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语文学科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强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所讲述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情感陈述“理性分析“深度解剖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重视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第1页共30页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平台,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材料二:“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故事他者表述的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包含了“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和“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两个层面的内容。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讲述。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总是基于其本身的利益需求,用中国来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至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如何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从我者出发,将他者纳入与自我关系之中的故事讲述。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与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共同构成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整体内涵。从操作层面审视“外国人讲述故事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一文中认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是“讲述者”和“听述者”共同完成的。由此,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提炼为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四个核心问题。谁来讲强调的是讲述主体。在华生活与工作的外国专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国外读者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相较于专家,留学生属于尚未踏上社会舞台的群体,也是所在国未来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讲述中国故事的潜力也就更加明显。讲什么是讲述内容。中国故事从“自我讲述”到“他者讲述”所包含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基于自我讲述的故事,体现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价值趋向,这种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也不承认他者的存在。由于缺乏了他者的观照,这种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人为地隔断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明显不被外界认同。与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不同,他者讲述是从他者的角度观看自我,由于增加了他者的观照,自我就不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是带有他者交往与他者评价的自我。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是一种基于他者讲述的中国故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西方国家在震惊之余,会带有固有的偏见贬低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用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无疑成为最佳选择。怎样讲是指讲述方式。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讲述,身体在场是指“兴趣的题材内容,并通过拍摄与制作来与主人公共同分享,这种拍摄本身也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故事讲述;外国留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还通过旅游、交友、聚会等课外活动感知中国文化,并通过微博、图片、视频形成一个个有关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种在场式的生活经历。对谁讲是指故事的传播对象。对于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而言,其传播对象无疑是外国第2页共30页人。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即对故事的效果评估问题。在此前提下,建构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这种范式,就必须进行调研。通过对存在于讲述者的朋友圈之内的成员的调研,形成不同形式下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受者反馈,这是从受者出发,基于对话目的的传播效果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测量方法让以往中国故事传播图示中被忽略的外国受众一方的身份得以凸显,增强讲述的针对性。审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使“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这一命题回归故事本身的讲述过程,进而改变当下中国故事研究领域中他者缺失的状态,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具体方案。(摘编自王庆福、张红玲《纪录片国际传播中“他者叙事”的跨学科思考》)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息传播的效率。B.流媒体的支配地位。C.“讲述者以他者的视角再现中国的客观现实情况。D.外国导演和留学生参与到中国的实际生活中,有着亲身体验与感悟,“身体在场式的讲述,很具有说服力。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B.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C.文化之美,这一论据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D.国故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下列不属于“他者讲述”的典型案例的一项是(3分)()A.“中华礼仪汉语角活动,当地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将学到的“见面礼仪”教授给自己的朋友。B.2024“村球王争霸赛甘肃·“网红”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这一赛事火遍全国,家喻户晓。C.第3页共30页共同感受中国乡村文化,用镜头发现点滴美好。D.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一度风靡全球。两则材料都谈到讲好中国故事,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加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但已经快有十年没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中纺的纺织,对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很是“突出”,也让人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蹲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蹲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的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第4页共30页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到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后来她蹲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开始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第5页共30页“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穿着的那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当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轮流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这一天,是这一家人最高兴,也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损。