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 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GB/T24261.3—XXXX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第3部分:中央记录系统本文件规定了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的中央记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技术性能等特性,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的中央记录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1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15479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组成及功能4.1组成中央记录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控单元;——采集箱体;——记录及质控单元;——显示设备;——输出设备(绘图仪、存储设备、打印机等)。4.2基本功能中央记录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参数设置;——采集:地震数据采集及格式转换;——记录:记录参数设置及地震数据记录;——测试:自检测试及系统性能测试;——数据回放:AGC、回放滤波、波形、变面积及组合显示;——与导航系统通讯及同步;——与震源系统通讯及同步。GB/T24261.3—XXXX54.3适用环境中央记录系统应适用以下环境条件:——工作温度:+5℃~+40℃;——贮存温度:-40℃~+70℃。5性能要求5.1系统性能中央记录系统应给出如下系统性能要求:——前放增益:0dB、6dB、12dB、18db、24dB;——支持采样率:0.25ms、0.5ms、1ms、2ms、4ms:——高切滤波器:0.8FN(线性或最小相位);——辅助道数:1道~48道;——支持缆数:1缆~24缆;——支持道数:1道~28800道;——最大记录长度:≥18s@1ms(炮采集)、无限制(连续采集);——单缆记录能力:≥480道@1ms;——采集方式:连续采集、炮采集;——记录格式:SEG格式或者其他标准格式;——磁带机数量及接口类型;——移动存储设备接口:USB、并行口、SCSI接口、FibreChannel接口等;——绘图仪接口:并行口、Versatec或其他高速接口;——与导航系统、震源系统的同步误差:小于±0.5个采样点的时间长度。5.2外观中央记录系统的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箱体或部件外表无划伤、裂纹或变形现象,涂覆层不应起泡、脱落,金属部件不应锈蚀;——所有操作开关、按键应灵活可靠,紧固件无松动,标志及指示灯应清楚;——铭牌粘贴牢固,字体应清晰端正。5.3绝缘电阻中央记录系统的外壳与交流电源供电线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500VDC)。5.4可靠性中央记录系统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00h。6试验6.1试验条件试验条件按GB/T2421的规定执行,推荐试验环境条件为:——温度:15℃~35℃;GB/T24261.3—XXXX6——相对湿度:45%RH~75%RH;——大气压力:86kPa~106kPa。6.2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及辅助设备包括:——拖缆模拟器——高低温试验箱:可控温度范围大于-40℃~+70℃;——水听器拖缆;——导航系统;——震源系统。6.3环境可靠性6.3.1工作温度中央记录系统的工作温度试验方法:a)将被测中央记录系统放置到高低温试验箱内,保持通电;b)调节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至+5℃,中央记录系统达到热平衡后,恒温4h。按6.4.1规定的方法对中央记录系统进行自检测试,结果应符合5.1的相应要求;c)将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升至+40℃,中央记录系统达到热平衡后,恒温4h,按6.4.1规定的方法对中央记录系统进行自检测试,结果应符合5.1的相应要求。6.3.2贮存温度中央记录系统的贮存温度试验方法:a)将放置中央记录系统的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降至-40℃,中央记录系统达到热平衡后,恒温4h,恢复至室温24h后,按6.4.1规定的方法对中央记录系统进行自检测试,结果应符合5.1的相应要求;b)将放置中央记录系统的高低温试验箱内温度升至+70℃,中央记录系统达到热平衡后,恒温4h,恢复至室温24h后,按6.4.1规定的方法对中央记录系统进行自检测试,结果应符合5.1的相应要求。6.4基本功能6.4.1.1系统开机自检启动程序,系统正常进入主界面,状态栏中无报警信息。6.4.1.2仿真测试将中央记录系统连接到拖缆模拟器上,按以下方法对中央记录系统进行仿真测试,试验结果应符合4.2、5.1的相应要求。——拖缆模拟器向中央记录系统输入已知的数字化的仿真信号脉冲和正弦波信号,检查中央记录系统采集、处理、记录和回放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得到脉冲和正弦波的硬拷贝纸记录;——检查中央记录系统能否正常进行采集及处理,同时对中央记录系统的辅助道数、支持缆数、支持道数、记录长度、数传能力、采集方式、记录格式等各项性能指标以及磁带机数量及接口、移动存储设备接口、绘图仪接口功能进行检查。GB/T24261.3—XXXX76.4.2系统性能6.4.2.1测试条件连接中央记录系统和水听器拖缆、导航系统、震源系统组成单线或多线排列系统,在道容量允许的范围内,选定系统采样率和采集道数。6.4.2.2功能检查按菜单顺序检查以下各项,检查结果应符合4.2、5.1的相应要求。——参数设置:前放增益、支持采样率、数传能力;——采集:采集方式、辅助道数、支持缆数;——记录:记录长度、记录格式、磁带机接口、移动存储设备接口、绘图仪接口;——测试;——数据回放;——与导航系统通讯;——与震源系统通讯。6.4.2.3日月检按表1中的项目进行日月检测试,日月检所采用参数与采集施工参数相同。将测试结果存于磁盘或直接打印;测试结果应符合5.1要求。表1日月检测试项目测试项目TestItemsDailyTest月检MonthlyTest谐波畸变THD●动态范围DynamicRange●相位精度PhaseAccuracy●增益精度GainAccuracy●系统噪音InstrumentNoise●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RejectionRate●道间串扰ChannelCrossfeed●水听器(组)电容测试Hydrophone(Group)CapacitanceTest●●低切频率测试Low-cutFrequencyTest●●6.4.2.4年检按中央记录系统的前放增益(0dB、6dB、12dB、18db、24dB)、采样率(0.25ms、0.5ms、1ms、2ms、4ms)和滤波器(0.8FN线性、0.8FN最小相位)的参数设置组合,对表1中的月检项目进行全参数测试,将测试结果存于磁盘或直接打印;测试结果应符合5.1要求。GB/T24261.3—XXXX86.4.3同步误差在中央记录系统距激发点一定距离的条件下,接收震源系统发送的触发信号,检查与震源系统的同步误差,试验结果应满足5.1要求。接收导航系统发送的包含测线及炮号等的头段信息,检查与导航系统的同步误差,试验结果应满足5.1要求。6.5外观目测,检查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6.6绝缘电阻按GB/T15479进行中央记录系统绝缘电阻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3的要求。6.7可靠性按以下方法求取中央记录系统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5.4的要求。a)选取n套中央记录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同时进行试验;b)试验过程中,中央记录系统应处于工作状态,每隔4h对被试中央记录系统按6.4.2进行系统性能测试;c)当被试中央记录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停止试验,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再重新投入试验;d)累计所有被试中央记录系统每次试验的无故障工作时间,tN;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按式(1)计算:MTBF=式中: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h);ti——第i台被试中央记录系统的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N——试验过程被测试中央记录系统故障总次数,N为自然数。e)如在规定的试验过程中,当所有被试中央记录系统没有发生故障时,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应等于所有被试中央记录系统工作时间的总和。7检验规则7.1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表2,中央记录系统应逐套按表2规定的要求进行出厂检验。7.2型式检验7.2.1型式检验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系统试制定型鉴定;——系统的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系统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GB/T24261.3—XXXX9——国家或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7.2.2型式检验项目及抽样中央记录系统应按表2规定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在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为1套,参加可靠性试验及连续工作时间试验时水听器拖缆工作段至少为1根。表2中央记录系统检验表●●○●●●●●●●○●●●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中央记录系统的产品标志内容至少应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