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智力障碍”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描述性概念。与之意义相同的称谓有“智力落后"“弱智”“智力残疾”“智能不足"“智力缺陷"“智力低下”“智力迟缓”“精神发育迟滞”等。1.智力障碍的定义自泰瑞考德(Alfred
Tredgold)于1809年提出“智力障碍”的定义以来,人们对“智力障碍”这一概
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nIntellectual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简
称AAIDD)前身是美国智力障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Deficiency,简
称AAMD)
。
于192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智力障碍的诊断和分类系统,随后进
行了11次修订,主要涉及对智力障碍的判断标准及其具体内容等的更正。其中,2021年(第12
版)对“智力障碍”定义是:因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
碍,其适应行为表现在概念性(Conceptual)、社会性(Social)和实践性(Practical)三方面的技能
上;该障碍始于发育期,其操作性定义是个体年满22岁之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该定义的应用具有五个重要前提:①
在界定个体现有功能的限制时,必须参照其同龄伙伴在相应的社交环境中的典型表现及
其文化背景。②
有效的评估应当考虑其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觉、运动与行为等方面的
个体差异。③
对于个体,其目前的局限性往往与优势并存。④
对限制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⑤
通过一个阶段适当和有针对性的支持,其生活功能通常会有所改善。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目前我国使用的是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对智力障碍的定义。该定义基于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
公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
同时吸收
了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2002年第10版定义中关于支持的核心内涵。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人类对智力障碍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将智力障碍视为个体的"固有缺陷"转化为个体“功能受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转变,将这种功能限制与环境相
关联,进而通过个别化支持来改善个体的功能状态。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分
类(1)美国智力与发展障碍协会第12版分类(AAIDD-12)①
支持需求强度的分类。支持需求属于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参与普通人活动所需支持的模式和强度”。②
概念性、社会性或实践性技能方面的受限程度分类。③智力功能受限程度的分类。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分类(2)我国的分类表7-4智力障碍分级标准①级别分级标准发展商(DQ)0—6岁智商(IQ)7岁以上适应性(AB)WHO
-
DAS分值一级≤25<20极重度≥116分二级26-3920-34重度106—115分三级40-5435-49中度96—105分四级55-7550-69轻度52—95分*注:表中的WHO-DASⅡ,即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只用于残疾人活动与参与评定,不作为智力障碍分级的依
据。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分
类(2)我国的分类适应行为表现有以下分类标准。极重度:不能与人交流,不能自理,不能参与任何活动,身体移动能力很差;需要环境提
供全面的支持,全部生活由他人照料。重度:与人交往能力差,生活方面很难达到自理,运动能力发展较差;需要提供广泛的支
持,大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分
类(2)我国的分类中度:能以简单的方式与人交流,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参与一些简
单的社会活动;需要环境提供有限的支持,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轻度:能生活自理,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与
人交流和交往,能比较正常地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间歇的支持,
一般情况下生活
不需要由他人照料。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智力障碍的出现率为1%—3%,全世界大约有1.93亿智力障碍患者,严重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6%。虽然近年来轻度智力障碍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重度智力
障碍保持不变,约占人口的0.3%—0.5%;如果一个孩子5岁之前被诊断为重度智力障碍,
则其后续智力障碍风险约在3%—9%之间。儿童青少年患病率(1.8%)高于成人患病率(0.49%)。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二、
流行率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二、
流行率由于智力障碍概念的界定、鉴定以及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各国对0—6岁智力障碍儿童患病率
的报道不太一致。据美国教育部统计,2003年3—5岁智力障碍儿童的患病率为0.19%。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5岁的残疾人口为141万人,经推算,其
中智力障碍儿童大约为63万人,占44.68%;6—14岁的残疾人口为246万人,其中智力障碍儿童
大约为76万人,占30.89%。调查结果还表明,0—5岁组的流行率最高,轻度智力障碍(0—4岁组为66.05%)约占2/3,男孩高于女孩,城乡无明显差异。但有些地方稍有不同,如海南省的流
行率恰恰相反,女孩高于男孩,且4岁组最高智力障碍儿童尽管在身心发展上也遵循着普通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但发展的起点迟、速度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也低,在婴幼儿各个领域发展的关键年龄上都有所表现;而且
不同成因、不同障碍程度的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育差异很大障碍程度越重,各个领域的发
展水平越低。此外,大部分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很少表现出临床症状,
一般到儿童后期
才可能被确诊;而重度智力障碍婴幼儿很大可能有潜在病因,并在早期表现出与之相关的
临床特征。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1.运动发展运动发展是指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发展。大肌肉运动包括人的基本姿势、平衡协调
运动和技巧;小肌肉运动包括手和手指的活动以及手眼协调等,即精细动作的发展。运动是个
体的基本功能,受大脑控制,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渗透
在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因此,运动能力是个体整体发展的基础。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1.运动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缓,如视觉、触觉及动觉的滞后使得其在运动能力的习得
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运动水平低。特别是肌力发育滞后或不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灵活转动身体,控制、协调、平衡能力差,缺少运动的敏捷性。表现在大肌肉运动上,即抬头、
翻身、爬行、坐、站、行走、跑和跳等动作获得的年龄迟,甚至要花更多的时间,体力和反应速度也差。如唐氏综合征儿童的坐姿、走路姿势表现异常,上肢是双侧、对称运动,很少利用
躯体转动去够物,难以调整身体重心,动作异常。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1.运动发展至于小肌肉运动,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发育迟缓影响了其无条件反射
活动的消退,导致新技能无法形成。其表现如下:手持物姿态异常,持物不稳,或手指不能自如开合;双手协调能力差,难以掌握双
手协调的技巧,即使学会也不能自如应用;手部本体感觉较差,运动时需要视觉辅助,影响了其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唐氏综合征儿童用手掌抓取物体,手及手指难以到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1.运动发展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年幼时与普通儿童的差异可能不太明显。尽管个别的儿童可能表现出
较好的运动技能,但由于其视觉、听觉神经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总体上运动能力仍偏低。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儿童的认知
能力依赖其原有的认知功能水平,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得到发展。(1)感知觉感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没有感知觉,其他一切心理过程都无从产生。智力障碍