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过去几年敌后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第6页共30页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949年12月(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文本二: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犹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要围绕一双袜子展开,通过河边“争吵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C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D.妞儿送“我“我但可惜的是无意间袜子被黄河水冲走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A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B“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C第7页共30页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D叙事,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女孩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秦并六国》)材料二:第8页共30页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寡人愿与君A王会B武关C面相约D结盟E而去F寡人之G愿也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亡”,指逃跑,与《苏武传》中“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的“亡”不同。B.“质“厚币委质事楚“质意思不相同。C.“无”,没有,与《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意思相同。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意思不同。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国在与楚国的交战中,取得了上风,秦王约楚王见面,楚王犹豫不决。B.去了秦国,结果在秦国被扣留。C.齐国君臣讨论如何处置楚国的太子,群臣意见相左,齐王最终未采纳齐相的意见。D悟。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4分)(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4分)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楚国灭亡的原因。(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第9页共30页渔父陆游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直钓①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注释】①直钓: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设鱼饵的直钩在渭滨钓鱼。。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明地点和天气,为渔父的出场营造了清新开阔的意境。B.前四句运用了叠词、比喻、夸张等手法,动静结合,描写细腻生动。C.诗中反复使用“从之”,表达了诗人欲以“渔父”自况却又不得的遗憾。D.本诗体现古体诗的流转自由,而律诗《书愤》则整饬严谨,两者各有特色。“渔父“渔父原列传》中“渔父”形象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玩物丧志所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论诗常强调情感抒发的尺度,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评价《国风》和《小雅》“情感表达丰富,又不失中正平和”。(3“蛟中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中国谜语源远流长,不仅为广大群众所___________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远古时代,(甲),偶尔会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不便__________表达思想,而通过拐弯抹角的语言来暗示,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自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第10页共30页情形。春秋战国时期,(乙),并有了名称,叫“度辞”和“隐语”。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记载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宋代谜语迅速发展,一批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诞生了“灯谜”,开创了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字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元明清时期,谜语仍盛行不衰。明朝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像冯梦龙的《黄山谜》、黄周星的《度词四十笺》、贺从善的《千文虎》等。清朝中期以后,_________拖沓的谜面,③崇尚大众熟悉的成语或俗语为谜面,④谜材范围由原先的文字、事物、人名普及。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加点处的“一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B.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C.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做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D.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文中画波浪线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的文学常识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为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B.家父:是晚辈对自己父亲的敬称,有时也可称家慈。第11页共30页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相当于“蓬荜生辉”中的“蓬荜”。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天地万古悠长,但是人身不能再次得到;人生只有一百年的光景,日子最容易度过。有幸生活在这期间的人,不可不知享有生命的乐趣,也不可不怀有虚度一生的忧患。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2页共30页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语文学科试卷(教师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5.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6.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强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所讲述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情感陈述“理性分析“深度解剖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重视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第13页共30页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平台,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材料二:“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故事他者表述的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包含了“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和“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两个层面的内容。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讲述。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总是基于其本身的利益需求,用中国来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至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如何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从我者出发,将他者纳入与自我关系之中的故事讲述。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与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共同构成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整体内涵。从操作层面审视“外国人讲述故事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一文中认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是“讲述者”和“听述者”共同完成的。由此,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提炼为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四个核心问题。