善案例-手术室与外科病区提高手术患儿交接过程正确率成果汇报
- 劳动力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 《吸光度与透过率》课件
- 《中国脓毒血症指南》课件
- 工程信息转让合同范例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4(全文)
- 研学基地与旅行社合作协议书
- 得表扬了课件
- 2023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