儿童的触、视、听、嗅和味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而感受性低、感知觉速度缓慢和范围狭窄是其典型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1)感知觉①
感知觉的信息少。同一强度的刺激往往不能引起他们的感觉;或者在相同时间内,感知的
信息容量少,获得的外界信息少;只能感知客观事物的部分或事物的部分属性,而且不准确。如有形状和颜色的物体,他们只感知其中一种属性——形状或颜色,或只感知物体的部分而不
是全部。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1)感知觉②
感知觉不精确。不能区别客体间的细微差别。如视觉敏锐度下降,对物体形状、大小与颜
色的精细辨认能力降低;听觉迟钝,声音辨别能力差,因而准确掌握语音很困难;皮肤不敏感,触
觉阈限高,常常分辨不出光滑和粗糙,也不能分辨大小不同的物体;嗅觉、味觉方面的分辨能
力也差,
一部分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嗅觉和味觉可能完全丧失;动觉、平衡觉与内脏感觉较迟
钝,对轻重的辨别能力差,肌体协调有困难,至于饥、饱、渴以及躯体舒适与否,难以诉说其真
实感觉。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1)感知觉③
知觉的恒常性差。对于某物体,只能识别某一种状态或某一情境中的这个物体,或只认识
某一种形式的这个物体,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则不能识别。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2)注意注意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心理定向能力,这是脑和神经系统的一种基本
功能,伴随着心理过程。根据注意的产生和维持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将其分为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表现为以下特征。(2)注意①注意难以集中和维持。智力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难以完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
的转变,且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集中时间随障碍程度而不同,
一般为1—5分钟。②注意范围狭窄,可接受的信息量少。智力障碍儿童很难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多个对象。如当
他们看到多个事物时,只能一个一个去注意。有研究显示,在视觉控制范围内,智力障碍儿
童更有可能察觉到物体位置的变化,但没有注意到一个物体的消失。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2)注意③
注意的转移、分配能力差。在从事两个或多个注意任务时,他们难以同时指向两个任务,
更不易于把注意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上。④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智力障碍儿童在选择性注意方面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因为选择
性注意需要定位(意识刺激)、刺激与其他信息的比较联系这两个成分。如智力障碍程度严
重的儿童,他们可能没有注意意识;环境不利所导致的智力障碍儿童可能由于过量的、模糊的
丰富刺激,不能定位刺激。因而他们难以形成选择性注意。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3)记忆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研
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脑结构上的差异可能导致记忆缺陷Hopper
SR,Umansky
W.Youngchildrenwith
special
needs(4th
ed.)[M].Upper
Saddle
River:Pearson
Education,2004:355.,如信息存储、提取与再认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感知觉和注意缺陷导致信
息的选择与编码产生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3)记忆①识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有限缓冲理论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储存信息的容量小。如
研究者从不同信息通道来考察其记忆问题,发现唐氏综合征儿童听力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是
有限的,在视觉信息储存上有严重缺陷。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3)记忆②
保持时间短,再认困难,再现内容不精确、不完整。瓶颈理论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记
忆损伤是因为不能提取信息,意味着他们信息编码困难或不准确,难以获取提取信息。③
记忆缺乏目的性。智力障碍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缺少有意记忆,外显记忆过程存在缺
陷。如唐氏综合征儿童的外显记忆低于非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非语言、即
时和延迟的显性记忆任务中都有所表现。有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获取信息困难会造成
记忆问题,即他们在注意选择上的缺陷也导致其难以根据需要选择有意义的、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忆。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而间接的反映,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随着个体的成熟和语言
的掌握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智力障碍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上的缺陷,语言发展上
的迟缓,导致了他们思维发展上的局限性。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4)思维①
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固守特定的事物或情境,难以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或
不同的情境中。即使所获得的技能很熟练,当面对新的或者不同的线索、人、环境时,仍然不
能使用这些技能。(4)思维②
思维具体,概括能力差。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直观、具体,依赖外部而不是实体。对各种
事物,只有与其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时,才能理解其意义。任何需要一定抽象概括能力的活
动,都会使他们感到有很大困难。③
易受暗示,思维独立性差。智力障碍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缺乏评价能力,不能准确判
断或理解社会话语和互动规范,且在社会场合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不成熟或不恰当的,易
受外界意见影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2.认知发展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是指其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听觉系统、发音器官以及大脑神经中枢的发展与成熟是个体语言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生理基
础,语言发展可以说是脑发育成熟阶段的产品,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受经验的影响极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受阻,其听力差、听觉分化功能很弱,加上社会、家庭等不良
环境的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语言发展非常缓慢。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智力
障碍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但其语言发展的顺序、阶段特点等却与普通儿童基本一
致。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1)发音问题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存在构音、嗓音和语流方面的障碍。构音困难表现为说话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常会出现音的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现象。其
中,辅音发音中替代非常突出并且复杂,元音中更是如此;/s/和/J/、/e/和/o/
等
音
常发生扭曲;发以/1/为声母的音节中常常丢失/1/,二合、三合元音中也有部分元音的丢
失;有时会在单元音发音的前或后添加元音。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1)发音问题嗓音障碍表现为儿童说话的音调、音量、音质不能很好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尤其是唐
氏综合征儿童,有呼吸音、嗓音失调和声音刺耳等问题。其中的嗓音失调主要为鼻腔共鸣控
制失调,如智力障碍儿童常将鼻音发成口音或发成仅有鼻化的一个单元音;部分重度者还存在启音困难,如张口无声、耳语声等;极个别存在声带或腭等器质性的病变。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1)发音问题语流问题发生在部分言语障碍较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身上,如说话时断时续、声音越来越低、
越来越嘶哑,且明显感到言语呼吸不畅、气流不足,其部分言语节律失常与其说话时紧张或思
维障碍有关。研究表明,运动协调发展的滞后,很可能是导致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尤其是