谁来讲强调的是讲述主体。在华生活与工作的外国专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国外读者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相较于专家,留学生属于尚未踏上社会舞台的群体,也是所在国未来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讲述中国故事的潜力也就更加明显。讲什么是讲述内容。中国故事从“自我讲述”到“他者讲述”所包含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基于自我讲述的故事,体现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价值趋向,这种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也不承认他者的存在。由于缺乏了他者的观照,这种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人为地隔断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明显不被外界认同。与自我讲述的中国故事不同,他者讲述是从他者的角度观看自我,由于增加了他者的观照,自我就不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自说自话,而是带有他者交往与他者评价的自我。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是一种基于他者讲述的中国故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西方国家在震惊之余,会带有固有的偏见贬低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用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无疑成为最佳选择。怎样讲是指讲述方式。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讲述,身体在场是指“兴趣的题材内容,并通过拍摄与制作来与主人公共同分享,这种拍摄本身也是一种身体在场式的故事讲述;外国留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还通过旅游、交友、聚会等课外活动感知中国文化,并通过微博、图片、视频形成一个个有关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种在场式的生活经历。对谁讲是指故事的传播对象。对于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而言,其传播对象无疑是外国第14页共30页人。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即对故事的效果评估问题。在此前提下,建构具有对话性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范式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这种范式,就必须进行调研。通过对存在于讲述者的朋友圈之内的成员的调研,形成不同形式下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受者反馈,这是从受者出发,基于对话目的的传播效果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测量方法让以往中国故事传播图示中被忽略的外国受众一方的身份得以凸显,增强讲述的针对性。审视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使“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这一命题回归故事本身的讲述过程,进而改变当下中国故事研究领域中他者缺失的状态,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具体方案。(摘编自王庆福、张红玲《纪录片国际传播中“他者叙事”的跨学科思考》)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息传播的效率。F.流媒体的支配地位。G.“讲述者以他者的视角再现中国的客观现实情况。H.外国导演和留学生参与到中国的实际生活中,有着亲身体验与感悟,“身体在场式的讲述,很具有说服力。1.答案:B【解析】:“多元话语融通”不是新媒体传播的独有优势,它同时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同时,由原文中“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可知新媒体并非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支配地位,而是打破了“独享”局面。故选B。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F.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G.文化之美,这一论据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H.国故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2.答案:D【解析】:文中提到“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可改变当下中国故事研究领域中他者缺失的状态,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具体方案,但“中国本土媒体的主动讲述已不再是中国故第15页共30页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于文无据。故选D。下列不属于“他者讲述”的典型案例的一项是(3分)()E.“中华礼仪汉语角活动,当地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将学到的“见面礼仪”教授给自己的朋友。F.2024“村球王争霸赛甘肃·“网红”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这一赛事火遍全国,家喻户晓。G.《做客中国》节目,邀请三位外国主持人做客中国乡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共同感受中国乡村文化,用镜头发现点滴美好。H.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一度风靡全球。3.答案:A【解析】:“见面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不带有“他者”的观照,不包含他者的体验、感受和评价,“教授见面礼仪”不属于“他者讲述”范畴。故选A。两则材料都谈到讲好中国故事,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4.答案:材料一侧重论述如何利用传统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2分料二侧重论述讲好中国故事要让他者参与进来,从建构视角讲述。(2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5.答案:①利用新媒体打破媒介壁垒的特点,在多元话语融通中创新讲述方式;②不同媒体应重视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糅合多态叙事模式,打造独特感官盛宴;③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平台,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故事,注意保证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积极正面,增强讲述的针对性。(每点2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适当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加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但已经快有十年没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中纺的纺织,对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兴趣。临走第16页共30页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很是“突出”,也让人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蹲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蹲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的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到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后来她蹲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第17页共30页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开始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穿着的那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第18页共30页“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当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轮流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这一天,是这一家人最高兴,也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损。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过去几年敌后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949年12月(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文本二: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犹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第19页共30页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小说主要围绕一双袜子展开,通过河边“争吵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F.