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趣味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对联的对仗、平仄等基本规则。学会创作简单的对联,提高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经典对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和规则,尤其是对仗和平仄。引导学生掌握对联创作的方法和技巧。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平仄规则进行对联创作。培养学生在对联创作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规则等知识。2.欣赏法:通过展示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联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对联创作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我说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比如:"天对地",大家接下联。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如是否对仗工整等。2.这个小游戏其实就是对联的一种简单形式。对联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趣味对联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对联的概念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2.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讲解:对仗要求上下联在结构、词性、意义等方面相互对应。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名词相对;"鸣翠柳"对"上青天",动词加名词相对,十分工整。举例让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找出上下联中对应的词性和结构。平仄协调简单介绍平仄规则:平声一般指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一般指上声和去声。在对联中,上联一般以仄声结尾,下联一般以平声结尾。举例说明:"春回大地千山秀(仄平仄仄平平仄),日暖神州万木荣(仄仄平平仄仄平)"。3.对联的分类春联:用于春节,增添喜庆气氛。如"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婚联:用于婚礼,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例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挽联:用于哀悼逝者。像"音容宛在,浩气常存"。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行业联:张贴在商店、工厂等场所,体现行业特点。如"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对联)。
(三)经典对联欣赏(20分钟)1.自然风光类展示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讲解:这副对联描绘了西湖山水的美丽景色,上联从空间角度写山水之美,下联从时间角度写天气变化之妙,对仗工整,语言优美。让学生说一说读完后的感受,想象画面。2.历史文化类出示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讲解:上联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词人;下联"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四位散文家。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提问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3.趣味巧对类展示对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讲解:此联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谐音和字面意思,"朱子"指朱熹,"孔子"是古代圣人,通过这样的对比产生趣味。同时"眉"在前,"胡"在后,又有生长先后之分。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巧妙之处,感受对联的趣味性。
(四)小组讨论与交流(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2.给出一些对联相关的讨论话题,如: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什么?为什么?对联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作用?如何让对联更具时代特色?3.每个小组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4.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对联的理解。
(五)对联创作指导(20分钟)1.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想要创作的对联主题,可以是校园生活、自然风光、传统文化等。例如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可以写学习、活动等方面。2.构思内容讲解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上下联的对应内容。比如写校园学习生活,可以上联写课堂上的认真听讲,下联写课后的勤奋复习等。3.遵循规则再次强调对仗和平仄规则。提醒学生在创作时注意上下联词性相对、结构一致,并且上联仄起下联平收。4.示例示范以"校园运动会"为主题进行示范创作:上联:赛场展英姿,看健儿逐鹿,风驰电掣;下联:看台扬热情,观赛事助威,声震云霄。讲解创作思路:上联描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英姿,下联描述观众在看台的热情,通过不同场景的描写形成对仗。平仄方面也符合要求。5.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进行对联创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主题明确、创意新颖等方面进行评价。3.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七)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对联的概念、特点、分类、创作方法等。2.强调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优秀对联,尝试创作更多更好的对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学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对联,并分析其特点和妙处,下次课上进行分享。2.组织对联比赛活动,如班级内的对联创作比赛、对联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对对联学习的积极性。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春节、节日庆典等场合,尝试运用对联知识创作或张贴对联,增强文化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对联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合作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