唐氏综合征儿童口吃的原因,这些儿童中的30%—50%存在口吃问题。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1)发音问题智力障碍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是元音、半元音、鼻音和塞音,而擦音如/f/
、
/s/等,塞
擦音如/z/、/zh/
等较难掌握。有的音需花很长时间或者可能一直不会发,难度较大的一些,如卷舌音、舌面音、舌根音和齿音,特别容易出错,持续的时间较久,易于转化为病理
性障碍
。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2)语言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低。由于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他们只能理解和执行单项指
令,难以同时执行两项及以上的指令。有的儿童不能理解别人的话语,常常答非所问。特别是
对于抽象和具有色彩意义词语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如不能理解“外人”和“外面的人”的差异。
且他们对句子理解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难以准确、迅速地理解多维的、含信息量较多的复
杂句子,对于句中特殊成分的理解也是如此。因而他们很难理解言外之意所以话语关联性差。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3)语言表达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研究表明,他们一般在语言发展上表现出迟缓,如在言语
产生、句法、言语可理解性和词汇量方面都存在不足。由于词汇量少、词义狭窄,词语、词序混乱,他们的表达有的词不达意、语无伦次,听者不能明白其内容。认知功能上的局限性导致其语句简单,语句、语序混乱,如说话不完整,往往只
说自己认为是主要的词,成人只能从眼神、手势、表情来理解其意思。最终使得他们难以运
用语言,只能用最明显的表情、手势传递最简单的信息。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3)语言表达然而,他们的语言理解(懂话)能力大大超过语言表达(说话)能力。他们往往能按成人的要求做
一些事情,但只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且时时会伴有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
来辅助语言表达。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即使长大后也不能很好地使用语言,甚至不会使用语
言。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3.语言发展(3)语言表达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其语音能力与普通儿童接近。他们的语言比较好,能说完整的句
子,能回答简单的问题,但句型简单,内容贫乏,其词汇量、语法及语用层面的能力均逊于普通
儿童,这与他们的思维简单有关。因而他们也难以发展抽象的思维。三、
临床特征4.情绪情感发展情感是在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上的主观反映。①
情感表达直接、简单,不会掩饰。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最常见的情感是高兴、愤怒或悲伤,
色彩明显,直接表露在脸上。且多与直观现象或事物相联系,如生动有趣的事物很快能激起他
们的喜爱之情。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4.情绪情感发展②
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他们的情绪明显不稳定,易变,有的情感起伏很大,要么亢
奋,要么淡漠。同时又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随情境的愉快与否、事情的高兴与否,情感的内容
也随之发生变化,常会破涕为笑,转怒为喜。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4.情绪情感发展③
体验简单,与刺激的强度不一致。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无法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
态,无法解读情绪面部表情,因而对环境或情境反应迟钝,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人
们高兴、兴奋时,他们可能表情木讷;但对不可笑的事情,他们有时却会大笑起来。三、
临床特征4.情绪情感发展④
情感的控制能力差。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高兴时就会大哭大闹。更不能随着情况的变
化和实际需要来调节自己的情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但相对于其他障碍儿童来说,其情绪稳定性较好,内心冲突不大,两极性较不明显。同普通儿
童相比,智力障碍儿童却会表现出更多的依赖性。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5.个性发展个性是在生活和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缺陷,认识事物少、生活
经验简单,又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独立性、主动性
差;自控力弱,易于冲动;既固执又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差,又不顾及他人;是非模糊等。智力障碍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困难。
一方面是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如表达不清晰或不
准确,别人理解不了,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话语;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情感和个性特点,不能和他
人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1.遗传遗传是形成智力障碍的重要因素,占智力障碍病因的30%—50%。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和
先天性代谢异常。(1)染色体异常目前发现的染色体异常病种有60余种,占整个遗传因素的25%—30%,一般表现在常染色体
和性染色体的数目与结构上。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2)先天代谢异常即遗传基因在控制人的复杂生物代谢过程中出现了代谢方面的缺陷所导致的异常,它造成个
体某个特定发育阶段所必需的某些化学物质的过剩或短缺,严重影响了脑的发育,从而造成智
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中该类异常占3%—7%。最常见的是一种氨基酸代谢遗传——苯丙
酮尿症,即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造成人的肝脏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食物中所含的苯丙氨酸不
能正常转化,积聚在体内,转化为苯丙酮酸,反过来损伤神经系统,导致智力障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2)先天代谢异常患该病的儿童在出生时往往没有特殊表现,或仅表现为皮肤湿疹、易呕吐、睡眠不好、容易
哭闹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变白、头发逐渐褪色;身体有怪味、多动,伴有癫痫发作;智商
一般低于50。该病经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治疗。其他还有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
果糖血症等)、脂肪代谢障碍(如黑蒙性痴呆)、粘多糖代谢障碍(如胡尔勒代谢综合征)以及
嘌呤代谢障碍(如自毁容貌综合征)等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它们几乎都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
障
碍
。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3)其他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疾病也会导致智力障碍。如先天性脑积水和脑部畸形,前者
由于脑脊髓液分泌异常,无法被吸收或顺畅流通,导致过多积液压制脑部而使脑组织受损;
后者多为脑部发育不全所致,如脑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多孔性脑畸形、裂脑畸形、无
脑畸形、异位畸形和大脑萎缩等。此外,常染色体伴显性遗传,如萎缩性肌强直、结节性
硬化等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2.物理环境(1)先天获得性异常它是指胎儿因非遗传性因素而造成的异常,如胎儿期病毒感染、物理性伤害、药物伤害和营
养不良等。目前已确定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的病原体,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Ⅱ型)、弓形虫及梅毒螺旋体等。孕妇服用的药物、胎儿接触放射线和化学毒物、孕妇吸烟与嗜酒等也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
不良、长期情绪不佳、先兆流产以及父母高龄生育等都可能给胎儿带来伤害。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四、
成因分析2.物理环境(2)产程不顺胎儿在娩出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一些致病因素。如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分
娩时胎位异常、胎儿过大、母亲骨盆小或产程过长、使用产钳助娩、负压吸引等所导致的
产伤,都可能影响新生儿脑的发育,导致智力障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2.物理环境(3)环境不利一般是指婴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导致智力障碍的一些原因,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
脑膜炎、癫痫)、免疫反应性疾病,受脑外伤、全身麻醉、药物、有毒物质的影响,因其