“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G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H.妞儿送“我“我但可惜的是无意间袜子被黄河水冲走了。6.答案:BB.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错误。由原文“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可知,是“我”主动道歉,而不是女孩主动向“我”道歉。故选B。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E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F“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G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H叙事,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误。香雪不是战争年代的人物。故选C。“女孩子”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8.答案:①心直口快、泼辣直爽。如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第20页共30页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等,表现了她心直口快、泼辣直率的性格。“我“我“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等,表现了她淳朴善良以及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表现了她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答出1点给2分,2点给满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我又蹲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可知,当“我”想要在上游洗脸时,下游的女孩子朝“我”喊让“我”去下游洗脸。由原文“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可知,当“我”很恼怒地大声对女孩子说话时,她也恼怒地回“我”的话,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女孩子的心直口快、泼辣直爽。由原文“‘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可知,女孩子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由原文“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可知,“我”和大伯一起背枣的时候,女孩子每天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并且饭食很好。从而表现女孩子淳朴善良以及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由原文“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以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可知,文中写到女孩子在河边洗菜、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以及喜欢新鲜东西并且学会,都表现了她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6分)9.答案:①小说情节简单。如文本一《山地回忆》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着重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②小说情感具有“诗意美”。如文本一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③人物形象具有“诗意美”。文本一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女孩子”的精神面貌,发掘她内在第21页共30页的美好品质。(答出1点给23点给满分。“……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来回答或者类似答案,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特征的把握能力。本文写到从阜平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加天“我回忆起自己在阜平度过的那三年时光,这三年虽然是战争年代,“我“我”帮女孩子家背枣等情节,情节非常简单、生活化,并不离奇曲折,所以“诗化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大多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着重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小说写到“我”在河边洗脸的时候,遇到在下“我“我”帮女孩子的父亲一起背枣到曲阳,又写到卖枣的钱女孩子要买一台织布机,买来后女孩子学会了全套的纺织手艺,在叙述这些情节的时候,融入了抒情主体,使得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小说的情感具有“诗意美”。本文回忆的是在阜平的三年战斗岁月,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是本文并没有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写到“我”和女孩子在河边的见面以及“我”帮女孩子家背枣等情节,表现了女孩子的淳朴善良、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以及心灵手巧,勤劳能干。所以本文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女孩子”的精神面貌,发掘她们内在的美好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6是是是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参考译文:材料一:王书曰:“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楚王写信说:“当初我与大王您约定结为兄弟,在黄棘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后来您的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要大臣,没有道歉就逃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走了,我实在是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才派兵侵犯您的边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境。如今听说大王您竟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来谋求两国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然而现在秦、楚两国关系不和睦,就无法号令诸侯。我第22页共30页愿也。”希望与大王您在武关会面,当面约定,结成同盟后再各楚王对这件事深感忧虑,想去又担心被秦国欺骗,自离开,这是我的心愿。”“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恼怒。昭雎说:“不要去,还是发”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不可以信任它!”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楚王前往,楚“吾王在秦王于是前往秦国。……秦国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大臣们对此感到忧虑,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大王在”欲秦国不能回来,秦国要挟我们割让土地,而太子又在齐“王与太国做人质。如果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算计我们,那么楚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国就要灭亡了!”大臣们想拥立在国内的王子为楚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其他国家,现在如果违“不若留太背大王的命令拥立他的庶子为王,不合适。”于是派人”“不可。到齐国去,假说楚王去世,要迎回太子。齐湣王召集大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臣们商议这件事,有人说:“不如扣留太子,用他来要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求楚国割让淮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行。如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果楚国郢都已经立了新王,这样我们就等于抱着一个没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有实际价值的人质,而且还会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事情。”那个人又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郢都立了楚太子,楚人立之。新王,我们就趁机和新王做交易说:‘给我们下东国的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土地,我们就替大王杀掉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其他三个国家一起拥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得一乐战!”了丞相的计策,放楚国太子回国,楚国人拥立太子做了亲。楚王。“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要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希望大王您整顿好您的士兵,我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们痛快地打一仗!”楚王对这件事深感忧虑,于是又和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秦国讲和,结为姻亲。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父亲又要挟人家的儿子;楚国也太不争气了,容忍自己第23页共30页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的父亲被秦国欺辱,还和自己的仇人结为姻亲。唉,楚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国的国君如果真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大臣如果真能以危也。任用贤能之人,秦国虽然强大,又怎么能欺凌楚国呢!(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秦荀子的论述非常好,他说:“正确的治国之道,善于运并六国》)用它,那么即使只有百里土地也可以独立于诸侯;不善材料二:于运用它,那么即使像楚国拥有六千里土地,也会被仇人所役使。”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秦并六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材料二: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彻底觉悟,楚国坏的习俗能全部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他的)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终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一国之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情况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这是因为所谓的忠臣并不之祸也。忠诚,所谓的贤才并不贤能。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节选自《史记·屈原列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传》)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被挫败,土地被这就是不能知人善任所带来的灾祸啊。(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寡人愿与君A王会B武关C面相约D结盟E而去F寡人之G愿也10.答案CDF第24页共30页【解析】:句意:我希望和您(君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约定,结成同盟之后就离开,这是我的愿望。“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为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为:寡人愿与君王于武关会。“寡人”是主语,“与君王(于)武关”做状语,“会”为谓语,故在“武关”后C处断开。“面”为状语,“相约”为谓语,故在D处断开。“结盟而去”中“而”是连词,表顺承,连接“结盟”和“去”两个动词,故在F处断开。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亡”,指逃跑,与《苏武传》中“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的“亡”不同。F.“质“厚币委质事楚“质意思不相同。G.“无”,没有,与《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意思相同。H.“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意思不同。11.答案:C【解析】:A.正确。逃跑/没有。句意:楚怀王逃跑回楚国。/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B.正确。“质/“贽,见面礼。句意:这样我们就等于抱着一个没有实际价值的人质,而且还会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情。/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C.“无,无论。句意: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D.正确。“属”,连续,接连/类。句意: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故选C。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秦国在与楚国的交战中,取得了上风,秦王约楚王见面,楚王犹豫不决。F.去了秦国,结果在秦国被扣留。G.齐国君臣讨论如何处置楚国的太子,群臣意见相左,齐王最终未采纳齐相的意见。H悟。12.答案:C【解析】:“齐王最终未采纳齐相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由原文“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可知,齐王最终采纳了齐相的意见,归还了楚太子。第25页共30页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4分)(2)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4分)13.答案:(1)大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其他国家,现在如果违背大王的命令拥立他的庶子为王,不合适。(“困于诸侯”被动句;“倍”:违背;宜:合适。句意1分)(2)秦国太霸道无理了,不仅害死楚怀王,还威逼其子楚襄王;楚国也太不争气了,忍受杀父之仇,又与仇人通婚。(“甚哉秦之无道也”主谓倒置句;“劫”:威逼,胁迫;“婚”:通婚,结为婚姻,与……结亲。句意1分。)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楚国灭亡的原因。(4分)14.略楚国;④楚国兵败,丢失土地;⑤外交政策软弱;⑥小人当道,蒙蔽君主。(答出一点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①材料一中,从楚王面对秦王的邀约,犹豫不决,轻易听信子兰的建议前往秦国,导致被扣留,可见其缺乏政治智慧和判断力。材料二中,荀子说“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说明楚王不善于运用治国之道,空有广阔的领土,却无法有效治理国家,致使楚国逐渐衰弱,最终走向灭亡,所以“楚王不善治国之道”是楚国灭亡的重要原因。②材料二中明确提到“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楚王不能分辨忠臣和奸佞,被郑袖迷惑,被张仪欺骗,疏远了忠心耿耿的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这些无能之辈,导致国家决策失误,政治混乱,这是楚国走向灭亡的关键因素,体现了“楚王不善识人,不会用人(听信谗言)”。③材料一中“秦人伐楚,取八城”“秦且率诸侯伐楚”等表述,清晰地表明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多次主动侵略楚国,夺取楚国的城池,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和领土损失。秦国的这种侵略行为不断削弱楚国的实力,是楚国灭亡的外部推动因素,即“秦国无道,侵略楚国”加速了楚国的灭亡。④材料二提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军队屡屡受挫,土地不断被秦国割占,丢失了大片领土。这不仅使楚国的国力大为削弱,经济遭受重创,人口减少,而且战略空间被压缩,国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进一步加剧了楚国的困境,导致楚国逐渐走向灭亡,所以“楚国兵败,丢失土地”是楚国灭亡的直接表现和重要原因。⑤材料一中,楚王面对秦国的侵略和威胁,先是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后又在秦王的威胁下“复与秦和亲”,这种外交政策表现出楚国的软弱和妥协。在与秦国的外交关系中,楚国没有采取强硬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而是一味地迁就秦国,这使得秦国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楚国,也让其他国家对楚国的态度发生变化,楚国在国际上逐渐失第26页共30页去了影响力和话语权,最终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这体现了“外交政策软弱”对楚国的致命影响。⑥从材料二中“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可知,郑袖、张仪、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小人在楚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他们为了个人私利,蒙蔽楚王,干扰国家的决策和治理。屈原等忠臣被疏远,导致楚国政治黑暗,国家治理混乱,社会矛盾激化,严重削弱了楚国的国力,使得楚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走向灭亡,所以“小人当道,蒙蔽君主”也是楚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渔父陆游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直钓①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注释】①直钓: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设鱼饵的直钩在渭滨钓鱼。。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E.开篇点明地点和天气,为渔父的出场营造了清新开阔的意境。F.前四句运用了叠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