他原因导致高热、抽搐、缺氧、昏迷等症状,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等。有的会引起大脑器质
的改变,有的只是导致大脑功能的受损。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四、
成因分析四、
成因分析3.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智力障碍的病因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如有研究者估
计,2/3以上的轻度智力障碍者是由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现有的研究也表明,家庭社
会状况、母亲孕期心理状况、家庭环境、父母学识、经济条件等对个体智力发育有着不同
程度的影响。第一节智力障碍儿童概述1.《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DSM-V,将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定义为:在发育
阶段出现的障碍,包括智力和适应功能缺陷,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的领域中。必须符
合下面三项诊断标准。(1)智力功能缺陷如在推理、问题解决、计划、抽象思维、判断、学业学习和经验学习方面,该缺陷通过临
床评估和个体化、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来确定,通常对应智商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一、
诊断标准1.《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2)适应功能缺陷个体在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方面未能达到与年龄相匹配的发育程度与社会文化水平。在没有
持续的、支持的情况下,该适应缺陷导致个体一个或多个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如交流、社
会参与和独立生活,且发生在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等多个环境中。通常标准化测试得
分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一
、诊断标准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一、诊断标准1.《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3)智力和适应功能缺陷出现在发育阶段该诊断标准智力障碍的严重程度是基于适应功能来决定的,以体现所需支持的程度,包括
概念、社交和实用这三个领域的缺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1)筛查工具筛查是在各领域对个体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验或检查方法。智力筛查
只能判断个体可能存在智力障碍,在此之后,还需对筛查有问题的儿童进行更为科学的诊
断。常见的筛查工具如下。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
(
1
)
筛
查
工
具①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这是1967年由美国丹佛心理学家佛兰肯伯格(William
Frankenburg)与多兹(Josiah
Dodds)共
同制定的筛选测验,几经修订,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适用于0—6岁儿童,共有105个项目。我国进行了标准化,现为104个项目(删去了名词复数加S一项),涉及粗大动作(测查坐、走和跳跃等能力,31项)、精细动作(测查视看、用手取物或画图等能力,30项)、
语言(测查听、说和理解语言等能力,20项)和个人—社会性(测查对周围人们的应答能力和生
活自理能力,23项)4个方面。在104个项目中,有的通过询问儿童家长,根据其报告的情况判
断通过与否,有的通过检查者观察儿童对项目的操作情况来判断。有三种测试方式: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1)筛查工具①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第一,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进行。儿童根据其年龄需检查四个方面的项目,每个项目以“通过(P)"“失败(F)”“拒绝(O)”表示。根据儿童通过项目的多少,评定每一个领域,将其智能水平
分为正常、可疑和异常三类。对于后两种情况的儿童,需用诊断性智力测验量表进一步鉴别。(1)筛查工具①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第二,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的修订版——丹佛智能筛查测验(DDST-R)进行。每个儿童根
据其年龄只需测试12个项目,
一般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完成。12项都能完成,且家长平时又未
能觉察儿童智能有何迟钝,就不必考虑其发育有无问题;如有任何一项不能完成,则其发育可
能有问题,需进一步细查。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1)筛查工具①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第三,采用丹佛智能筛查测验的问卷形式(供父母用)——丹佛发育筛查问卷(DPDQ)进行。适用于3个月至6岁儿童,共96个问题,按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级的顺序排列重叠,分布在38个
年龄组之间。要求家长针对每个年龄组的儿童的情况回答上述4个领域的10或11个问题,全
部通过者为正常,有一项不过或不会者,需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或其他方法进行复查。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
(
1
)
筛
查
工
具①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时间短(不超过30分钟);能够比较灵敏地
提示在临床上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发育性问题;可对高危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有严重黄疸史者和窒息史者)进行发育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但它不能作为诊断
和评价发育障碍种类与严重程度的工具,且对儿童将来的发育也无任何提示作用。(1)筛查工具②
绘人试验(Drawing
Test)。又称画人测验。1926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古迪纳夫(Florence
Goodenough)提出,1963年
又由哈里斯(Dale
Haris)进行了修订。1979年引入我国,1985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发表了该测
验北京地区的修订报告,命名为绘人智能测验。个别和团体施测都可以。适用于4—12岁
儿童,要求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一个人的全身像。人物、时间不限,但一般都应在10—
20分钟内完成。然后根据所画人像的大小、在纸上的位置、线条的粗细、身体各部分的比
例、短缺等计分。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1)筛查工具③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
是一套为发声有困难的人及聋人设计的测量其“使用“词汇
能力的测验工具,由美国的邓恩夫妇(Dunn
Leota
&Dunn
Lloyd)于1959年首次提出,1990
年,华东师范大学桑标和缪小春对PPVT-R进行修订,制定了上海地区常模。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1)筛查工具③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这里介绍PPVT-Ⅲ,
适用于2.5岁儿童至老年人群,分为A型和B型,每个系列由204张图板
组成,分年龄按难易程度排列,每张图板上都画有四幅图画,词汇因与图片匹配主要为名
词、动词和描述性的词汇。该测验施测非常简单,主试口头说出要测的一个词语,并出示
一个图板,让受试者指出与该词语意义一致的图画。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把原始分数转换成
词语能力的量表分数(平均分100,标准差15)、年龄当量、百分等级和标准九分数。施
测时间大约20分钟。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
(
1
)
筛
查
工
具④
学龄前儿童50项智能筛查量表(简称50项)。该量表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于1986年以北京城区为参照而发表的智力筛查工具,适用于4—7岁儿童。由50个项目组成,其中有13项测量自我认识能力、13项测量运动能力、
4项测量记忆能力、6项测量观察能力、9项测量思维能力、5项测量常识,满分为60分。施
测过程中,被试要逐题回答问题或按要求操作,主试需通过查常模表将被试的原始分数转
换为能力商数,以判断其智能水平。该量表比较简单易行,仅需15—20分钟。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诊断一般采用标准化测验,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对已被确认是智力发展迟滞的儿童进行
心理或行为问题诊断。常用的诊断工具如下。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①
格塞尔发育量表。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格塞尔和同事发表了婴幼儿发育相关的筛查工具。通过数十年对婴幼儿行为系统的观察,他认为婴幼儿发展的几个领域可以不平衡,必须分项计算能力,并提出
了发育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简称DQ)
的概念,以区别大年龄儿童和成人的智商。
格塞尔发育量表适用于0—3岁婴幼儿,共有500余个项目,分为运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
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交际等方面。①
格塞尔发育量表。I.
运动:包括粗大动作,如坐、走、跑等;以及精细动作,如大把抓、捏取等。Ⅱ.适应行为:包括手的捏弄、探究、觉醒程度等。Ⅲ.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发音、懂话及说话等。IV.个人—社会交际:包括生活自理、游戏、大小便及与成人的交往等。
根据儿童在规定项目测试中的得分和实际年龄可推算出发育商数。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②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简称BS)。1969年由贝利(Nancy
Bayley)及其同事编制,是对婴儿心理发展状况的最早的标准化评估方
法。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儿。该量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I动作量表:评估婴儿的肌肉控制与协调能力,如抓木块、扔球、拿杯子喝水等;Ⅱ心理量表:评估婴儿的知觉敏锐性、辨别力、物品归类、学习和问题解决、言语能力及模
仿等行为;Ⅲ行为等级评定量表:用于评定婴儿的恐惧感、指向性、社会行为、注意广度等反应的等级,
偏重于评鉴人格发展的问题。③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1967年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设计。测验分别针对2岁6个月至3
岁11个月、4岁至6岁11个月两个年龄段,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材料,前者包括言语理解(指
认图片、常识、图片命名)、视觉空间(积木、拼图)和工作记忆(图片记忆、动物家园),测验材料主要是图片以及需要动手摆弄的图块和积木;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
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③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后者包括言语理解(常识、类同)、视觉空间(积木、拼图)、流体推理(矩阵推理、图
画概念)、工作记忆(图片记忆、动物家园)和加工速度(找虫、划消、动物译码),测
验材料除了包括4岁前幼儿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了测量抽象思考能力的语言分类测验以及
考察反应速度和视觉-动作协调能力的用笔回答的答题册。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④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比奈(Alfred
Binet)
和西蒙(Theodore
Simon)合作编制了第一个智力量表,191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LewisTerman)等人修订,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用智商作为比较人们智力水平的相对指标,已成为最完善、应用也最广泛的智力量表。该量表先后经过多次修订,洛伊德(Gale
Roid)参考卡特尔(Roymond
Cattell)、霍
恩(John
Horn)
和卡洛尔(John
Carroll)先后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于2003年发表了第五版。第五版适用于2岁儿童至成人。完成整套测验需45—75分钟。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1.智力评估工具(2)诊断工具④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分为言语和非言语2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括流体推理、知识(晶体
能力)、数理推理、视觉-空间信息加工和工作记忆5个方面,均为5个分测验。施测分2个
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测言语知识和非言语流体推理分测验,以此得分及受测者的实足年
龄查“起测点表”,确定其他分测验的起始题;然后进行第二阶段其他测验。2.适应行为评估工具(1)美国智力障碍协会适应行为量表1969年,尼海拉(Koji
Nihira)
等人在当时的美国智力障碍协会的资助下编制并发表了该
量表,适用于3—69岁的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和发育障碍者。该量表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
有10个方面,以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自理、独立能力等基本生存技能和习惯;第二
部分涉及14个方面,着重评估与人格和行为障碍有关的问题。该量表有助于专业人员制定行
为矫治与教育指导方案。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评估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2.适应行为评估工具(2)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又称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修订版,由1980年日本三木安正修订了世界上最早的适应
行为评定量表(文兰社会成熟量表)而来。适用于6个月—14岁儿童,共包含130个项目,分
别测量儿童的生活自理、运动、职业、交往、社会化和自我导向等6个方面的能力。1988
年我国北京医科大学左启华和张致祥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再标准化工作,改名为婴儿
-初中生社会生活能量表,适用于0—14岁儿童,由132个项目组成,包括生活自理、运动、作
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等6个方面。2.适应行为评估工具(3)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1993年,我国湖南医科大学姚树桥、龚耀先修订编制了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适用于3—12岁智力正常和智力障碍的儿童,共8个分量表,共评估200种行为。这8个分量表为:感觉运动
(6个项目)、生活自理(10个项目)、语言发展(9个项目)、个人取向(10个项目)、社会责任(9个
项目)、时空定向(4个项目)、劳动技能(7个项目)、经济活动(4个项目)。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中常采用社会商数(Social
Quotient,简
称SQ)来表示其能力水平,公式
为:SQ=SA/CA×100,SA为社会年龄,CA
为生理年龄。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二、
评估工具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筛查和诊断,更重要的是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不断监控干预
过程,调整干预方案。故评估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干预的有效性。因此,评估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1.关注儿童的异常情况,尽快进行专业性评估①
智力障碍程度不同,其表现差异很大。中、重度障碍常表现一定的症状,如吞咽或咀嚼困难,双眼直视,时有喷射状呕吐,异常面容
或体态,视觉缺陷,运动发展迟于同龄一般儿童,语言迟缓,对环境缺乏反应,行为无目的、无组
织、多动,对任何事物注意力都较短暂,情感简单幼稚,流口水,尿味异常等。如发现儿童具有
上述一两项及以上的症状时,请尽快去专业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对于大多数轻度障碍,需
要对儿童进行长期的细心观察。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②
需要有资格的专业人员采用标准化工具专门进行认知和适应能力评估。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是一项非常严肃和复杂的工作,不但要求评估人员有熟练的专业技
能,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否则,不当的或不正确的评估会影响儿童后
期的教育与训练。③智力和适应功能的标准化测试应该适合受测者。应考虑儿童智力年龄,对文化的敏感性,为适应任何运动、行为或语言而作出的变化。作
为智力障碍评估的一部分,应对所有儿童进行听力和视力检查。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①
完善评估过程。评估前要明确评估目的、内容、对象;评估时应按评估要求进行;评估后及时整理所收集
的资料,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或诊断。②
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应考虑儿童的生活环境,采用多方法、多手段、多渠道收集信息,尽可能获得比较完整的
资
料
。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2.综合儿童的各种信息,谨慎得出评估结论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2.综合儿童的各种信息,谨慎得出评估结论③
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研究表明,儿童年龄越小,智力测验的相关性或准确性越差;即使存在智商水平低的情况,
也并不意味着其未来适应能力和智力也低。因此,必须综合儿童的各种信息,谨慎下结论,
以免给该儿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3.关注儿童的发展可能性,提高评估的有效性①
关注儿童发展关键期。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具有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和最多的机会。在评估内
容上强调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而不仅仅停留在冲突、障碍与危机的处理上。
因此,在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其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儿童各个发展领域之间的关系,必
须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测量,以保证评估的有效性,继而提高早期干预的效果。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3.关注儿童的发展可能性,提高评估的有效性②早期评估重在“促进”。不仅要评估儿童的障碍、弱点或缺陷,更多的是要将“诊断”与“干预”融合,关注儿童需要
的“是什么”,还要关注如何确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案。③
早期教育者必须学会正确理解和解释评估的结果。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可以帮助教育制定适宜的早期干预计划。但在制定干预计划时,
一定要
注意评估结果不能表示问题的性质和原因,且标准化测评工具中的内容可以作为教育评估
的基础,但不能成为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4.运用多种方法,实行多方协作①
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功能和适应功能的测量,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测验方法之外,还可
以使用工作样本测试法、行为检核表;除了测验方法,常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访谈法等。
如我国特殊教育常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制的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评估表对儿童
进行评估。因此,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从而获得有效的评估结果。第二节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三、
注意事项4.运用多种方法,实行多方协作②
实行多方协作。对于智力障碍的评估,是一种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评估,涉及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
专业人员。理想的评估需要儿童及其家庭,还有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且各团队成员
的地位与作用是平等的,各成员利用自身的知识背景或经验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
样,才能对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1.粗大动作能力训练粗大动作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头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另一类是技巧性动作,需要依靠人的平衡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骑小三轮车、拍球等。(1)基本动作训练①
头
部
控
制
②
翻
身
③
坐
④
爬
⑤
站
⑥
走
⑦
跑
⑧
跳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2)平衡协调训练部分智力障碍儿童的前庭器官或小脑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身体会失去平衡。若要促
进其功能改善,需利用各种动作反复刺激前庭器官。在儿童粗大动作训练中,特殊儿童的运动
水平一般达普通儿童3岁左右的水平时才能进行平衡协调能力训练。常用的训练项目有:走
脚印、走平衡木、坐摇马、荡秋千、跳绳、翻滚、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还可以利用
下面的项目进行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2)平衡协调训练①
转转乐:成人协助儿童坐进转椅中,让其双脚跨出旋转椅外,双手扶着旋转椅的把手,同时其
背向后靠稳,然后慢慢旋转。②
接球和踢球:开始让儿童接地上滚过来的球,慢慢地让其学习踢球,把球放在他的脚前,当他
踢时,成人在旁边注意保护,尽量不让他摔倒。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2)平衡协调训练③
脚踏车:成人和儿童分别躺在床上的两头,然后抬起脚,脚心贴着对方的脚心,在空中像骑自
行车一样前后蹬动,可一边蹬一边念儿歌。④
骑毯子:让婴幼儿坐或趴在毯子上,成人拖动毯子,可快可慢,可以是直线拖,也可以是曲线。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2.精细动作能力训练(1)手指的抓握能力、抓握控制能力训练手指的抓握能力表现为:手掌贴近物体,通过尾三指、掌心、前三指抓握物体,而拇指和食指
则是拾起小物件。如翻揭(画册)、撕扯搓揉(纸、布)、挟物(豆子)等。抓握控制能力表现为:将圈套在柱上、将圆木棒插在圆形柱板上、串珠子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
、运动领域2.精细动作能力训练(2)双手协调能力训练表现为:将物件从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中,双手同时分别拿着两件物件、向正中线运动,两只
手分别做不同动作,如一手扶瓶子一手倒豆子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一、运动领域2.精细动作能力训练(3)手腕动作控制能力(内收、外展、旋转等)训练表现为:敲击玩具、扭瓶盖、钉钉子、刨铅笔、拧螺丝、转动门把手等。(4)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表现为:五指抓、三指抓、舀捞珠子、捣碎食物、削皮、折纸、写、画等。基于感知觉的发展顺序,感知觉训练主要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1)触觉训练触觉是人体对外界物体温度、轻重、软硬、质地、平滑度以及空间大小等属性的感受。
触觉训练的方法有:触摸物体、身体接触及辨别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1)触觉训练①
触摸物体训练:准备一些柔软的毛巾或较硬的木块,让儿童分辨其软硬、轻重、形状与大
小。准备的物体还可以是有伸缩性或弹性的、粗糙或光滑的,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水果。此外,还可以比较水的冷热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1)触觉训练②
身体接触训练:抚摸儿童身体,轻拍或挤压,使之有不同的肤觉经验;或用手活动其身体,如四
肢的伸展、上肢交叉运动以及躯体的弯曲运动;也可以在儿童洗澡时,放置能在水中沉浮的玩
具,让其在水里玩,多活动,体验自己身体的位置和感觉,同时发现水的沉浮特性。③
辨别训练:把儿童熟悉的一些玩具或物品放到布袋或盒子中,让其伸手摸,并说出是什么,或
者由其确认别人猜得对不对。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2)视觉训练②
身体接触训练:抚摸儿童身体,轻拍或挤压,使之有不同的肤觉经验;或用手活动其身体,如四
肢的伸展、上肢交叉运动以及躯体的弯曲运动;也可以在儿童洗澡时,放置能在水中沉浮的玩
具,让其在水里玩,多活动,体验自己身体的位置和感觉,同时发现水的沉浮特性。③
辨别训练:把儿童熟悉的一些玩具或物品放到布袋或盒子中,让其伸手摸,并说出是什么,或
者由其确认别人猜得对不对。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2)视觉训练①
明暗交替刺激训练:白天拉开拉上窗帘使房间里的光线明暗交替,以刺激儿童瞳孔收缩与
放大,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晚上可以开关电灯进行训练。也可以把儿童抱出房间,看看周围的人、物,如绿叶、鲜花、
来往行人和车辆等,以刺激其视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2)视觉训练②
注视和追随训练:用一个会发出声响、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引儿童,或停留,或从一侧移向另一侧,或上、下移动,诱导其眼睛跟随玩具移动。③
辨别训练:取三种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纽扣,每种两个混在一起,挑出一个,让儿童按其
大小找出另一个。类似地,可以利用不同物体(如卡片、积木或自然物)的形状、颜色进行训练,并慢慢地增加数量,教儿童学会辨别并归类。(3)听觉训练听觉是人们对声音特性的感受,听觉训练是为了提高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刺激、区分各种声音、辨别声音的方向等内容。如听说话、听音乐,分辨打击乐器声音、分辨不同物体声音,寻找声源,分辨音叉声音等,具体有:听音训练、声音辨别训练、声音定位训练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3)听觉训练①
听音训练:让儿童感受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声音,如说话声、动物的声音、铃声、
音乐和乐器声,以及各种活动所产生的声音等。训练时,应注意音量不能太高,持续时间
不能太长,以免产生听觉疲劳或损伤听力。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3)听觉训练②
声音辨别训练:辨别家人或家庭中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幼儿园中或周围经常听到的声
音、交通工具的声音、自然界中声音、各种打击乐器的声音等,或者播放某种声音,同时给
出相应的图片,让儿童——指出或说出来。也可以分辨某种声音的高低、轻重和快慢。③
声音定位训练:即从声音发出的方向和距离的变化上对儿童进行训练。如可利用带声响
的玩具、录音或语音,在儿童周围不同的地方发出声响,以提高其听觉能力。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1.感知觉训练(4)嗅觉和味觉训练嗅觉和味觉的训练旨在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嗅觉训练是辨别各种不同的气味,而味觉训练则是辨别不同的味道。①
嗅觉训练:如分辨香与臭;分辨日常用品。②
味觉训练:如分辨常用的调料。嗅觉先于味觉,因此先学会闻各种气味,然后再进行与味觉的联合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2.注意训练(1)感知觉优先尽可能多地提供额外的感知觉刺激线索和模式,如夸大物体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特征,诱导
儿童去注意。(2)语言辅助当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或难以转移、分配时,可直接提醒、提示,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回到
目标上。当他们难以理解、感到困惑时,适时进行指导以维持注意。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2.注意训练(3)降低任务的难度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尽可能给予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另外,要及时反馈,让儿童知道自己能
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产生注意动机。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3.记忆训练(1)再认①
再认图片或实物:把儿童已认过的图片和没有见过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其指认。②
识字:教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或者给儿童阅读故事,并把故事中有趣的词语教给儿
童,直至其记住为止。(2)练习重复练习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学写某个字、说某个词语,让儿童重复写、重复说,直至其记住
为止。可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练习。3.记忆训练(3)即时回忆①
按要求取放物品:准备一些玩具放在某处,然后请儿童帮忙取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再让
其送回原来的地方。②
背诵数字:分为顺背和倒背。选择个数不同的几组数字,按每秒钟一个字的语速说出,
让儿童跟着念。③
看图后说话:取一些图片让儿童看,之后马上收起来,再问其看过的图片上是什么。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4.思维训练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发展迟缓、水平低,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在训练时要考虑其思维发
展特点。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分析与分类。(1)分析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4.思维训练(1)分析①
整体与部分:提供一些实物图片,如该图片上是动物,但动物可能缺少某个部位;如是日常生
活用具,但可能缺少某一部分。让儿童把有残缺的部位、部分找出来,可能的话,先说出缺少
的是什么。②
找不同:给儿童呈现两张看似一样的图片,其中一张可能几处缺少某些东西,请儿童找出其
中不一样的地方。或者呈现两张不同动物或生活用品的图片,让他找出不一样的地方,并说出
来。4.思维训练(2)分类①
图片:根据日常生活中物体的类别,如水果、蔬菜、动物、交通工具等准备一些图片,教儿
童认识图片上的物体并分类,比如水果包括桃、梨、香蕉、苹果等。②
实物:将两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混在一起放在桌子上,其中每种各3个,让儿童找出相同
颜色或者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正确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各1个,让儿
童根据形状和颜色匹配进行归类。这样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使他们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类。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4.思维训练(2)分类③
序列化:准备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积木或图片,让儿童按顺序排列;准备一个套娃,在儿
童面前一层层打开,整齐地放在桌上,然后让儿童一层层放进去;用标有1—10的物体,让
其按数字大小排列;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顺序,如“早上起床、洗漱、吃早饭、玩”“早晨、中
午、晚上""取出玩具、玩、收拾玩具"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二、
认知领域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1.发音功能训练口腔是最主要的发音器官,其中舌、唇、下颌、牙齿等能够自由活动并能控制在一定的位置
上,是智力障碍儿童发出准确语音的关键。(1)舌功能训练①
舌体运动:伸缩舌头,用舌头舔(舔口唇、棒棒糖等)。转舌,即舌头在口腔内灵活转动。②
舌尖运动:打舌尖音,模仿用舌尖顶住上腭,然后向前打出“塔”音。学发“啦”音。通过咀嚼、
吃固体食物(糖块、苹果等),训练其咀嚼功能。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语言领域1.发音功能训练(2)唇功能训练①
吹气:通过吹蜡烛、吹纸条、吹泡泡、吹羽毛或吹卷起的纸卷等进行训练。②
鼓气:利用气流,或口中含水鼓起腮颊进行训练。③
唇运动:通过噘嘴、抿嘴和吧嗒嘴等发出声响进行训练。也可以编制唇操进行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1.发音功能训练(3)下颌运动训练即口一张一合,尽量张大,活动下颌;用双手揉两腮的肌肉,促进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发展。进行言语运动器官的训练,提高其控制能力、准确性与灵活性,为进一步“说”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2.语言理解能力训练语言理解能力是对语言信号的接收和理解,可分为言语性理解和非言语性理解。(1)言语性理解能力训练言语性理解是指能听懂他人的话语。只有让儿童听得懂,个体语言才能有进一步发展。常用
的训练项目有以下内容。①
词义训练。教儿童学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②“你说我做“系列活动。③简单问题理解训练。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2)非言语性理解能力训练指儿童对表情、姿势、身体运动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声音的接受和理解。①
理解成人常用的动作(手势等)和表情:如儿童离开家或幼儿园,与家人或老师说“再见”,并用摆手表示;当儿童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教其说”谢谢”,并用双手合拢前后摆动表示,同时脸
上挂满笑容,说出"非常高兴"。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2)非言语性理解能力训练②
辨别声音: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儿童看不见的位置或方位发出声音,然后让其辨别是什么
声音,或者是谁发出的声音等。也可以听音乐,教儿童跟随节拍拍手或跺脚,以理解音乐的
节奏和旋律。③
以手指表示年龄: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以手指表示年龄是一种好方法,但大于10岁,则不
宜再使用手指法。3.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这里主要是指儿童用口头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
表述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需要、意愿等,以此实现与人们进行交际、参加社会生活的
目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也分为言语性表达和非言语性表达。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3.语言表达能力训练(1)言语性表达能力训练①
发音训练。②词语表达。③模仿。④卡片配对。⑤复述。(2)非言语性表达能力训练包括手势、表情、声音和动作等。①
用手势或表情表达需要:如伸手表示"我要",指着表示“我吃”,看着某东西不走,或拉着别人
的手,发出声音表示"我要"等。②
用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如皱眉头表示不满意,退缩、躲避表示害怕等。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三、
语言领域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四、
社会行为领域主要有早期社会基本行为训练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1.
早期社会基本行为训练(1)逗引(2)模仿2.社会交往技能训练(1)自然情境法①认识家庭②礼貌待客(2)游戏法①排排队②学会问候③传递物品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五、
生活自理领域包括进食、大小便、穿脱衣物、洗漱等。1.进食训练(1)咀嚼食物(2)用杯子喝水(3)学习使用勺子和筷子2.大小便训练(1)训练用语言或动作表示要大小便①
时刻注意观察儿童表示要大小便的情绪,如坐立不安等,也可以直接询问他。②坐便盆(2)自己如厕五、
生活自理领域3.穿脱衣物训练(1)穿衣(2)脱鞋、穿鞋(3)脱袜、穿袜(4)拉拉链
4.洗漱训练(1)洗手(2)刷牙(3)洗脸(4)梳头第三节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第八章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第一节听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1.
定义又称听觉障碍、听力残疾、聋、重听或听力损失。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查残疾标准》中认为: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
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一说到“聋”,人们就会想到“哑”,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聋”是因,是第一性缺陷;“哑”是果,是
第二性缺陷。很多全聋的儿童,失去学习语言的机会后,会导致口头语言丧失的哑。也就是说,聋儿的言语器官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补偿或重建听力后,经过听觉康复或言
语矫治,建立“听”和“说"之间的联系,"聋”就必会"哑”。第一节听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听力障碍的分类1.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听力障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听力障碍程度《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的听力障碍分为四级。第一节听力障碍儿童概述一、概念界定2.听力障碍的分类1.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听力障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2)听力障碍发生时间根据听力丧失发生在学语前还是学语后,可分为学语前听力障碍和学语后听力障碍。前者的听
力丧失发生在儿童学会说话前,一般由遗传或怀孕时的病变造成;后者发生在儿童学会说话后。医学上把听力损伤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的,称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发生在出生后生
活中的,称为后天性听力障碍。目前,全世界残疾性听力丧失患者约4.66亿,占全球人口5%以上,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名儿童,这些人绝大多数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将
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第一节听力障碍儿童概述二、
流行率第一节听力障碍儿童概述三、
临床特征1.听
力听力损伤的直接结果,首先是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的丧失,缺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视频监控技术支持与服务合同模板
- 北京房产交易合同书
- 专升本文化课课件
- 普法宣讲【模板四】新员工入职培训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健身运动的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学史(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凯里学院《文化与翻译(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重点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Web页面设计核心Aja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市建邺区重点名校2025届初三第五次模拟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食堂从业人员绩效管理考核专项方案
- 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
- 机器人发展史课件完整版
-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规程》
- 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竞赛模拟题库及答案(120题)
- 新车入户代办委托书
- 可乐罐罐身主要成分的探究
- 麻醉复苏室护理进修汇报
- 医疗用毒性药品培训课件
-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王彦第8版)习题及答案 第1-23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政府单位会计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